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静立院中,听着水龙头中水冲出的声音,哗啦哗啦。她无声地依着浣洗人的指尖滑过,落在池中,溅起的水珠儿,如水晶般,碎成多瓣,而后消失在池中,不知去了哪里,再也找不到它的踪迹,仿佛从未存在过。
水,透明的晶莹的水,自古以来便被赋予了许多不寻常的意义。孔子曾说:“夫水者,启子比德焉。”“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可见这位圣人对水也是十分钟爱的。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的话,则直接把水与君子这高尚的名称联系在一起。细细咀嚼,却也确实如此。大丈夫能屈能伸,水亦如此,她可以奔腾在大江大河之中,也可以静卧于明镜湖泊之中,它可以蜿蜒在曲折溪流之中,亦可肆虐于波涛汹涌的海上。君子透明澄澈,而这,不正是水的特质吗?常说心如止水,说心态的平静,也说明水正是温和与柔润的。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这样慨叹春雨。润物无声。是的,万籁俱寂的深夜,牛毛般的雨丝飘落下来,可爱的水珠落在花瓣上,落在叶片上,继而滚落;落在无一丝波澜的湖上,便漾起一圈又一圈的涟漪。水之美,便在于无声的柔和。
我居于江南水乡,既有水乡之称,此地的水,自是极美。确实,在各个景区内的水,一眼望去,满眼是碧,尽显水乡之水特有的宁静柔美,岸边随风摇曳的柳树,更为此景添了几分蕴味。而事实上,此水乡之水固然多,真正如此有风韵的,真的却是凤毛麟角。
家附近的一座桥,附近有人家,小桥流水人家,想必是绝美之景吧,但事实上,桥下之水,浑浊不堪,走近还有恶臭散出,令人避之不及。小学离那儿也近,老师曾说,她小时候水质清净,能在那水里洗衣。老师说这话时,眼里也满是深深的痛惜。听老师描述那时的河,脑海里便勾画出一幅水清见底,女子蹲在河边青石上洗衣的农家画面。那时多么美好。而现在呢?昔日美好的画面都去哪儿了?水清不再,洗衣女子不再,试问留下的又是什么呢?留下了工厂,留下了枯黄的水草,留下了岸边的枯柳,留下了河底早已作尘的鱼骨。而我们呢?我们又得到了什么?是的,我们得到了源源不断的物质,而同时,我们失去了那一汪清水,我们失去了那一片诗情。
不错,水是一个美的存在,而这份美,却正被许许多多的人们摧残着。当我们手里握着以环境为牺牲而换来的钱财时,也呼吸着浑浊的空气,甚至饮用的水都得不到安全保障。
有人说,得到一件东西,也必定会失去一些东西。但得到与失去的却未必等价,就像物质与水,失去的无法挽回,得到的又算得了什么。
立于桥上,手扶栏,鼻腔中尽是浑浊的异味,我却无意躲藏这异味,眼前的水,是黑的,昔日的水,是清的。那么,何时水能还以清澈?那时,便是水的天堂,亦是我的天堂。
初二:周安琪
下一篇:我的天平
邵毅洁 杨锦义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自然资源,是生命的源泉,地球上的每一个生命都需要水,水是生命共同的资源,但我们认为水可以再生,随意浪费,非洲等各大洲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缺水问题,好多地区出现了土地...
俗话说的好“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是我的居住地,她美丽而又富饶,被人们称为“鱼米之乡”素有“东方威尼斯”之美称。从古至今,苏州一直都以“小桥流水”而举世闻名,水养育了千千万万的人,水用清凉而又奇...
我愣住了,再次揉了揉眼睛,望着前方,真希望那是幻觉,可还是如此:干巴巴的土地上倒着几根荒木,岸边随风摇曳的芦苇已经消失不见,花儿和小草好像被大地吃了似的;曾经那条清澈的河流也已经逝去,奔向那美丽的天堂...
从小时常听父辈们说黄河是咱们中国人的母亲河,我便对那条祖辈们口中的“母亲河”充满了向往。当我看到满眼的污泥脏水,泥沙淤积,我不禁怀疑这是否真的是祖祖辈辈世代相传的所谓的“母亲河”黄河曾经人们交口相赞的...
一滴水一个天堂,珍惜水来自天堂。一条河蜿蜒流淌,一个湖碧波荡漾。河里水清澈见底,河里石坚硬无比。河里鱼欢快活跃,河里虾快乐嬉戏。湖里倒映一个个,湖里鱼虾一只只。湖里水藻一棵棵,湖里贝壳一个个。乱扔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