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我们的家风总结起来就两个字:孝、善”
——题记
随着央视《新春走基层•家风是什么》的镜头来到了各地的大街小巷。在采访路人的过程中,免不了有些奇怪的回答:一个小孩说‘家风就是我爸每星期打我一次。’一个年轻人说‘家风就是每月工资及时上交给老婆。’……诸如此类回答数不胜数,我不禁莞尔。笑过后却对这个问题记忆犹新,不仅沉思:我们家的家风是什么?
跑去问了爷爷,爷爷说“:我们林家祖上从没有在书面或者口头上明确说明我们家的家风是什么,但是祖祖辈辈都在用自己的行动影响后人,因为手比嘴高,只有行动才能让家风更好地传承下去。”
孝
“百善孝为先”这自是不必说的,而“孝”却是说着容易做着难。在爷爷那一代,孝,是为父母分担劳动力,为家播种、耕耘……到了父亲这一代则是让父母来到大城市享福,不必再幸苦农作。而到了我这一代,我认为孝就是多陪陪家人,初三的学习很紧张,时间都不够用,但每周还是雷打不动的至少有一天要回到爷爷奶奶家吃饭,陪陪老人家。随着时代的变化,孝,开始有了众多的表达方式,在信息技术发展飞快的今天,人们的脚步也跟随着时代的步伐,日益加快,许多人为了谋生而背井离乡,到大城市打工,对于这些游子来说,孝,只能是每年春节尽早回去回去陪家人;一家人都在城市的,则是尽自己全力,让父母好好享受晚年……不管是哪种方式都在书写着一个在千百年来最伟大的一个字——孝。
善
“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这句话在我父亲的奶奶身上得到了最好的体现。当时的饥荒、战争是很多人被迫流亡在外,有家不能回,而太奶奶只要见到有这种流亡的人在附近,就算家中只有一点粮食,就算家中还有饿地面黄肌瘦、嗷嗷大哭的孩子,也要将家中那点唯一的粮食赠予别人,她曾说过“:家中没粮食不要紧,可以再种,而别人的命运比我们苦了很多,在这种时候给予他粮食、给予他家的温暖,定能挽救他人的生命。”正所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那些曾被太奶奶给予过粮食、收留住了几天的人无一不对太奶奶满怀感激,亦会尽力为太奶奶干些体力活和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而爷爷的善,最能表达的就是“文化大革命”,在文革期间受到迫害,被下放到基层,为剧团写稿。剧团的人知道他有文化,并且字写得漂亮,都十分尊敬他,不会太为难他。他对那几个陷害他的人并不责怪,反而感谢他们是自己有了这段丰富的阅历。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一段经历,在“文革”后受到政府的重用,才得以举家来到深圳。来到深圳安顿好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为那几个曾迫害过他的人写几幅字,化敌为友。这是因为心中有善,才会宽容一切。而我生活的时代没有饥荒,没有“批斗”,在我看来“善”则演变成为忍让,不跟人计较鸡毛蒜皮的小事,凡事忍让三分,退一步海阔天空。
“我们的家风总结起来就两个字:孝、善……”我想,这便是最好的回答吧!
下一篇:蜡烛
“家风”二字,是一家之中最本质的精神传承,飘渺得叫人摸不到边际无所思绪,却在我的家凝实成了一壶静心的茶。一家六口,每周必小聚,小聚必饮茶。准备茶具用品之人,永远是小辈,一套精致易碎的白瓷茶具,在我手中...
家庭是圃,孩子是苗。家风如雨点,它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小苗只有在雨露的滋润下,才能健康成长。孩子只有在优良家风的熏陶下,才能出类拔萃。最近,随着“家风”一词火了起来,脑海中不禁涌现出爷爷奶奶教育我...
家风是什么?简单来说,家风体现的是一个家庭的面貌,是一个家庭中的良好习惯或品质。家风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总之一句话,良好的家风是一个家庭中必须要有的。那么,良好的家风又是什么呢?它...
家风,顾名思义,即为一家人的处世之风。家风是家族中先辈对后辈的默默影响,是家庭信念的隐形传承,如同姓氏一般一脉相承。家风,是人格的传递,是前辈对后辈的细细叮咛。家书一封,寄托着傅雷对儿子的指引;良言一...
家风是一声悠长的笛音,飘着飘着,就融入家训的和音,成一曲房檐合奏。家风是一剂苦口的良药,刺激着你的味蕾,挑战着你的神经,暗地里,它却清理着身体的垃圾,理气中和,解毒化湿,还你一身活力。如果说家是一张网...
看惯了春花秋月,是否还会在乎自然频繁的变更;尝尽了悲欢离合,是否还会被心中的那抹回忆惊扰?淡淡的月光,淡淡的流水,还有心中那缕淡淡的家风,潜藏在岁月的河流中,浮动着我那动人的心弦,家风再用他那满含沧桑...
家风,家风?家风……时间正在悄悄的流逝,而我们也正如小草一样地飞长。成长的旅途中,我们都曾经历过风风雨雨,但在我们的身后,总有一股强大的力量支撑着我们。这,便是家风。——题记家风,是个端庄而又和谐的词...
家风是一个家的道德标准,他就好像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我家也有家风,它教育着我该如何正确的做人。从小我的父母便教育着我做人要守信,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就不要随便去答应别人,因为如果到最后你没有办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