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庄子的段落
描写庄子的精彩片段
  • 庄子

    描写庄子的段落

    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名周,一字子沐,战国时代宋国蒙人,曾任蒙之漆园吏。贫而乐道,不慕富贵。他是庄子学派的创始人。庄子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代表作《庄子》(又被称为《南华经》)阐发了道家思想的精髓,发展了道家学说,使之成为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哲学流派。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的哲学。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庄子》共三十三篇,分“内篇”、“外篇”、“杂篇”三个部分,一般认为“内篇”的七篇文字肯定是庄子所写的,“外篇”十五篇一般认为是庄子的弟子们所写,或者说是庄子与他的弟子一起合作写成的,它反映的是庄子真实的思想;“杂篇”十一篇的情形就要复杂些,应当是庄子学派或者后来的学者所写,有一些篇幅就认为肯定不是庄子学派所有的思想,如《盗跖》、《说剑》等。

    于丹庄子心得读后感》的优美段落摘抄
描写庄子的段落
  • 上溯到战国时期,庄子向我们阐释了独的快乐。庄子经常躺在荒远的草地上,看天,悟道,体味着逍遥,养浩然之气。在睡梦中,他看到翩跹起舞的蝴蝶,竟在醒后心存怀疑:是我梦见蝶,还是蝶梦见我?如此超然!庄子用心领悟道的存在,纵心驰骋于非常道中,食精神之极品。如此快乐!
  • 老家是一个县级城市下的小庄子,从南到北,没一户人家是不认识的,是典型的中国式农村。这个庄子家家住平房,户户烧烟囱,当傍晚缕缕炊烟便迎着风散在如血残阳的光辉中。种地的大伯,大婶也就踩着砖块铺的羊肠小路,扛着锄头往家赶去。虽说看起来庄子挺好,诗情画意,田园风情,可庄里人终年在田里忙到晚也赚不到几个钱,养活一个家还是一件不轻的负担。如此的生活条件,公共基础设施自然不是很好,这也就成了我不愿回家的借口。
  • 最初知道庄子,是从一首诗“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开始的。虽然当时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只是觉得诗句挺特别。后来才明白这个典故出自是庄子的《逍遥游》,《逍遥游》代表了庄子思想的最高境界,是对世俗社会的功名利禄及自己的舍弃。
  • 《逍遥游》中,庄子浓墨重彩不避重复地描绘了大鹏展翅高飞的雄伟,又用“小知”的斥和“小年”的朝菌反衬大鹏九万里图南之志。庄子对大鹏的钟情跃然纸上。然而,怀着一颗展翅高飞的大鹏之梦的庄子最后竟然否定了凭借海运的大鹏,并推出惊人的结论:至人无几,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 天地为棺真气度,俗事安能绊天人。理想,是永存在心间的,从不在乎穷苦。对于贫,庄子从来都没有否认,因为他有那颗秋水般的内心。他一生的理想,便是对达生的追求和对大道的理解,使他悟得贫非苦,乃是追寻理想之助力。楚夫之大,得之则富贵,唯庄可拒乎。庄子,也许只有安贫乐道,不坠青云之志的人,才能安于天地之棺吧。
  • 诗人有意,则草木含情。无论是《窗子之外》还是《九十九度中》;无论是你的诗意天分;还是散文上的才华绝世。你不曾给后人带来荣华,但你给他们留下了更多,包括心灵上的洗礼,这将是留给后人一笔宝贵的财富。你有庄子的精神却不悄然避世,这是庄子所不及,也是逍遥游无法带我作心灵远游,而你的诗情和性灵却不然。如果还有一句旷古绝今的言辞可感激你带给我心灵上的远游,唯有借助你的诗一“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 庄子追求平凡,才使得他的思想深邃宏阔,笼盖古今;他的寓言想象奇特,寓意深远;他的风格嬉笑怒骂,了无拘束。追求平凡让庄子看破功名,不屑利禄,让他“乘物以游心”,让他可以“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让他可以“上穷碧落下黄泉”。
  • 她住在一间小茅草屋里,庄子上的人见她可怜,就给她送些食物和衣服。她有个习惯,就是喜欢捡柴。她每天都重复着做这件事。捡来的柴就堆放在门口。日积月累,捡的柴已堆得两人高。庄子上的人需要柴便到她家取,她总是很乐意的给人。只要有人到她家去,她就会一个劲地对着人傻笑。
  • 周文王被困狱中,这突如其来的不是灾难吗?是灾难,但周文王最终还是走过了这场灾难。《庄子·逍遥游》曰:“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有人认为庄子太消极,我却觉得这是一种坦然,一种面对灾难的坦然之心。正如周文王的忍,他除了笑还能怎样呢?灾难已经降临,就必须学会承受,而且是笑着去迎接。
  • 为什么庄子和胡适在面对同一个问题——竞争时会有如此不同的看法呢?这是因为他们所站立场不同:庄子作为一位无人能及的圣人,自然能够登上高处感叹世人的渺小,超脱自然;而胡适代表着我们广大群众,他所说的更平民化,更能适应社会。站在不同立场,也就有了适用于不同立场的结论。
  • 庄子与弟子见到一株大树,枝繁叶茂,树冠宽如巨伞,高数千丈,直指云霄,特别显眼。却竟无人砍伐。询问樵夫才知道,此树用来作舟船,则沉于水;用来作棺材,则会腐烂;用来作器具,则易毁坏;用来作门窗,则脂液不干;用来作柱子,则易受虫蚀,乃是不成材之木,无所可用,故能有如此之寿。于是庄子对弟子说“此树因不材而得以终其天年,岂不是无用之用,无为而于己有为?”
  • 以前,我经常听到父母,老师谈到孔子,庄子,什么“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总在耳边回响。最近,老师让我读了一本书,《孔子庄子》让我对这些圣贤名师有了更深的了解,他们洗礼,震撼了我的心灵。
  • 庄子给人的感觉是神秘的,这一点就像他的前辈老子那样。庄子便如茫茫浊世中的一缕仙风,飘荡在九州四海,却扑朔迷离,隐在了那个时代,隐在了历史当中,不知道什么时候,他也许便会从那朦胧中走出,用他激情而又超脱的智慧,带给这世间一阵清新,而后,再度地消失…。.
  • 提到庄子,头脑中便无端地生出这么一幅景象:背景是广阔无垠的天空,依稀几个寒星,遥望无语。西北角挂着一轮皎洁的圆月,而庄子,必定是盘着腿,腰上别着个葫芦,前额秃顶,焕发异彩,后脑勺上挽着个发髻,发髻与头连在一起,形如葫芦,他缓缓地,朝着月亮靠拢,朝着更大,更广,更寂寥的天空靠拢………这应该就是所谓的“浩浩乎如凭虚御风”吧,就是逍遥游的境界吧。
  • 近几日读《庄子》读的有些头晕脑胀,越往深处似乎越难把握,有些问题就是百思而不得解,甚至开始有些怀疑自己的智商了。关于庄子是“如何成就其艺术的人生”一问题头绪纷杂,总是难以理清,试着谈论一下,希冀梳理与交流。
  • “活到老学到老。”一个人之所以能够不断提高,与他始终如一的学习是密不可分的。学习可以有很多方法,但是这种始终如一的学习态度是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庄子说:“吾生有涯,而知无涯。”一个人活得再长也总有死去的一天,但知识的海洋却永远不停得奔流着。坚持学习让人始终立于不败之地,但若不能不断补充知识积累知识,便会被失当的步伐所抛弃。着名作家歌德认为:谁落后于时代,必将承受那个时代所有的痛苦。在21世纪这个知识爆炸的年代里若不能不断供给自己新的知识,将会被时代所淘汰。
  • 我的中国梦,梦游春秋,百家争鸣。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流派争劳斗艳的局面,孔孟学说更是绵延不绝,历久弥新。浮沉中,我化作颜回,时而伴随孔圣师周游列国,时而垂手立在老师身旁,聆听教诲;画面一转,我成了庄周梦中的蝴蝶,听梦醒时分的庄子低喃:“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展翅飞离,竟遇墨翟与公输班模拟攻守,看墨子九拒公输班的攻势。停至孙武的院落,瞧见那昏暗的灯光下正在奋笔疾书的孙子,应该是在写《孙子兵法》吧。
  •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于是我们希望可以任性的生活。曾经庄周在梦中化而为蝶,虽然渺小却可以在天地间自由的飞翔。有人说,生活是积跬步以至千里,积小流以成江海;有人说,生活是一蓑烟雨任平生;有人说,生活是凤凰涅盘,浴火重生。然而,生活到底是什么。我们生活在生活中,却是那么的忽略它。庄子云:乘物以游心。我们却被外物拘泥,忘记了让自己的心翱翔。屈原说:众人皆醉我独醒,举世皆浊我独清。于是,他的心,翱翔在世界之外,尽管他有所牵挂,尽管他有所留恋,但是,他用他的心,实践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人生。他用他的心,追寻着自己梦中的芳芷。苏轼说,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忘记了曾经不幸的遭遇,忘记了追求理想的挫折,回头再看,也不过是如此。生活是如此的波澜不惊,然而,我们把它想得那么复杂,于是,有了跌宕起伏,有了悲欢哀乐。于是,我们的心被太多的复杂羁绊,不能再遨游。
  • 我是辛集市第二实验学校的李若曼。有人说,在读书中取得知识,才能在战争中取得勇敢。我觉得一个人的一生之所以可以不断的提高,与其始终如一的读书学习是分不开的,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无涯。知识是没有穷尽的,坚持学习让人始终处于不败之地。反之,没有知识的不断补充与积累,人便会落后于时代。歌德说过,谁落后于时代,就将承受那个时代所有的痛苦。特别是在现今知识爆炸的年代里,要是不能接触新的知识便会被时代所淘汰。
  • 我们继续往前走。我突然发现,前方有梅花桩!我急忙喊着阳阳,过去玩了,谁知,天公不作美,刮起了沙尘暴,这又给走庄子增添了许多难度,再走最后一个时,由于重心不稳,我险些摔下去,这时,阿姨给我来了一个抓拍——“喀嚓”!我那可爱至极的样子便存在了相机上——眯着眼、张着嘴、身体向后倒,哈哈,太好笑了。要说这梨园真大呀,要我看来不止是万亩梨园吧,远远望去,白乎乎的一片,好像置身于白茫茫的雪海之中。看着花,闻着香,是多么的惬意啊!
描写庄子的段落300字
  • 我读了《庄子。山木》中的“庄子行于山中”这个故事,受益匪浅。有一天,庄子在山中行走,看见一棵枝叶茂盛的大树,伐木的人站在旁边却不去砍这棵树。他的学生问其中的原因,庄子说:“这棵树没有可用的,它因为不成材而能够过完它天赋的寿命。”庄子从山中出来,又来到朋友家中,老朋友见了非常高兴,便命令年轻的奴仆去杀鹅,用酒招待他们。奴仆问主人:“其中一只鹅会叫,一只不会叫,杀哪一只呢?”主人说:“杀那只不会叫的。”第二天,学生问庄子:“昨天,山中大树因为不成材而能够过完它天赋的寿命,而主人家的鹅因为不会叫被杀死了,请问先生,是不材好还是有材好呢?”庄子笑着说:“我将要在不材与有材之间。”
  • 狼牙夜,挂一弯醉月,燃二三盏孤灯,品三四杯香茗,握一卷《庄子》掩卷而沉思。暮春三月,草长莺飞,杂树生花,蝴蝶翩翩。庄周晓梦,迷乱了栩栩而飞的蝶,道不清谁是谁的谁。此曰:“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梦为周与?”庄子如炬的思想凿开混沌,庄子坐钓于濮水,叹了一句“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幻化成了后世一张浓雾不散的网,捕住了浩浩五千年的文史。庄子化身为鹏扶摇九万里,浮苍天之上,渺沧海之迂生;庄子蜕变成蝶,飘飘然于花田间,微熏,醉倒。闲躺着一地空灵,任云卷云舒。他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天地之万物,驾御六气,襁褓中带一缕晨曦,墓碑上铭刻魂灵。生生死死,留下了茧和蝶的余音……
  • 庄原的故乡离城市千里之外,那是一片广漠得让人绝望的大平原,庄原的家斜斜地依着一离河湾,那条河叫涡水,三千年前庄子便用涡水浇灌漆园。上初中时,当庄原知晓了这条河的历史后,开始对这涓河流有了莫以名状的欢喜,在他的眼里,涡水的每一粼波光或是河上浮动的每一掌叶片都散发出远古厚重的光芒。当他知道庄子曾在梦中化作蝴蝶后,便把故乡的每一只蝴蝶都当成庄子了。十三岁那年初夏,他在故乡寻找漆园。后来发现向往的漆园只是一大片庄稼地,旁边立着几间仿旧建筑,少年庄原坐在陌上,夕阳匆忙地从他的肩着落下,麦子在风中轻微地摇晃。他想,几千年前,这枚若巨大胎记般的夕阳是否也在另一个人肩头落下来。天未暗下之前,许多色彩缤纷的蝴蝶在眼前穿梭。
  • 当一种美,美得让我们无所适从时,我们就会意识到自身的局限。“山阴道上,目不暇接”之时,我们不就能体验到我们渺小的心智与有限的感官无福消受这天赐的过多福祉吗?读庄子,我们也往往被庄子拨弄得手足无措,有时只好手之舞之,足之蹈之。除此,我们还有什么方式来表达我们内心的感动?这位“天仙才子”,他幻化无方,意出尘外,鬼话连篇,奇怪迭出。他总在一些地方吓着我们,而等我们惊魂甫定,便会发现,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朝暾夕月,落崖惊风。我们的视界为之一开,我们的俗情为之一扫。同时,他永远有着我们不懂的地方,山重水复,柳暗花明;永远有着我们不曾涉及的境界,仰之弥高,钻之弥坚。“造化钟神秀”,造化何等样的神秀聚焦在这个“槁项黄馘”的哲人身上啊!
  • “功名存於心,则焦虑之情生;利欲留於心,则烦恼之情增。”道家始祖老子晚年乘青牛西去,淡泊名利,与世无争,逍遥自得。“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南华真人庄子生活虽然十分穷困,却不接受楚王的重金聘请,在思想上视权势如草芥,视财富为粪土,在精神上走向逍遥之境。“无根树,花正幽,贪恋荣华谁肯休?浮生事,苦海舟,荡去飘来不自由。无边无岸难泊系,常在鱼龙险处游。肯回首,是岸头,莫待风波坏了舟。”武当山武术创始人张三丰在明朝自洪武至天顺数十年间,虽几代皇帝访求他多次,皆未入朝谒帝,自己一生始终清心寡欲,修生养性,无拘无束。
描写庄子的段落200字
  • 但是一个人总会面对是非抉择,所以庄子解决是非的方法是对是非的评价似是而非,含糊其辞,任其自生自灭,进而忘掉是非,忘掉小的是非以获得精神的自由。看似好像庄子就是不辨是非,不问事故,所以也有人评价其是相对主义的真理观,只看到了事物的相对性一面,也否定了辩论的积极作用。客观来看,庄子的“奇是非”是有积极意义的,庄子承认诸子思想“皆有所长,时有所用”。庄子不全盘否定百家思想,因为他认为自己的“是”和别人的“非”都没有充分的依据,所以并不一定要驳倒对方,共存共荣才是明智的选择。所以应该说庄子实为有着宽广的学术胸怀。
  • 庄子在水中洗手洗完了手,手掌上一片寂静庄子在水中洗身身子是一匹布那布上粘满了水面上漂来漂去的声音庄子想混入凝望月亮的野兽骨头一寸一寸在肚脐上下像树枝一样长着也许庄子就是我摸一摸树皮开始对自己的身子亲切亲切又苦恼月亮触到我仿佛我是光着身子光着身子进出母亲如门,对我轻轻开着
  •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必悲伤,不必哭泣。“涸辙之鲋”的故事大家应该都不陌生,但庄子却云道:“不乐寿,不哀夭,不荣通,不仇穷。”“举世誊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这样的千古名句,可见庄子对生活的态度是积极的、乐观的、毫无怨言的。于丹讲庄子登上福布斯财富名人榜,庄子“安时而处顺”的思想已被越来越多的人岁所接纳,那么今人对待生活难道不应该积极乐观、不悲伤、不哭泣吗?
  • 古今中外又有几人能够穿越感情的烟雾?像庄子的豁达与放逸吗?像屈原的忠诚爱国吗?虽然庄子能与鲲鹏为友,能穿透世间有为的境界,但他却悠游而无法脱离尘世的纷纷扰扰。屈原放弃一切而忠诚于国,却赴清流而为保全自己的清白。庄子和屈原都把自己放在广阔无垠的宇宙外层,却不知在他诞生之日,地球上的灰尘已把他们都打上了人间的烙印。于是,无论怎样去俯视这宇宙,都是带着感情的牵绊,仿佛地面有无数的线牵连着各处器官,你又如何能够把这层烟雾拨开?
  • ,石头把一切都告诉了庄子,庄子说:“你先长成一座大山吧!”于是石头吸取天地之灵气,自然之精华,拼命长大,不知不觉已经长成了一座大山。于是,庄子招来了大鹏以翼击山,天空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地动山摇,一声惊天动地巨响之后,山炸开了,石头飞向天空,像离弦的箭直飞云霄。虽然堕落无法避免,但他却实现了自己的梦想,那种幸福,别的石头又怎么会得到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