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告别童年
蓦然回首,自己已经潇洒地走过了十五个春秋。偶尔,会有那如风铃般清脆的歌声萦绕于脑海,耳边又悠悠地飘起儿时的童谣,"虫虫飞,虫虫走,虫虫不咬娃娃的手,手拉手,光脚丫,摸黑走回家……"。
曾几何时,故乡的山,故乡的水,更是那亲切质朴的故乡人,时常在我童年的记忆里打转,令我久久地回味那一段童年的时光。虽然有些许酸涩,但那的确是我生命中惟一的一片净土--纯真、欢乐、芳香。
看!那些个充满稚气,光着脚丫的孩童;一路上歌着、笑着、跳着、蹦着,那简直就是刚出生的牛犊,毫无掩饰,毫不保留地挥洒着他们特有的烂漫与纯洁,虽然背上背着那比他们高出一大截的花篓,仍然没有抹杀掉那一份孩子的本性。
听!一个个清脆的铜铃摇响了,那是孩子的风铃响起来了,那是孩子心中的愿望开起来了。他们一见到山间那灵动的小溪,便迫不及待地扔下篓子,解开衣裤,"扑通"一声跳进了小溪,然而,小溪也温和地将这些个汗流浃背的小子深情地拥抱在怀中,任由他们如鱼儿般地畅游,欢乐。一串串天籁之音便在小溪的怀抱中荡漾开来,一声声地传向山那头的少年时代去……
步入少年时代的孩子,步入少年时代的我已经是一位风度翩翩的少年,往日的"虫虫飞,虫虫走…"的日子仿佛还时常地洗涤在我的心间,萦绕在脑海。
是啊,那故乡的山,故乡的水,故乡的人如今都随着童年而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吗?
不,你听,那些儿时的纯真余音不还在自由地唱着吗?--"拉手,光脚丫,摸黑走回家……"。走向那儿时的家!
点评:古今善为文者,都懂得写文章需要灵感,而灵感的产生却往往需要一个触动点。小作者机智地抓住儿时的歌谣,触动灵感,翻动回忆的羽翼,从故乡的山、水和人去感受童年的纯真与美好。这篇作文与其说是一篇散文,毋宁说是一首渐行渐远的歌谣,唱着童年的甜蜜,也唱着告别童年的忧伤。文中时时表露着真情,又处处流淌着诗意,在真情与诗意的交融中,隐含了哲理,丰富了文章的意蕴,增添了文章的魅力。
下一篇:一切都在变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扶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题记挥手,告别,告别年少的负气,告别悄悄流走的时间。向曾经铭刻在心中的笑脸告别,向曾经那张天真的脸告别,向那流过的年华告别。那编织在六瓣雪中的...
“你真的要走了吗?”我呆呆地望着书桌对面那个影子,开口问道。其实我的对面只是一堵昏暗的墙,背后窗外的街灯,把我的影子投射在那上面。于是又有了另一个我。我知道它不会回答的。谁想,我却明明在脑海中听到了它...
又是一年风起时,又是一轮弧残月,又是一杯将进酒,又是一次别离愁!——题记即使同样的告别,同样的悲愁,同样的思念,却是那么得不同……告别是孤单。告别,就知道这一天会到来。必定会踏入更高的学府,必定意味着...
六年的小学生活匆匆地过去了,已往那美好的时光已轻悄悄地溜去了,没有一丝的牵挂,狠心地离我而去.那精彩感人的片段一幕幕一浮现在我脑海了,我越发的不想向那些已相识多年的同学、老师告别。但是,天下无不散筵席...
天空还飘着细雨,乌云也酝酿着躲藏不住的忧伤,也似乎预示了这个迟来的结局。回首难,不回首更难。细雨掀起白雾掩盖下,那一排排灰瓦泛了青,隐隐露出它灰色的一角。再见了,亲爱的过去,记忆中不灭的矮屋。该走了!...
在每个人身上都发生过,这些告别的人有很多很多,可能是最亲的兄弟,有的是从小一起长大非常铁的哥们……他,浓眉大眼,一张樱桃小嘴,一张英俊的国字脸,他是我从一年级开始认识的的哥们,也是现在最铁的哥们,五年...
也许塞外的尘已淹没了那阳关古城,而朋友依然会在告别时痛饮畅游.也许诗歌已成了古老的传诵,而告别的话题将在你我心中永远驻足.告别是'泉眼无声溪细流'的依恋.告别是'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豪迈...
也许泉眼已枯竭,然而小泉依然会依恋地告别那无声的泉水。也许塞外的尘已淹没了那阳关古城,而朋友依然会在告别时痛饮畅游。也许诗歌已成了古老的传诵,而告别的话题将在你我心中永远驻足。告别是“泉眼无声溪细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