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他,一直在追求美丽。
出生在平凡家庭的他不爱说话,平日里亦是毫无表情,他就像一潭幽深的湖水,连风都吹不起涟漪。直到七岁那年,父亲给他买了一个略旧的老式相机。在父亲笨拙的演示下,他效仿着对着路边的一朵正娇艳的野花按下了快门。当他看着相机中那一朵野花时,他终于激动地像一个此年龄段正常的孩子,仿佛正娇艳的并不是那朵开在地上的野花,而是已绽放于他心灵中的那朵睡莲。“美”这个字眼那一刻在他心中深植。那一天,他结结巴巴说了很多,大意是“他很开心”。那一天,他的父母终于明白了“命该如此”这个词。
他的父母为他请了一个专业摄影的老师,而他也展示出一股强大的天赋,从仅懂基本的按键,到摄影时开始考虑光和角度的地步,他的摄影技术突飞猛进地提高着。从此,他开始对着一切他认为美的事物按下快门。看着他每日望着相机着迷,时常咧开嘴憨笑,他的父母只觉得一切都值了,虽不菲,却不悔。
虽然相机带给了他许多快乐,但也带来了许多难以预料的变化,就如那夜月光。
那是一个夜晚,他独自走入山中取景。辗转于每个角落的他,恰如一只采蜜的雄蜂,忘乎所以地把每一件他认为美的事物珍藏于相机之中。愈走愈深,愈走愈深……当他决定归返时,却已不知身在何处。
有限的气力,无边的黑暗,他躺在地上,焦虑与恐惧蚕食着他。他望着天空,那一夜恰星稀,唯有黑暗与银辉并存。他累了,想就此在这里待下去。他眯起了双眼,浑圆的银月似又分成了无数条虚浮的光线,相互交织,硬是从银色中迸发出一点金光。他想起了曾经老师对他说过的话:“有光的地方便有希望!”不断地,这句话回响在耳边、脑海、身体……似是与全身都产生了共鸣。他颤抖了起来,心中的恐惧愈来愈淡,虽只有十二岁,但他想活下去,想要再去拍下那些美丽的东西。他对着那盘银月拍了张照,然后强忍迷失的畏惧,一步一步地走了出去。
在之后的日子里,他开始越发的勇敢,因为,他在那种环境下都能抓住零星一点希望,又何惧愈发成长后的其他呢?他开始拼尽全力的去学习、生活,于万花丛中大胆摘下了最美的一朵。在生命走到尽头时,他饱含幸福地闭上了双眼。在死之前,他回光返照般地拿出了曾经那架相机,翻看了许多他生平拍下的照片,如第一张照片《野花》《月光》等。
他这追逐美丽的一生,死而无憾。野花虽平凡,却激荡出怒放的心花;月光虽平凡,却点燃了生命的希望;生活虽平凡,却浇灌出充实的时光……
一切平凡虽平凡,但只要有意义,皆是非凡的美丽。
下一篇: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
“美的力量能唤醒心灵,进而改变自己。”——美学家蒋勋阴霾沉沉,笼罩着11月深秋的北京,寒风瑟瑟,狂笑着发起对万物生灵的攻击。而繁忙的中关村大街,车辆熙熙攘攘,唯有远处硕大的霓虹灯广告牌,光影斑驳,变换...
生活中处处是美丽,一个细小的事物,一段细小的时间,一些细小的记忆,他们像沙粒一样从手指的缝隙一颗颗的落下,但总有那么几粒静静的躺在你的手心中,顽强地不肯撒手而去,而这些便是你记忆中最珍贵,最深刻的……...
斜风细语,淡烟疏柳的美景,以爱为犁,以是为耕的师长,小桥流水,村里人互相帮助的美好生活……无不让人赞叹与向往!那天风和日丽,鸟儿飞到窗前与我打招呼,太阳公公与我说着闲话。一切还是往常那样,我懒惰的爬下...
我低头嗅着那淡淡的、轻轻柔柔的花香,心中的想法却没断过。我在冬天来到了城郊边,一处种有梅花的地方。在一面颓墙的边缘,一堆杂草中,绽放的梅花楚楚动人。我想起一件事。雷雨天,昏暗的街头,树下花草零落,广告...
清晨,雾朦朦的,大地仿佛披上了一层薄纱,一切都显得格外安静。一阵阵凉风吹过,雾散去了不少,可以清晰地看到路上的行人与汽车。街景变换节奏很快,大家都在赶时间。我把头转向马路一旁,一位老太太引起了我的注意...
走在大街上,天上的云黑黑的,低低的,似乎有一块黑布从头顶罩了下来。刚才的晴空万里,顷刻之间变成了电闪雷鸣,行人匆匆。“哗啦——”雨终于落下来了。我撑起了伞,三步并作两步,朝家走去。“哧嚓”,一阵奇怪的...
那时候我读二年级,性格十分内向,在新学校里从不跟别人一起说话、玩耍。每天我总是第一个来,那一天也不例外,早早来到教室,坐在自己的位子上无聊地玩玩具、画画。大约十几分钟后,我正在画画,学习委员推门而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