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其实清明是不一定要有雨的,不管有没有雨,一直湿着的,是我们悲哀的情绪。——题记
午饭之后,总是会去公司的墙外散步,看着日光牵扯着自己的影子,白云倏忽的来去,
这一天向往常一样信步走着,在长满蔓草的野径旁,又看到那几掊黄土的坟,寂寂的在一群树的环绕之中,心中悚然一惊:这日子过得可真快啊,不经意中便已经过了惊蛰,再过几天便是春分,过不了多久那就是清明了。
三月的清明,江南总是在纷飞的雨里,草在枯黄里露出浅浅的绿意,更让人觉得这个时节的委顿。野外祭祖的人们,用刀断去坟头枯萎的草木,摆上几碟粗陋或者精致的祭品,放一挂或长或短的鞭炮,看着鞭炮的烟尘飞入四野的雨雾中,心绪便也就凄凉如这旷野里漫漫的风。
还是去年清明的前夕,偶然的缘故,回到家中,路上却遇见我七十多岁的叔公,他对我说道:“你回来的正好,就是清明了,随我挂青去吧!”
过得两天,就到了清明。那天稀稀落落的下着雨,我们便在漫着雨气的山林里不停的走着,寻找着祖辈的安息之所,清整着他们的坟茔,在坟前摆上一碟碟的祭品,用就近砍下的细竹竿穿上一张张的纸钱插在坟头,再放上一挂鞭炮,默默的鞠躬和祷告。我跟着他很谨慎小心的做着这些事情,偶尔动作大了一点他就会提醒我——“他们在看着我们呢!”
就这样,我一边很仔细的忙活这些事情,一边听他说祖辈们生前的那些故事,所有的事情做完后,我便引燃鞭炮的火线,看着那咝咝作响的火星极为迅速的游走,然后是轰然的爆响,山谷里空洞的回音和远方鞭炮声一起在这弥漫的云烟里来回波荡。我的记忆,却在这些声音里风一般的穿行着时光,回到往昔的岁月里去。
我不由想起我的爷爷来。我最后一次看见他,是在他的床上,几个年老的阿婆,帮他擦洗着身体—一他躺在他那张睡了一辈子的床上,再也没有起来。
时至今日,我的记忆,仍然在静默的时候,或者是午夜的梦里,无数次的穿过幽暗的时间的长廊,回到那个夜晚。我似乎仍然坐在那门槛上,抓着一个堂姐的手,看着那几个阿婆忙碌着,而他微微仰着头,舒展着身体躺在那里。那时或许有风,或许没有,屋内的灯似乎却是缓缓摇摆着的,淡黄的灯光柔和的泻下来,照在他裸裎的躯体上。那一刻的他,在我的印象里,比任何时候都要宁静安详。我无数次的去回想那天自己的感受,一个七、八岁的孩子不知道什么叫做悲伤,只是茫然的看着,心中一点的惊慌,也是因为看见别人的哭泣。而以后的岁月里,当我懂得越来越多时,每当想起那些过往的事情,想起那些死去的亲人,心中便涌起一种难言的情绪来。
那次回来的途中,叔公不时的回过头去看看,然后对我说,“要记得他们在哪里啊,以后我们不在了,你们就得自己来找了!”我想起我们经过的那累累的坟茔,其中有一些上面已经满是老鼠洞和狐坑,甚至都塌陷了下去,那些,应该都是无主的荒坟罢。可是,如果一代代的往上追溯,那么多我们没有拜祭过的祖辈,他们,现在又在哪里呢?
也许,所有的记忆,总是要被淡忘的,我们所能做的,就是记得更久一些。
下一篇:清明-情
又是清明,只是在他乡求学的我无法回到故乡为外婆扫墓。而每当此时,我便想起外婆在处于生命的忧患中时,让我们看到多么深沉的爱。我无法忘记,那一年回到故乡,看到躺在床上的外婆,有多瘦骨嶙峋。她痛苦地蜷曲着,...
清明时节踏花香,人喧马嘶绿草芳。捧着白花献先烈,鞭炮声声传万家。...
又是清明,雨在天上,不忍落下,折菊赠远方,白花飘舞,几番轮回,他依旧在此清明忆她。花前秋水,夜饮凝眸,三江月夜,若换得一世娇颜?青葱微触,百念成灰。夜,很静,如思绪,低沉婉转,微摆的衣角,印入水的月光...
风萧萧雨绵绵不知是偶然还是必然不知是无意还是巧合天空——你的脸为何到这时却要哭泣大地——你的心为何到这时总要颤抖跪拜在这里尽管地上是黄泥蜿蜒的苍山挺拔的翠柳为何到这时沉默不语冰凉的雨水伴随着眼泪从脸上...
清明节,为了拜祭祖先,我们来到了墓前扫墓。大家知道为什么要扫墓吗?这是由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演习而来的。古代的时候,人们就认为,清明节即起始于节气。汉代刘安所着《淮南子》称:“春分后加十五日指乙则清明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今年的清明虽然没有纷纷扬扬的雨,但我们对逝去亲人的深深思念却是永远不会改变的。4月4日,我们一家人驱车来到白市驿龙居山墓园给爷爷扫墓...
三月清明寒风侵,艳阳高照未觉暖。古墓碑新魂欲断,香烟袅袅寄思念。鞭炮震耳未闻哭,只因悲极泪已干。春风吹草还又生,人去为何不复返。洒酒挥泪问苍天,低头忽觉衣衫湿。...
二十四节气之一,清明节的来临,促使人们祭祖烧香的心情越加强烈,回念祖先继承他们优良思想,祈求他们保佑子孙后代兴旺发达。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节意味着春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