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你看,放眼南唐,有几人及得上他的才华?精通诗词,善于书画,深谙音律,莫不说男子,就连当时京中的贵族女子能做到这三点的似是少而甚少。若是一般子弟,他大可散尽家财,在歌舞升平中尽情的去寻找自己的人生,可奈何他是南唐的国君!子承父志,父辈祖辈的雄心壮志他应当知晓,他理当知晓,他应当像所有有着壮志雄心的王侯将相一样励精图治,扩南唐之疆域,成为中兴之主。
在擅长织麻鞋,织白绢,在那赤足披发的越国亦无所为,再结实的麻鞋,再耐用的白娟在越国人眼里或许连喂牲口用的野草都不如。就像那李煜的才华,势必穷竭奢华也与那兴国大业格格不入。做国主。那些的那些不过就是镜花水月的一场空梦,梦醒了,便再也回不去了。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国难至此,他也就只能发出这样的一声长叹。他的柔弱婉转又怎比得上赵匡胤的泱泱王者之气?他待古书文献也比治国来的有兴趣,“牙签万轴裹红绡,玉粲书同付火烧。”他甚至在责备,责备南朝梁元帝在兵马压境时将毕生珍藏逗尽数焚烧。哪试想有一天亡国的他站在烽火狼藉之中他该何从选择?或许亡国不要紧,身亡也不在意了,而那些艺术品却该妥善保管,被灵魂宠爱包容。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遭东风,雕花栏杆玉砌石阶还在,可那旧南唐的宫人恐怕早已容颜不在,连他自己也不是当年的惊才绝艳、清俊柔和的天之骄子。可这宋宫真好,依旧一派春风。祖辈的基业在自己手中反没被发扬光大,此刻却已成“故国”。已不堪回首。愤恨自难消除,他忍受这一切不堪的凌辱满腹才华在灭国后一文不值。后世追封他为“千古词帝”,而他赔上的却是亡国的代价,这一切显得那样的苍白无力。说客徐铉将李煜描述成一个喜好和平、仁爱友治的君主,他背出李煜的“月寒秋竹冷,风切夜窗声。”又怎比得上赵匡胤的“须臾走向天上来,却赶流星却赶月”?前者太过委婉柔弱。这几分精秀雅致,也让徐铉彻悟。就连最终被徐铉出卖,这也怪不得徐铉。这天下本就该由那些拥有凌云壮志的,泱泱王者之气的人来治理。再才华横溢,风华绝代,在这乱世亦毫无用武之处。满腔的才华就像那绚丽的梦,在现实面前,它终究是黯然失色,令人扼腕的。
说到底,李煜一生是失败的,不得意的。命运一手把他推向万丈光芒,一手又令他跌入深渊。若要悲叹,也只怪得他生于帝王之家,拥有的不是一统天下的军事才能。一江春水终归向东流去,带走了李煜的一生欢喜,也让那黄粱一梦付诸东流,那梦,终究不是现实,也成不了现实。
下一篇:梦像花儿一样开放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