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张爱玲,不知该用什么样的言语来形容你。
才女?痴情?恋父?汉奸?亦或许都不是。
可若不是才女,当初发表的文章怎会轰动文学界,怎会成为众多青年追捧的对象,怎会红遍上海滩呢?若不痴情,怎会苦苦地爱着身为汉奸的胡兰成?若不恋父,24岁的你怎会嫁给38岁的他?若不是汉奸,1945年出版的《文化汉奸罪恶史》中你怎会榜上有名?
你是孤傲的,你家门前那络绎不绝的约稿者和欣慕者都被你拒之门外。你“引领风尚”,身着“怪异”的衣衫。当别人劝你不要过早地发表小说时,你敢“口吐狂言”,说:“出名要趁早。”只是他们不知,你发表小说只是为了能更好地生存下去。也许正如你所说,“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
你笔下的人物是真实的。他们不做作,他们将自己的缺点暴露在白纸之上。他们自私,城府,经得起时间考验。或许他们的感情不伟大,他们没有一生一世的海誓山盟,他们虚伪,会耍伎俩,用情不一。但他们就是他们,真真切切的他们,没有故作伟大。
你亦是悲惨凄凉的。你说你不写社会,不写革命,只写爱情,可你的爱情呢?你付出的真真切切,可得到的只有背叛。你是否就时那朵白玫瑰呢,终会变成他衣服上的一粒饭粒子,而那朵红玫瑰却成为他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你哭了吗?或许是吧。但你亦是潇洒的,你说你自将萎谢,可萎谢的不仅仅是你的心,还有你那惊世骇俗的写作才华也随风而逝。你迁居美国,从此便孤独生活,中秋之节,花好月圆,你却在前夜悄然离去。离去吧,离去吧,或许这是最好的归宿。
爱玲,ailing,或许这就时形容你最好的词语吧!
我这几天看张爱玲,但前天晚上我在厨房做萝卜炖牛肉,一个朋友在微信上给我发林徽因,我说:“我不喜欢林徽因,不如张爱玲实在,或许张爱玲能陪着我炖萝卜牛肉,但林徽因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张爱玲说:“生命是一袭...
张爱玲是上海滩的传奇,用贾平凹的话说,她是个“会说是非的女狐子”“嘟嘟嘟地唠叨不已”。张的文笔也很不错,时而隽永,时而辛辣,哪一本书不是风靡全国几十年。可是,为什么张爱玲直到今天都只是一个“著名作家”...
以前时代的事情,渐化作一卷电影胶片,桥段;一张老照片,黑白;一段别人看的故事,不明。渐渐落了微尘,泛了昏黄。皆那么无言,却是仅有的痕迹,让这世界记得。张爱玲便是这样,她生前写了太多经典,而我今天要说的...
月光似水。一弯皎洁多事的明月从窗外悄悄地爬进我的卧室,斜射着枕边的《倾城之恋》。白流苏的命运便在这个略带伤感的意境中沉浮。这是张爱玲的,那个活在我最喜欢的地方最优雅的女作家。我轻轻地翻了个滚,迷迷糊糊...
人们总在寻找一种精神,一种永存于历史而不会被湮灭的精神。我想,那是文字,一个人的文字。只有文字,才会被保留下来,才能在历史的长河中闪闪发光。 古今如此多的文人骚客,我却喜欢张爱玲,爱她我行我素,独标孤...
沪上烟雨渐行渐远,入秋的风把这个城市修理得那么清凉,凉透了的让人不禁赞叹几声。这个城市在薄薄的历史尘埃里,掺杂了辣椒的火热又投入了砂糖的颜色,输于嗅觉的热泪盈眶,收于味觉的咀嚼,而偎依在屋檐斜窗旁穿着...
一件穿了很久的红旗袍,是她感到多年难以平息的“憎恨与羞耻”;衣着上的大胆出位,使她被称为“那个爱奇装炫人的张爱玲”。她到印刷所去校对稿样,工人全部惊奇地看着她的服装:粉红花朵,嫩绿叶子,本是乡下婴儿穿...
两天时间,读了张爱玲的两部小说。《半生缘》和《倾城之恋》。以前总是听说张爱玲是位大才女,文学成就很高,但我终究是没有机会看看她的小说,这不久才从书店借了一本她的精品集。 也许是因为那时的社会背景,那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