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元宵灯的段落
描写元宵灯的精彩片段
  • 描写元宵灯的段落

    我们还要品尝南京的秦淮小吃:香甜可口的糖芋苗、鲜美多汁的汤包、风味独特的鸭血粉丝汤等。一定让你吃过赞不绝口。 我们南京有一个风俗:元宵灯会。正月十五的元宵节是隆重热闹的节日。夫子庙的灯展是节日必去之处。晚饭后,人们扶老携幼涌到夫子庙。商家届时也在店前举办猜灯谜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灯展上有传统的荷花灯、兔子灯、飞机灯等。也有利用新工艺、新材料制作的惟妙惟肖的各式电子灯。整个灯展五光十色,流光溢彩,整个夫子庙都是灯的海洋,令人目不暇接。真是”银烛影中明月下,相逢俱是踏灯人。”入夜,秦淮河两岸万家灯火。游人置身游船中,船在景中过,人在画中行,自有别样情趣。近年来夫子庙元宵灯会越办越红火,灯会自春节起,为期一个月。每年吸引四方游客达百万人次。

    写给表弟的一封信》的优美段落摘抄
描写元宵灯的段落
  • 农村的新年,是非常长的。过了元宵灯节,年景尚未完全落幕。还有个家家邀饮春酒的节目,再度引起高潮。在我的感觉里,其气氛之热闹,有时还超过初一至初五那五天新年呢。原因是:新年时,注重迎神拜佛,小孩子们玩儿不许在大厅上、厨房里,生怕撞来撞去,碰碎碗盏。尤其我是女孩子,蒸糕时,脚都不许搁在灶孔边,吃东西不许随便抓,因为许多都是要先供佛与祖先的。说话尤其要小心,要多讨吉利,因此觉得很受拘束。过了元宵,大人们觉得我们都乖乖的,没闯什么祸,佛堂与神位前的供品换下来的堆得满满一大缸,都分给我们撒开地吃了。尤其是家家户户轮流的邀喝春酒,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还捧一大包回家。

  • 元宵节 这种说法主要是胡申生先生主编的《社会风俗三百题》中:“佛教教义中把火光比作佛之威神,《无量寿经》有‘无量火焰,照耀无极’说法。在佛教教义中,灯一直是作为佛前的供具之一。而且佛教经典中反复宣传:‘百千灯明忏悔罪’(《菩萨藏经》),‘为世灯明最福田’(《无量寿经》)。逢遇佛教盛会都要大明灯火。在佛教传说中,于正月十五张灯有关系的是有关佛祖神变的事迹。据《僧史略》载,佛祖释迦牟尼示现神变、降伏神魔是在西方12月30日,即东土正月十五日,为纪念佛祖神变,此日需举行燃灯法会。东汉明帝时,摩腾竺法兰东来传教,汉明帝就敕令正月十五佛祖神变之日燃灯,并亲自到寺院张灯,以示礼佛。自此以后,元宵灯便蔚然成风。”但是也有学者认为,此种观点站不住脚,认为佛教只是在这一天利用人们的节庆气氛来扩大自己的影响。

  • 正月十五,也就是元宵节了!须江河畔会开展一个元宵灯会,下午四点,那儿早已车水马龙,想要看最美的烟花,就必须吃完饭就去。到了夜晚七点半,烟花就绽放了,最值得引人注目的,还是那“非花却比花甚之”的烟花了。十几支烟花直指天空,一粒粒“金砂”喷射而出,在空中傲然绽放。赤橙黄绿青蓝紫,样样俱全,姹紫嫣红,把夜空装点得美丽、婀娜,把大地照射得如同白昼。“通!”地面上又升起个通体发红的大火球。它飞到半空,“啪”的一声,化作千万颗小火星飞溅开来,拖着长长的、闪光的尾巴缓缓落下,好似翩飞的蝴蝶,从空中旋落;又好似被风吹散的蒲公英,不知是哪个调皮鬼,给它们染上七彩的颜色……看!一颗颗发亮,五颜六色的火焰拖着长长的尾巴,争先恐后,前仆后继地蹿上夜空!欣赏完这别具一格的烟花,当然在家还要吃上一碗汤圆,希望一家人团团圆圆。

  • 元宵灯节,是一次灯艺的展览,各种彩灯争奇斗艳,花样繁多,展示了我国劳动人民高超的艺术才能,反映了人们对和平幸福生活的追求与向往。那象征丰收的西瓜灯,象征年年有余的金鱼灯、象征五业兴旺的鸭子灯以及滑稽可笑的猪八戒灯,造型优美,生动可爱,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智慧,抒发着劳动人民的情感,是我国民间优秀的工艺品;那门前悬挂的传统宫灯、玲珑剔透的宝莲灯,表现了我国古老悠久的历史文化;供室内玩耍的走马灯,用彩纸剪成各种骑射人物或多种动物的形象,贴在灯里特制的轮子上,轮子因蜡烛的火焰所造成的空气对流而自行转动,剪纸的图像便投影在灯笼上,真是变化多端,意趣横生,奇妙动人。

  • 元宵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今年元宵节那天,我、爸爸、妈妈在老家——尤溪。这天,妈妈兴致勃勃地说:“听说今晚的元宵灯会很热闹,我带你们看灯去。”我和弟弟都盼着早点天黑。时间到了,我们到那儿一看,果然灯可多了!有飞机灯、免子灯、山羊灯和布娃娃灯等各种各样的灯。环绕着长廊,招来了许许多多的人围着观看。我最喜欢的几盏大型“蜈蚣灯”多么迷人啊!那扁平的“蜈蚣灯”长有5米,宽有一米多,四周围上大绸布,头部对称挂着8对美丽的彩灯:跑马灯、玻璃灯、塑料灯、彩绸灯,一盏盏造型别致、小巧玲珑。“蜈蚣”身体两旁整齐地悬着上面点着蜡烛的玻璃灯,烛火通明,金光闪耀。此外,还有奔跑的灯、舞蹈的灯、飞翔的灯、游动的灯。真是千资百态,琳琅满目。看得我眼花缭乱,应接不暇……元宵节真是热闹啊!

  • 今天是元宵佳节。晚上,我和妈妈一起到翠云园逛元宵灯、放鞭炮。 到了翠云园,我一边逛元宵灯一边观赏周围的美景。来这里逛花灯的人真不少!元宵灯的形状也各不同,有蓝猫的、小花猫的、还有公鸡的……把周围照得更美丽了!过了一会儿,我看见悦丹她们在放鞭炮,我也想参加,征求到妈妈的同意后,我就和她们一起放鞭炮。

  • 元宵节也是一个浪漫的节日,元宵灯会在封建的传统社会中,也给未婚男女相识提供了一个机会,传统社会的年轻女孩不允许出外自由活动,但是过节却可以结伴出来游玩,元宵节赏花灯正好是一个交谊的机会,未婚男女借着赏花灯也顺便可以为自己物色对象。元宵灯节期间,又是男女青年与情人相会的时机。

  • 宋代,元宵灯会无论在规模和灯饰的奇幻精美都胜过唐代,而且活动更为民间化,民族特色更强。以后历代的元宵灯会不断发展,灯节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唐代的灯会是“上元前后各一日”,宋代又在十六之后加了两日,明代则延长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

  • 我喜欢听原·味的歌曲,喜欢他们“唐风锦绣,沧海月明,万里清秋;秦关淮柳,蓝田日暖,葡萄美酒;长安初雪后,那宫阙重楼,元宵灯海美如昼;冰花芙蓉玉剔透,霓裳羽衣舞曼柔……”还有董贞音乐里的剑侠江湖。都是这么美的旋律,这么美的歌词。

  • 仍记得小时候的烟花多种多样,有钻天坠,有小蜜蜂,有满天星,有……每到十五,漆黑的夜晚总是亮如白昼,被各色的烟花装点着,照映着。最近几年国家提倡文明春节,提倡人们少放鞭炮,少放烟花,所以现在春节、元宵的热闹程度大不如以前,然而即使如此,元宵灯节时仍是一片热闹场面。

  • 周村是古老而又新兴的商贸名城。自古商业发达,明末清初周村就以它优越的地理位置,成为鲁中工商业的重镇,开始走向繁荣,成为远近闻名的“旱码头”,被人们誉为“金周村”。清乾隆帝到周村来观元宵灯会御赐周村为“天下第一村”。1904年,与济南、潍坊同时被辟为商埠。

  • 当然,我们还会做一些手工,比如做孔明灯、元宵灯、用废旧瓶子或一次性纸盘做青花瓷、画葫芦娃、还有皮影剪纸等等,做的过程中既熟悉了各种不同的画法,又增强了我们的动手能力。对了,王老师还带我们到公园和寺院里写生。从她那,我学到了很多知识。

  • 仍记得小时候的烟花多种多样,有钻天坠,有小蜜蜂,有满天星,有……每到十五,漆黑的夜晚总是亮如白昼,被各色的烟花装点着,照映着。最近几年国家提倡文明春节,提倡人们少放鞭炮,少放烟花,所以现在春节、元宵的热闹程度大不如以前,然而即使如此,元宵灯节时仍是一片热闹场面。

  • 大门上挂着一个大大的春字,下面写着几个小字喜迎春节元宵灯会,在攒动的人群中我们真正的进入到了灯的世界里,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名叫黄河情的作品,四周是波涛汹涌的母亲河,中间的一座小木伐上,三个身着白衣,扎着红腰带的壮汉正敲着大鼓,赞美着我们的母亲河——黄河,诉说着母亲河对我们一点一滴的关心与爱护。

  • 可惜,天公不作美,下起了雨。大家只能转移到了室内,没了风也感觉暖和了许多。这次义卖我准备了几个与妈妈一起做手工完成的元宵灯,爸爸则扛来家里满满一大箱的儿童书籍,捐给了遵义市凤冈县龙山完小学校,那是与我们街道对口的扶贫小学。活动持续了三个小时,义捐的成绩要好于义卖活动,陆陆续续地有人来捐献书籍和儿童用品。

  • 可惜,天公不作美,下起了雨。大家只能转移到了室内,没了风也感觉暖和了许多。这次义卖我准备了几个与妈妈一起做手工完成的元宵灯,爸爸则扛来家里满满一大箱的儿童书籍,捐给了遵义市凤冈县龙山完小学校,那是与我们街道对口的扶贫小学。活动持续了三个小时,义捐的成绩要好于义卖活动,陆陆续续地有人来捐献书籍和儿童用品。

  • 我在广场上静静地走着,四处张望,以期能够遇见一个熟人。元宵灯会的喜庆,萦绕在整个凤山旅游景区,目之所及,尽是张灯结彩。各式花灯悬挂在树梢,彩旗在晚风中飘扬,游人相机的镁光灯不断闪烁,墨色的夜空中,数不清的孔明灯徐徐上升。

  • 元宵节赏花灯是中国人过年的传统习俗年的白鹭洲灯会还让我记忆犹新,今年厦门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元宵灯会更是让我大饱眼福,赞不绝口。这次灯会共分18个展区,114组彩灯,划分成为主展区、水上公共展区及16个分展区。

  • 我们这里还有一个习俗——元宵灯会。这天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展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同庆佳节、其乐融融。在这天,街道上、小巷里处处挂灯,还建立高大的灯轮、灯楼和灯树。唐代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这样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 面条为元宵灯节落灯这天晚餐的食品。古有“上灯元宵,落灯面,吃了以后望明年”民谚。这一食俗多流行于长江以北地区。《仪徽岁时记》载:“(正月)十八落灯,人家啖面,俗谓‘上灯圆子落灯面’,各家自为宴志庆。”落灯时吃面条寓意喜庆绵绵不断之意。

描写元宵灯的段落300字
  • 元宵节的龙潭公园张灯结彩,人声鼎沸,喜气洋洋,一年一度的元宵灯展如期举行。我和爸爸妈妈一道兴高采烈地前往观赏。展出的花灯可谓多姿多彩:有传统的宫灯,有大红灯笼,还有水晶般耀眼的现代花灯,真让人目不暇接。当我驻足细细品味一组形似栩栩如生的小动物的花灯时,突然从我身后传来了一阵开怀的笑声。我转身看到一群和我差不多大小的小朋友正围着一个花灯指指点点,喜笑颜开。远远看去,那花灯很是眼熟,走近一看,“呀!”,那不是我的花灯吗?太好了,我的花灯也获展了!我满心自得地挤到观看我的花灯的人群里,想听听观赏者的赞美之辞,果然得到了满足:有人说“哇!用奶瓶做的花灯,太奇妙太有创意了。”还有人说“这花灯做得多精致多巧妙啊!”听到这些赞誉,一阵欣慰和满足油然而生。

  • 2月17日晚上,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看元宵灯会。 我们先在清河坊古街上游览。清河坊古街上到处都洋溢着节日的欢乐气氛。古街上面挂满了红红的灯笼,每个灯笼都很精致,上面画着漂亮的图案,有小孩儿、荷花、鞭炮等。远远望去,好像一片红红的海洋。古街两边的店铺生意十分兴隆。有卖工艺品的:鲜红的中国结、红鞋子、大鲤鱼,手工精细的竹编花篮、竹编小桌椅,色彩鲜艳、图案美丽的油纸伞、丝绸服装手帕;有卖收藏品的:玉雕、石雕栩栩如生,龙泉宝剑的做工十分精细,上面刻着的花纹、图案非常美观;也有卖名小吃的:西湖藕粉、天津大麻花、吴山酥油饼、定胜糕……每家店铺里都挤满了人,热闹极了。

  • 今年的元宵灯会又在萧山南江公园里举行了。吃完晚饭,我和爸爸、妈妈还有妹妹,兴致勃勃地去南江公园观赏灯会。 啊!南江公园的人可真多,前来观赏灯的人肩挨着肩,前胸贴着后背,挤得我都快喘不过气来了。好不容易挤进了公园的大门,一个灯光灿烂的南江公园就呈现在我的眼前。一串串大红灯笼挂在栏杆、挂在枝头上,好像是满天的繁星。我一直向前挤,在一个草坪旁,被观灯的人们挤得水泄不通,我也拼命地往里挤,想看看里面究竟是什么。啊!我看到了,原来是一组恐龙灯,在一片热带丛林里,生活着很多大大小小、各种颜色的恐龙,最大的比大卡车还大,最小的比大人大不了多少。恐龙嘴里的灯不停变幻着色彩,非常引人注目,每条恐龙都像活的一样,它们的嘴巴一会儿张开,一会儿合拢,还会摇头摆尾呢!看,那只应该是大家熟悉的八王龙吧,仿佛它在和我说话呢!

  • 春节,是几千年来中国人民共同创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中国传统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日常生活相比,春节期间的民族文化气氛更加浓厚,民俗事象也更加丰富多彩,像煮腊八粥、扫尘送灶、置办年货、书贴春联、剪贴窗花、张贴年画、敬祭祖先、吃年夜饭、除夕守岁、燃放爆竹、辞旧迎新、送压岁钱、元宵灯会等。在春节期间都得到了较日常更充分的展示。春节的实质是中国人“衣食住行用”民俗生活方式的集中体现,是中国人“福禄寿喜财”人生理想的美好追求,是中国人“人礼和孝”人伦关系的内心需要,是中国人国情、乡情、民情、家情、亲情的强烈升华。传承千年的春节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化不掉的根,是生生不息的一泓清泉,中华民族子孙应珍视、保护这根与泉,并世代传承。

  • 除了吃汤圆,元宵节的重头戏当然就数看花灯了。我看过吴山广场的灯会,记忆最深刻的是八仙过海、三打白骨精等大型灯像,里面的人物惟妙惟肖,不仅漂亮,而且还有动作,非常好看。运河的灯会也和吴山广场的灯会一样,都展现了一个一个的故事,但是运河两旁有很多黑瓦白墙的房子,每个屋檐下都挂着一串串的红灯笼,到了晚上所有的灯笼一起点亮,倒映在运河里,星星点点,格外美丽。而我家旁边灯芯巷的元宵灯会就大不相同啦,小小的巷子里,灯笼的颜色五彩缤纷,红色、绿色、粉色、紫色……,大多是小型的灯笼,但是造型却很多,有兔子灯,猴子灯,龙灯……,因为就在小区里,吃完晚饭大家就下来赏灯,还吸引了很多附近的人,巷子里人山人海,我都要侧着身子走,才能挤过去。

描写元宵灯的段落200字
  • 从春节至元宵前夕,福州民间有送灯习俗。对出嫁之女,娘家例必送灯,“灯”与“丁”谐音,取添丁之意。第一年送“观音送子”灯,第二年如未生育,则送“天赐麟儿”灯、“孩子坐盆”灯,第三、四年如再未生养,便送“桔”灯,寓为“焦急”之意。生育后可送“状元骑马”灯、“天赐麒麟”灯等,直送到外甥16周岁为止。民间有首童谣:“正月元宵灯,外婆爱外甥(外孙),送来红红桔子灯,吉利又添丁。”反映了外婆爱外孙的社会风尚。杨庆琛榕城之夕《竹枝词》云:“天赐麟儿绘彩缯,新娘房子霞光增,宵深欲把金钗卸,又报娘家来送灯。”此诗描绘当时送灯的盛况。

  • 生活是一本欢乐的书。从中你能读出生命的真谛与纯粹的欢乐。记得有一年元宵节,我们一家子八口人去逛庙会,猜灯迷。在会上,五花八门的元宵灯让我流连忘返,各式各样的灯迷让我目不暇接。我们笑着,走着,阅读着关于元宵节传统的介绍,竞相猜着有趣的灯迷。那一晚,我学到了太多太多,仿佛像是读了一本书。但这书没有文字,而是以欢声笑语传播了知识。读这本书,你会真正享受到快乐。

  • 在他们十岁生日的时候,父亲一狠心卖了家里最值钱的东西——一只羊,给兄妹俩买了辆旧自行车。他们很高兴,但以后的日子更清苦了。因为家庭生活条件的不好,同学们常常会嘲笑姐弟俩。姐姐若姗对这些并不在意,只是专心学习。而自尊心很强的汪锐无法接受,总想着怎样去报复他们。正月十五学校举行元宵灯展,汪锐和同学张峰精心制作了一架飞机灯,老师很是赞赏,评了第一。然而节后只是把奖状发给了张,锐心里很不平衡。就在这天放学后,他趁张不在教室的间隙,把张的书拿走了。老师得知后批评了锐,激烈的言辞深深地刻在了他的稚嫩的心里。

  • 夜晚的清明上河园更美,为了迎接元宵灯节,这里已经到处都是花灯:有动物式样的,有植物式样的,也有人物式样的。我看到了张着血盆大口的狮子,看到了在给大家拜年的小老鼠;有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也有穿戴着带刺盔甲的仙人掌;有坐落在菊花丛中的菊美人,也有调皮搞怪的魔童哪吒……园中许多馆内的灯也亮了:中国馆内的古风灯笼,欧美馆内的彩色琉璃灯笼,世界馆内的宇宙星空……最引人注目的是欧美馆前那一排挂在空中的灯笼了,五颜六色,形状不一,在夜空中散发出璀璨的光芒,每个灯笼都凝聚着设计师的努力与心血!

  • 走进校门,就可以看到手里提着大红灯笼的礼仪示范员,她们脸上洋溢着节日的喜悦,看到同学们一走近,就会甜甜地说一句“元宵节快乐”!再向前走一走,你就会发现你已经置身于人的海洋、灯的世界。放眼望去,挂在学校的灯笼形状各异、五花八门,有金猪灯、飞龙灯、积木灯……其中,最有意思的是水果灯,那绿绿的西瓜、红红的苹果,怎不让人垂涎三尺?瞧,那一位低年级同学正出神的望着水果灯,是不是在回味大西瓜的滋味呢?你们说这美轮美奂的元宵灯,大家该花了多少心思构造,多少时间制作的啊!

描写元宵灯的段落100字
  • 元宵节赏花灯是中国人过年的传统习俗,2007年的白鹭洲灯会还让我记忆犹新,今年厦门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元宵灯会更是让我大饱眼福,赞不绝口。这次灯会共分18个展区,114组彩灯,划分成为主展区、水上公共展区及16个分展区。

  • 一路上我们看到去广场的人,多的不计其数,到处是黑压压的一片。路两边的小摊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元宵灯。有牛角灯、旋灯、宫灯、猴灯、兔灯……看得我们眼花缭乱。看着五彩缤纷的灯,我心里痒痒的。我央求妈妈买了一盏牛角灯戴在头上。爸爸笑哈哈的说:“牛年戴牛灯,真是牛气冲天啊!”

  • 哥哥拿着我们亲手做的漂亮灯笼,恋恋不舍地说:“这么漂亮的灯笼能不能别交上去呀,这可是独一无二的灯笼呢!”是呀,这的确是独一无二的,因为是我们自己做的,通过自己动手辛苦完成的才会更珍惜吧。不过,当它被高高地挂在元宵灯展上供人们欣赏时,这个灯笼才做得更有意义吧!

  • 可惜,天公不作美,下起了雨。大家只能转移到了室内,没了风也感觉暖和了许多。这次义卖我准备了几个与妈妈一起做手工完成的元宵灯,爸爸则扛来家里满满一大箱的儿童书籍,捐给了遵义市凤冈县龙山完小学校,那是与我们街道对口的扶贫小学。活动持续了三个小时,义捐的成绩要好于义卖活动,陆陆续续地有人来捐献书籍和儿童用品。

  • 来到了元宵灯展区,就仿佛进入了灯的海洋。遨游在灯海之中,到处充满了节日欢乐祥和的气氛。那些灯有的又红又大,喜气洋洋;有的富有诗意,静若幽兰;有的活泼可爱,甜美可人。花灯个个栩栩如生、生机勃勃。那美丽的花灯一个接一个,美丽极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