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从史论今朝,妈妈诉说在她那个年代,妈妈纳着鞋底,围坐炉边的姐妹倾听着,妈妈口中瑞年清高,风起云涌的年代,细数这集体一锅饭,公用一个勺的岁月,妈妈姊妹特别多,又是家里的长子,从懂事就得承担一切家务,从早到晚忙摊煎饼,生产队的积分。在那个所谓集体荣耀的光辉岁月里。吃地瓜,吃树皮,连白面都等到年夕才能吃的日子里。在哪多子多孙就是福的年代,在妈妈的口吻里;感觉除了生子就是吃饭,甚至还有好多小孩因为饥饿而早早夭折。姐妹两个细细倾听着火炉旁,讲述的在那个年代的故事,我总是不停的让妈妈给我讲故事,一直纠这讲完一个故事,在继续讲,一直到最后没故事可讲的时候,就重复听,所谓听几千遍也不厌倦。
而今以为人母的我对第二个小孩都感觉会给自己和社会带在太多的压力和负担,一份爱就是一份牵挂,所谓十指连心,多一个小孩就多一个牵绊,儿女成群,多子多福的年代在妈妈的童年境地里占据满满的位置,同时也抹杀了童年应该拥有的那份,天真,浪漫,无忧无虑,衣食无忧,爸爸妈妈手心里的宝,棉锦丝帛,聪慧敏智的公主。
岁月拂棱角,一笑百年沧。若经风雨啸,诗中畅言,太平盛世化锦荣,而不是集体主义中,一窝蜂的盲目照模就搬,没有思想没有创新,没有源泉的脊髓,我赏析有思想的人有远见卓识的人,简单的比如,画一幅,大多数都是比物真拟,很少有人在自己的思想里缀染一幅图画,描及神化,栩栩如生,总是照着葫芦画瓢。沿袭今日依旧顾此失彼,没有折点。
在未来的几年,几十年,甚至几百年,依旧仿古画虎,在寻觅古诗墨迹的同时你真正的明白其中的真谛精髓了吗?你真正明白什么才是真正值的代代相传,永不灭迹的真经古核。一代更比一代强,一代更比一代更精湛才对,而不是盲目效古,千年刻画的东西就是宝物,而今高科技的时代就是废品,在很多人的眼里照模画图,比起古代的文人墨客相差甚远,即使在逼真,对其定位也是轻如鹅毛,而不是鸿毛泰山这样的词眼在避讳。同样的一件事情为什么古今会差距如此悬殊,非百年,千年之后历经沧桑,才宠之宝,纳之典藏,不知道人的思想里的孕育是怎么的内涵品味。
妈妈虽然识文不多,但我最喜欢她老的一句话,“师傅领进门,才华靠个人"没有谁比谁强,也没有谁比谁弱的道理,不喜欢是一种思想,领悟之至也是一种思想,总是爱和喜欢是两码事,爱是深深从骨出透彻的内涵而喜欢就是浅浅的思想讯息,也许会几天,几年,或是几分钟而已只能用一个简单的期限形容”喜欢”的概念,而爱会蔓延精髓使之永不磨灭。
从久远的煤油灯,到蜡烛,到电灯,让你抉择其一你会选择什么?我相信你会毫不犹豫的选择电灯,因为它的诞生确实带来的不仅仅是一点点的光亮,它的诞生是一种人对事物最完美追求的极致,琳琅满目的花灯,装点着你的生活,难道你的思想还想重述煤油灯下,连十指都很难辨清的境域中,去盲从的追朔怀古的陈酿,忘薄论谈。那么渺小的思想那么让人可叹的想法在现代人群众比比皆是。古应该“留”今应该“展”。
所谓“退"一步海阔天空的思想里,已是暮年所然不及的想法,在我的思想就是一直向"前"走下去,有转弯那一定是直角,毫不避讳的谈及自己的思想,没有超然只有坦然,没有轻视”古“只有赞许”朝“。从古代世袭制度,到现在各国已鬓角白发的暮年,才重兵领秀,独领风骚。依然用战争来续写着前进的脚步,在古代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的篇章里,不难看出,战争史记一直彰显着历史的进程,一直谱写着从未磨灭的篇章。人活一世不过百年,沧桑历古今,莫笑红颜赋。
下一篇:沧桑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