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现在,人们终于知道,躺在草地上睡觉远比在公交车上打盹舒服,而烟囱里冒出的黑烟遮挡出的阴影也没有大树下的阴凉凉爽。绿色,才是生活的本色。
人,只是自然界的一种动物。人的祖先是猿猴,那是生活在森林里的动物,身边到处都是绿色,吃树叶,住树杈,进化到现在的人时,自然还保留着对绿色原始热爱的基因。在我看来,现在人追求绿色生活,更像是返祖现象,在高楼林立的城里住久了,想到森林里住几天,因此,许多人热衷于野营、野炊便顺理成章了。
人在吃腻了大鱼大肉之后,发现蔬菜竟是那样可口,于是人真的像动物一样,追求各种鲜嫩的蔬果。更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生吃食物,由生菜到生肉,就像祖先那样茹毛饮血,生撕活拽。动物的本性在人类身上一览无遗,人似乎又过上了原始生活,叫上群居的哥们,去找鲜果,去觅生肉……
找个开阔的地方挖个坑,把自己埋进去,吃点水,然后直愣愣站上半天,可能只会腰酸、背疼和脚麻,人不是植物,不知道植物在土中的自在和满足,只知道自己在土中疼痛难忍。所以,人还是应该回到房子里,种几盆花,在院子里或阳台上留一些草。我们不能生活在土里,就让它们替我们生活在土里。人总是聪明的,自己做不到的事总会让别的东西替我们做。人耕不动地就找到了牛,人夜里得休息就找到了狗看门,人不能每天定时起床就找到了鸡打鸣。所以,当人发现自己不能在土中生根发芽时,就出现了盆景。
绿色,是充满活力的颜色。当人看到大片绿色时,心中会有一种压抑许久的冲动,那是老祖先留在我们心中的东西,一直在支配着我们,流露在生活的每个地方,如院墙外的几棵树,阳台上的一盆花,碗里新鲜的青菜,玻璃缸里的水藻和金鱼,等等。
其实,我们一直在追求“绿色生活”,只是现在的污染和机械的工业文明让这种追求更加冲动,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百年来追求经济发展的工业化的趋势,终于放缓,先污染后治理的思想终于受到阻击。人们开始关注自己生活的绿色,意识到工业和科技不是生活的全部,只有护卫好生活中的绿色,才能得自然之理,发展科技和工业!
追求绿色生活,是祖先遗传下来的天然基因的爆发,是一种人与自然“和好”的聪明之举,值得表扬。
天人合一,中国梦。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才是最美好的生活状态,我们从猿到人,又从“人”到“猿”……
下一篇:人生需要逗留
当哥本哈根大会在无果、无奈与无声的叹息中结束时,我不禁感慨,也许绿色的生活只能永远定格在我的记忆之中。当捕鲸船每一次出海并满载而归,当孤独的北极熊每一次无助地望着海面,找不到一块落脚的浮冰时,我不禁惊...
生活是美与丑相伴的,生活是绿色的,不管当下如何,生活总是充满着希望。昆曲中的赵丽娘,不是穿过阴阳两界,恋人相会了。东坡居士同样经历人生坎坷,却依旧有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意气。希隆的囚徒在久至的黑暗之后终获...
每每烦躁不安时,低头不语,我就能想起那座桥,那桥下的流水,那流水里融进的我儿时的欢笑……初春,正所谓“乍暖还寒”时候,我们便会溜出家门,不理会屋后未化的雪与缸里飘着的块块冰碴子,我们眼里,只有破冻的潺...
光和影交织的空间,尘嚣浮动的世界,一切仿佛是如梦如幻的闪现。于亘古黑夜之中,一枝清绿嫩芽从土壤中悄悄冒出,想要张开双手去触摸,却如水中月影般散去。醒来,还是空白而单调的四壁。窗外,还是拥挤的街道和熙攘...
房间的电视旁摆着一个小盆栽,那是一只小小的仙人球,把它送我的同学姓范,我看着这株全身是刺的小生物,为它取名“范小刺”。如今,它在电视旁已经定居了3个多月。盼望着,终于盼到了月假,和朋友在商场中奋斗奔走...
城市是一面镜子,映射出世间万象:堆积成山的垃圾散发着恶臭,一望无际的工厂呼啸着黑烟,空置不管的荒地爬满了杂草……生活在这样的城市中,我甚至遗忘了绿色,我甚至不懂得什么是绿色生活。但是,我所认为的这一切...
海德格尔的命题“人,诗意地栖居”原存于哲学家自成一派的理论体系中,但其究竟有着丰富的可阐释性,提及它,不同的人在头脑中展开的图景也是迥异的。但对我而言,它恰恰勾勒了未来的绿色生活形态:一片人造植物叶—...
蜗居一隅。剥落的朱红,凌乱的书架,飘摇的老 屋……这一切,与理想中的绿色生活太不相称。今天,你是否还在为日益暴涨的房市弹精竭虑? 是否还在替明天的落脚点大声疾呼?是否还在为身 居蜗壳怨天尤人?你终日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