栏目:
小学初中高中字数体裁话题
话题:
全部 生活 社会 体育 科技 历史 艺术 地域 文化 人物 自然
共找到11

关于吊脚楼的作文

土家族吊脚楼

六年级|说明文|650字

土家族爱群居,爱住吊脚木楼。建房都是一村村,一寨寨的,很少单家独户。所建房屋多为木结构,小青瓦,花格窗,司檐悬空,木栏扶手,走马角,古香古色。 一般居家都有小庭院,院前有篱笆,院后有竹林,青石板铺路,刨木板装壁,松明照亮,一家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园宁静生活。

吊角楼是鄂西土家族地区最复杂而又最能显示富有的一种典型的建筑形式。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吊角楼成为土家族地区的一种普遍建筑,就其结构而言,各地区的吊角楼大同小异,它们最基本的特点是正屋建在实地上,厢房除一边靠在实地和正房相连,其余三边皆悬空,靠柱子支撑,正屋和厢房(即吊角部分) 的上面住人,厢房的下部有柱无壁,用来喂养牲畜、堆放杂物。

传说土家人祖先因家乡遭了水灾才迁到鄂西来,那时这里古木参天、荆棘丛生、豺狼虎豹遍地都是。一位土家的老人想到办法,他让小伙子们利用现成的大树作架子,捆上木材,再铺上野竹树条,再在顶上搭架子盖上顶蓬,修起了大大小小的空中住房,吃饭睡觉都在上面,从此再也不怕毒蛇猛兽的袭击了,这种建造空中住房的办法后来就发展成现在的吊脚楼。

吊角楼有着丰厚的文化内涵,除具有土家族民居建筑注重龙脉,依势而建和人神共处的神化现象外, 还有着十分突出的空间宇宙化观念。土家族的吊角楼不仅单方面处于宇宙自然的怀抱中,宇宙也同时处于宇宙自然的怀抱之中。这种容纳宇宙的空间观念在土家族上梁仪式歌中表现得十分明显:“上一步,望宝梁,一轮太极在中央,一元行始呈瑞祥。上二步,喜洋洋,‘乾坤’二字在两旁,日月成双永世享……”这里的“ 乾坤”、“日月”代表着宇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土家族吊角楼在其主观上与宇宙变得更接近,更亲密,从而使房屋、人与宇宙浑然一体,密不可分。

美丽湘西:外婆家的吊脚楼

二年级|写景|400字

我外婆家住在湘西西北的一个土家小山村,这里群山环绕,绿树成荫,满目葱翠;在幽静的山林中,隐隐约约地呈现出十几户人家,他们世世代代的房子都是用木头做的。

外婆家的房子是一栋吊脚楼,由片片青瓦盖成的坡屋顶,大块大块的青石板壤成的地面,远远看去就像一个精致的玩具木盒,点缀在绿色的丛林中。在吊脚楼的中间,有一间大房子是堂屋,这里是外婆一家世世代代祭祖的地方。靠近堂屋第一间是火房,房子中间是由四块大条石围成的方形火坑。这里是外婆一家烤薰腊肉的地方,也是妈妈儿时听外婆唱摇篮曲的地方……。紧挨着的是厨房,接下来是两间卧房,最外的是箱房,也是吊脚楼的位置,很大,共有三大间。按照土家习俗,箱房是姑娘们绣花的地方,可是,我的妈妈没有绣过花。因为她六岁就出门读书,十多岁医学院毕业后就参加了工作。

这样的房子架柱是用木头做的,周围都是用规则的木板装成的,连地面`顶棚都铺上了木板。住这样的木房子冬暖夏凉,但是,要注意防火。

清晨,外婆家的吊脚楼上炊烟袅袅升起,薄雾还没有散尽,鸡鸣声,犬吠声,牛羊的铃铛声,与冉冉升起的太阳构成一幅美丽的山水画。我爱外婆家的吊脚楼!

土家族吊脚楼

六年级|说明文|550字

在湘西凤凰或武陵山旁,你总能看到那一座座倚着山,傍着水的木头小楼。这就是独具湘西魅力的土家族吊脚楼。

吊角楼的一般居住者土家族人,他们爱群居,爱住吊脚木楼。建房都是一村村,一寨寨的,很少单家独户。所建房屋多为木结构,小青瓦,花格窗,司檐悬空,木栏扶手,走马角,古香古色。一般居家都有小庭院,院前有篱笆,院后有竹林,青石板铺路,刨木板装壁,松明照亮,一家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园宁静生活。

说起吊角楼,它不但是土家族赖以生存的住房,也是鄂西土家族地区最复杂而有最能显示富有的一种典型的建筑形式。随着经济机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吊角楼成为土家族地区的一种普遍建筑,就其结构而言,各地区的吊角楼大同小异,它们最基本的特点是正屋建在实地上,厢房除一边靠在实地和正房相连,其余三边皆悬空,靠柱子支撑,正屋和厢房(即吊角部分)的上面住人,厢房的下部有柱无壁,用来喂养牲畜、堆放杂物,所以称吊角楼为半干栏式建筑。

悬柱有八棱形、四方形、底断常雕绣球,金爪等各种形体,窗棂刻有双凤朝阳,喜鹊嗓梅,狮子滚球以及牡丹、茶花、菊花等各种花草,古朴雅秀,既美观又实用,很有民族住房的特色。看过吊角楼,到过苗乡土寨的外地人说:“苗香美”,、“土乡美”,美就美在这吊角楼。

傍晚时分,清澈的沱江水从城中穿流而过,青如罗带,宛如恬静的淑女。这时,吊脚楼里亮起了点点温暖的橘黄色灯光,吊角楼的根根木柱撑起一栋栋小巧玲珑的房子,也撑起了一个个甜蜜温暖的家庭

伊人•吊脚楼

高三|写景|50字

襄阳。墨茗苑。

吊脚楼。

伊人掩面,欷歔泪下,轻沾小荷几多。

目眺后庭,竹亭依井,芳菲傍亭,绣鞋踮,藕径长廊已泛苔绿,秋起凉意,冷雨姗姗。絮落寒潭,叠过涟漪几波。兀石蔟立,疾风伏草,青葱纤指把弄檐前燕羽,失神,凝噎一语“……飞入寻常百姓家。”凝重于华旦,蛾眉梢动。落地红镜,碟釉泛阴烛烁烁,蜡泪默流,斜着忖。

静视,独守闺中。纹影八重,依稀流岚轻漫,浓月翳下萤萤。苇动萍散,未央夜。一弯月,一湾泉,一青泣,一清哂。莲动,沫使于水曳,执木兰舟,催得须臾青丝凌旻,又是秋兰香时。人儿初静,裙甚薄,玉盈寒,黄花残满一地,凭窗风起之悠悠。杯酒乍凉,暧意未散,三杯后红晕蹒跚,户隐凉风透,方觉清秋魄落此旷阁。

纵唢呐横吹,不挠红楼吟怨。

默然,神伤。叹昔茅梦绕好,闻得蛙鸣何田田。秋山不愁,枫根荡黄髻之乐,返之何时。豆蔻青青,异莲灼灼,略有小兽窃窃。昏灯浮影姝之窈窕,玉胚不藏寒屋。

难怪哉,画外之音:首障不止桃花泻,犹想当年琵琶行。秦淮河边劳燕飞,青灯梵语无限好。茕然复亭上,作罢麻田间。媒灼咄咄言,孑然老父间。天命既已过,留女却不可,老泪阡陌间,花田毁观音。座前女愤愤,无奈老父远。问得噪聒声,原是过境鸦。乌沉群木栖,恸然七里晰。

螭鸾绸,一袭艳红,高堂四座动容。徂从子,免不得胭脂浓妆。叹汩汩涨腻,呜呼,胭脂,烟脂乎,垢面催老,无颜素面示,待得人老珠黄时,独守此间“鸳鸯台”。

台联一楼,常驻几鹭,潭中成双觅。感无言,侍女无语,长亭有雨,心欲雨无语。举箸空停,梦惧起,汗浸轻裾。推檀门,览夜辰,紫曜耀空阁清清。乌猫踱步,喜官人而来,回首,努唇闭瞳。垂目迷迭香,昨夜赤笼今风吹,缎舞茫穹。月桂探枝,关中女子多言情,为何处吾清秋节。

若作儿郎可自由,执帜边陲哂胡骑。可惜不得天地命,终老一生缚三从。

不精女红,不巧诗书,尊于婢前,贱于奴言。涉影容娈娶,指桑色衰弃。巾帼乃所向,却为舍下困。木兰从军行,桂英破天门。娇咤战时,奋心随行,回神暗叹理云鬓。拈钗断发几束,独留修书一封,畅快戎装,如何不傲,英发雄姿。

匾镀金框,下立四戚,嘘声不已。

一女子,英气横生,纵是身横麻绳。淡墨眉影,十分超脱,不泄一丝怯懦。

空阁依旧。

仕女拾露,一女俯身,伴舞岚船调,缠帛东去,伊人西行。渐默,楼阁失火,群人四退,闻得街边呼”襄阳已破”。已沉沦,自那日束于祖阁,自那日贬于墨茗苑。未动,早已沉沦。

风吹,火盛。

一脸从容。

一袭白袍,风动三千青丝,立于阁顶。麒麟之血,蘸于青鸟之风,映得一女子淡定。吞楼之火熊熊,光引千里赤霞。雨霁虹现,炭覆几里,唯不见女身。

巷尾小儿首举,路人皆如此。穹空万丈,唯一白裳逸鹤背,淡雾四布,愈发模糊。。

东坡赤壁赋,大气挽礴韵,谁言女子不如郎。清泪两行,小阁贴焦,仰骛飞,已不复乎?遗池尚存,泛脂浮殍,壁廊逶迤从何去?氅缘触炉,镂隙飘椒袅袅,焚芷之日也过,卸篦,绸缪转贴颊霜风,珠凝。

半月晖,撒黄尘。嘶声吼,几军杂战,执大槊,放情楚歌。伊人醉,醉无桎梏,醉吊脚小楼梦再无禁。月染淡妆,清中美,美于长安之荷,天籁音,轻启朱唇。不觐神佛,不闻古刹,纵死,无憾。

边陲来报,军征未捷。卒,全亡。

残亘黑城,缟素日。吊脚楼,似见素绡伊人。回眸一笑,灿若星耀。

家乡的吊脚楼

初二|散文|700字

有人会问我:“你的家乡在哪?”这时我总是不好回答,因为家乡对我来说比较模糊,模糊的景象中有几个关键词:山里、侗乡、吊脚楼。

印象中家乡十分偏远,是在深沉的大山的怀抱里,这是一个侗乡。在房子的四周有几汪潭水,或绿如翡翠,或清澈见底。爸爸说侗乡总是依山傍水的。

家乡的吊脚楼是我印象最深的。这栋木楼一半在山坡上,一半悬空,悬空的地方总有几根粗大的木桩支撑,底下便形成了一个小小的空间,这里是养家畜的。再往上走便是人们居住的房子了,在旁边会有一条石子路歪歪曲曲地伸向这一层,这一层有着别致的木栏,一个小小的阳台,那时的我常常伏在木栏上,看着天光云影,别人家的牛悠闲地吃草。我们家的木楼还保留着最原始的窗——用纸糊的,还有一扇沉重的大木门,里面分为几个房间,有客厅,有餐厅,有卧室。记得那时一家子围着火堆在餐厅说着话,吃着饭,好不热闹。

我觉得吊脚楼最大的特性便是可以和邻居随时随地寒暄之类的,因为两个楼之间必有一条小径通往各自的楼。大家便可以时不时的串串门,热闹热闹。主人绝对不会不欢迎,客人也绝对不会拘束,放开性子一块儿喝酒、聊天,个个都是那么的纯朴。

虽说印象不那么清晰,但我还是十分怀念家乡的。不仅怀念那儿的山,那儿的水,那儿的吊脚楼,更是怀念那儿的人,那儿人的纯朴。

虽说家乡地处偏远,在大山之中,但那儿洋溢的快乐是无法从科技发达的城市换来的。家乡的人是真正的人,他们是纯朴的,有真性情的;家乡的快乐也是真快乐,从无忧无虑得来的快乐,从真正的人那里得来的快乐。在家乡的每一天,我的全身充满着欢乐,或许这是对家乡土地的依赖,又或许是家乡的人感染了我,但无论如何,家乡总是会让我感到快乐的。

家乡的山水造就了独特的吊脚楼,这独特的吊脚楼造就了纯朴、热情的人们。如果说家乡的水土养育了家乡的人,那么我认为,不如说是家乡的人滋润了家乡的水土。

美丽的吊脚楼

初二|记叙文|450字

早就听闻了很多关于吊脚楼的故事,心中一直想亲眼看看,于是我来到了苗寨。据说这里的人起初都是居住在树上的,他们用长长的茅草以及棍棒在树上搭成小屋,这样能避免一些野兽的侵害和地面的潮湿。抬头望去依稀还能在树上看到这样的屋,只是现在这种屋是用来收藏一些零碎东西的。后来不知是谁在地面发明了茅屋还有现在的吊脚楼。

吊脚楼的最底屋四面没有围墙,是专门用来养牲口的。跟着导游到了一家吊脚楼上,只见一个60多岁模样的阿姐沏了香喷喷的茶热情地招待我们,转悠了这么长时间确实也想喝点水了。按照寨子里的规矩,女人们围着长长的茶几坐下,男人们则坐在后一排。我喝了一口茶,抬眼看到对面墙上挂着一幅毛主席穿着军风衣站立的全身彩照,左边红色背景上写着“伟大的领袖毛主席万岁”,右边写着“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万岁”,在另一面墙上还挂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十位大将的黑白照片,这让我感慨颇多。

就在导游讲解银腰带的意义时,寨子里的广播响起,导游跟着背诵起来,原来古寨人民每天都要跟着广播背诵“祖训”,而且一天是四次,这个“祖训”跟三字经着不多,我想这种习俗延续至今,不能不说是一种美德的传承。

土家族的吊脚楼

六年级|状物|500字

踏上土家族人居住的土地,你就走进了绿色的世界。远远望去,在一片绿色的土地上,点缀着数以千计的吊脚楼。这就是被称为巴楚文化的“活化石”的土家民居。

吊脚楼多依山就势而建,吊脚楼三边悬空,厢房除一边靠在实地和正房相连,靠柱子支撑,高悬地面既通风,又能防毒蛇、野兽,楼下还可放杂物。优雅的“丝檐”和宽绰的“走栏”使吊脚楼自成一格。

吊脚楼的建造是土家人生活中的一件大事。首先要备齐木料,用当地的方言说,这叫“伐青山”,备木料一般选用椿树或紫树,椿谐音“春”,紫谐音“子”。“春”“子”代表吉祥,意为春常大,子孙旺;接着是“架大码”,就是加工大梁及柱料,在梁上还要画八卦、太极图、荷花莲籽等图案;然后就是“排扇”,就是把加工好的梁柱接上

榫头,排成木扇;最后是“立屋成柱”,主人选一个吉日,请左邻右舍帮忙,上梁前要祭梁,然后众人一心齐心协力,将一排排木扇竖起来,这时,鞭炮齐鸣,左邻右舍送礼物,表示庆贺又一座吊脚楼的诞生。立屋竖柱之后就开始盖瓦、装饰房屋。富裕人家还要在屋顶上装饰向天飞檐,在廊洞下雕龙画凤,装饰阳台木栏。

从前的吊脚楼将就朝向,坐西向东、坐东向西。吊脚楼属于干栏式建筑,但与一般所指干栏应该是全部都悬空,所以称吊脚楼为半干式建筑。

现在的吊脚楼比“干栏”成功的摆脱了原始性,具有较高的文化层次。这就是巴楚文化的“活化石”——吊脚楼。

濮阳市华龙区实验小学六(2)班六年级:刘煜

吊脚楼

初三|记叙文|450字

吊脚楼是一种极具民族特色的住宅,也叫作吊楼,一般坐落在苗族、壮族、布依族、侗族、水族、土家族、湘西、鄂西、贵州等地区。

吊脚楼的建造是土家人生活中的一件大事。第一步要备齐木料,土家人称“伐青山”,一般选椿树或紫树。因为椿、紫的谐音 “春”、 “子”较吉祥,意为:“春常大”,“子孙旺”;第二步是加工大梁及柱料,称为“架大码”,在梁上还要画上八卦、太极图、荷花莲籽等图案;第三道工序叫“排扇”,即把加工好的梁柱接上榫头,排成木扇;第四步是“立屋坚柱”,主人选黄道吉日,请众乡邻帮忙,上梁前要祭梁,然后众人齐心协力将一排排木扇竖起,这时,鞭炮齐鸣,左邻右舍送礼物祝贺。立屋坚柱之后便是钉椽角、盖瓦、装板壁。富裕人家还要在屋顶上装饰向天飞檐,在廊洞下雕龙画凤,装饰阳台木栏。这就又是一间精美别致的土家人民居——吊脚楼诞生了。

土家人建造吊脚楼多依山就势而建,呈虎坐形,以“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为最佳屋场,后来讲究朝向,或坐西向东,或坐东向西。

依山的吊角楼,在平地上用木柱撑起分上下两层,即节约土地,造价又较廉。

吊脚楼的上层很通风,也很干燥,更可以防潮,是居室;下层用来做猪圈牛栏或用来堆放杂物。

我们现在的房屋大多是别墅,再差一点儿的也就是公寓了,所以我想,我们这里的民居是不是也就是这些别墅啊,公寓了呢?

土家的吊脚楼

一年级|记叙文|800字

土家族爱群居,爱住吊脚木楼。建房都是一村村,一寨寨的,很少单家独户。所建房屋多为木结构,小青瓦,花格窗,司檐悬空,木栏扶手,走马角,古香古色。一般居家都有小庭院,院前有篱笆,院后有竹林,青石板铺路,刨木板装壁,松明照亮,一家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园宁静生活。土家族,全国现有人口人,主要聚居在湖南湘西,湖北恩施。此外,四川省的石柱、秀山、酉阳、黔江等县也有分布。

吊角楼是鄂西土家族地区最复杂而又最能显示富有的一种典型的建筑形式。随着经济机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吊角楼成为土家族地区的一种普遍建筑,就其结构而言,各地区的吊角楼大同小异,它们最基本的特点是正屋建在实地上,厢房除一边靠在实地和正房相连,其余三边皆悬空,靠柱子支撑,正屋和厢房(即吊角部分)的上面住人,厢房的下部有柱无壁,用来喂养牲畜、堆放杂物。总的看来,吊角楼还是应属于干栏式建筑,但与一般所指干栏有所不同。干栏应该全部悬空的,所以称吊角楼为半干栏式建筑。

悬柱有八棱形、四方形、底断常雕绣球,金爪等各种形体。吊角楼一般两层,楼上楼下铺楼板,楼上开有窗户,通风向阳。窗棂刻有双凤朝阳,喜鹊嗓梅,狮子滚球以及牡丹、茶花、菊花等各种花草,古朴雅秀,既美观又实用,很有民族住房的特色。到过苗乡土寨的外地人说:“苗香美”,、“土乡美”,美就美在吊角楼。

土家吊脚楼的形式分为:单吊式,这是最普遍的一种形式,有人称之为"一头吊"和"钥匙头"。它的特点是,只有正屋一边的厢房伸出悬空,下面用木柱相撑。双吊式,又称为"双头吊"和"撮箕口",它是单吊式的发展,即在正房的两头皆有吊出的厢房。单吊式和双吊式并不以地域的不同而形成,主要看经济条件和家庭需要而定,单吊式和双吊式常常共处一地。四合水式,这种形式的吊角楼又是在双吊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的特点是,将正屋两头厢房吊角楼部分的上部连成一体,形成一个四合院。两厢房的楼下即为大门,这种四合院进大门后还必须上几步石阶,才能进到正屋。

傍晚时分,清澈的沱江水从城中穿流而过,青如罗带,宛如恬静的淑女。这时,吊脚楼里亮起了点点温暖的橘黄色灯光,吊角楼的根根木柱撑起一栋栋小巧玲珑的房子,也撑起了一个个甜蜜温暖的家庭

土家人建造的吊脚楼,多建筑在风景秀丽之处。土家族建造的吊脚楼,体现了土家族人民的智慧。倘若你到过那里,你会发现,土家人聚居的地方,环境非常优美:竹林掩映,绿荫茹盖;溪水环流,清澈如镜;云雾缭绕,空气清新;牛哞羊叫,百鸟争鸣。其间一幢幢飞檐翘角、黑瓦白脊、曲折回廊、廊柱下垂的吊脚楼,那就是土家人饮食起居,日常生活的住所,也是土家族人唱歌跳摆手舞,抢龙门阵的场所。

土家人世代居住的吊脚楼,已成为了一种文化符号。它诠释着土家人的生活、劳动、智慧与追求。

这篇《我心中的吊脚楼》是篇中考作文。作者对土家吊脚楼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土家吊脚楼是一首凝固的诗,古朴、简约而情韵悠长,是一片充盈土家风情的乐土。作者对吊脚楼这一文化符号有着本真的认识。

文章选择三个典型的吊脚楼的场景:清晨、黄昏、月夜,概括的描述出自身的感受,这既是对现实生活充满诗意的描述,又是一种理想生活境界的追求,表现土家族人民追求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理念,也是作者对温馨和谐生活境界的追求。

浙江省绍兴市秋瑾中学初二:童昊霞

吊脚楼

六年级|记叙文|500字

说起吊脚楼,大家可能不了解,它是土家族最原始的生活形式,土家族族人,几乎家家都有一座吊脚楼。

吊角楼的一般居住者土家族人,他们爱群居,爱住吊脚木楼。建房都是一村村,一寨寨的,很少单家独户。所建房屋多为木结构,小青瓦,花格窗,司檐悬空,木栏扶手,走马转角,古香古色。一般居家都有小庭院,院前有篱笆,院后有竹林,青石板铺路,刨木板装壁,松明照亮,一家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园宁静生活。

说起吊角楼,它不但是土家族赖以生存的住房,也是鄂西土家族地区最复杂而有最能显示富有的一种典型的建筑形式。随着经济机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吊角楼成为土家族地区的一种普遍建筑,就其结构而言,各地区的吊角楼大同小异,它们最基本的特点是正屋建在实地上,厢房除一边靠在实地和正房相连,其余三边皆悬空,靠柱子支撑,正屋和厢房(即吊角部分)的上面住人,厢房的下部有柱无壁,用来喂养牲畜、堆放杂物,所以称吊角楼为半干栏式建筑。

悬柱有八棱形、四方形、底断常雕绣球,金爪等各种形体,窗棂刻有双凤朝阳,喜鹊嗓梅,狮子滚球以及牡丹、茶花、菊花等各种花草,古朴雅秀,既美观又实用,很有民族住房的特色。看过吊角楼,到过苗乡土寨的外地人说:“苗香美”,、“土乡美”,美就美在这吊角楼。

华夏儿女的聪明才智让我敬佩的五体投地,作为华夏儿女,我为华夏大地的所蕴藏的文化底蕴让我感到自豪和骄傲。

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城关小学:柴哲明

指导老师: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