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修改的段落
描写修改的精彩片段
  • 修改

    描写修改的段落

    回去后,我左思右想,最后把题目确定为《我的妈妈》。经过我一次次地酝酿,一次次地修改,我的第一稿总算出炉了,把它发到了徐老师的邮箱内,谁知过了没多久,我的邮箱内赫然出现了徐老师的邮件,我迫不及待地打开邮件,原来是徐老师给我的一长串修改意见,连题目也让我修改。开始我觉得很纳闷,《我的妈妈》这个题目有什么不好,为什么非得改题目,尽管这样,但我思前想后我还是想不出好的题目,把另外内容修改了一下,又把它发到了老师的邮箱。心想:让他去吧,我反正发给老师了,我就安心睡我的觉吧。谁知第二天早晨起来,一打开电脑,就看见毛老师凌晨凌晨给我发来的邮件,打开一看,又是修改意见,并把我的题目改成《妈妈,我好爱您》。看了以后,我感到惭愧极了,徐老师那么认真细致地对待我们的每一篇作文,我却那么敷衍了事,实在是不好意思。后来我就把老师给我的修改意见和题目反反复复地想,终于让我茅塞顿开,我理解了老师的苦心,原来题目这样一改,就感情色彩更浓了,我爱妈妈的感情更加强烈了,这样的题目更能吸引读者的眼球了。经过反复地修改,我的文章终于通过层层筛选,在众多文章中脱颖而出,最后能在市里获奖。

    我的好老师》的优美段落摘抄
描写修改的段落
  • 经过是这样的,早上第四节上语文课,张老师公布这期周报可以入围名单,我非常期待同时也十分焦急。老师开始念入围名单同学名字了:“邓茗晴,杨威…..我好希望老师快点念我名字,结果老师念完了。”没有我的份,我又失望又吃惊,心想,为什么周报我不能入围呢难道老师眼花了,没有看见我的名字。真郁闷啊!到了下午,第一节课刚好上语文课,张老师说:“周报没有入围的同学不用失望,现在你们把作文重新修改,修改好再给我看。我好奇地问张老师,我没有入围,修改有用嘛张老师说:“当然用啦,如果你修改得好,你还可以入围的。”我一听,机会来了,我迫不期待拿出作文本子,认认真真修改起来,时间就这样一分一秒地过去,终于修改好了,我飞快地走向讲台,把修好的作文拿给老师看,张老师看了看,点点头,说:“恭喜你,你入围了。”我一听,不是作梦吧!兴奋地跳起来,情不自禁大声喊,我入围啦,同学们都目不睛看着我,这时,我有点不好意思,静静地走回自己的坐位上,我心里还是很激动。

  • 她写作文非常用心。有一次,老师布置了一篇想象作文。我绞尽脑汁,也想不出写些什么,便心烦意乱地东瞅瞅,西看看。只见她双手托腮,凝望着窗外的蓝天,一双明亮的大眼睛一眨一眨的。她早已陷入了沉思。不一会儿,她就自信地笑了。我一看,便知道她已经构思好了。果然,她不慌不忙地拿出笔,在草稿本上打起了底稿。这时,我突然来了灵感,便直接在大作文本上飞快地写了起来。三下五除二,写完了!我长吁了一口气,本一合,笔一扔,便准备交差。我想看看她写完了没有,便又向她瞥了一眼。只见她早已写完,正用笔点着本子上的草稿,逐字逐句地推敲着,修改着。我一看,连忙打开本子,开始修改我的作文。修改了几遍,大作文本已经被我涂抹得乱七八糟,连我自己都看不清自己写的是什么、改的是什么了。我十分头疼,又瞥了她一眼。只见她已修改完毕,正在往大作文本上誊写。她的大作文本上没有一处涂抹的痕迹。我顿觉惭愧:她作文写得那么好,也还先打底稿,再反复修改,最后才誊写到大作文本上。而我呢,本身作文就写得不好,还不打草稿,甚至刚开始还不打算修改,就准备上交,真不像话!我把已改得乱七八糟的作文撕了下来,重新开始誊写。

  • 那是在三年级刚开始学习写作,我对作文一窍不通,写作实在是一件让我头疼的事情。在参加学校举办的“和谐杯”征文比赛时,我简单写了一篇作文参加征文,没想到却被郭老师的一双慧眼选上了,并且精心指导,给我这篇不起眼的作文润色,郭老师利用课余时间一字一句的修改,一个标点符号也不放过。白天老师和我讨论需要修改的地方,晚上我带回家认真修改,第二天拿来再让老师批阅,根据老师的意见继续修改,如此反复,不厌其烦,经过老师的精雕细琢,一篇粗糙青涩的作文变成了语句生动,语言流畅的美文,由一个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终于在比赛中脱颖而出,一举获奖。老师不仅在班上表扬了我,并且把我的作文贴在教室的墙上。通过这次修改作文,我逐步掌握了写作的方法,尝到了甜头,增强了信心,从此作文成了我的强项。同时我也体会到了: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蹴而就,没有捷径可走,几分耕耘,几分收获,必须认认真真,勤学苦练才能成功!我永远忘不了循循善诱的郭老师,是她培养了我的写作兴趣,克服了为难情绪,让我明白了很多事理,并受益终生。

  • 回到家里,我反复思考应该怎样把作文写好。我翻出了一大堆作文辅导书、VCD光盘等资料,这些资料我从来没有认真看内容,没有深刻理解,只是看了个皮、读了个题。每次写作文敷衍了事,一点儿也不动脑筋。老师辅导我们写作文,我没有真正地理解意思,不懂也不问。白天只顾着玩,不做作业,到了晚上困倦的时候才做作业,这样怎能把作文写好呢?我决心上课认真听老师讲,不懂就问,虚心请教。在家每星期看三篇作文,每看完一篇文章要总结出这篇文章是怎样反映主题思想的,每一段写的是什么,用了一些什么好词佳句和修辞手法。在每次写作文的时候,把老师辅导的和从书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自己的作文当中,学会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掌握主要内容哪些应该详写,哪些应该略写。每次写作文要先写草稿,认真修改,细心地抄到作文本上。有一次,写《接力赛跑》作文,写完后,我觉得不好,觉得比赛过程写得不够精彩,就进行了修改,修改后,我还是觉得不好,觉得比赛过程写得不够激烈,又进行了修改。我反复修改,直到我觉得改得满意的时候,都已经12点多了,我还是坚持认真地把作文抄到本子上。我坚信:我一定会成功。

  • 电脑帮我改毛病,电脑帮我改掉了一个大毛病。我写作文不爱修改,为此妈妈没少说我,她总是唠叨:“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修改出来的。”“改,改,改!听得我耳朵都磨出茧子了!”我也总是不耐烦地回敬老妈。因为我爱整齐,即使是草稿,我也写得整齐、干净,而改稿子,又要划掉,又得添加,弄得字挤挤挨挨,乱七八糟,我自认为自己在作文上有点小天才,基本上都是一气呵成,所以,很少修改。自从我拥有一台梦寐以求的电脑后,我为了练指法,练打字,常常在电脑上写作文和日记,如果哪个字错了,或用词不当需要修改,只要鼠标在那里单击一下,然后删掉,再当当当敲上更合适的字词就行了,就是这样,我读一遍改一遍,再读,再改,直到自己满意为止,最后再抄到作文本上,老师和妈妈都说我的作文有了很大的提高,并鼓励我参加全国各种作文大赛,如今,我的文学作品已经获得各种大赛共17个奖项,并在多种报刊上发表过文章。日记也不像过去错别字百出了,妈妈再也不吵我了。是电脑帮我改了毛病,有了成绩和进步,我衷心地感谢电脑。

  • 原来,我的作文成绩不是特别地拔尖,偶有佳作,但在李老师的精心指导下,我慢慢地掌握了写作的要领:开头像凤头一样小巧精美,中间像猪肚一样内容充实,结尾像豹尾一样简洁有力。我的作文水平不断地提高着。有一次,李老师布置我们写一篇同学们长处的文章,我信心百倍,觉得这篇作文对我来说是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没想到,给老师“大人”审阅了一番后,却说还要修改一下,并引用一句俗语说:“文章不厌百遍改。”我从前往后读了一遍,然后埋头修改了一番,老师再次审阅时,还是通不过,这篇作文我已经精批细改了,怎么还要修改呢?肯定是老师记错了,我又给老师看了一遍,这一看可不得了,由修改“光荣升级”为重写,哎!我硬着头皮重写了一篇,这次我一点也不敢含糊了,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通过了老师严格的审核,现在,我懂得了,老师当初为什么要那么严格,是想培养我无论大事小事都要认真对待的良好习惯。要不是那次写作文,要不是李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可能我会把每次作文都敷衍了事、潦草塞责。幸运地碰到李老师,在她的悉心指导下,我的作文水平在班上名列前茅。

  • 记得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早上,我兴高采烈地回到学校。“叮铃铃……”上课铃响了,同学们安静地坐在教室,等待着老师。不久,刘老师神采奕奕地走进教室,说:“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要学习怎么当个‘好医生’。”同学们听了,都一头雾水。接着,老师又说:“是修改病句啦!”“修改病句?和当医生有什么关系?”大家疑惑不解地讨论着。我开始领会老师的意思了,我们去修改病句就等于医生去给病人治病,其方法也一样讲究。我笑眯眯地说:“一定很好玩!”老师叫了几个同学到讲台前面,修改黑板上的病句,她幽默地说:“现在病人就躺在手术台上任你们宰割,动手吧!”我们听了都哈哈大笑。有的指着小东,说他准是个不合格的医生;有的一边掩着嘴笑,一边说那几个“病人”一定被他们越治越病;有的还把这给当笑话来看。笑声此起彼落,老师就像教授一样,看这几个“实习医生”的造化。过了三分钟,“诊断结果”出来了,对于“病人”会否被治好,大家都拭目以待,对于老师的评价,大家更是洗耳恭听。果然,小东当不成医生,还把“病人”给弄死。相反,其他的同学都能过关,拿到“医生牌照”,我也不例外。能够治好这个“病人”,我真感到高兴。

  • 还记得那一次,我们要修改第七单元的大作文,当时这片作文的内容是写一个机智的鸭妈妈救小鸭子的过程,我还记得那一次老师读了我的作文,但是因为那是草稿,所以有许多不足,也有许多不通顺的句子。老师在读我的作文时,老师说出了怎样修改作文的意见,同学们也对我的作文说出了修改的意见。老师发下来草稿时,我就很认真的改了起来,我改完后,就让马慧帮我看看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就在这时老师走了过来,对我说:“许智双,给我看看你修改的怎么样了?”一听这话,我的心里就咯噔了一下,半天之后我才缓过神来,把作文给了老师。老师在看的时候我就很紧张,老师看完后,对我说:“许智双,这个地方写的太罗嗦了,而且写的不大恰当。”说完,老师就给我指着那个地方,拿起我的一支笔来,帮我把错的地方划掉,然后耐心的教给我应该怎样改才能让这个地方变得不罗嗦。老师就是老师,一出手就让这些“调皮的小字符”快速的站好了自己应该站的地方。老师改完后还亲切的问我“你会改了吗?”“恩。”

  • 考完后,老师把我们留了下来,要我们帮她阅卷,我们乐意的接受了。然后跟着我的前座去拿试卷,我们一直在找自己的试卷,想对对答案看自己哪些错了。最后,我们竟把一些错误的答案修改了!选择题全部“对”,一些错别字也换上对的衣裳。如果我还有理智,我就不会愚蠢的把选择题错误的题目全部修改过来了;如果我还有理智我便不会被欲望所控制。为什么当时我没有想到自己考试前自信的话语?为什么当时我没有想到自己之前漂亮的说不会抄袭?事后,我们心虚的拿着试卷给语文课代表批卷,然后各自忙去了。正在修改一张卷子的我忽然被前座拉走,我不解的跟上。原来有个男生质疑我们选择题居然全对,心虚的我们大声的嚷嚷:”你自己没写对,就不要说我们对了答案。“被说中的我们立刻和他辩解,一副好似被冤枉而愤慨似得。”我又没说一定,你们心虚干嘛!“那个男生也被我们说怒了,跟我们争吵。被说中的我,丢下一句话便去阅卷了。

  • 到了下午会议开始,它们讨论的问题是谁最牛。第一个发言的是钢笔,我能帮主人写字,我最喜欢胶条帮我修改错误。这时胶条脸上露出了笑容。第二个发言的是胶条,他说:“我的粘性很好,很快就能把错误沾掉。”涂改液说:“我一挤就可以把错字涂掉和改正纸一样,所以我们是好伙伴。修改符号说:“我比你们都好,我只需要钢笔把修改符号画出来,错误就修改完了。这时,胶条反搏修改符号说:“如果用你作业本会很乱的。”修改符号说:“你看你,粘性太大会把本沾透的。”这时胶条哑口无言。涂改液也来反搏胶条。“你看看你,缺点暴露了吧!”涂改液说。胶条又说:“你的颜色和本的颜色不一样。因为你太白了。”涂改液的脸红红的,胶条又好像活过来了。胶条接着反搏改正纸,说:“你的粘性没我大,过一段时间就掉了错误就跟没改一样。改正纸气极了。他们争了一段时间,没有争出胜负来。

  • 前几天,老师布置了一篇作文,我们写好了交给了老师,老师从中挑选了五篇写的好的作文进行了精批细改,听老师说我也被选中了,我听了之后非常高兴,于是,天天盼望早日拿到老师批改的作文,看看老师都给我做了哪些修改。我们每天去老师办公室抱本子总会看到老师专注的在修改作文。几天后,老师把修改好了的作文发下来了,我拿到作文之后,非常的吃惊: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的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圈点点,作文就像动了大手术的病人,满篇鲜血淋淋,文章的大部分内容都做了修改,但看上去很清晰,一点都不乱。老师把我写的长句都断成短句。

  • 今天放学回家,我就迫不及待地把电脑打开,嘿!选中了!或者大家觉得奇怪,什么东西选中了?值得那么奇怪!你一定会问,选当班长了?中彩票了?……都不是,是我的那篇《开学第一课》观后感被小学生优秀选中了!这对我来说比中彩票还要高兴,应为我写这篇作文时,的确花了不少心思,从先打草稿,然后给妈妈看,看着看着,不知不觉地把眉头皱起来了。说文中的主要内容没有突出,于是,我又低着头走进书房对这篇作文进行修改……当我修改到第三次时,我感到有些不耐烦了,可是妈妈还是叫我修改,当我修改到第六次时,妈妈终于点了点头,说:“差不多了。”接着,妈妈又对我的作文进行了针对性的修改,这篇作文终于大功告成了。昨天晚上打开电脑把这篇作文投到了《小学生优秀》,没想到今天这篇作文就被录用了。正是因为妈妈对我的坚持和我的付出,我才有今天的成绩。

  • 记得还是在去年国庆节后,被老爸“逼”着练习写作近四年的我,连续写了几篇歪文,得到了老爸的首次认可。八岁的我原以为该歇歇手了,真没想到再次跌入 “苦海”——所有习作均录入电脑,一方面可以练习打字,另一方面在录入的过程中重新修改一遍,并且说,好文章是不仅是写出来的,更是修改出来的。唉——老爸简直是在虐待儿童,教育方式忒“暴力”了!接下来的日子大家可想而知了,我除了正常的学习外,就是不停地录入、修改,录入,修改……当我将所有的习作全部修改并录入到老爸指定的“写作乐园”文件夹中,我长长地吐了几口轻松的气。哪是什么“写作乐园”,明明是“写作苦园”!

  • 没想到,这天放学后,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你写得是不错,但没有主次之分,还写了很多废话。”说着她拿出稿子递给我说:“我给你初步修改了一下,但我不能包办代替,你带回去好好琢磨琢磨,重新写一下,明天再给我。”我接过稿纸一看,一下子惊呆了,老师的字迹密密麻麻地布满了稿纸的每个角落,老师不但给我指出了错别字,改正了病句,做了一些初步的修改,还端端正正地在文章的最后写上了评语和修改建议,我还清清楚楚地记得最后一句话“你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相信一定能写出令人满意的作文,等你写得好了,我一定帮你推荐!”面对这样认真的老师我还有不努力的理由吗?当天晚上,我认真地思考了老师的修改建议,拿起笔写起作文了,我竟是那么得,忘记了周围的一切,写出第一篇令人满意的作文。打那以后,我对作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 记得有一次,我在修改作文,可我绞尽脑汁,把头皮都挠破了,还是不会改。我想:干脆别改了,就交初稿吧。妈妈虽说“不合格”,但应付老师还是可以的。想罢,我把作文神不知鬼不觉地放进书包,准备睡觉。可我的一举一动被妈妈锐利的目光发现了,妈妈严肃地说:“你的作文不是没改完吗?怎么不给我检查?”唉,“行动”失败,我再次陷入了冥思苦想之中。此时,妈妈走过来,开始辅导我,先让我划出本次作文的要求,并与我一起列举要写的例子,还摘录了优美词句,好的开头结尾,让我参考、模仿……于是,我按着妈妈教的方法试着修改,好不容易把第二稿交给妈妈。结果,妈妈又指出我文中的某些毛病,还写上了批语,让我再一次修改。终于,在妈妈的耐心指导下,我几经修改,一篇美文跃然纸上。

  • 其实,事情很简单。前一段,我们班主任选了几位同学写关于小动物的作文,说是要参加全国中小学生作文大赛。我一听,高兴极了!这可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呀!便举手让老师叫了我。可是举了手后我又后悔了,因为我作文写得不太好,能获奖吗?我估计连三等奖都获不了吧。不过,因为怕老师批评我还是写了,并且用了好多好词好句。写完后,认真读了,改了好几遍,又让妈妈帮我修改,再让爸爸给我修改,然后又去学校让老师帮我修改。就这样,每人都给我改了好多次,最后才郑重地交给老师。我想:最高也就得个三等奖,结果竟然得了一等奖,我的目标实现了,我成功了。我真是高兴极了。如果不是在升旗仪式上,我肯定会手舞足蹈的,说不定还有可能狂喊一声,一蹦三尺高呢。

  • 岳父做文字工作出身,喜欢找我聊点写作的话题。但以他那一辈人的文学视野,最多也就谈谈《林海雪原》之类的作品。此前我虽然也老老实实地听着,心里却多少有些不以为然。现在我开始投其所好,主动向岳父汇报自己的写作计划。我甚至故意将自己的文章留几个错别字,等着岳父帮着指出来。能够帮身为“知名作家”的女婿改文章,岳父显得格外开心,每次都戴上老花镜,毫不客气地逐字逐句修改起来。我原本只是为了让他高兴高兴,没想到因此居然还有了意外的收获:岳父不仅帮我修改了一些语病,有时还能提出很有见地的意见和建议。这下子,我由假请教变成了真请教。看着经过他修改的文章得以发表甚至获奖,岳父比什么都开心,自然,一家人也都因为他的开心而开心起来。而我,更实实在在从中获得了教益。

  • 总评:在评点这篇作文时,我特地看了作者原来的《生活因友谊而美丽》,但我感到很遗憾,因为既然“本文是《生活因友谊而美丽》的修改稿”,那么作者就应该按照指导老师当时的评析进行修改、充实,然而在本文中,除了一些语句的调整外,却看不到来自于原文的修改或是充实的内容!其次,从本文主题来看,勾起的回忆虽然仅是一句留言,而在留言的背后故事则应该是全文的重点、亮点,但文中叙述的只是两人怎么相识的经过,而为什么“从那以后,我们变得形影不离” 以及怎么“形影不离” 直至分离都没有通过具体生动的事例来映衬,这样的真情的表述是没有说服力的。鉴此,本文没有继续分段点评与供同学们学习交流的必要。

  • 五年级的时候,您让我去参加镇里的作文比赛。一天,您让我写一篇日记,我回到家想了很久,再借鉴了作文书里的日记,终于完成了一篇“大作”。日记交上去了,我满以为可以的得个“A”,可日记发下来,居然是满页红字的批语,后面还写着:没有真情实感,请认真修改!下课后,您还让我去办公室一趟。我来到您的办公室,看到您正在专心致志地批改作业。于是,我走到您的办公桌旁,小声地说:“老师。”“你这篇作文写得不好,太过空洞,是抄来的吧?”我惭愧地说:“是抄来的,但也修改了一些。”您严肃地说:“你不但没有把真情实感写出来,而且也很少写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活动,只是平铺直叙地写下来。”“老师,那么应该怎样修改才可以呢?”您意味深长地说:“首先,你要把每个人的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活动写具体,这是必要的。接着,你还可以加上一些拟人句、比喻句、夸张句和排比句,才能把作文写好。”我听了,受益匪浅。

  • 记得有一次,在写作文时,他和另一名叫范欣瑜的作文都写得非常好,老师只是让她们在原文上修改,并回家读给父母听,看看父母还有什么建议或需要修改的地方。可是范欣瑜在父母的指导下又重新把作文写了一遍,第二天来到学校时老师表扬她学习认真、刻苦,有上进心。下课时,我就发现邓乐仪坐在位置上,一丝不苟地盯着她自己的作文看,正思考如何改作文。我就过去叫她:“邓乐仪,走,出去玩吧,别老呆在教师里。”他听了,无动于衷,还是在座位上看这作文,我见状,便拿起她的作文,我看见本子上遍布红色的波浪,至少有好几个段落是被老师勾勒过的。“哎呀,出去玩嘛。”我有要求到,还不是把她的衣襟扯住,往外拉。“我不去,你看看范欣瑜,作文都重写了两遍了,我呢,才重写一遍,不行,我回家一定要好好修改,再重写一遍。”邓乐仪说完,又陷入了深思。我也只好知趣的离开了。

描写修改的段落400字
  • 一次秋游过后,葛老师叫我们以《秋游》为题,写一篇大作。我尽心竭力的完成了,希望有好的成绩。果然,葛老师看后,用鼓励的口吻对我说:“你把这篇文章好好修改修改,然后我来帮你投稿。”我听后兴奋极了,立刻满口答应。要知道,我多么希望自己的文章能够发表呀!于是,我把大作本带回了家。做好作业后,我先一个字一个字地读,发现有错别字,就查字典将它改正;有不恰当的词句,就及时将它换成合适的词语和句子。我仔细地看了一遍觉得满意就交给了爸爸妈妈,请他们帮助我一起修改。最后,由爸爸亲自出马,用电子邮件的方式把我的文章发给了葛老师。我静静的坐在电脑桌前,紧张的等待回音。突然,我看见有一封新邮件,就急急忙忙点开,一看是葛老师的。邮件上写着,葛老师已经把我的作文投上去了。我激动不已,快乐地拍着手上跳下跳。我继续往下看,还看见了葛老师发给我一张电子贺卡:阳光灿烂的一天,一只大脸猫去爬山,它一次次吃力地爬上去,一次次摔倒,但它不气馁,最后终于爬上了最高峰的峰顶,开心地举起双手欢呼。多么不怕困难的大脸猫啊!葛老师不正是要我学习不怕困难的猫的精神吗!

  • 在昨天中午,我和罗家诚互换了作文草稿本,进行修改与点评。我发现罗佳诚写的作文不具体,其中几乎有三分之一是废话,可以省去。我用粗笔在那些可以省略的语言字体上划了一条横线,表示此处可以不用写。被我这么一圈一划,文章的内容也所剩无几了。罗佳诚见了跟我急了,说这些语言可以不用划的。我还是坚持自己的观点,没有擦去横线。他见我没有行动就说:“等一下我把它擦掉就好了喽。”为了防止出现这种行为,我又用水笔在那些句子的下方画上波浪线,边上打了一个“X”。他拿回本子后一边用修正带涂改我用水笔划的横线的痕迹,一边还说一些不干不净的话,我正想反驳,已经到嘴边的话又被我硬生生的吞回去了。我又站在他的角度来看待这一件事,也许,他认为我划的线不好看,破坏了本子的美观;也许,他认为这些语言是完美的;也许,他想偷偷懒,不想修改这么多的地方……人总会犯错,我这次就忍一忍吧,不然这样会削弱同学之间的感情,也会影响到别的同学,我忍下后,不一会儿就和罗佳诚和好如初了。

  • 听爷爷奶奶及父母说,上世纪80年代前,爷爷奶奶去照相是很不容易的,照一张相片都很稀罕,当时爷爷去拿照片回来,总会看到一些铅笔修改过的痕迹,这是因为当时的设备较差,不能通过电脑来修改照片。当时,只有照证件照和结婚照的人来照相,但有趣的是,当时照的彩照,照片并不是洗出来就是彩色的,而是着色师用油画原料或水粉颜料小心翼翼地画上去的。听完了长辈的讲述,我不禁浮想联翩:哦!原来在长辈生活的年代生活条件是那么差啊!想想我们现在,生活条件可比长辈好多了。想着想着,我脑中浮现出了上次我照相的经过。那次,老师让我周末照一张在弹钢琴的相,可家里的相机借亲戚了,周末时间,上哪儿去借一台照相机来呢?我们全家人陷入了沉思,突然,父亲眼睛一亮,打开手机的拍照功能,让我去弹钢琴,他帮我拍照。不一会儿,一张漂亮的彩色照片就拍好了,这张照片拍出来后大家都啧啧称赞,这还不都是改革开放的功劳,让科技产品走进了千家万户。

  • 妈妈给我报了美术班,老师姓林,对我们很温和,下课时总和她打成一片。我背着画板来到林老师家学习画画心情很激动。开始画了,老师拿出样本,说:“今天画‘圆锥’,难是有点难,不过好好画还是挺容易的。”我拿过样本一看,不由得十分惊讶:“啊?圆锥,这么难!”同桌也说:“是啊,真难呀!”老师接着说:“画圆锥打形最重要,打好形,才画得好!在顶端画一条横线,在底部再画一条横线,底部的横线两侧各画一条竖线,要平均,基本就是这样。”我喜欢挑战,连绘画功力深厚的林老师在示范时都有涂抹现象,我不禁跃跃欲试起来我们照着老师说的去做,不一会儿,形就打完了,我看了看,觉得还不错,然后就拿过去给老师看,老师说:“基本功还不错,咿呀!这个斜线有点歪啊,要好好改一下。”我听完老师的话,原本高兴的心情顿时就像被浇了一盆冷水,垂头丧气地回到桌旁,心想:一定要好好画,我就要让老师说“很好”。我细心改正,认认真真,毫不马虎,一心一意的修改着老师说的斜线。

  • 因为这个发现,我曾经放弃了写小说,有整整十年在干别的事,直到将近四十岁,才回头又来尝试写小说。这时我发现,就是写过一些名篇的现代小说家,平常写的小说也是很一般的。瑞士作家迪伦马特(Durrenmatt,F.)写完了他的名篇《法官和他的刽子手》之后,坦白说,这个长中篇耗去了他好几年的光阴,而且说,今后他不准备再这样写下去了。此后他写了很多长篇,虽然都很好看,但不如《法官和他的刽子手》精粹。杜拉斯也说,《情人》经过反复的修改,每一段、每一句都重新安排过。照我看,她的其他小说都不如《情人》好。他们的话让人看了放心,说明现代小说家也不是一群超人。他们有些惊世骇俗的名篇,但是既不多,也不长。虽然如此,我还是认为,现代小说中几个中篇,如《情人》之类,比之经典作家的鸿篇巨制毫不逊色。爱好古典文学的人也许不会同意我的看法,我也没打算说服他们。但我还是要说,我也爱好过古典文学;而在影视发达的现代,如果没有现代小说,托尔斯泰并不能让我保持阅读的习惯。

描写修改的段落300字
  • 第一次排练时,秦老师把主题队会的方案发给了同学们,让大家记住自己的“台词”,我们几位负责介绍“作文天地”、“作文报”等其他超连接栏目的同学要写各自版块的演讲稿。吃过中午饭,同学们就迫不及待地拿出自己的“台词”开始背颂起来,尤其是四个主持人,他们时而设计自己的动作,时而相互抽背“台词”,时而又对“方案”和“台词”进行修改,一幅热火朝天的景象。我看了看“方案”,我的任务就是介绍“盐道街小学教育网中的作文天地”栏目,我想:就是点击一个超连接,随便说两句,就行了,没什么好写的。于是我就走下坐位,东瞧瞧,西看看,心里还真不明白其他同学为什么会那么忙。

  • “啊,终于好了!”伴着一声清脆的话语声,我的作品完成了。我心满意足的把我的大作展现在母亲的面前,母亲仔细地端详了一会,说:“整体还不错,但很多小细节不够好。”于是我按照她给我提的建议改了又改,修了又修,又拿给她看,母亲又说了几个不足的地方,而此时天已经被墨染黑,我也已经没有耐心,看着自己认为完美的画,在母亲眼中有这么多不足之处,我不禁有些灰心丧气,母亲笑了笑说:“只不过改了几次就没耐心啦,每幅完美的作品不知改过几百次,每篇优秀的文章不知改过几千次,做什么事都要有耐心,没有耐心怎么会成功呢?”听了母亲的话我又重整旗鼓,耐心地将画改了又改,直到修改到满意为止。

  • 小道是村里的主干路线,在镇上是“l”字行罢开,起先.人见并不拥护觉得路不够用,一头老黄牛,一群羊,一辆自行车。只是在农忙时,道上的“土竹车来来往往地会多一些,但却往来有致,不觉拥挤。但是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一来小镇被评为了文明古镇,二来人们口袋里有钱了,就忙着寻找精神的慰藉。于是接二连三的游客向小镇拥来。朴实的农民从先前的疑惑不解变成后来的喜笑颜开,因为,就那些他平时不觉得有什么特别用处的古窑子,古人居所,现在都变成了他们的摇钱树。但是他们很快发现了问题,小道太小了,要两辆汽车并排着行驶有些难。还有,沿着小道路边的一些人家,靠地缘关系开些家纪念品与土特产的店,都变的富裕的多了。而远离小道边的人家,则分享不到这样旅游带来的好处,还是很贫困。于是小镇不再安宁,每天都有一些远离小道路边的人家,上区县市里去,要求修改小道。

  • 说得好像农村简直不需要进化、不需要新生事物一样,那也是不可能的,新变化总会有,只是很慢而已。老人总不希望变,对新事物要反对,要压制。下一辈在遵守祖训的同时总要冒些另类的想法,但是又要顾及自己的名声,养成“美好的德行”,就不能针锋相对来犯上作乱,必须保持恭顺的妩媚样子。这样,就诞生虚伪,就偷偷摸摸干移花接木的事情。表面赞同,实际反对,表面继承,实际修改,你定你的标准,我做我的解释。看起来祖宗之法还占着神龛享受膜拜,实际上后代的蛀虫们正阴险地一点一点侵蚀它的肌体。也正因为矛盾是靠这样一种温柔的方式来调和,所以变革的节奏缓慢。也正因为变革节奏缓慢,才产生了这样一种温柔的调和方式。

  • 一方面要在口语交际课上把好口语表达关。通过指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布局谋篇能力,同时,帮助学生打开思路,梳理知识内存,积累写作素材;另一方面,在作文指导课上把好学生说写结合关。写作前,让一些学生口述自己的文章。在学生口述的同时,其他学生结合写作要求和自己的写作打算认真倾听,边听边找出口述同学文章的优点和不足,取长补短。每一位学生口述后,教师从本次写作训练的重点及主题确定、材料选择和组织、语句表达、布局谋篇、详略处理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指导,提出修改意见。然后,让学生重新梳理自己的写作思路,润色自己的文章。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落笔成文便不在话下了。

描写修改的段落200字
  • 我想挑一张照片作为遗照,才讶异地发现,母亲全部的照片都是合照,和父亲,和子女,和朋友,却没有自己的独照。开照相店的老板是我的朋友,我和朋友商量了个办法,挑一张最满意的照片,扫进电脑里,然后将与母亲合照的人从照片里删掉,空白的部分换成背景,然后再将细微处仔细修改。这样就能变成母亲一个人的独照了。最后,经过仔细挑选,朋友选了一张母亲和我的合照。

  • (3)引导学生归纳写法:教师先组织学生讨论:从学过的课文和读过的优秀习作,以及从刚才讨论修改的“病例”中,你认为要介绍一个人物,必须注意哪几方面呢?然后教师揭示写人文章的一般规律:第一,要抓住具体的事写人,可以是“一人一事一品质”,可以是“一人多事一品质”,也可以是“一人多事多品质”。第二,要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等描写来反映人物的特点。

  • 我爸爸是严格的,不信,你瞧!我做错了一道题,连忙把修正贴拿出来,准备修改。爸爸一看,面无表情的说了三个字:“烂膏药!”我听了此话,在一旁偷着笑。谁知我的笑被爸爸发现了,他一把拉起我,说:“快订正!”我连忙收住了笑,爸爸又补充说:“下次作业要少涂改,再有那么多涂改,以后就把改正纸贴在你脸上。”我听了面如土色,眼泪在眼眶里打转。但也奇怪,后来,我做作业时刻想起爸爸的话,做作业的正确率也就高了。爸爸不但对我的学习严格,对我的生活习惯也很严。他每天要求我把衣服系到裤子里去,而且每天都要检查,还是一丝不苟的,这就是我的严格爸。

  • 我接着往下看,又帮她理通了一个自然段。改着改着,我发现文茜的作文中人的语言占了很大的篇幅,场面描写则十分少,使文章显得平淡乏味,成为了一篇流水帐。我皱着眉头对她说:“你应该多做一些场面描写,可以写点,也可以写面。比如一个人发言,你只写出了他的语言而没又写他的动作、神态、、、、”我把自己知道毫无保留地告诉了她。“明白了吧,自己修改一下。”我递给她一支笔,却发现她正一脸茫然地看着我。

  • 现在正在修改文章中现在看来不是很完美的地方以及打字的一些错误。作为处女作,个人认为这本以高考前学子为人物以高考为背景以面对压力时代青少年的心理活动为故事的小说《与明天的太阳相约》题材好,故事好。题材趋于流水,故事趋于平淡,小桥流水,风清云淡。随着故事的发展,高考的临近,作为故事主角的人物心理与举动跃然纸上。

描写修改的段落100字
  • 时间如飞,到我上场了,冯老师陪着我进去接受答辩。答辩室是一间计算机教室。我坐在指定的座位上,认真回答着老师提出的问题。接着老师又对我的电子板报作品提出了修改意见。经过老师的指导,我知道了许多以前不明白的计算机操作知识。

  • 他说:“这次考试大家可能也知道,语文的修改病句都难,其中有一道给出的是关于下雨前后天空的变化写的一段话,很多学生说不会,但是,还是有人做对,”大家都面面相觑,不知道是谁;有些学生则做出惊讶的表情,好像在说,这么难的题怎么还有人做对?“而且,还是咱们班的!”老师接着说。

  • 那是个星期日,我遮遮掩掩暗中忙乎的习作被妈妈给揭开了。“快来看哪!铭铭的作文。”妈妈开心地喊道。一会儿,全家人都围了过来。“我正跟老师聊天呢,请老师帮我修改作文。”我对家人说,“本想等习作发表了以后再告诉你们的,也好,就让你们先到先知吧。”一会儿,老师传来了信息。

  • 运用语法分析的方法,光将句子的附加成分(定语、状语、补语)去掉,提取出主干,检查主干是否有毛病;如果主干没毛病,再检查附加成分,看修饰语与中心词之间,修饰语内部是否有毛病。以上搭配不当,成分残缺的病句,都可以用此法辨析、修改。

  • 上了初中,在班上时好时坏,让我越来越不相信自己。特别是第一次写作,我的作文居然未批改就发下来,这让我很受挫,把作文整整齐齐地誊写一遍并略加修改后交给老师,老师说是漏了改,改完后的成绩是A。但我还是很沮丧,班里的同学,有得A+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