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3日那天晚上,我闹着老妈跟着我到书店里购买世界名著。
刚刚挑书不久,老妈发现了一本《绝句三百首》。她拿到手里这里翻翻,那里翻翻,一会儿就合上了书本,连连点头,自言自语:“这些诗人写得好有韵味,好友气魄,实在是好……”她问道,“你要不要买这本书?”妈妈顿了一下,“听说过‘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句话吗?记住。”不会作诗也会吟?我惊住了。我马上把老妈手里拿着的《绝句三百首》夺过来,开始选择诗歌阅读。
看看王昌龄的这首《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 哇哦~好有气魄啊!实在是有韵味。好诗!好诗!”看完诗歌,我连忙竖了个大拇指,发自内心真实的高度评价。
诗歌的底下有着一些注释。我还看到了本书编者和清施补华对王昌龄《出塞》的评价:这首诗边塞绝句,被清施补华《岘佣说诗》赞为“意态雄健,音节高亮,情思徘侧,令人百读不厌”,明李攀龙推许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这首诗就以“明月”,与“关”紧扣边塞,以“秦”、“汉”二字作时空的延伸,构筑了一幅苍茫雄浑的意境,一下振起全篇!黄生《唐诗摘抄》:“中晚(唐)绝句涉议论便不佳,此诗亦涉议论而未尝不佳。此何以故?风度胜故,情味胜故。”
看我点评我“啪啪啪啪啪”地连连鼓掌。一首诗歌居然能得到这么高的评价,不愧是“意态雄健,音节高亮,情思徘侧,令人百读不厌”啊!
要是我的诗歌可以给古人点评点评就好了!看看他们是怎样评价我的诗歌的。可惜现在已是现代。——而且我还没有作过一首诗。
我的心中突然萌生了一个想法:要不自己也作作诗?
“作诗?好注意!”瞬间,我愉快起来。
回到家,我连忙拿出笔和纸,开始用大脑寻找作诗的灵感……
写鸟?到底从哪下笔。写花?能写出韵味来吗。写感受?现在在找灵感呢,没什么感受。写猫?我写得不可爱……
八点。八点一刻。八点半。我连作诗要写的对象都没选择好。思维真不敏捷!咋办?!
虽然自己还没选择出作诗要写的对象,但是我坚持继续思考下去。再找找吧,一定要选择出一个对象——生活中有那么多事物呢。
我又开始寻找作诗的灵感了。
写人?我没兴趣呢。写狗?可惜我和狗和不来。写河流?怎么写呢。写高山?我没注意观察呢。……
九点。九点一刻。九点半。九点半了,我始终没能选择好作诗的对象。
我只好无奈地停止了大脑的思考(生怕浪费掉很多时间),伤心地问老妈:“我都花了一小时了,咋作不出一首诗?”
老妈对着我眨眨眼,有点疑惑:“怎么…难道你忘了刚才我在书店里对你说过的一句话?——‘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啊!”
我恍然大悟,原来自己把这句重要的话语给忘了。
看来,要作出一首好诗来并非想象中的那么容易。这得靠大量的阅读,常常练写以及大脑的勤于思考。现在正是科学发达、知识爆炸的年代。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识时务者为俊杰”,我何不快马扬鞭,勇往直前!
下一篇:梅花
奥运中华 我们中华 物博地大 我们中华 山水雄伟秀美 人文潇洒俊雅 我们中华啊 历史悠久 现代更走向发达 我们中华 雄姿英发 我们中华 健儿巾帼众多 友朋伙伴不乏 我们中华啊 更上层楼 就在这个炎夏 ...
我从小被歌声所渲染、所陶冶,因为,歌声,使我不断成长。正如初生的嫩叶变成苍翠的树叶。它,是我成长的肥料。 我,正如小树,有了肥料,我慢慢成长。歌声,一直伴随我成长! 我,在歌声中,成长 孟郊的《游子吟...
平凡的生命,折射出不平凡的光芒。 题记 欣赏你 冰清玉洁之荷 浑浊的淤泥 抹不去你一如既往的容颜 清澈的池水 洗不去你与生俱来的高贵 你高雅质朴 你正真芬芳 令人赞叹 欣赏你 坚韧不拔之竹 春风刚拂 ...
先秦,即指秦(公元前221年)之前的历史阶段在这一历史时期中,我们的华夏文明渐渐发展壮大,形成了中国特有的文化体系。先秦时期中,上古文学占有较大的比重。其多以神话,寓言的形式存在,渐渐发现出了中华特有...
我爱你,我的三(一)班 作者:田飞飏 苍翠的西山 掩映着美丽的校园 古朴的北楼 蕴含着我们的集体三(一)班 四十一个同学 长着迥异的面孔 有着不同的个性 在任老师的带领下 拥了一个响亮的名字三(一)班...
——综合性学习记趣“下面有请三小队上台,进行展示!”在贺雨舟响亮的话语中,我们也就开始了对我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的汇报。在三小队之后,一、二、四、五、六、七、八小队也依次上了场,展开了对学习的汇报。虽然...
我想,假如中国所有的人, 每人用一双一次性筷子。 那么,中国13亿人口, 要浪费多少木材? 我想假如中国所有的人, 每人用一只塑料袋。 那么,中国13亿人口, 要有多少白色污染? 我想,假如中国所有...
有一种古学经典,流淌在中国古老文化的长流中,银光闪闪,波光粼粼,千百年来为世人所绝唱的。那就是诗歌,中国人启蒙时就学习吟诵的诗歌文化。端坐于向阳的红木桌前,手捧一本古香的《中国诗歌名篇选集》,心中便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