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弋阳的段落
描写弋阳的精彩片段
  • 弋阳

    描写弋阳的段落

    谢枋得,字君直,号叠山,江西弋阳人,其与文天祥在南宋宝佑四年是同科进士,两人同样率兵抗元,同样义胆忠肝,以身殉国。他的散文格调高奇,气势磅礴,诗文朴素端正,沉痛苍凉。为人刚直不阿,出任考官时,曾出题以奸臣贾似道政事为问,得罪了权臣,诬以居行不法,谪居兴国。南宋咸淳中赦归,德佑初以江东提刑,知信州。此时元兵侵犯中原,谢枋得奋起率兵抗元,无奈兵败信州失守,流亡福建山区,卖卜为生。谢枋得算命与众不同,他不取钱财,只收大米和草鞋。收取大米是为筹一日三餐。取草鞋是因其兵败后曾经发誓说:“不见南朝不着鞋!”因此,谢枋得一直是身着麻衣,足蹬草鞋。

    谢氏人物、故事》的优美段落摘抄
描写弋阳的段落
    描写弋阳的段落300字
    • 是啊,民族英雄,永垂不朽。抬头,挺胸,望着墓碑一阵低沉的声音从广播里传来:“烈士陵园中共放着127位烈士的画像,83位烈士的遗物……烈士方志敏(1900~1935)江西弋阳人。1922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1月在与国民党反革命军队作战中被捕,年仅35岁;烈士黄励(1905~1933)湖南益阳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由于叛徒告密被捕,于7月5日在南京雨花台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年仅28岁;烈士吉鸿昌(1895~1934)河南扶沟人,1932年入党。1933年任察绥民众抗日同盟军第二军军长。1934年11月在天津被捕,英勇就义,年仅39岁……”

    • 我怀着兴高采烈的心情坐着火车到了弋阳。经过大约一个小时30分钟的长途奔波终于到了。从火车站出来第一看见的就是外公扶着辆“永久”牌自行车向我招呼,我也情不自禁地向外公打了个招呼。回到外公的院子里,我立刻拿起扫帚准备出发。我们走进无名小山中,一股特别的清香扑鼻而来,我用鼻子仔细的闻了闻,原来是山中的野花在做怪。我和妈妈、外公……等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到了外婆的墓地。我一看枝叶横七竖八的挡在那里。我走过去拿过舅舅手中的镰刀说:“我来砍”,因为枝叶挡在我最爱的外婆的墓碑。我用镰刀如快刀砍乱麻般向那些挡住外婆的枝叶无情的砍下去。枝叶砍断了,我们就可以扫墓了。到了最后一步原本体力不支的我一下精力充肺。我扫墓的时候很投入,一点杂草也不放过。不到五分钟我经过那么认真的扫,把墓地扫的干干净净,一点脏东西也没有了。

    • 2008年,这极富意义的一年、这充满希望的一年、这令人兴奋的一年!因为一个盛大的“节日”---奥运会将在我国首都北京举行!你说这能不令人高兴?2008年8月8日是全世界翘首企盼的一天。我的家乡弋阳也随着奥运会的临近变得越来越漂亮。 看家乡城南幢幢高楼拔地而起,平坦的马路一尘不染。人们家里新型煤气灶代替了以前的煤炉,新建的新政中心广场气势磅礴,广场四周错落的草坪上种满了造型可爱、五彩缤纷的花卉,散发阵阵清香,令人心旷神怡。广场四周还有音乐喷泉,喷泉开放时水柱随着音乐起伏,水花飞溅,那水时高时低、时缓时急,抑在彩灯的照射下,仿佛盛开着一朵朵美丽的花儿。

    描写弋阳的段落200字
    • 明末清初,弋阳腔、昆山腔由“外江班”传入广东,继而出现了广东“本地班”,所唱声腔是一唱众和,称为“广腔”。在后来粤剧常演的开台例戏《六国封相》、《仙姬送子》、《八仙贺寿》中,仍保存了这种声腔。清嘉庆、道光年间,高腔、昆腔逐渐衰落,“本地班”遂以梆子(指接近汉调西皮和祁阳戏“北路”的曲调)为主要唱腔。后徽班影响日益扩大,又以“梆簧”(即西皮、二簧)作为基本唱调。同时也保留了部分昆、弋、广腔,并吸收广东民间乐曲和时调,逐渐形成粤剧。

    • 方志敏年生,江西省弋阳县人年8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年3月入中国共产党年1月,参与领导弋横起义,创建赣东北苏区,领导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10军。先后任赣东北省、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红10军、红11军政治委员,中共闽浙赣省委书记。他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赣东北实际相结合,创造了一整套建党、建军和建立红色政权的经验,毛泽东称之为“方志敏式”的根据地。

    • 方志敏出生在1899年的江西弋阳县,1916年积极投入“五四”爱国运动,1924年在南昌加入共产党。1935年1月他因叛徒出卖,在怀玉山区被铺。敌人以为是大官很有钱,翻遍全身一看,只有一块怀表和一支钢笔。1935年8月6日在南昌下沙窝慷慨就义。1960年在南昌市郊梅岭修建了方志敏烈士墓。在狱中,他坚贞不屈与敌人抗争,用那支钢笔写下了《可爱的中国》,<<狱中记实》《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

    • 明末清初,弋阳腔、昆山腔由“外江班”传入广东,继而出现了广东“本地班”,所唱声腔是一唱众和,称为“广腔”。在后来粤剧常演的开台例戏《六国封相》、《仙姬送子》、《八仙贺寿》中,仍保存了这种声腔。清嘉庆、道光年间,高腔、昆腔逐渐衰落,“本地班”遂以梆子(指接近汉调西皮和祁阳戏“北路”的曲调)为主要唱腔。后徽班影响日益扩大,又以“梆簧”(即西皮、二簧)作为基本唱调。同时也保留了部分昆、弋、广腔,并吸收广东民间乐曲和时调,逐渐形成粤剧。

    • 方志敏出生在1899年的江西弋阳县,1916年积极投入“五四”爱国运动,1924年在南昌加入共产党。1935年1月他因叛徒出卖,在怀玉山区被铺。敌人以为是大官很有钱,翻遍全身一看,只有一块怀表和一支钢笔。1935年8月6日在南昌下沙窝慷慨就义。1960年在南昌市郊梅岭修建了方志敏烈士墓。在狱中,他坚贞不屈与敌人抗争,用那支钢笔写下了《可爱的中国》,<<狱中记实》《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

    描写弋阳的段落100字
    • “革命—故乡,江西弋阳,山城如画世无双,南屏武夷北怀玉,遍地文章”。这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邵式平爷爷对故乡——弋阳的赞美。我的家乡——江西弋阳就是这样一个山城如画,遍地文章的地方。我爱我的家乡,它是哺育我的母亲。它是我成长的摇篮,它记载着我童年五彩的梦。

    • “革命—故乡,江西弋阳,山城如画世无双,南屏武夷北怀玉,遍地文章”。这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邵式平爷爷对故乡——弋阳的赞美。我的家乡——江西弋阳就是这样一个山城如画,遍地文章的地方。我爱我的家乡,它是哺育我的母亲。它是我成长的摇篮,它记载着我童年五彩的梦。

    • 当年,弋阳腔、昆山腔、梆子、徽调、汉调等,传入广东,广东的一些本地戏班汇百家之长,所唱声腔是一唱众和,被称为“广腔”。 清代道光年间,广州的戏班分为本地班和外江班。清嘉庆道光年间,高腔、昆山腔逐渐衰落,“本地班”遂以梆子为主要唱腔。后来又以“梆簧”作为基本唱调。此时的本地班已经与外江班“判然迥殊”,进而逐渐形成粤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