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常常幻想能有这样一个茶馆:木制的门窗,窗框上细致的雕刻着各种精灵之物,比如蝴蝶、比如仙鹤、比如一枝荷花,总之要有清新脱俗之感。茶馆要建在山上,最好附近就有山泉,可以随时用木桶盛了来烧茶。人在茶馆,靠窗而坐,清新的空气扑鼻而来,远处是青山连绵、云雾缭绕,近处有山鸟啾鸣、凉风习习。人不多,或一人独酌,或三两知己,最好都是文人,能饮出一两句诗词来,助助茶兴。若这样感觉有些“酸”味,也可不饮诗词,但最好不言或少言,只细细的品茶。茶有灵性,最忌说三道四,论人长短。品茶之人若无这个悟性,就枉费了烧茶人的一片苦心了。
然而这也只能是想想而已,现代茶馆多居于闹市,徜徉在“小资”情调中,不是普通人能够消费得起的。要命的是,某些茶馆还请来艳舞团助兴,鼓乐声声振得人耳膜都要破裂,脱衣女郎的衣服越脱越少,扭摆的幅度越来越大。处在这种萎糜、嘈杂的环境之中,怎能品茶!
传说茶是菩提达摩祖师在少林寺面壁九年时,求悟心切,夜不合眼。由于过度疲倦,眼皮沉重得争不开,他便将眼皮撕下,扔于地上。地上立即长出一株矮树,叶形如眼,边缘锯齿如睫。弟子困顿,便采一叶咀嚼,顿时精神百倍。可见茶与佛是密不可分的。佛门乃清静之地,信佛之人多有脱俗之心,怎受得了污秽的世俗纷扰!?
在某一个冷肃的冬夜,当我一个人的时候,我想要古人的“红泥小炭炉”,与自己的影子围坐炉边,一杯在手,细细品茶。或者想些什么,或者什么都不想,或者在等待着什么,或者什么都不等待,悠然自得,无拘无束,任时间悄悄流失,任自己醉在这茶香的氤氲里
醉茶和醉酒是两个概念。酒象感性的女人,越喝越醉,越醉越糊涂。茶却象理性的男人,越醉越清醒,越醉越彻悟。
醉酒之人醉得浓烈,醉得总想伤心的事,岂不知“举杯浇愁愁更愁”,醉酒是解决不了了问题的。醉茶之人却醉得清醒,醉得大彻大悟,从此不与小人计较,不为琐事所扰,活得悠然自得。所以能够生在中国,生在茶叶的故乡,是我们的幸运。
我知道,饮果汁太甜腻,饮咖啡太香浓,饮矿泉水又淡而无味。只有饮茶,于苦涩中细品那一丝淡淡的清香,任其在舌尖喉间盘旋,最后滑入胃中,温热的感觉在胸腔流动,是一种难得的享受。
下一篇:爸爸已不是曾经的他
品茶,需要时间,需要心情,需要器具,要辩茶经,看节令,查水源,讲究太多,成了茶道。我不喜欢,因为我本不懂,也不想学,所以对我没有约束。便如观月听风,不见得非要上了高楼倚危栏。因此我只喝茶。我主茶辅,随...
闲暇时分,我细微地品尝手中的茶。把手中的茶或许当作了琼浆玉液,慢慢品尝·慢慢当成一种享受。手中的温热,香醇的茶扑鼻而来,那淡淡的清香在我的心上刻画了痕迹。如痴如醉,独特的味道让我心旷神怡。初尝时,那温...
我从不爱喝茶。因为它苦中带甜,甜中带苦,不是彻彻底底的甜,也不是彻彻底底的苦,当茶水遇上舌尖上的味蕾时,总是有一股异样的感觉。小时候,妈妈给我细细泡了整整一壶的菊花茶。当时的她,为全家的生活而奔波劳累...
从来佳茗似佳人。——苏东坡茶,穿过红尘阡陌,独守一方净土,淡淡的香气,冲刷着世间的浮躁,净化着凡世的低俗。家里又添了新的茶具,最安逸的时刻就是围着茶具品茶之时。茶中,我尤爱普洱。普洱非常的普通,不张扬...
日子过得好快呀,一转眼就到冬天了,那呼啸的寒风吹呀吹,寒气逼人,许多路人禁不住风的呼啸,不经意的裹起了袄子,但是此情此情好像让人看了很伤心,因为他们好像还是逃不掉寒风沉重的袭击,被风吹的,走路一跌一撞...
我喜欢喝茶,也许是一种习惯,一种对茶的独特感觉,那种平淡里有着独有的芳香贯穿到人的心扉。在深夜里,就静静地沏一杯茶,看着透明的开水慢慢变成棕色,看着干枯蜷缩的叶子在水里缓缓的伸展,慢慢变得平滑,呈现出...
嫩毫香清新持久,滋味醇厚回甘;汤色杏黄清澈在春天的日子里,春风复苏,阳气生发,给万物带来了生机,但这时人们却普遍感到困倦乏力,表现为春困现象,茶却使“春困”自消。夏日炎热,骄阳似火,人在其中,挥汗如雨...
饮茶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在中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现在我就介绍一下茶吧!茶的种类有很多,按颜色分有绿茶、红茶、青茶、黄茶、黑茶和白茶;还有很多名贵品种:西湖龙井茶、黄山毛峰茶、云南的普洱茶、白豪银针茶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