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百善孝为先,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将我们从一个咿呀学语的婴儿抚养成人,看似一个简单的过程中,殊不知,他们为我们付出了多少爱,多少关心。可你是否为父母撑起过一片天地?
在我国古代,孝为基本礼节,也是人们平常最看重的道德准则。在那时,儿女吃饭时要等到父母先动筷,坐的位置也有讲究,一定要比长辈低一些,表示尊敬。每天清晨,要比父母起得早些,立于父母卧室门外,奉茶,给父母请安。父母之言,在那时犹如帝王给其臣民的圣旨,不可谓不听。这种行为虽然有些不妥,可是在这些生活细节中,无不体现着“孝”这个字眼。
在我国古时有孔融让梨,黄香温席,卧冰求鲤……这些都是孝的典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儒家学派实现最高理想的过程。修身,修养的是自己的品德。可是,一个人如果连感激自己的父母都不懂得的话,其品行又能有多好呢?如此一来,修身都达不到,更何况成大事呢?
在二十四孝的过程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岳飞,南宋汤阴人,幼年家贫,父亲早亡,事母至孝。岳飞谨遵母命,刻苦习文,又学得一身武艺。十九岁应募从军,不久,守父丧还乡,后应募抗金。起初,岳飞因母亲需要照顾,作为家中独子不肯远行。母亲对他说:“一个人应尽忠,也应尽孝。如忠孝不能两全,二者只能取一时,理应尽忠,尽忠也是尽孝。”岳母为使儿子记住这番教导,在他的背上刺下“尽忠报国”四个宇。岳飞谨遵母命,毅然应征,以军功授秉义郎,后升为统制。后岳飞作为主帅,统兵北伐,他率领的“岳家军”能征善战,收复大片失地。“尽忠报国”的岳飞,也被誉为忠孝两全的名人。可见,孝并不是只让父母衣食无忧即可,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在精神上得到满足与快乐。
纵观古今,“孝”处处皆是,在吉林省长春市有一个叫李根的小女孩。李根的爸爸因患重病而长期卧床不起,妈妈不堪重负,悄然离家出走。从此李根只能靠自己稚嫩的双肩托起全家的负担。因为爸爸半夜要咯血、扎针、吃药。所以李根想了一个好办法:用一根泥龙绳,一头系在爸爸的床头,一头系在自己脚腕。这样,爸爸就可以拉动绳子,叫醒她了。
孝,百善之首,做人的根本之道。
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静听;父母责,须顺承……
下一篇:论官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