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我的家乡在遵义市正安县。自从新中国成立60年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30年里,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爷爷告诉我,过去——
人们极少买衣服,大都是女主人在煤油灯下,一针一线缝补出来的。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不少人穿着补丁衣服。兄弟姊妹多了,弟弟接穿哥哥的衣服,妹妹接穿姐姐的衣服。这就是当年所说的: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大多只有初一过年时,才会穿上几天新衣服。
以前,由于科技不发达,亩产很低。一亩地生产小麦二三百斤,水稻三四百斤。城市户口按年龄、工种定量供应,成人月均也不会超过15公斤;农民每人每年超不过150公斤。有限的土地绝多数用来种粮食,很少种菜。蔬菜品种也就是土豆、萝卜、白菜和莲花菜当家。家家都有好几口大缸,秋天用来淹酸菜和咸菜,从秋天一直吃到初夏。吃的窝窝头用豆腐渣或黑面制做,白面馒头难得吃到。肉就更不用说了,也就是过年时,一大家人才能吃上几斤肉。小孩的压岁钱,也只有几角。许多家庭甚至给不起小孩压岁钱。
无论是城镇,还是农村,住宅大都是土木结构,砖瓦房极少。家具极少极简陋。有些家庭甚至没有家具,只有几根小木凳。
当时家乡的路大多都是土石路,弯弯曲曲,坑坑洼洼。行者晴天一身灰,雨天两脚泥。那时候,买轿车,连做梦都不敢想,有一辆自行车就够不错了。
1979年,中国命运大折,改革开放了!
现在,我们的家乡在飞速地发展,日新月异,毫不夸张!看,那不是正在研究的高速路吗!看,人们正在新建的河堤边游玩呢!听,医院里少了多少无辜的哭声。四处都是人们嬉戏玩耍的笑声!这一切是因为什么呢?是科技的飞速发展,给我们带来了便利,是科技让我们生活在幸福中。我们应该感谢科技,是的,没有它就没有我们的幸福生活。正安这座小城,因它而美丽。
放眼一看,现在的服装、鞋帽,花样繁多,款式新颖,漂亮时髦。多少女性不是隔三差五的买衣服,都是没穿上三天,就嫌过时了。谁家的衣柜不是挂的满满的?谁家的衣柜里不是放都没处放?谁家不是两三个大衣柜?
现在的人,渴了,从冰箱里拿出饮料喝;饿了,拿出小零食吃;累了,靠在沙发上看电视。现在,每天都好像在过年过节,大鱼大肉更是家常便饭,有些人甚至鱼肉大餐都吃腻了,还食蔬减肥呢。
现在,农村的住宅,砖混结构,一家比一家漂亮,好似一座座城堡;城市里,到处都是高楼大厦,一座比一座高大。
那马路又宽又直,不是6车道,便是4车道,甚至还有8车道,最普通的都是两车道,就这还常常堵车呢。现在的人有钱的不少,大房子,小别墅。白天路上车挤车,晚上小区停满车。到了上、下班时期,自行车、电动车、摩托车、公交车、出租车、自驾车等等各种各样的豪华车辆,车山车海,川流不息。
我的家乡正安它俗称‘白茶之乡’,它不仅是一个悠久的文化之乡,它还建设和开发了许多供人们休闲娱乐旅游的地方。诸如:九道水、平地山、道观河、荷麻沟……它们都是正安之骄。
变了,变了,我家乡的一切都变了,就像一个女孩子越变越大,简直是女大十八变,越变越好看。
初一:包梦雪
下一篇:家乡的变化
我的家乡在融安,虽然这里不是鸟语花香,但我还是喜欢这里。我喜欢它是因为这几年它的变化非常大。这时,你一定会问我:“那你的家乡变得怎么样了?”下面,我就告诉你。以前,融安县城河东那边有一个很大的废飞机场...
今年暑假,我随妈妈回家乡探亲。我的家乡坐落在镇里一个偏僻的地方。那里山不高,水不清,没有引人入胜的名胜古迹,所以,这只是一个普通而小的村庄。然而,这次回到家乡,家乡的土,家乡的地,家乡的人,家乡的一切...
我的家乡在郫县。我从小在这里生长。以前郫县到处都是底矮的瓦房,现在,这些瓦房都拆了,高楼大厦拔地而起还修了很多的公园如果你晚上走近了石牛公园,你会看到石牛公园水平如镜,绿树成荫,很多老年人在那里跳健身...
娄底三小五(六)班卢民雨我爷爷奶奶家在新化水车镇,那是一个偏僻的小镇。这几年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连我自己也不敢相信。变化最大的是道路。以前,我不愿意去奶奶家,因为路很不好走,坑坑洼洼的,车子在这不平...
甘肃西峰区向阳小学五《一》班程星源又是一个平常的夜晚,我坐在沙发前边看电视边吃饭。米粒洒了一桌,妈妈看到了很是生气,就开始用严厉的声音“演讲”了:你怎么这么不爱惜粮食?要知道,我们以前都是吃的洋芋疙瘩...
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实验小学六(五)班郑子豪我的家乡坐落在安徽省的最北端,也是安徽省最有名的煤炭城市——淮北市。我出生在淮北市的濉溪县。我们淮北市闻名全国的除了煤炭以外,还有著名的口子酒。随着全国经济的...
在湖北的西部,有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那就是我的家乡—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区。在我的记忆中,恩施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山城,街道不平坦,房子十分陈旧,交通不方便,如果遇上下雨天,出行就会走一脚的泥土,山上的山货...
我的家乡在香河.听大人说,以前香河的经济不发达,比较落后.如今,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周末的一天,我跟爸爸乘着摩托车到香河.爸爸说想带我到县城的姑姑家去看一看新出生的小侄女,我听了不禁高兴得一蹦三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