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圣经》中说,富人进入天堂如同骆驼穿过针眼。此话虽在诅咒、怨恨为富不仁的人的行径,却也有其道理:一个整日在计较得失取舍的人,又怎能在天堂中安静度日呢?换个说法也可以,心计如同包袱,自己拥有的越多,步履也就越发艰难,常在半路上就大汗淋漓、身心俱疲,又怎么能生活得自由自在呢?
人生存在社会中,一些权衡和计算是必不可少的。这就好比家庭主妇到市场买菜,货比三家是常有的事,讨价还价更是情理之中,无可厚非。你可以嫌她们太过计较,但这本就是生活常态。但计较和盘算也需要一个度,为了一丁点儿得失而时刻保持紧张状态,生怕有所闪失或错误,这又未免过了头,有舍本逐末之嫌。
我们可以想见:毫无心计的人绝对是少数,生活至少会教他基本的道理;心计重重的人也是很少的一部分,因为这样的生活太过劳累,一旦陷入其中就只能让自己困苦而不能自拔。但在一些事上,人往往有不必要的担忧。现在,失眠患者增加,除去工作压力,对他人的疑虑和猜忌也是一大原因吧。相比之下,小孩子却能安然入睡,毫无负担,这又是怎样一种轻松愉悦的状态呢?
漫画家朱德庸曾经感慨过自己三十年的成人生活,从未超越自己儿时的想法。他认为人长大之后,做出任何选择前都要考虑到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因而再也不能自在地选择做自己喜欢的事。生活的种种必然使人附加上各种标签和责任,轻松愉悦渐行渐远也在情理之中。尼采那所谓成长即骆驼、狮子和小孩的渐变过程,也正是指出保持天真的不易。以孩童的眼睛看世界,也就是以真诚而无猜忌、信任而不疑心的姿态去融入世界。
古人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话说的虽是理想人物的处世之法,但对现实生活未必没有参考价值。既保持自己真诚的状态,又努力去影响身边的人,虽然不一定能一以贯之,但作为一条人生格言,总不会有什么坏处吧?我想起巴金在遭遇迫害时谈及自己的新年梦想,他虽认为当时活得很艰难,但坚持保存着自己人格中最为纯粹真挚的一面。因而当我们遇上欺骗或狡诈时,大可不必以消极的态度来发泄或感叹,要知道欺世者此时正忧心忡忡、心神不安。与其彻夜难眠,辗转反侧,不如以真诚的眼神去看待世界,来博取一个安稳自在的睡眠吧!
心计深厚的人自然需要缜密的思维来筹划,精细的联想来防范;而天真诚恳的人则有一种天生的愉悦,不施心计的念想更需坦诚和大度。其实真诚地对待他人,又何尝不是用同样的方式对待自己呢?
下一篇:永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