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君者雄才伟略,而后决胜千里之外。
寇者顾此失彼,而后溃于一蚁之穴。
成者精益求精,而后得以金城千里。
败者以偏概全,而后败于因小失大。
万千世界,万象人生。如何活得精彩,如何获得成功?我认为,我们需要的,是两种精神。我们既需要雄才大略、纵横捭阖的气魄,又需要精益求精、细致入微的耐心。而在我们生活中,望远镜和显微镜恰巧是这两种精神的直接反映。
望远镜,我们用它来观望全局,眺望远方。纵然它可以看清事物的整体,然而用它来观察近处的事物时,却往往因为失了焦而茫然一片。这就如同一个人,虽然有了纵观伟略的眼光,却往往因为忽略了身边的漏洞,导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我自小钦佩楚霸王,一直以为是刘邦的奸诈狡猾篡了权。可是渐渐地发现,原来霸气的项羽却独独少了一份细心。纵然他破釜沉舟,背对江东的义士之举令千古感动,但他若是早早地发现刘邦之心,于鸿门宴之时做个了断,又何来那千古江水向远去,无颜相见江东人?君者与寇者,往往是一步之差,项羽有了望远镜的伟略眼光,却缺少了显微镜的细致入微,让后人每每读来,未尝不临文叹息。
显微镜的出现,带领我们走进微观世界,让我们可以看到所有的残缺与瑕疵。但是若用它来眺望远方,出现的却是模糊不清的景象。倘若一个人只是注重了各个局部,却没能将这些完美的部分串联在一起,断了一个链条,就成了一盘散沙。
平生最爱读“三国”,固然是群雄无数,却独爱诸葛孔明。他指挥的每场战争,都堪称一场精美的表演。无论是火烧赤壁还是空城之计,都被千古英雄所膜拜。可是最后为何问鼎中原的,却是缺兵少粮的司马懿?这答案显而易见,卧龙是因着刘玄德而出山,而刘备托孤这一刻,注定了蜀国的灭亡。孔明知天晓地,却算不出还有个扶不起的阿斗。也许他早已明白蜀国的前途,但因那份三顾茅庐的情谊,他毅然地撑到鞠躬尽瘁。也许他早就明白中原由谁主宰,但因着那份托孤的信任,他认真地打好每一仗。他用显微镜的细心来计划每一次战斗,但是他没有用望远镜的眼光去看整个蜀国的兴亡。如此说来,更让这英雄人物多了些许的悲哀。
一个人的成功,并不是靠着一种精神撑到最后。他需要的是一种调剂,将望远镜的远观和显微镜的近察相调剂,将纵观伟略与细致入微相调剂。
既要纵观,又要细致,才能达到整体的完美。
用望远镜,以海纳百川的胸怀,雄才伟略,纵横捭阖。
用显微镜,以精益求精的态度,细致入微,铸就金城。
用之二镜,以纵观细致的精神,砥砺自我,成就辉煌。
下一篇: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