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瞻仰的段落
描写瞻仰的精彩片段
  • 瞻仰

    描写瞻仰的段落

    早上8点,我们从学校出发,乘坐了长途时间的巴士,终于到达了目的地:毛主席纪念堂。毛主席纪念堂位于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南面。坐落在原中华门旧址,1976年举行奠基仪式,1977年5月落成,占地57000多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28000平方米。馆内设有北大厅、瞻仰厅、同志革命业绩纪念室、电影厅和南大厅。(我们这回没有去同志革命业绩纪念室和电影厅)进了大门,首先看到了北大厅,因为毛主席很受尊敬,所以花台摆放了许多的花,接着,我们进入了瞻仰厅,看着两个士兵包围着水晶棺。可真是辛苦啊!(注:水晶棺指的是存放毛主席遗体的棺材)而且,大厅的墙壁上刻着十七个金色隶书大字“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泽东主席永垂不朽!”。看完瞻仰厅后,我们到达了南大厅,也就是出口所在地,(真可惜没去同志革命业绩纪念室)于是,我们带着遗憾走出了毛主席纪念堂。

    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春游》的优美段落摘抄
描写瞻仰的段落
  • 清明节前,我们七中初一年级一到四班有幸瞻仰了“烈士陵园”。手中的白花无比沉重,因为它是我们沉重的心情的寄托;步伐无比沉重,因为它是沉重的心情的载体。通过“长途跋涉”,我们终于到了“烈士陵园”。映入眼帘的是一块刻有“铭记”两个字的大石头,我看到这块大石头心想:烈士们用鲜血换来了今天,我们一定会铭记的。我们首先庄重的举行了“扫墓仪式”,其后,我们瞻仰了“烈士墓”。烈士墓静静地伫立在青青的草地上。尽管有的烈士只活了很短的时间,但生命的意义不在于生命的长短,而在于为人民、社会所做出的贡献。这些烈士的事迹向我诠释了——生命的开花结果。

  • 清明节那天,我校全体师生都怀者无比激动和崇敬的心情来到了烈士陵园,缅怀革命先烈。在瞻仰那一座座墓碑时,我仿佛看到了他们不畏牺牲,“抛头颅,洒热血”的动人场面;仿佛看到了他们相互合作,勇敢顽强的场面。我已被他们“惊天地,泣鬼神”之势所震撼。当我去瞻仰他们的遗物,看到那一张张奖状,一枚枚军章,一件件补丁摞补丁的衣物,并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去学习他们的感人故事时,我的心潮汹涌激荡,我的心潮犹如翻江倒海一般。是他们用自己宝贵的生命换取了我们的幸福生活;是他们用自己年轻的生命谱写了一首首中华民族最豪迈、最动人的赞歌!

  • 渐渐地,我们步入了纪念堂正门的北大厅,这里是举行纪念活动的地方。在大厅的中央,有一尊巨形的汉白玉雕刻成的毛主席坐像,他神态安详,面含微笑,大厅内庄严肃穆,手捧鲜花的人们在雕像前,鞠躬献花。人群在进入北大厅后,分成了两路,从大厅后的两个门进入瞻仰厅。毛主席的遗体安放在大厅中央的水晶棺内,他身灰色中山装,覆盖着鲜红色的党旗,神态安详,静静地安卧在鲜花丛中。瞻仰的人群脚步放轻,缓缓地从大厅两边走过,神凝重地注视毛主席的遗容,许多人眼里含着泪花。我很想再多看几眼,可在堂内不可以停留,所以只能恋恋不舍地离开了。

  • 于是,我稚嫩的小手便搭在了一个看上去很和蔼的阿姨手上。路上,阿姨故意压低声音对我说:“小朋友,你妈妈不怕我把你拐走了?”我小声地说:“妈妈很相信您。”就这样,阿姨带着我随着攒动的人流,进入了毛主席纪念堂,瞻仰了伟大的领袖——毛泽东。他安详地躺在水晶棺材里,好像在睡觉一样,纪念堂里十分庄严肃穆,我也小心翼翼地跟着阿姨,生怕惊醒了毛主席。出来的时候,我的表正好是11点,毛主席纪念堂已经停止瞻仰了。我真幸运啊!

  • 一行人来到了龙尾,开绐了缩小版的两万五千里长征。虽然头顶上烈日高照,可为了看到我们的开国元首——毛主席的遗容,大家仍然耐着性子随着前面的步子慢慢地向前移动,时间老人似乎比平时走得更慢,排呀排,排呀排,终于看到了庄严肃穆的毛主席纪念堂。整个建筑坐落在枣红色花岗岩砌成的高大基座上,纪念堂分北厅、瞻仰厅和南厅三部分,毛泽东的遗体就安放在瞻仰厅内的水晶棺中,周围是全国各地送来的名贵花草,北厅上层还陈列有毛泽东、周恩来等开国元勋的革命事迹。

  • 我们怀着悲痛而沉重的心情来到芝山烈士碑前,缅怀为了祖国的解放和人民的安宁而英勇牺牲的战士,瞻仰他们的丰功伟绩。烈士碑是那么庄严、肃穆,让人不由得肃然起敬。我们先排好了整齐的队伍,然后按要求站好队,认真地聆听主持人的致词。我抬头瞻仰墓碑,墓碑上写永垂不朽!我想:如果世界上有永垂不朽,那么我相信那是一种精神——不悔。我们的先烈们就有这样的不悔,不悔为革命的付出。所以,他们理应受到敬仰!

  • 美食介绍完了,下面我来介绍介绍德州的美景吧。来介绍苏禄王墓园,苏禄国东王墓肃穆壮观,周围松柏常青,墓前有石雕华表、翁仲、石狮、石虎、石马、石羊排列在墓道两旁。永乐帝御碑亭在墓道南端东侧;王妃葛木宁及东王次子温哈喇(塔拉)、三子安都鲁之墓在王墓东南侧,明、清两代,不少诗人、学者来瞻仰凭吊,并留下了许多诗篇。1980年6月菲律宾共和国驻华大使纳西索•雷耶斯博士同使馆人员专程来德瞻仰王墓。1977年山东省政府将苏禄国东王墓列为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牌楼式的南大门,用黑色花岗岩做成的门匾上,镶嵌着“李大钊纪念馆”六个苍劲有力大字。进入纪念馆,迎面是八根功绩柱,呈六棱形,用淡红色毛面花岗岩镶砌而成。在纪念广场东西两侧的浮雕墙上,镶嵌着八块高1.2米、宽5米的大型汉白玉浮雕。从纪念广场北端,登上台阶,可瞻仰大厅。进入序厅,东西两侧墙上镶嵌着反映李大钊当年发动工农革命运动场面的浮雕的瞻仰大厅内,正面安放着李大钊汉白玉雕像,东西两侧是展厅,展览以目前搜集到的有关实物、图片、文献等,展示李大钊伟大的一生和光辉的业绩。

  • 告别了国旗护卫军,当然是瞻仰毛主席遗容。作为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的缔造者之一,毛主席赢得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敬仰和爱戴。准备瞻仰毛主席遗容的人们在天安门广场前绕了几大圈,足足排了近1小时的队,我们的小记者们才来到毛主席遗容前,只见毛主席躺在那里,身上覆盖着鲜红的党旗,他的脸上露出慈祥的笑容!这时,全体小记者们不约而民向毛主席遗容深深鞠躬,以表达对毛主席的夫限怀念之情。

  • 我们坐在大巴上。我和邱宇彬坐在一块儿,讨论着学校是让我们是去瞻仰瞻仰孙中山先生,还是去游乐场玩。“哎呀,别管了,反正听学校的安排就是了,节闰智,看看看,我今天特意把mp3带来了,里面下了好多羽泉的歌·····”不由分说,邱宇彬就把耳机塞了过来。在《在一起》的歌声中,不知不觉,车停了下来,随即,车厢内响起一片“唧唧喳喳”的声音:“怎么回事啊?”“到了吗?”“安静一下!”“车好像走错了!”这时,导游的声音响了起来。“不会吧!”讨论声中,车又启动了。还好,最后绕过来了,安全抵达目的地——中山陵。

  • 于是,我稚嫩的小手便搭在了一个看上去很和蔼的阿姨手上。路上,阿姨故意压低声音对我说:“小朋友,你妈妈不怕我把你拐走了?”我小声地说:“妈妈很相信您。”就这样,阿姨带着我随着攒动的人流,进入了毛主席纪念堂,瞻仰了伟大的领袖——毛泽东。他安详地躺在水晶棺材里,好像在睡觉一样,纪念堂里十分庄严肃穆,我也小心翼翼地跟着阿姨,生怕惊醒了毛主席。出来的时候,我的表正好是11点,毛主席纪念堂已经停止瞻仰了。我真幸运啊!

  • 舍己为人是一种高风亮节。在我看来,它是一朵永不凋谢的花,不但开在生活里,也开在人们的心里,鲜艳吐露芬芳,如处露珠之中,娇媚脱俗,展露优雅姿态。在心里,它的形象是如此高大。在我瞻仰的眼神里,它是如此圣洁而伟大,如此感人心扉,如此让人敬仰。它走在人们的心灵里,成为“最美”行为之一。在现实中“舍己为人”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他不只是一时的冲动,他不只是思维的激奋,也不只是一时的意气用事,不是一时的失去理智,他需要一种崇高的气节,需要一种眼里有他人,心中有仁义的博大胸襟和气魄。

  •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每每吟起小李杜之一杜牧的这首《清明》时,我就不由自主地感慨:中国的文化真是博大精深呀!民间四大爱情传说﹑四书五经﹑四大史书﹑十大才子书……哪一个,不闻名中外?哪一个,不家喻户晓呢?春节﹑元宵﹑清明﹑端午……每一个节日,都包含着一个动人的传说。清明节,它是每个烈士,每个英雄的节日,它洋溢着我们对已逝世的烈士英雄的瞻仰之情。

  • 又是一个清明节到了,我不禁想起了杜牧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千古名句。我们系着鲜艳的红领巾,穿着蓝红相见的校服,别着一朵小小的白色花儿,坐着草绿色的校车,怀着悲痛而又沉重的心情来到北山的烈士陵园,缅怀为了祖国的解放和为了人民的安宁而英勇牺牲的战士,瞻仰他们的丰功伟绩。烈士陵园是那么的庄严、那么的肃静!

  • “唐山不失为华夏之灵土,民众无愧于幽燕之英杰,虽遭此灭顶之灾,终未渝回天之志。主震方止,余震频仍,幸存者即奋挣扎之力,移伤残之躯,匍匐互救,以沫相濡,谱成一章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先人后己、公而忘私之壮曲悲歌……地震之后,十余万解放军星夜驰奔,首抵市区,舍生忘死,排难救人,清墟建房,功高盖世……”每一次瞻仰雄伟的抗震纪念碑,我都会情不自禁地用温热的双手轻轻抚摩这激动人心的碑文;而今,我坐在离抗震纪念碑最近的一家影院里,陪着那些真诚流泪的人们流泪。我的泪不是卡麦隆“导”下来的,也不是温斯莱特、迪卡普里奥演下来的,我的泪,为人类高贵的精神而抛洒。

  • 夜幕降临,湖中花开始释放它幽静的一面。放眼望去,一旁的牡丹正在怒放,华贵又艳丽;它们的观看者自然很多。而荷呢?偌大的湖边只有人在谈天说地,瞻仰牡丹的风姿,赏荷之人却是少有。我暗想,也许牡丹好比是世上的大富大贵,少不了人们都去追求;而荷华出身于混乱迷惘,却不会因周围的环境而改变,出落得如此干净清秀,不骄不妖,这难道不是一种美德吗?

  • 然而,历史终究是历史,它总是悲惨的。吕布再勇猛,最终还是殒命白门楼;孔明再机智,也只是“出师未捷身先死”。正是那句“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分归晋,从此,《三国演义》的故事落下了帷幕。“纷纷世事无穷尽,天数茫茫不可逃。鼎足三分已成梦,后人凭吊空牢骚。”如今,再去瞻仰当年宏伟雄壮的历史,也不会再发生或改变什么了,最终的结果也只能是泪满衣襟,一声长叹。

  • 细细想来,若论水,西湖不及太湖,不太洱海;若论山,双峰不及雁荡,更不及黄山。为什么西湖的名声尤高,吸引着多的游人?是因为湖山掩映,相得益彰么?是因为明晴明晦,山的变化无穷么?后来游岳庙,我才想通了这个问题。从建筑艺术上看,岳庙并无特色;从造形艺术上看,岳飞的塑像更是不伦不类。但是这里的游人四时不断,很清楚,有谁到西湖不瞻仰岳庙呢?如果仅有西湖山秀水美,而没有白居易、苏武、岳飞、于谦、张苍水这些伟大诗人、文学家和民族英雄,没有传为佳话的白娘子和苏小妹,那么可以设想,游人的兴味是不会这么浓厚的。

  • 在地球上看到的一颗颗晶莹的星星是空间的造化。距离产生了美。星星的亮光能远隔超乎常人想象的距离尚能传到地球上来是多么伟大。星光正是应当远远来欣赏。星星的光辉是通过自己放出来或是通过反射一个更伟大的星星的光辉来实现的,但源头是能量的消耗。它们消耗着自己而放出光明,这与宝石的光芒是完全不同的。所以,我们如果要欣赏星星,正是应当远远的瞻仰它,体会到比较完整的星星。如果凑近来看,只能看到局部,看不出星星真正的神采。 

  • 由于迫切想一睹向往中的湄洲岛绮丽风景和瞻仰美丽的妈祖神像,这三个多小时的坐车时间让我犹如渡时如年……终于在破晓时分(六点左右)到达通往湄洲岛渡口。车刚刚停下,大伙都迫不及待下车伸展酸痛四肢。环顾四周,浓厚的大雾阻碍了我的视线,迎面扑来海风夹带海水的咸湿味儿,让我情不自禁张口贪婪地大口大口呼吸这平日里难得闻到的气息……

描写瞻仰的段落400字
  • 由于我记性差加上已隔数日对导游的讲述只能根据模糊的回忆粗浅地记录一些。阿育王寺位于宁波市区东太白山麓是“中华五刹”之一,尤其是寺内珍藏佛国珍宝“释迦牟尼”真身舍利而闻名遐迩。舍利塔安放在金碧辉煌的舍利殿内,这是国内唯一以印度阿育王命名的千年古寺。我这个孤陋寡闻之人,对舍利的了解仅仅只是从电视神话中获得的一点点粗浅的认识,只知道它是很神的宝贝,听导游说这个阿育王寺内藏有舍利,我觉得很是新鲜,原来天下果真有这神奇宝贝。夏明天导游是一位不错的导游,很能抓住游客的心理,像说评说一样绘声绘色地讲起有关舍利的知识和传说故事。他好像是说那舍利是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牙齿……经过几道门,来到几层殿,便有一个瞻仰舍利的如何如何神圣的仪式,瞻仰舍利,几为进香、参访、游览阿育王寺者必求之礼瞻。据传,瞻仰者所见舍利之色泽,因人而异。如南宋淳熙时明州知州魏王赵恺所见舍利为青红色;明万历间知府吴安国看到的是金色;郭子章所见到的原为白色,再看又变成红色;清初黄宗羲见到的是琥珀色……夏导游说得神乎其神,我听得神魂颠倒,彻底唯物主义的我也对阿育王寺很是向往。

  • 中山陵正好是在钟山脚下,钟山位于南京城东,古称金陵山,汉代始称钟山,自古被称为“江南四大名山之一”因山脊有紫色页岩,每当旭日东升,或残阳斜照,紫气升腾,变幻莫测,故又称为紫金山。我敞开绿肺,呼吸着这新鲜的空气,心情自然舒畅。因为瞻仰孙中山先生是我的夙愿,一到假期我就独自一人来到了中山陵。中山陵始建于一九二三年,我从博爱坊进去,蹬至台阶再到陵门,经过三百多余级台阶,直抵紫金山中山陵,蹬至石阶尽头的祭殿从侧门跨入墓室,只见中央砌有圆形的墓穴,雕有中山先生的卧像,据说当年孙先生在北京逝世后,由专车将灵柩运往到南京,于一九二九年六月一日在紫金山陵园举行大典。直至今日来瞻仰先生的人群还是络绎不绝。抬头望去,上面是绘有国民党党徽的陵顶,在灯光的照射下此地更加的庄严肃穆。我不由想起刚才在陵门处看到的无字碑,那是孙中山先生不想把自己的伟绩刻在石碑上,后人自由评说。我就更加敬佩先生。心中翻涌着中国近代史上那段风云变换的岁月,敬仰之情油然而生。

  • 在毛主席铜像的座基下,摆满了前来瞻仰毛主席铜像的群众进献的花圈,那花圈上的花朵一朵朵的在彰显着毛主席的丰功伟绩,一朵朵的在衬托出毛主席的与日月同辉的光辉。毛主席铜像重3.7吨,高6米,连同基座通高10.1米,意合共和国诞辰生日:10月1日。铜像于1993年12月6日运抵韶山,据说当时,韶山呈现出日月同辉的景象,而在隆冬的12月,韶山的杜鹃花却漫山开遍,这样异于常理的现象,不正好说明了毛主席的一生的英烈伟岸是日月同鉴的吗?瞻仰完毛主席铜像,我们进到毛主席纪念馆参观,在毛主席纪念馆里,有很多的实物,都是毛主席在革命时期和建设新中国时用过的,纪念馆里还有很多的介绍毛主席生平事迹的牌匾,而且还有利用雕塑艺术做成的一座座逼真的雕塑,其中最逼真的、最好的就是一个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在天安门上主持的开国大礼的雕塑,只见雕塑中的一位位国家领导人形象逼真,让人感觉呼之欲出,此时我仿佛听到毛主席那雄浑的湘音在振臂高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 看完浮雕,我们又回到了广场上,登上了十四级花岗走上了仲雍墓道。突然,我们眼前一亮,台上赫然立有一个巨型牌坊,牌坊是四柱三间的冲天式石坊,正门的梁额上写着“敕建先贤仲雍墓门”左右石柱上写着一幅楹联 “一时逊国难为弟,千载名山还属虞。”我们沿着弹石道蜿蜒而上,不久就来到第二道牌坊,妈妈说:“这道牌坊是乾隆三十一年裔孙周启 等所建。”我抬头看看,它和第一道牌坊一样,也是四柱三间 的冲天式石坊,正门的正面梁额为“南国有恭”背面是“让国同心”。左右石柱上也写着一幅对联 “道中清权垂百世,行侔夷惠表千秋。”我们继续往仲雍墓前进,在墓前又出现了第三道牌坊,牌坊前面平台的左右两侧有两座不知名的亭子。牌坊的样子和前两道一样,也是四柱三间的冲天式石坊。这座牌坊的梁额上刻有“先贤虞仲墓”。我回头对妈妈大喊:“妈妈,仲雍墓到了!”于是,我便自己进了仲雍墓瞻仰。

  • 我们从学校排队到烈士陵园去,每个人手中都拿了菊花、小白花等,以寄托对烈士的深深怀恋。来到烈士陵园,园前的苍天大树就像烈士一样,守卫着家园。主持人上台了,他们说完开场白后,就开始举行扫墓活动第一项:唱队歌。“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随着音乐的伴奏,大家的歌声在园子里显得那么响亮。第二项:少先队代表献花圈。只见少先队代表举着花圈,一步步庄严地走上台。第三项:全体默哀。大家低着头,听着音乐,心中热血沸腾,只听见音乐在陵园上空回荡。第四项:英烈馆熊叔叔讲话。我们听熊叔叔讲了以前筠连战士的故事,大家听得津津有味,就像走进了故事里。第八项:重温少年誓词。大家跟着主持人举起右手,握起拳头大声说:“我是中国少年先锋队队员,我在队旗下宣誓:我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好好学习,好好锻炼,准备着,为共产事业贡献力量!”这不只是一时的宣言,还是一世的誓言。随后瞻仰烈士墓,然后依次参观英烈馆。大家的目光一齐瞻望着烈士墓,依依不舍地离开了陵园。

描写瞻仰的段落300字
  • 再往后走,就来到了大佛的的头顶,从上往下而看,并不能直接感觉到大佛的宏伟,只是看到大佛足下的游客象蚂蚁状地在爬行,于是顺右侧唐代开凿的的九曲栈道缓缓下行,瞻仰着巍巍大佛的雄姿和艺术特色,欣赏着石壁上的“经变图”等摩崖石刻,想象着佛像内隐而不见、妙不可言的排水通风系统……近距离的观察使人深感修建佛像时的工艺先进,技术高超,直觉中国灿烂的古代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心中唯有张口结舌,不可名状之感慨,就说那两只走下栈道即能看见的佛脚,每只脚背上竟然可以围坐约百人左右,管中窥豹,可见一斑。我们抬头瞻仰,只见佛像的头顶直插云霄,在蓝天的映衬下颇有点道骨仙风,飘飘欲然。据说佛像凿成之后,曾建有十三层楼阁覆盖,史称“大佛阁”,可惜在战乱年代毁于一旦。至今在大佛两侧的山崖上能看到几十处孔穴,那是当年建造楼阁时安置梁柱的地方。

  • 清明节是我国人民悼念逝者、寄托哀思、缅怀先人的传统节日。每年清明,人民群众都要举行不同形式的纪念活动,深情缅怀为了维护国家的尊严,争取民族独立解放、国家繁荣昌盛和人民的自由幸福而献出了宝贵生命的无数英烈。这天我们怀着悲痛而沉重的心情来到南山寺烈士陵园,缅怀为了祖国的解放和人民的安宁而英勇牺牲的战士,瞻仰他们的丰功伟绩。烈士陵园是那么庄严、肃穆,让人不由得肃然起敬。我抬头瞻仰墓碑,墓碑上写者:革命烈士永垂不朽!我想,如果世界上有永垂不朽,那么我相信那是一种精神——不悔。我们的先烈们就有这样的不悔,不悔为革命的付出。所以,他们理应受到敬仰!

  • 最令人神往的是依山而见的妈祖庙,那是一座富丽堂皇的庙宇,绝不亚于“海上龙宫”。绕到正殿,殿里烟气缭绕,一身栩栩如生的妈祖安详端坐在龙椅上,她身着龙袍,头戴玉冠,慈眉善目,嘴含笑意。旁边的侍女和神像活灵活现,造型逼真,惟妙惟肖。啊!这真是一座艺术的宫殿!无不显示了劳动人民的智慧与结晶,看到这里,我就想起了发生在这里的美丽故事:传说妈祖是一千多年前一个渔家的女儿,名叫林默,她小的时候聪明伶俐,八岁去读私塾,好学不倦,十六岁那年的一天,她到井边去打水,井底突然射出一道金光,照得她睁不开眼睛,从此以后,林默就会给渔民治病,还会单身出海,救过不少遇难的渔民。二十八岁那年的一天,她为了救渔民而牺牲了自己,人们特地在岛上建了一座庙,尊她为“圣女”、“女神”,称她为“妈祖”,世世代代地瞻仰她,纪念她。

  • 想起在二十年前,发生在切尔诺贝利的同样的悲剧,在那场被称为人类史上最大的灾难中,许多人的生命被无辜掩埋,只留下心头那隐隐的痛在世间徘徊。同样的,总有一批英雄在这生死关头挺身而出,不顾生死,投身于这场关于全人类的搏斗。最后,那是一个令人欣慰的结局,核污染控制住了,只是他们,在灾难与生命的意料之内离开了,化作尘世的一缕光辉在天边一直闪耀。此后,一座抢险英雄纪念杯笔直地挺立在他们的身躯之上,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而此次,看着眼前那些即将逝去的勇士们,那些普普通通的人们,心中怀有无限的崇敬,我愿凝聚我所有的目光来向他们瞻仰,愿用所有的画笔,画出他们最夺目的光辉,这些大写的人,这些伟大的英雄!

  • 升旗仪式开始了,大家的表情顿时严肃了许多,目光一齐投向了升旗台。第一项,也是最隆重盛大的一项——升国旗。“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奏起了,值周生们步伐一致的走向象征着光荣的升旗台,拉动着升旗杆,脸上露出了笑容。我们快速地敬礼,瞻仰着那徐徐上升的国旗。“一米、两米、三米,到了、到了、再差一点儿!”大家心里激动地说,情绪始终不能平静下来,怦怦直跳。当国歌快奏完时,我想到了正是这高昂的声音,曾经鼓舞着中华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奋斗;正是这激动的声音,曾经鼓舞着中国人民为中国的胜利而牺牲……当国旗快升到最高处时,我想到了新中国成立的那年毛主席亲自挥动国旗,让国旗迎风招展;奥运场上我国健儿取得胜利时国旗升起,随风飘扬……

描写瞻仰的段落200字
  • 接着,我们有瞻仰了屈原塑像,她身穿长袍,右手拿着一本书,左手抚着白花花的胡须,脸上带着一丝微笑,抬头眺望着远方,向往着祖国美好的未来。塑像一侧画着他抱着大石头准备跳入汨罗江的情景图,另一侧则画了人们划着船到江里寻找他的情景。此时,我不禁想起了端午节的由来,包粽子和赛龙舟都是为了纪念一心为着民族振兴,而不与腐败权贵同流合污,宁可投江自尽也要洁身自好。

  • 参观了图片和文字展览,我深深地了解了武则天对历史做出的巨大的贡献,正如历史的评价所说:她以非凡的胆识打击了保守的门阀贵族;以果断的措施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以博大的胸怀接纳多元文化;以开明的制度推动了文化的发展。瞻仰了她的圣容,拜读了历史的评价,聆听了生动的解说,我不由得感慨万千,只能用一句伟人的赞颂来慨括她的丰功伟绩:“武则天确实是个治国之才,她既有容人之量,又有识人之智,还有用人之术。”毛泽东的精辟评价,不仅全面地概括了武则天的人格气质,更显示了一代伟人的领袖风采。

  • 远望航天奇观,雄伟壮观极了,一个个展览厅形成了一个大大的展览群。宽阔的广场中央有一个又大又圆的湖,湖水清澈见底。湖中央有一尊古铜色的雕像,原来这就是我国明代万人瞻仰的万户。只见他双手高举,炯炯有神的眼睛望着远方,仿佛看到了我们的今天、我们的未来,他是世界上第一个为研制航天器而不幸殉难的先躯。在雕像四周,有几个音乐喷泉,巨形的喷泉伴随着音乐升腾溢彩,交错变幻,令人赏心悦目。

  • 一个学期下来了。期末那考试,葱哥的英语考了班级第三,年级前五,总分位列年前十。这令葱哥兴奋了好久,更令他坚定了“奋斗”的决心,结果当晚自修不上,游嬉于银屏与键盘之间。这令我们这帮埋头于书桌与课本之间的所谓勤力分子眼红不已。望着葱哥潇洒地飘然而去的身影,我们不是有看外星人,而是在看神,不,不是看,是仰望或是瞻仰。我们不得不怀疑起老师们教予我们的那些真理。而如今,葱哥这“战神”将其其真理一一打破殆尽。

  • 我们先去了刘少奇陈列馆。陈列馆是坐西朝东的,展厅前矗立着少奇同志和人民在一起的大型群雕。展厅内陈展150 余幅珍贵历史图片和大量文物,再现了刘少奇同志的丰功伟绩和为他平反昭雪的感人情景。天井院正中铜像建有少奇同志铜像,北侧有汉白玉纪念碑,后厅左边房间是少奇同志逝世处,摆放着他生前所用的床铺、枕头等用品,两侧陈放着少奇同志逝世前的病历、遗体火化介绍信、骨灰盒,等以供人们凭吊瞻仰。

描写瞻仰的段落100字
  • 山之包容,铿锵坚韧,包容万物,孕育生灵万物,忍万物之痛,静默矗立。水之坦荡,柔致克刚,绕万物而不予立足也,奔流腾放,冷冷凄凄,吟断肠残阳的宿食。当时代的消磨,极端的包容与极端的抵抗在时光的涛筏中逐渐沉淀,在人性的火焰中蒸馏留下瞻仰。被磨得光圆的人性,不是山也不是水,而是儿时宠爱的橡皮泥。

  • 那是一个明媚凉爽的深秋午后。姐妹们在海里嬉戏玩耍,我却独自静静地潜着。一缕阴影在平静的海面一闪而过,我好奇地潜出水面,一个矫健的身影在蔚蓝的天空滑翔。那是一只成年雄鹰,他的伟岸与优雅瞬间打动了我。可是他却高傲地直视前方,丝毫没有感觉我崇拜的瞻仰。

  • 母亲生于新中国成立后期文革前夕,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母亲第一批被选上代表学校到首都去串联,在天安门城楼上母亲见到了万人敬仰的毛主席。各自排着大队在远处瞻仰毛主席仪容,在那庄严氛围地下,母亲激动地流出了滚淌的泪水。

  • 雨越下越大,但人却越来越多。我问爸爸:“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千里迢迢的赶来瞻仰毛主席呢?”爸爸说:“毛主席是我们的开国领袖,是全国人民的大救星。为了革命,毛主席一家牺牲了7个亲人。他的大儿子毛岸英,就牺牲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全国人民都怀念他呀!”听了爸爸的话,我默默的点了点头。

  • “拿着刀枪,视死如归,奋勇杀敌……”这些话语只在电视中和老师那儿看到听到。今天,我真的看见了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的场面。怪不得这儿的花儿那么的红,原来,都是用鲜血染成的啊!瞧啊,一个个花朵正争相开放,石碑下一个个红领巾也仰着小脸崇敬瞻仰。勇士们,你们看到了么?你们的鲜血没有白洒!您一定欣慰的笑了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