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故乡的小城里,夜晚是静谧的,白日是辛劳的,只有在每周的周一,人们才是最快乐的。给小城带来喧闹,注入活力的,就是最传统的赶集。
周一的早晨,外公会早早地去集市上先逛一圈,为一大家子人寻觅早饭。这一天的早饭,往往是由白粥鸡蛋换成了各式各样的饼和油条。每个周一,我总可以享受到最爱的甜饼。若外公心情好,还会给我买上一杯热气腾腾的豆浆。嘴角还留着豆浆沫子,我就被外婆牵到集上去了。天还早的很,几乎四五点钟,做买卖的就开始摆摊了。我家的大场常年租给卖衣裳的,支铁棚子就要好长时间。似乎是一种特色吧,那里卖衣服的都要支特别高的铁架子,把衣服从上到下挂在上面,三面铁架子,一面是门,供顾客进入,有时还盖上红布,做个大棚子。在集市上做衣服生意,一定得把自己的全部衣服都挂开,每件都要能让人看到,不然顾客没有看到闪光点,径直朝另一个方向走了,对以此为生的小本生意人来说,是多大的损失啊!
外婆拉我去,通常是去吃的摊前。在卖干货前尝瓜子,外婆有自己的一套规矩,尝上百个才叫“尝”,吃到一个空的,算白尝!乡下的婆婆们大都是这样,但她们一定是会买的,外婆尤其是,买得越多,似乎越对得起商家。前面一点尝的时间,是为了和店主说话,几个乡里拉拉家常。通常干货摊前叽叽喳喳的谈话声是一个热闹的集市不可或缺的。
外婆买好了瓜子,把大袋拎回家,往口袋里抓两把,有时也在我的手心里放上一小把,为的是边吃边逛,还一身轻松,外婆外公对我有一个绝对的宗旨:不能饿着孩子!要啥买啥。幸好是我不怎么吃那些东西,不至于胖得太厉害。但是我也有顶爱吃的东西,例如糖炒栗子之类的。对于小孩子喜欢吃的棒棒糖,棉花糖,我向来不吃,总觉得太腻。我喜爱栗子金黄的表皮,甜的恰到好处。乡里的也有人说我小小年纪就爱吃干货,“小小年纪却长着老身”,我也照样吃。
舅妈和妹妹喜欢逛的是卖亮皮圈和小夹子的摊儿,过年回家要是拖鞋牙刷没带,来集市上能挑的眼花缭乱。年味在初一三十的集市上是最浓的,到处是卖大红春联福字的摊,还有吆喝着:“牛肉!羊肉!”的卤肉小贩。往往这时候,街上都挤得是水泄不通的。
每个赶集的人都拎着一个篮子,集市上有吃着瓜子谈笑风生的,有照着镜子看来看去的,还有皱着眉头挑挑拣拣的。车声人声,机器声交织在一起,演奏出乡下人快乐生活的序曲。小贩叫得声嘶力竭,自早上四五点喊到傍晚四五点,嗓子哑了,心里却很愉快,哼着小曲儿收摊。人们往往午饭过后接着逛,这是人们的朴实狂欢。
及至七八点,夜才静下来。月亮升上来,淳朴的乡下人们终于结束一天的劳累,纷纷进入了甜美的梦乡。
下一篇:茉莉芬芳
今天是我们镇上的大集会,吃过午饭,我和妈妈一起到集市上去买鞋。集市上真是人山人海,大人小孩你来我往,叫卖声吆喝声此起彼伏,有卖衣服的,卖鞋、袜子的,手套围巾的,卖玩具的,卖饭的,各种食品的,还有卖家具...
今天,是国庆节,妈妈说:“带我去赶集。”集上人真多啊,到处都是五颜六色的棚子,妈妈带着我走完这家走那家,我一件都没有看上,我和妈妈走啊走,我终于找到看上的了,可我一看二百多元钱,我想了又想到底要不要买...
今天下午,我跟妈妈去赶集。大街上摆满了:衣服,糖果,动物。各种商品琳琅满目,令人应接不暇,大人,小孩,老人竞相购买起这物美价廉的商品。我和妈妈走向人流中,来到一个卖金鱼的摊前,几个盆子里,许多金鱼在欢...
“卖西瓜喽!三毛一斤!”一大早起来就听见有吆喝声。这是我最想听到又最不想听到的声音。因为我知道老妈又要带我去“疯狂扫荡”了。但是,有好吃的水果和蔬菜,这个付出还是很值得的。到了集市,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
赶集河北省武邑县建设东路 实验小学六(一)班 王兆一赶集,这一流传已久的习俗,在我们这个小县城依然是人们主要的买卖方式,也是孩子们的一种娱乐。但我从来没有独自到集市买过东西,就让爸爸妈妈像心肝宝贝一样...
寒假刚开始,我就回到了老家,正巧碰到了五天一次的活动——赶集。我和妹妹蹦蹦跳跳地来到了大街上,街上人山人海、水泄不通,有些卖东西的人,起劲地喊着:“甜甜的冬枣六元一斤,大草鱼八元一斤,又大又红的苹果六...
“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赶集”对我来说是个陌生的词,是小时候妈妈给我讲的故事里的名词,那时的妈妈跟着太奶奶去集市,只为吃上一碗咸豆浆。这次,为了让我见见世面,全家起了个...
腊月二十九,我和妈妈来到农村的婆婆家。一大早去赶年集,而这个年集是农历年前的最后一场集市,十里八乡的人们在集市上为过春节置办年货,是当地一年中最热闹的集市。一路上,大家有的步行、有的乘坐各种交通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