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中国人一向以“中庸”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讲究“与世无争”。因此,“韬光养晦”也成了无数人立身处世的原则。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快餐文化的冲击,时间观念的加深,许多人都希望能更快地崭露锋芒,更快地成就自己的事业。于是,韬光养晦和崭露锋芒似乎成为了一对矛盾的事物,各有拥护者。
诸葛孔明躬耕南阳,二十七岁的时候才上演了历史上有名的“三顾茅庐”的故事,最终成就了诸葛孔明在历史上传奇的人生;北宋的苏洵,二十七岁发愤读书,四十七岁才得到文豪欧阳修的赏识走上仕途,但年龄并不能阻挡苏洵闪亮的文采,最终他成为了北宋最有名的策论家之一;曹雪芹更是韬光养晦的典范,正是有了他的“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才有了那“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的《红楼梦》问世。
而那些崭露锋芒的新星也不在少数。初唐四杰中的骆宾王传说六岁能做诗,那首《鹅》相传就是他孩提时代的作品;曹植的《白马篇》中描写的“幽并游侠儿,连翩西北驰”便是人们心目中那个少年得志的英雄模样;民国女子张爱玲的一句“出名要趁早”,到如今仍为许多人津津乐道;今天,更多崭露锋芒的少年为我们注意,80后甚至是90后的少年作家受到了人们的追捧,图书销售排行榜上他们的书籍总是名列前茅。
有人说:“韬光养晦,颐养天年。”也有人说:“自古英雄出少年。”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历史上不仅有“伤仲永”式的人物,还有很多庸庸碌碌,泯然众生的人。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来看待自己生存的方式呢?
综观历史,这些人的成功,其实并不在于自己是韬光养晦还是崭露锋芒,更重要的是,他们善于在自己的人生中勤奋努力。诸葛孔明的传奇建立在自己潜心钻研,以天下为己任的态度上;苏洵的成功建立在自己的闭门苦学上。脱离努力奋斗,单单来谈是韬光养晦好还是崭露锋芒好,本身就是可笑的。
不管是做一个鼎鼎大名的人物,还是做一个平平凡凡的小人物,都需要在生命中努力,才能照自己的意愿生存下去。因此,努力地做自己,这才是生命的真谛。
弹指百年,刹那芳华。生命是多么短暂,弹指间我们就老去,最终死去。我经常为一朵花的凋谢而落泪,尽管来年它会依然开放,但来年的那一朵,已经不再是今天的这朵了。我经常为一颗流星的陨落而哀伤,尽管辽阔的天空不...
你还在抱怨生活的不尽人意,工作太累钱太少,作业多多等等吗?其实你大可不必这样的,我觉得工作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幸福不在于钱的多少,我比较喜欢农村生活。以为我是农村人。呵呵,开个玩笑。生命真的很脆弱。我小...
锣鼓喧天,鞭炮声鸣,千家万户的贺喜声声入耳,牛年到了,伴着人们的贺喜声,热闹的场景大面展开,各路的友人纷至沓来,鞭炮声,呐喊声,这一切告诉人们2009年到了,新的一年,什么都该有新的面貌,新的物,新的...
第一、生命在事业中,不在岁月上:生命岁月的长短,不能决定它的意义。假如我们活了六十、七十、八十,甚至一百岁,却对人类没有利益贡献,或者「老不晓事」、「倚老卖老」,乃至被讥评为「老而不死谓之贼」,那又有...
走进农村野地,野花随处可见,一从、一簇、一朵,颜色倒也鲜艳;红的、绿的、蓝的淡而优雅,也能悄然给人心头带去一种生机。走在路边,除了那一片杂草,能引人注目的也只有那三三两两的开在路边的野花了,使人总停下...
分享是一种博爱的心境,学会了分享,也就是学会了生活。 古往今来,有许多人都学会了分享,同时他们也学会了生活。 像胡适先生,他曾写过一篇《我的母亲》。在胡适先生小的时候,他的母亲总是在半夜叫他起来,让他...
知道吗,生命不在于拥有豪华的住宅,不在于拥有璀璨的珠宝,那只是在物质上的满足,这种满足不是无限的,总有一天会用完的.在精神上的满足,是永远的,是永远使你感到快乐的"开心果".——题记生命的开始阳光暖暖...
活的艺术之一就是要知道什么时候收,什么时候放。因为生活即是矛盾:一方面它鞭策着我们不懈追求,另一方面又强迫我们在生命终结时放弃一切。 睿智者说: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时,他紧握双拳,离去时却松开了双手。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