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自认学识浅陋,但我认为,中国人最看重“界线”二字。有人定会跳出来反驳,认为我信口开河,但请稍安勿躁,当今的中国社会正值从不完善到完善的转型期,层出不穷的恶性事件不仅打破了法律的界线,更触及了人性的界线,我们无可否认。
觉一线之别
中国古代的文人墨客,乐此不疲地享受文字游乐之趣。他们的灵感是文字间游舞的灵蛇,咬文嚼字游刃有余。所以我在这儿也附庸风雅地为界线做一个非官方解释。界线同音“界限”许多人在用法上也含糊不清,我却认为两者互有交叉,但也绝对不能一概而论。
线,可以是笔直的,也可以是圆滑的,但他是明确存在的,存在在那里是再清晰不过的存在,鲜明地提示着人们边界的存在,越过雷池便是另一番光景。跳远时横在面前的起跳线是如此,起跑线更是如此,一步之遥就是天壤之别。而“限”则完全不同了,我的认知里,它更像是无限接近的意思,人们永远在试探与退缩中探寻他。世上的善与恶、黑与白,没人敢大手一挥划分出个界线来,而界限却是实打实的也合理存在的。于是,界线更像个倔强、威严有棱有角的父亲,明令禁止并惩戒;而界限更像是个母亲,她可以包容一些无伤大雅的过错,用圆滑如珠般的方法仔细教育。所以,就如同母亲与父亲同时存在才能铸就一个健全的人,我们既需要界限,更需要界线,两者不可或缺。在此,界线在中国文化中便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形象。
知一界之先河
界,人们脑子里会蹦出来很多想法。楚河汉界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清白水墨,传说中的五界关于妖魔鬼怪神灵的幻想是诡橘的斑斓。而我最想谈论的,是中国人对于天这个界的爱恨情仇。
早从远古,原始奴隶制社会还在起源时。巫的存在就验证了这一点,作为当时部落的最高权威,巫通过跟天的某种“联系”来维持自己的地位,从此也就奠定了天在中国历史中与权力的最高级紧紧绑在一起的局面。其实不止中国,西方文化也是如此。神的幻想总是与天联系在一起,因为人们认为上天是神圣而神秘的存在。天就是界的最原始体现,人们不敢去越界一步,特别是在中国。一切关于天都是不容侵犯与质疑的,这也不失为中国人在科学方面特别是探索天的方面有居后的原因。理学体系的“存天理,灭人欲”不失为天之界的延伸,根深蒂固地扎在中国人心中。虽有不合理,但更是一种界限的体现。传承流经,现在也不乏对于天命,天注定等“天观”想法。所以,我们说中国人重界线,在这里就可以见到端倪。
与界线同谋
界线是个可以伸缩的物质。大以治国,小以平家。“规矩”这个词贯穿了整个由宗族关系串联了上下几千年的中国历史。家规、族规、宫规,甚至法规等都是界线的具体化形式。它们交错在我们的生活里,我们不应该把自己的人生看做是生怕迈步的跳格子游戏。我们生活不因为界线而黯然,只会因为它而焕发。自律得以自由,我们需铭记这个道理。界线把负面与见不得光放在一旁,把美好与期颐靠近我们,界线把无知与愚昧放在一旁,把智慧与良知放在我们一侧;界线把嫉妒与仇恨放在一旁,把温暖与信任靠近我们。于是,我们真正“成人”。条条框框束缚的是欲望而不是人的灵魂,一昧地强调所谓的自由字眼,并没有现实意义。自由是相对的,所以界线更是相对的,会把有些人捆得喘不过气,也会给有些人更广阔的天空。
我们向来擅长“中庸之术”,太过绝对只会于己于人不留余地,于是此时的中立就属于两种选择中的第三种开脱。但界线却没有中立这一说,它有厚度,却不能站在上面,最后的结果不过是摇摆不定而恍惚坠落。
本来就明晰的事,又何须去模糊它呢?界线分明,觉察认知后同谋,与君共勉于此。
下一篇:小乌龟观察记
我想跨过这线条般的苦难书写一曲新的红颜灯光阑珊下一衣带渐宽悔也无妨过往的过往布满阳光即使被雷惊震被雨打湿于是我想跨过这界线不论未来明朗或淡暗远去的人总为自己祝福未来是晴便是幸福未来是雨我也曾经历...
从今天开始,我们就不是小学生了。我们是——初中生。但是,我们仍然放不下小学同学,离不开小学老师,忘不了小学生活。那一切的一切,仿佛刚刚开始,可转眼,我们就要互说再见。再见了母校,是您给了我花样的童年;...
怨叹红尘问短长,心若有欺命亦茫。莫言轮回不归路,情意相许即沧桑。生命,是一场永远无法觅到出口的幻梦。在梦里,花落花开,一切都是皇帝新装般的精心导演。那些飘渺着人性气息的曲折情节,一幕幕在脚本上标记好牵...
苦于心,愁在头。泪在眼,水在流。我知做人艰难,我思人生苦短。看的哪里是天?明明浮云一片。喝的哪里是酒?不过醉里游览。唱的哪里是歌?偏偏把己愉悦。满心的哀怨,满纸的劝。跨不过去的圈,断不分明的线。岁月化...
界线,可以是一个人、一支军队乃至一个国家需要捍卫的底线,亦可以是一道束缚,一道为了远方必须冲破的束缚。愿君能守底线,破束缚。“不为五斗米折腰”,这是陶渊明捍卫的底线,“不在跌倒的地方沉沦”,这是米兰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