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低碳,是我们的自主选择!哥本哈根唇枪舌剑的硝烟尚未散尽,各国在筹划新一年经济发展突出“低碳”的基调却可谓异口同声。中国,尽管与印度站在同一战壕,作为发展中国家代表与发达国家剑拔弩张,但对内对外,均承诺信守既定减排宣言。因为,低碳,是我们的自主选择。
当论战平复,我们以冷静心态直面国内生态环境的严峻现实,也同时理解外交场合用各种解数和辞令博弈的无奈。“高碳”模式,造就一部分gdp的增速,也造就了向“低碳”转轨的高成本高代价。要达到减排时间表的要求,会是一个异常艰难的过程,但箭既离弦,不能回头。
围绕一定时间内减排数量这块“蛋糕”,两大阵营在哥本哈根交锋,都为分得小些。发展中国家出的主牌是算历史帐,即西方国家在已完成的工业化现代化过程中,已产生了绝大部分二氧化碳,而发展中国家刚步入这一进程。前者应对历史负责,要承担主要责任,后者出于发展之需要应承担较少的减排义务;且西方在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后,高排放的传统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因此,“两个阵营”在减排义务的分配上是巴厘路线图确定的“共同但有区别责任”。
对外策略和外交辞令出于立场和博弈的需要,不管得失输赢,当然不能成为国内回避“低碳”挑战的挡箭牌。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是严峻现实的强烈呼唤,是关系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抉择,受惠的首先是内国国民,也惠及整个“地球村”。低碳,是我们的自主选择,而且也只有“地球村”成员各自做到“自扫门前雪”,才有全球环境的根本改观。
事实上,站在唯物辨证的角度看,“算历史帐”并不是有力的辨驳工具。这是因为,人类对自然和科学的认知是动态的发展的,在一定历史发展阶段有局限性,我们不能以今天的标准去要求创造文明、推动历史车轮的前人。而西方工业文明的历史成果,早已植入全人类的文明史,在全球融合的漫长进程中滋养了包括发展中国家在内的世界文明,成为人类共享的成果。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18世纪初美国密西西比河上,富尔顿发明的汽船升起的第一缕黑烟,也不会有今天令世界各地畅通的各式快捷交通。而西方工业的转移,必然伴随着发展中国家在现代科学认知背景下的主动抉择,以及既有科技成果多大程度用于产业的改造和提升。能否让“后发”成为优势,这恰是“低碳”时代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低碳,是我们的自主选择!
下一篇:真正的自己
“低碳” 虽叫得欢,叫得响。但之前,我一看到“低碳”这个新名词,总认为和我们的日常生活不大相关。但自从经历“上海世博会”之旅后, “低碳”理念就悄然走进我们家。瞧!上海回来后的一天,我看到妈妈用用过...
所谓的碳就是二氧化碳,低碳生活主要是呼吁人们环保. 我跟爸爸妈妈商量今后出去买东西带环保袋,尽量少骑摩托车或开汽车,多骑自行车或步行,这样还可以锻炼身体。还能环保,真是一举两得。我想告诉大家今后的生...
城市发达,乡村落后。但人们可否想过两者的区别?在夜晚,乡村的孩童仰望的是灿烂的繁星之空;在清晨,地里的农民闻到的是扑鼻而来的清新空气。不过在城市的夜晚,除了一轮硕大的明月,只能见到几颗微不足道而孤独...
我们居住在一个被大气所包围的星球,那就是地球。地球本是一个美丽的星球,可是如今已经虚弱不堪,正是因为我们人类的破坏,什么:白色污染,空气污染,工业污染,水污染……说都说不清了。现在的污染已经太严重了...
曾几何时,“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的诗句常在耳边回响。曾几何时,“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的古训仍在心头萦绕。曾几何时,伟大诗人乔治·铂金·斯莫里斯掷地有声的一句话:“樵...
“低碳”,渐渐成了一个热词,它正在成为办公、出行、家居等名词的定语或前缀。“低碳生活”可以从现在开始做起:其实只要调低显示器亮度,每台笔记本电脑每年就可以节电15度,这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14.6千克...
《低碳生活》读后感 作文主要意思是:自从“低碳”生活成为我们身边的流行词后,我们生活的空间处处都有碳排放,而怎样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是我们的当务之急,首先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电器开着的时候时...
大家都知道,现在地球环境已经收到了非常严重的破坏。最近在亚洲发生过好几场灾难,四川的汶川大地震;青海的玉树大地震,舟曲的特大泥石流,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悲痛和损失。欧洲的冰岛也发生了火山大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