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小时候的童年时光是在姥姥家度过的,小孩子的本性就是玩儿,几个小伙伴凑在一起,一玩就是一整天,人虽小,鬼主意还不少。
一群小孩子在一起,那个玩的最疯,鬼点子最多,领导指挥能力最强的,当属我这个“娃娃头”了,基本上是我说玩儿这,他们一般都不玩那。我最爱玩的,当属“做果酱”了。我曾趴在姥姥家的案板前,踮着脚,津津有味的看着姥姥如何把一粒粒的大蒜,用小小的木棒棰一下一下的捣成泥,觉得好有趣。于是,由我倡导的“做果酱”活动,在一群小伙伴的簇拥和欢呼声中开始了。
小伙伴们有的负责找糖找醋,有的负责找碗,姥姥家门口的石阶便成了我们的案板,一切安排妥当后,我趁姥姥出去串门的时候,悄悄溜进厨房,“偷”来捣蒜的小木锤,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果酱”的主要原料,就是门前小树上密密麻麻的珍珠大小的小红果儿,树不高,但果实却不少,生生的把小树压弯了腰,踩上个小板凳就能够得着。深红的是熟透的,粉红的是初熟的,青涩的是未熟的,大家在我的指令下,都摘那红的发紫的。不一会儿,一大碗玛瑙似的小红果儿就备齐了。我是“主厨”,其他人当助理,我学着姥姥洗蒜瓣的样子,先给碗里倒入清水,两只小手来回搓,再一手拿碗,一手挡着果子滤水,可不知是我手太小还是果子太“淘气”,长了腿似的从我指缝间溜走了,我便又捡起掉在地上脏了的果子,又重新清洗又滤水,我仿佛做着无限循环的动作,一遍又一遍却又乐此不疲。洗好的果子,大家你一颗我一颗,把他们全部用卫生纸擦干,又重新放回碗里,我左手扶碗,右手拿小木锤,一下一下的用力砸,一会儿倒点糖,一会儿倒点醋,看着碗里的小果儿慢慢变碎再变成泥,红通通的酸甜味“果酱”在大家期盼的眼神中终于做好了。
看着一碗诱人的红红的果酱,想着酸酸甜甜的口味,所有人都看直了眼睛,馋得要流口水。谁先吃呢?我这个“大厨”荣幸被大家推举先饱口福,回到厨房取了一个勺子,挖了满满一勺送进嘴里,所有人的眼光齐刷刷随着勺子的轨迹到了我的嘴里,那苦中带酸,酸中带涩,被酸涩遮盖的毫无甜味的、难以下咽的东西被我瞬间喷了出来,转身就直奔厨房,舀了一大碗水来漱口,看着我那难以形容的表情和反应,“果酱”终究是谁也不敢再吃了。
从那以后,我们都知道了,这看似诱人的小红果是用来观尚的,其实是吃不得的。只是“做果酱”这个玩法,我们却是每每有空就喜欢捣弄,各种各样的材料都成了我们的佐料,简单的一件事,我们竟能玩儿上一整天的时间,一个个都成了会玩儿的小行家,童年的小伙伴们享受着在一起的那种无忧无虑的快乐。
会玩,才好!会玩,我们才更快乐!
下一篇:会玩才好
寒假去看舞蹈老师的比赛,人潮涌动的封闭大厅,让人觉得压抑不已。我坐在座位上无神地看着来往的选手。只有一个人,让我觉得这一趟不算白来。是一位男舞者。躁动的音乐震耳欲聋,他踩着鼓点帅气地舞动着。和其他选手...
玩是一个字,是两个部首,是许多事。玩是一种天性,是一种得到足够从容的天性。不过我本来和小伙伴们还都是业余级的。我们只知道蹦啊、跳啊的,然后“咯咯咯”地笑。很难讲以前到底是不是在玩,但是的确得到了不少欢...
天,太蓝,好像我的心情似的:空落落的,很烦。父亲又要带我去爬山散心,我极不情愿的答应了,但占据我脑海的,仍是那燥热的天气,无心干任何事。路上,窗外的风景闪过我的眼睛,十分无趣。行至山脚,抬眼望了望高耸...
一阵清风吹过,桌子上的笔记本“哗哗……”地翻页。看着这一切,我并没有去继续看笔记,也没有将笔记本合起来,因为我,没有在想它……我是一名学生,同时也是充满活力与朝气的青少年。青少年时期,本是我们应该动手...
我动若脱兔,在山间穿行。游玩让我忘记生活中的嘈杂,接触自然的快乐掠去我心中的浮尘。看那山涧的嫩柳携清溪潺潺,而我,带着美好的心情,撷路边野芳款款。我若整日整日地窝在家里,任由琐事烦扰我的内心,不去玩乐...
看着眼前的五子棋,耳边突然响起第一次下五子棋时妈妈对我说的话:“不用紧张,玩就好了。”后来的一次,我和妈妈下棋,一开始,我执白子,她执黑子,我费尽脑筋,她如有神助。“你怎么能下这呢,我明明连的是这条线...
中国有句古话:“玩物丧志”。而我的父母,我的老师也常常告诫我:别玩了,认真读书才是最重要的。“玩”似乎在他们的眼中就是一个一无是处,不求上进的代名词。然而,我不敢苟同,我认为“会玩才好”。我是一个热爱...
小时候,偶然看过这样一段视频,一个穿着旱冰鞋的男孩,在广场上表演着神乎其神的“炫技”。只见他踩在旱冰鞋上上下楼梯,如履平地。甚至还能来一个360度转体。所到之处,所向披靡。从此,我便迷上这有着四个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