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今年的冬天好像特别的漫长从春节那时候到现在就一直是阴雨绵绵的,让我非常盼望春天的到来。于是我去翻了一下日历,发现今年的3月6日就已经是惊蜇了,按理说惊蛰到了,阵阵雷声就会把正在冬眠的小动物们叫醒,可是今年怎么一点儿动静也没有呢?春雷婆婆去哪儿了呀?
惊蛰是二十四个节气里面的第三个,它是排在立春,雨水的后面。陶渊明曾写“仲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我觉得惊蛰和其他的节气相比起来更生动,惊是指惊醒,蜇是只冬眠的动物,有句话是说“惊蛰地门开,冬眠动物全出来”。以前古人认为小动物们都是雷声叫醒的,其实不是这样的。而是因为春天到了,地面的气温逐渐升高,小动物们肚子饿了,所以要出来觅食。怪不得今年小动物们都没有什么动静,是因为到现在为止我们还裹着大棉袄。
二十四节气都有三候,惊蜇三候是: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鸣。三候,鹰化为鸠。一候是桃花开了,二候是指惊蛰后再过5日,黄鹂鸟开始鸣叫了;三候是指惊蛰后10日,鹰看不见身影而珠颈斑鸠出来活动了。
老祖宗还在惊蜇节气上留了一些习俗呢,如:惊蛰耙地松土、惊蛰吃梨。耙地松土就是说惊蛰的时候要耕地,因为“惊蜇不耙地,好像蒸馍跑了气”。这个时候土壤的水分很多,是耙地的最好时候。惊蛰吃梨是因为这时候天气很干燥,喉咙不舒服,吃点梨可以止咳化痰,润喉咙。怪不得这几天我的喉咙也不舒服,知道了这些知识后,我马上让我外婆买点梨给我吃。
我还知道根据惊蛰这一天的天气,还可以预测以后的天气,比如:“冷惊蛰,暖春分。”今年的惊蛰是个阴雨天,冷冷的。按照这个规律,希望我们能盼来一个温暖的春风。
下一篇:记忆中的花园
惊蛰是一年中的第三个节气,他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唤醒在冬眠的百兽,并告诉人们:春天正式来临!这一天是三月五日,惊蛰的二十三位朋友正趴在轻柔而温暖的白云上,打着鼾。他们都沉醉在梦境中。只有一个身影,他站在了云头,鸟瞰大地。地上很安静,动物和植物懒洋洋的,有些干脆睡着了。惊蛰抬头一眺,他算了算此时太阳黄经为345度,又自言自语道:“时间差不多了,是时候叫各位起床了。”接着,他双腿弯曲,身体前倾,双脚用力一蹬,跃向了大地……他先步入了一片静谧的森林。几片嫩黄的新叶嵌在树枝里,露珠“粘”在新叶上。地上是光秃秃的,草芽儿都还在休息呢!只有几株早起的,它们点缀着大地。惊蛰继续往前走,一路上,一丝风都没有。枝条一动不动地挂在树干上,悄悄的,生怕发出一点儿声响。不一会儿,惊蛰来到了一个小湖泊边。整个湖泊没漾起一圈波纹,平静的、清透的,犹如一块空灵的琥珀,如一块“未磨”的“铜镜”装着蓝天、白云、树木,还有惊蛰圆滚滚的脸蛋。惊蛰被那面“镜子”给吸引住了。“扑通”,惊蛰一不小心坠了下去。那面“镜子”一下子就“碎”了,倒映的景色也模糊了。惊蛰在湖里扑腾,那水花溅起的声音也格外洪亮——森林太安静了!终于,他爬上了岸。湖水才刚解冻,使得他浑身都在发抖。惊蛰走出了这片森林,他来到了一个小村庄。这儿与森林截然不同。许多村民们围在一起“打小人”;在农田边,农人们都在辛勤劳作;花园里,鲜花含苞待放,正如张维屏云:“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他来到了一颗金黄色的花苞面前,细细端详着:一条纤细的枝儿,在常青的绿叶丛中穿出,枝头是一个泛着淡黄的小球,从球的底部往上,颜色逐渐变淡,看上去很自然、优美!惊蛰越看越入迷,想象着它绽放后的婀娜姿态……惊蛰回过神来。他纵身一跃,来到了空中,站在云头,大声喊道:“起床了!”紧接着,雷,打响了。“轰——轰隆隆——”,万物都睁开了朦胧的睡眼,苏醒了。睡在树洞里的熊,伸了伸懒腰,出洞觅食;燕子衔着枝条和石子,建起了新的巢穴;蜜蜂飞出了蜂巢,继续辛勤地劳作,它扑腾着翅膀,在花丛中寻找着那股清香……男女老少都笑了!那一朵金色的花,也笑了,悄然绽开花瓣,露出了棕色的花蕊,和惊蛰想像的一模一样……大地又重现了生机,是多么热闹啊!惊蛰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向大地挥了挥手,离开了。农民扛着锄子,披蓑戴笠,来到田中耕耘希望……每个人的脸上都露出了笑靥,有的还在欢唱。那声音配上了春雷,是一曲美妙的音乐,是惊蛰献给我们的一份礼物!“一年之计在于春”,生活是美好的!人们迎着春风,迈向美好的明天……...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指导农事的经验积累和智慧结晶,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绚丽瑰宝。在二十四节气中,我最喜欢惊蛰这个节气。在惊蛰那天,万物复苏,校园里每个角落都洋溢着春天的气息:小草探出头来;每一朵花都笑了,瞧!它们笑得是那么的灿烂;小朋友们都脱掉了厚厚的棉袄,换上了漂亮的春装;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叽叽喳喳的叫个不停,好像在告诉我们:春天来了!天气转暖,雷公公轻轻地叫醒了正在冬眠的小动物,好像舍不得把它们叫醒似的。冬眠的小动物被雷公公叫醒了:刺猬、松鼠、蜈蚣、蛇、龟、青蛙、蟾蜍、蜥蜴、蝙蝠等开始出洞。它们爬出洞穴,有的在找吃的,有的在生儿育女繁衍后代,有的则在嬉戏打闹。惊蛰,给了我们温暖,更给了春天无限生机!...
当第一抹太阳洒落,万物苏醒,但是小动物们还是不愿醒来。于是惊蛰爷爷要叫醒这些懒惰的小动物,它一手拿着鼓,一手拿着棒,把小动物叫起来。春雷来临前,宁静的森林里,小露珠坐在叶子上荡秋千。春风拂过,它看见青蛙在呼呼大睡。蛇在闭幕神,不想被打扰。熊在圆滚滚的树洞里做这美梦。日子一天天过去,当柳树的头发随风飘荡,含苞待放的花朵绽开,当春风伴着欢声笑语,连惊蛰爷爷也来凑热闹了。惊蛰爷爷马不停蹄地来到每个小动物的家门口,挨个把它们叫醒。惊蛰爷爷先敲开青蛙的门,青蛙赶紧下床,小心翼翼地探头了,看看是谁敲的门,它看见惊蛰爷爷,就“呱呱”问好。然后惊蛰爷爷去了蛇的家,蛇换上新衣裳,一边走路,一边揉眼睛,蛇看见惊蛰爷爷提起神去=叫自己的蛇宝宝。惊蛰爷爷又去了熊的家,熊在做美梦,它惊慌失措地坐了起来,它打开门一看是惊蛰爷爷,于是就立马跑出去找食物了。春雷乍动,动物惊醒这个森林又变得生机勃勃了。...
“春雨惊春清谷天”说起这句二十四节气歌,我便会想起随着春雷乍响,万物复苏的惊蛰时节。我国古人把惊蛰分为三候,第一个便是桃始华了。惊蛰时节,桃花怒放,站在山顶上远视桃花如潮如海,个个亭亭玉立,摆动着自己嫩粉的身姿,再加_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真像是走进美不胜收的画卷。近看,桃花像一个个小仙女,一阵风拂过,仙女们便翩翩起舞,这让我想到古代大诗人苏轼笔下写的“竹外桃花三两支,春江水暖鸭先知”。说完桃始华,那肯定少不了仓庚鸣了,你们知道仓庚鸣吗?嘻嘻,瞧你们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样子,肯定不知道吧!让我来告诉你们吧!仓庚鸣其实就是现在的黄鹂,古时候,人们便会由闲转忙,陆陆续续奔向田野,播洒下种子,早点看见大丰收的样子。最有趣的数第三个物候一鹰为鸠。所谓的鸠就是布谷鸟了。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人们都很怕老鹰,因为老鹰不仅脾气暴,而且爪子和嘴巴也特别尖利。据说在惊蛰那天,老鹰会化为布谷鸟,其实不是的,因为随天气的变化老鹰会越来越少,布谷鸟则会越来越多。惊蛰这天,大地回春,万物复苏,我们大家也该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了,毕竟一年之计在于春嘛!...
“春雨惊春清谷天”,其中的“惊”字指的就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惊蛰。今天,我便要来说说“惊蛰”这个节气!惊蛰,古称“启蛰”,这一节气主要有三个物候特征,这第一个便是桃始华了。惊蛰时节,桃花盛开。远观桃林时,仿佛山都被染成了粉色;近赏桃花时,你又会发现它们一朵紧挨着另一朵,就像一群形影不离的好朋友。此时你若漫步在林间,还有一缕缕清香扑面而来,沁人心脾,使人顿觉神清气爽!“叽叽,叽叽叽……”咦,这是什么鸟在歌唱呢?没错,这是仓庚在鸣叫。仓庚又称“仓鹒”,既黄鹂鸟,它的鸣声洪亮悦耳,这不禁让我想起了王维写的“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的闲静画面。这便是惊蛰的第二个物候——仓庚鸣了。仓庚鸣叫的同时,也是在提醒人们春耕季节的到来。辛勤的农民伯伯们陆陆续续走入田间,开始播洒充满希望的种子,静待丰收季节的到来。三个物候当中,最有趣的非鹰化鸠莫属了。古时候,很多人常常会“谈鹰色变”,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因为老鹰食肉且爪子和嘴巴都特别锋利。古人在怕鹰的同时,却也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每到春天,老鹰的数量就会减少,而布谷鸟的数量会大量增加。于是,人们开始相信:老鹰在春天时会幻化成布谷鸟!这就是鹰化为鸠的故事,是不是很有趣?无论是惊蛰,还是其他节气,都从古代流传至今,绵延不绝。可以说,二十四节气凝聚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我们也要学习古人这种探索的精神,并将这一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短短四句话,包含了二十四个节气,也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其中我最喜欢的节气是惊蛰,它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唤醒了动植物,向人们展示了勃勃生机,人们带来了春天的惊喜。“惊蛰至,雷声起。”鼓声似的春雷敲醒了大地上的植物。雨“吧嗒吧嗒”地下着,落在地上溅起了朵朵水花。小草调皮地从湿漉漉的泥土中探出绿油油的脑袋,柳树抽出了嫩黄的芽儿,春笋也冒出了尖尖的头颅,沉睡的小溪醒来了,它一边“哗哗”地唱着欢快的歌儿,一边马不停蹄地奔向远方。轰隆隆的雷声也惊醒了冬眠的动物。小熊翻了个身,低头摸了摸自己瘪瘪的肚子,懒洋洋地爬出洞,来到小河边抓鱼。松鼠揉了揉迷茫的眼睛,看了看洞内不多的粮食,跳出了小屋。青蛙望着洞外的雨儿,也“呱呱”地叫了两声,应和着雨声形成了一首美妙清脆的乐曲,为春天的到来唱歌庆祝。田野里,农民伯伯们也争先恐后地干起了农活,有的在油菜地里施肥,有的在耙土,有的在蓄水,还有的在播种了,一幅热火朝天、干劲十足劳动场景。大家都憋足了劲,希望今年能有一个大丰收。惊蛰,你如此美丽、如此活泼,我怎能不喜欢你,怎能不为你所陶醉?...
惊蛰的傍晚,大家都已经提前做好了迎接第一声春雷的准备,而还在冬眠的熊一家呢,仍毫无察觉。慢慢的,慢慢的,小草听到了雷公公跑向大鼓的脚步声,“哗哗哗,哗哗哗……”这声音沉重又急促,听了让人心生慌乱。它们边摆双手,边大声转告:“大家快做好防备,雷公公要打鼓啦!”可唯独熊一家仍然没听见,它们还做着甜甜的美梦呢。终于,雷公公打响了第一声鼓。“轰隆隆!”这鼓的声音可真大,把熊一家都吓了一大跳。小熊被吓得哇哇大哭,熊姐姐被吓得缩到了洞的一角,熊哥哥吓得跳了起来,熊爸爸和熊妈妈也吓得抱在了一起,连边上的一窝蚂蚁也被吓得团团转。刚刚被雷声惊醒的动物、植物们便纷纷打开了家门,跑到了户外,一起欣赏起春天的美丽风景。熊一家则滔滔不绝地向其他动物讲诉惊蛰时的经历,沉浸在恐惧之中,到如今它们晚上睡觉都不安稳呢。而与之相反的是虫子一家,惊蛰第一声春雷,把虫子一家从睡梦中叫醒,它们伸着懒腰,打着哈欠,呼吸着湿润渐暖的空气,一下子便来了精神。它们兴奋跑到了屋外,望着着树枝上大片大片的嫩芽,看看田野上刚冒出脑袋的小草,馋得口水直嘀嗒。“哎呀,好痛,谁推我啊?”“这是我的,别抢!”……虫子们你推我挤,争先恐后地跑向大树和田野,它们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露珠,谁都想第一个品尝着鲜嫩多汁的嫩芽。树上的鸟儿两眼发光,它们看着这些吃得正欢的虫子们,也是馋得口水直流。鸟儿们心想:吃吧,吃吧,多吃一点,长得胖胖的虫子才美味呢!虫子们却丝毫没有发觉对它们虎视眈眈的小鸟。有些虫子吃饱了就想早早回家睡大觉,可是另一些懒一点的虫子,就直接躺在草地上,摸着自己圆鼓鼓的大肚子,满足极了。小鸟们觉得时机已到,说时迟那时快,“刷刷刷”俯冲而下。可怜了那些毫无犯备的虫子们,原本悠闲躺在草地打盹,可短短几秒钟就被吓得魂飞魄散,四处逃窜了。惊蛰,惊蛰,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啊!...
雨水带来了春雨,惊蛰带来了雷鸣。春风带去了空气中的潮湿,吹来了倾盆的大雨和响彻云霄的雷鸣。万物都等待着更替,静待着又一个轮回,不料,这狂风暴雨却潜移默化地把这静默的春天倍速播放。街上形形色色的行人撑着五颜六色的伞,小碎步地避开早已“积水成河”的水坑。早已习惯大都市生活节奏的我,侧卧在家中的窗台旁,看着行色匆匆的人们脚下溅起的一朵朵水花。身旁坐的是外婆,正不紧不慢地绣着架子上的十字绣,我往外婆那里挪移了几步,嗅着半掩的小窗中渗入的空气,空气中氤氲着雨水和泥土的味道,在我的印象中,这就是春天的味道。外婆自打年轻时便十分勤劳,上了把年纪也依然忙碌于自己爱做的事情。我靠在他身旁,看着她将细线穿于针孔,再找准位置,将针黹扎下去。一针一线,来回往复,外婆踏着脚下架子的横木,直勾勾地盯着那根针的落脚点,“要是以后让你继承这个手艺,你愿意吗?”语毕,她停下手中的忙碌,唇边勾起了一抹笑容。我摇摇头,诉说着之中的无趣。外婆也不语,又开始了她手中的忙碌。再见那副十字绣时,已是另一年的惊蛰,空中依旧下着瓢泼大雨,我站在窗前,摆弄着架子上的陈年旧物,耳边不时响起“轰轰”的雷声,好一个“惊”,似乎把沉睡的万物都唤醒了,回眸却看见不远处放着外婆昔日织十字绣的架子,上面盖着一张布满灰尘的毛毯。我小心掀开它抖了抖上面的灰尘,随之进入眼帘的竟是外婆早已修好的十字绣,绣的是遥遥无边的沙漠和一株直立在这荒芜中的仙人掌,点睛之处在于那朵开的正灿烂的仙人掌花。我缓缓将毛毯盖回,侧身坐在窗边,看着街上形色匆匆的人们和落得匆匆的雨水。外婆仿佛是在这匆匆的世界,织出了一朵开的绚丽而烂漫的花。匆匆的世界总是会有放慢节奏的人,匆匆的雨水也总是会有竞相争放的花,我们又何不在这春雨和雷鸣中,放慢脚步,尽享春天的景盛,将雨点积成的坑,踏成一朵绚丽的水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