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每个冷漠下都是热忱的心
不经意间翻开报纸,老人倒地无人相助的新闻又映入眼帘,伏地不起的老者与匆匆而过的行人在黑白中交织,平添几缕怅然。
仔细浏览,不出所料,对路人行为的指责大篇幅地出现在白纸黑字间,其中出现最频繁的词就是“冷漠”。
大致想想,“冷漠”许是对新闻中路人最恰当的诠释,也是对路人最恰当的诠释。
无数个冷清的早晨,踏进拥挤却无声的电梯,又走上人流来往却无声的街道,戴着耳机的行人们低头玩着手机匆匆移动着,期间夹杂着买早餐商贩的吆喝和几声犬吠。一个又一个的人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形成一个坚硬的壳,走近些便可触到若有若无的隔阂,正所谓“冷漠”。
因为路人们太“冷漠”,“热忱”就被提出来与“冷漠”为伴。
何谓“热忱”?“热忱”是热情的、有同情心的、慷慨的,是神所鼓励的。“热忱”这个词是人们倡导的、希望的也是人们觉得缺失的。
每当听闻人们指责“冷漠”提倡“热忱”,心中总有几分莫名——“热忱”,不是人们一直以来都拥有的吗?
不小心踩到陌生人的脚,回答大多总是没关系;提着水果的袋子破了,滚落的水果很多时候都会被陌生的手拾起递到无措的手里;偶然看见有残疾的乞丐,献上一分微薄的助力……尽管不是每时每刻、每一个人,但我们确切地在感受人们的热忱。
很多时候,当人们把目光聚焦到一点的时候,总会忽略自己所拥有的。正如人们在指责老人倒地无人扶事件中路人的冷漠提倡热忱时,忽视了生活中早已充满了热忱。
抱着教案的老师精神地踏入教室,几十年如一日地传道授业;来了客人,女主人男主人笑容满面地招呼客人,洗手做羹;汶川地震爆发后,上至老人下至孩童都献出自己的心意,或大或小……这些不都是热忱吗?
说至此处,难道新闻中的路人不冷漠吗?不该被指责吗?
当然,新闻中的路人固然太冷漠,但不代表他们不热忱。老者倒地无人扶,问题不仅是他们有无同情心、乐不乐于助人、自不自私,更是他们留没留意、有没有勇气。
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有太多的事物让行人脚步匆匆无法停留,连生活中的美好都无心去捕捉的人们,有时也许真的无法留意身边与自己无关的人流。
而不知从何时起,做好事也需要勇气:捡起垃圾、送还钱等“小事”还好,一旦涉及“人”的大事,真的需要勇气——面对自己付出的代价的勇气,面对他人议论的勇气,面对被帮助者的反应的勇气。或是一些人的一些心思在人们心中烙下深痕的缘故,人们在望见需要帮助的人时有时会失去去帮助他们的勇气,需要帮助的人们又总是希望有人来拉他们一把,但有些时候,没有人。以此反复,就成了现在“冷漠”的行人、“冷漠”的社会。
一些时候,不可否认,每个人都会是那些冷漠的路人,包括我。或许我的见解有些浅薄,但我还是想说:每个路人都有一颗“冷漠”掩藏下的“热忱”的心!
翻页,下一页报纸上老人最终被一位行人扶起的文字停驻在眼前,轻笑——
每个冷漠下都是热忱的心!
下一篇:热忱
都需要热忱二字做基石。年青的岁月只是一个段落,它不是一杯饮不完的美酒,它需要我们来珍惜。切实的把握青春。它的价值在于为将来的人生奠定基石,而不是昙花一现。寂寞不可怕,可怕的是对一切都没有兴趣。谁能对青...
看着他渐渐隐没于黑暗的身影,我的内心深处传来一阵森寒。他大概四五十岁左右,因长年从事体力劳动,身形有些佝偻。他极瘦,洗得发白的蓝背心紧贴在他身体上,印出条条嶙峋的痕迹。小区里的人只知道他姓孙,又想到他...
社会机器是冰冷的,可人有温度。时常片面强调效率的当今,人可以比作'螺丝',或这个大机器运转的一个零件。'社会贡献'虽才是其核心,但我们又有没有思考过,既然是零件,它必然没有温度,没有特点,是随时可被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