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访栖霞1000字
三访栖霞
年级:初二字数:1000字体裁:记叙文

南京素有“春牛首,秋栖霞”之说。

这次打搅栖霞山却是选在了北风依旧、似春未春的微妙时节。本以为栖霞会冷冷清清,谁知香火很旺。四个月前刚刚游玩过,一年前的秋尽也曾举家造访,栖霞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仍能清晰的浮现眼前,一切都是原来的样子。是这样的吗?不,不是的,一切都已经不一样。时间打磨了一切,把所有的感情和思绪,留在了过不去的过去里。

从大门向西行走百米,偌大的水面清丽如镜。湖中一座红漆灰瓦的小亭,有曲桥相通,似虹卧波,正是“彩虹明镜”----明镜湖。湖里的放生池水光盈盈,似少女温柔的眼睛,娓娓讲述着属于爱心和生命的故事。

再往前就是栖霞古寺。绕过古寺,沿南侧围墙外的山路向东行不远,可以看到白石砌成的舍利塔。又和它见面了呢。它和东面的千佛岩以南朝石刻一起见证了辉煌的前朝、飘摇的乱世。我,一个小小的我,我的家人,还有我的愿,它还记得吗?

塔前的石板路几回明净齐整,几回枯叶堆积。从小路上向西北插过去,我们避开主峰三茅峰,奔虎山而去。秋天是寂寞的季节,春天是繁华的开始。秋天登凤翔峰,渐老的树叶与高远的风把山林从纷繁的夏季带向一个安稳与怀旧的境界,红叶如火,层林尽染。春日爬虎山,柔嫩的新芽与温和的日光将人们从阴冷的寒冬领向一个甜美而崭新的世界,清风徐徐,天真无忧。

爸爸和我互不服气般飞奔上山,我穷追不舍,非要与他一争高下。妈妈无奈地喊声被我们踩在脚底,碎成满山的欢声笑语。一路上栈道两旁是数首乾隆的题诗,山顶有一只石雕老虎。老爸和我爬上虎背,脚踩虎头,一派“武松打虎”的架势。山风拂面,遥望着栖霞等的金顶,老爸当即诗兴大发,吟诗一句:“遥拜栖霞寺,古今第一人”。噢,我承认这是一等一的打油诗。

下山后,是此地的最后一站,是我最想去,却又害怕前往的地方----栖霞寺。栖霞山因栖霞寺而得名,栖霞古刹是栖霞山的精魂。跨过栖霞寺的门槛,扑面而来的是令人沉静的温厚气息。“扑通扑通”的心一下子平静了。无数虔诚沉积在厚厚的香屑中,又复在南来北往的风中飘散,不留一丝痕迹,我们一家三口手牵着手,进上一炷香,看栖霞默默地将自己融入晨钟暮鼓和袅袅香烛之中。

乾隆五次南巡行宫皆设于栖霞寺,这很有意思。是为了躲开江南烟雨、丝竹烟花、烛光灯影吗?或许吧,我们不能确定。但是我们知道,栖霞没有让乾隆失望。北方京城里的寺庙是巍峨雄伟、气势庄严的,这个山寺是空灵而安详的;那里装的是国家的命远,民族的未来,这是装的是市井小民的烦恼与期待;皇城的寺是权利与宗教纠缠不清的控制室,栖霞的寺是提供给红尘里疲倦的人们休憩与安慰的心灵港。栖霞见证了太多的兴与衰,起与落,她温柔却笃定,用温暖的怀抱包容着世间的一切。

我为什么要畏惧她呢?我有什么资格指责她呢?

不是她的错,不是我的错,是时间的错。

是她,把我从时间的旋涡中拉了出来。

时间改变了我,改变了许多。多年来未曾改变的是栖霞秀美的景色,优雅的韵致、博大的胸怀。她宠辱不惊地用自己的方式接待着一颗颗落魄憔悴、疲惫破碎的心灵。

她是尘世里一方小小的佛堂。

下一篇:由“家”引起的联想

相关推荐

正在阅读:三访栖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