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贴春联的段落
描写贴春联的精彩片段
  • 描写贴春联的段落

    在这喜庆的日子里到处都充满了欢声笑语,到处都洋溢着快乐。我们全家都投入到了忙碌的劳动中。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爷爷、奶奶准备年夜饭,爸爸、妈妈和我贴春联。可别小瞧了这贴春联,这里面大有学问呢!这不,爸爸笑眯眯地拿着一副对联考我来了:“小凯,你看这一副对联,哪一句是上联,哪一句是下联,该怎么贴?”哈,这还不是小菜一碟?我立即朗声答道:“上联是‘平安好运全家福’,该贴在左边,下联是‘富贵吉祥满门财’,贴在右边。”爸爸一副主持人王小丫的模样:“恭喜你,答对了。”呵呵,这点小事还能难倒我?“别得意得太早,我这还有一个问题要请教你呢!”刚过了爸爸这一关又要迎接妈妈的挑战。只见妈妈手中拿了一个金色的“福”字问我该怎么贴。我一听这问题就乐了:“当然是倒着贴了,倒跟到谐音,福倒了说起来就是福到了,这可是人们美好的心愿,祈盼幸福临门呢。”妈妈满意地点点头,脸上漾起春风般的笑容。我们一边说笑着,一边贴着春联,不一会儿,家里便焕然一新。红彤彤的对联,金灿灿的字使温馨的家更增添了一份喜气。

    除夕》的优美段落摘抄
描写贴春联的段落
  • “千门万户统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除夕这天,我们几个拿着小铲子铲掉旧春联。在贴春联时奶奶发现我们把厨房和正门的春联贴反了,大伯竟然把一副对联的上下联贴反了,没想到贴春联也是一门学问。当我开始兴致勃勃的涂大门上的春联时,被大伯阻止了,说这个留到最后涂,防止胶水不够。接下来该贴“福”字了,这个“福”是贴正的还是贴倒的呢人们常说“福倒”意味着“福到”,可是我们家从来都是贴正的,于是我问了一下家里老人的意见最后决定还是贴“正”的。贴完“福”字,问题还真来了,我看着瓶子里所剩无几的胶水,掂量了一下好像真的不够涂那对庞大的门联,大伯说这个太重得用面糊糊儿,让奶奶熬面糊糊儿了,哥哥感到好奇,就在一旁拜师学艺。谁知我们还是防不胜防,这个大春联的“威力”这么大,一碗竟然不够,哥哥现学现卖,又去厨房熬了一碗,没想到竟然比奶奶熬的还要黏稠!经过几个小时的奋战我们纷纷洗手收工了!

  • 说起大年初一这一天,我早早地起了床,因为我要贴春联,这种“重大事情”我可要抢先做啊。我拿起早就准备好的春联和福字贴开始贴,我拿来剪刀和胶带布。准备工作就绪了,我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伸出“鸡爪”,拿起对联,用剪刀剪下胶带布往门上一贴,接着又贴上另一张。再贴上横批。看着自己的“杰作”,我不禁仰天大笑:“我真是天才!哈哈哈!”“天上的蠢才!”突然一把尺子无情地敲在我的脑门上。原来是妈妈,她指着这副对联说:上下联没有对齐,而且反了!”“反了?这上下联该怎样分呀?”我一脸疑惑。妈妈装出一副很有学问的样子,说:“这个嘛,让我来告诉你。古人对对子讲究‘平’和‘仄’,‘平’就是现在的第一声和第二声,‘仄’就是第三声和第四声,一般上联的最后一个字是‘仄’声,下联的最后一个字是‘平’声。”哦,原来贴春联还有这么大的学问呀。我竟把上联“三星高照平安宅”和下联“五福临门富贵家”这哥儿俩弄错了位置,唉,我这糊涂虫真是丢人丢到家了!接下来撕可就是个麻烦事儿了,妈妈说不许把纸撕破,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完好无损地把这对联撕下来。

  • 妈妈早在网上给我买好了毛笔、红纸、墨水、磨盘和毛毡。爷爷说写春联,贴春联是有讲究的,要等到吃年夜饭才可以贴春联。终于等到了小年夜,外婆正在准备年夜饭。我早就迫不及待了,一切准备就绪,我拿起毛笔,蘸了蘸墨水。开始写了,我写了右联“春回大圡也风光好”,妈妈在旁称赞道:“真不错,这几个字写得很大气!但是,韵韵,你没发现这个大‘地’的‘地’写错了吗?多了一点。”“哈哈”我大笑道,“这是古人的写法,春联可是古代就流传下来的哦!”妈妈恍然大悟地点点头,“小家伙,真厉害,懂得这么多知识了!”接着,我写了“富满人间喜事多”。再加上横批“户纳千祥”,完成!外公、外婆、爷爷、奶奶、舅舅、爸爸、妈妈,我们一家人都围了过来,看着我写的春联,都连连点头,竖着大拇指夸我写得好!我别提有多高兴了!爷爷提议,让我多写几幅送给邻居。我高兴地同意了。写好后,我和妈妈把春联送给了邻居,叔叔阿姨都夸我的字写得好,并希望明年还能收到我写的春联,我听了心里美滋滋的,比收到压岁钱还高兴。

  • 首先,我拿来贴春联的双面胶,和小凳子,准备工作做好,我便迫不及待地站在凳子上,小心翼翼地将双面胶贴在春联背面,正当我找好位置时,忽然,一阵风吹来,令我猝手不及,一不小心“啪”的一声,将春联翻了个“底朝天”,活似一位正在倒立着的小丑,我赶紧归正,生怕妈妈小瞧我。可当我认真地贴好后,妈妈一看我的大作,便乐呵呵地说:“不错呢!但是就是贴的顺序反了,可我还真不知,还有将两边的春联倒贴过来的说法”。妈妈把贴错的春联小心翼翼地撕了下来,开心地说:“别再贴错了,自古以来,对联都是从右到左念得哦!”羞的我面红耳赤,经过上次的教训,这次,我便吸了口凉气干起来了,贴完后,我便跳下小凳子,仔细端祥起来,虽然比上次贴的好点,但仍有些美中不足,妈妈突然一乐“哈,贴歪了”。唉!别说,还真有点歪。这时,妈妈便走到我跟前,对我说:“贴春联可是有讲究的,”看,妈妈一边说,一边比画起来,“首先整齐的先用双面胶把春联背面贴上一圈,然后,将春联先将一边贴在墙上,随后,再将春联贴平。”我听完,暗暗地把小窍门记在心中。

  • ,广州人叫“开门炮”。年三十晚守夜至深夜,迎侯良辰吉时,到了交子之际,便打开大门说“开门大吉”,或者贴上红底烫金的“开门大吉”单语,烧开门炮。此时各家各户,点燃鞭炮。有些人为了“抢炮头”,提起几分钟把炮烧响。其他人闻声接引,一时鞭炮齐鸣,,震耳欲聋,持续几个时辰。两三点后才逐渐安静下来。四点多钟,鞭炮又一次响起来,到天亮方止。开门出去,家家门口,大街小巷,都铺满了一层星碎的炮竹红纸,增添了不少节日气氛。但是现在的广州,由于禁止了鞭炮的燃放,除夕夜已经没有这样的新年习惯了。虽然还是会有些“不怕死”的人会“开门炮”但是热闹的程度真是不及过去。少了这一活动,总是觉得,现在的过年与小时候相比,气氛没有这么的浓厚。不仅是“开门炮”,现在的广州人保留这些节前风俗的也不多了,拿我家举例,我自己觉得,相对其他家庭,我们家算是春节的习俗还是保留得比较完整的。廿三谢灶、、廿七洗嘢、廿九贴春联、卅团年,这些活动还是有进行的,母亲在年关有空的时候还是会蒸一些糕品。但是现在绝大多数广州家庭都怕麻烦,或者是没有时间,糕品都是用买的,三十的团年饭不再在家里面吃,大多是到一些酒家团年。

  • 一大早就被妈妈叫醒了,原来今天下午是大年三十,要贴春联啦!我们家也来了几位客人——幺舅一家,父母早就买好了几幅长条红纸放在桌上。看见桌上的长条红纸,我不禁产生疑问:“春联呢?这红纸有什么用?”妈妈拿出毛笔、砚台、墨水瓶和几张报纸,说:“你幺舅书法好,今年的春联我们自己写!”“好呀!”妈妈把报纸铺在桌子上,又准备了一个小碗,倒了半碗清水放在桌上。幺舅拿起毛笔沾了一下清水,在碗口抚了一下,去掉多余的水分。我则拿起墨水瓶,往砚台里加了墨,用研石开始磨墨,幺舅教我用研石在砚台上像画圆圈一样磨,过了一会儿,墨磨的差不多了。幺舅用毛笔沾了几下墨,在砚台边缘抚了几下,认真地写到:一……帆……风……顺……年……年……好。幺舅每写一个字我就把红纸往我这边提一下,好让幺舅写。万……事……如……意……步……步……高。还差横批,“你老爸忘了买了!”“要不然……”我和幺舅异口同声:“在红格纸上先写,写完剪下来。”就这样,“吉星高照”完成了!就是大了点儿。“该我们了。”爸妈拿着春联向门口走去。“记得要贴对称!”

  • 次日早晨,正是大年三十,我们一大清早就起来贴春联。我疑惑地问爸爸:“为什么别人家大多是二十八、二十九贴春联,而我们是三十早上贴春联呢?”“这是老一代人传下来的,估计是希望我们能勤奋早起,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太公在世时每年都会写“三早一天”“人勤春早”等勉励我们努力勤奋的春联。”我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和爸爸一起开始贴春联。贴春联是一件简单又繁琐的事,首先要把米糊刷在门或墙上,然后把春联贴上,接着用手把春联弄平整,最后用米糊在春联上刷一遍。不一会儿,门上和墙上就挂满了红纸黑字的春联,给热闹的村庄增添了不少年味。我和爸爸欣慰地看着我们的劳动成果,脸上洋溢着节日的喜庆。

  • 今年的大年三十,所有人都回家过年吃着团圆饭,门上的旧春联焕然一新,厨房里不断地飘来一阵阵的香味,让我的口水垂涎三尺。如果你问我在干什么?哼,我正忙着呢,除夕的时候,我和弟弟一起坐着爷爷的车子,到爷爷的工厂去贴春联,这时弟弟碍手碍脚的,根本一点事情都不会做。不过至少还能拿点东西,帮一点忙。至于我做的事情就更多了,拿年货、贴春联,哎,这些事情都需要我做。贴完春联之后,我才发现,原来每次爷爷贴春联都这么累,我终于体会到爷爷的辛苦,贴完春联之后我们就回家了;接着我帮奶奶包饺子,再帮奶奶去菜园里拔青菜,之后做成饺子馅,这时弟弟又开始碍手碍脚了,差一点就坐到泥坑里去。新年来临,我就回家帮衬妈妈做年糕,妈妈做的年糕简直是我家里最好吃的一个,你要的吃一个呀,肯定唇齿留香。不止我们一家这么勤劳,每家每户都是这样,我觉得年味里的亲情就是家人在一起,团团圆圆、其乐融融。

  • 大年三十的那天,我早早地起床帮妈妈打扫卫生、倒垃圾,妈妈说:“过一会儿我还要贴春联,你过来帮我吧!”我说:“好呀,好呀!”听妈妈一说,我就赶紧忙好手中的活儿,帮妈妈找春联,还帮妈妈找到贴春联所需的物品:双面胶、透明胶、剪刀。这时,妈妈也忙好走了过来,妈妈说:“我来教你怎么贴春联!”要先把春联平铺放在桌子上,再把双面胶贴到春联背面,接着把双面胶轻轻撕掉,然后按照上联、下联、横批的顺序,固定在门楣上,妈妈先贴好上联后,我和爸爸帮妈妈看下联的位置,妈妈上下左右挪了好一会儿,终于对好了位置,最后把横批贴上,我又站在椅子上把大门上的“福”字贴好,表示新年福已到。

  • 奶奶拿出几幅准备好的春联,我问:“奶奶,为什么每年都要贴春联?”奶奶说:“你贴完后,再告诉你。”于是,我们把旧的春联小心翼翼地撕下来,费了很大的劲终于把全部旧春联撕了下来。接着把一幅幅新的春联贴上去。春联分别贴在大门口、通上二楼的楼梯旁及二楼客厅墙上。这时,我迫不及待地追问奶奶说出答案。奶奶说:“你看看春联的内容吧。”我看了一下春联,在门口贴着的上联是“金马贺岁家兴旺”、下联是“玉燕迎春福满堂”、横联是“五福临门”;在通上二楼的楼梯旁贴着“上下平安”;二楼客厅正墙上贴着“心想事成”、“身体健康”。“看,这春联全都是吉祥话语,是人们祈求在新的一年里能过上快乐幸福的生活。”奶奶耐心的告诉我。我会意地点了点头,还兴奋地说:“是不是还能为春节带来不少节日喜庆的气氛,所以人们每年在新春到来的时候都贴春联。”奶奶说:“对!彬彬你真聪明。”

  • 贴好好春联该吃饭。我看见桌上的美味佳肴,垂涎三尺。爸爸拿出鞭炮,点燃引线,只听见“噼哩啪啦”的鞭炮声,大家津津有味地吃起了节目的盛宴,一家人其乐融融。小表妹奇怪地问妈妈:“这什么过年要放鞭炮,贴春联呢?”我也百思不得其解。妈妈对我们说:“从前,有一种叫年的怪物,它天天都骚扰人们,因此,它把天神都惹怒了。于是,天神把年封在山中,一年只许它出来一次。人们都很害怕年,一到过年就想方设法提防年的攻击。有一年年又出来了,这时,有个人在年的面前放鞭炮,把年吓得魂飞魄散,那人又拿出一些红纸,把年吓得落荒而逃。不久,人们发现了年的弱点:怕响声和怕红色。从此,就形成了过年放鞭炮,贴春联的风俗习惯。”妈妈知道的可真多呀!

  • 奶奶拿出几幅准备好的春联,我问:“奶奶,为什么每年都要贴春联?”奶奶说:“你贴完后,再告诉你。”于是,我们把旧的春联小心翼翼地撕下来,费了很大的劲终于把全部旧春联撕了下来。接着把一幅幅新的春联贴上去。春联分别贴在大门口、通上二楼的楼梯旁及二楼客厅墙上。这时,我迫不及待地追问奶奶说出答案。奶奶说:“你看看春联的内容吧。”我看了一下春联,在门口贴着的上联是“金马贺岁家兴旺”、下联是“玉燕迎春福满堂”、横联是“五福临门”;在通上二楼的楼梯旁贴着“上下平安”;二楼客厅正墙上贴着“心想事成”、“身体健康”。“看,这春联全都是吉祥话语,是人们祈求在新的一年里能过上快乐幸福的生活。”奶奶耐心的告诉我。我会意地点了点头,还兴奋地说:“是不是还能为春节带来不少节日喜庆的气氛,所以人们每年在新春到来的时候都贴春联。”奶奶说:“对!彬彬你真聪明。”

  • 春节习俗还有贴春联、挂灯笼、放爆竹等等。据说有这样一个传说:很久以前,有一只凶猛的怪兽,叫做“年”,它住在海底。每到除夕晚上,它就会出来伤害人类和家禽。有一个年轻人知道“年”害怕什么。于是,他就和全村人齐心协力,做好一切准备,蹲守在“年”出没的地方,想要把它撵走。到了除夕晚上,“年”果然“如约而至”来到了村里,看见家家户户都挂着灯笼、贴着大红春联;“年”又看见屋内烛火通明,便恼羞成怒,向其中的一家扑去。突然,门口响起了一阵阵“噼里啪啦”的爆炸声,“年”大吃一惊,落荒而逃。从此再也不敢出来为非作歹了!就这样,贴春联、挂灯笼、放爆竹的习俗就一直流传下来了。

  • 过年,辞旧迎新,贴春联预示“年”到了。春联的内容丰富有趣,有爱国的,祝福的,写景言事的,歌功颂德的……春联的形式在讲究平仄对仗的基础上多彩多姿,有回文联,可以上下颠倒读,十分有趣。年三十中午时分,爸妈交给我一项重要任务――贴春联。我忐忑不安又欢天喜地干了起来,搬来人字梯放在门外,我站在梯子上把大门及门框擦得锃亮,取出春联,展开看来,“年年过年一年一个样,岁岁登局一步一重天”,横批是“日新月异”。嗬,对仗工整,寓意丰富而且通俗易懂,就连我这个三年级的孩子都能看得明白!上联贴哪一边呢?我问爸爸,他说,自己揣摩!我问妈妈,她说,你自己思考确定!我揣摩,我思考,猛然省语:春联是竖写、自上往下读的,古代书都是竖写的,先读右边再往左边读。我用双面胶将上联贴在我面前右边的门框上,下联贴在左边门框上,在门楣正中贴上横批。爸爸妈妈看了,交换了赞赏的眼光并把我揽入他们怀中。

  • 只见外公小心翼翼地拿出了一副春联,和我一起贴到门外去,一边贴,还一边不忘着卖弄道:“春联是新春佳节福的一种文化,这里,上联的最后一个字是三四声,而下联的最后一个字就是第一二声。贴春联时,人正对着门,右手边贴上联,左手边贴下联。可别贴反了,知道了吗?如果把春联这个福文化贴反了,可就大事不妙了。”一阵子过后,对联终于贴好了,我满心欢喜的看着这杰作,外公笑了笑,又继续卖弄着他肚子里的“经纶”:“你看到了吗?春联上面是不是有一道白色?那道白色,是故意留下来的,意思就是两夫妻能够白头偕老,也是象征着福气。”我听着,才突然发现春联里还蕴含着那么多的我不知道的学问。对春节的福文化有了一个更新的认识。不愧是文明之邦,一副小小的春联也蕴含着那么多的知识。

  • 奶奶已经准备好了贴春联用的胶水,爷爷也搬来了梯子,看来万事俱备,只欠我这个东风了。我找来刷子,铺好对联,把胶水均匀的抹在对联上,然后爬上梯子,稳稳当当的贴好了一张,站在梯子上自我炫耀:“我写的字就是漂亮!”说完大家都笑了起来。谈笑间我又刷好了第二张对联,爬上梯子时天突然刮起了一阵小风,对联在我手里跳起了新疆舞,“噗”的一声,我想这怎么回事?抬头一看,哈哈哈,谁看了都会笑弯腰的,那张对联紧紧地贴在我脸上啦!我急的手忙脚乱,却不敢轻举妄动,因为我还站在梯子上呢,妈妈听到笑声也从屋里跑出来,她看到之后笑的眼泪都出来了!最后还是妈妈上去小心的撕下我脸上的红对联,你还别说,粘得确实很结实!

  • 年三十那天,爸爸贴春联,我当助手;奶妈边包饺子,边:兼任“我和爸爸的“顾问”。刚贴完门联,“顾问”就提醒我们:“别忘了,“福”字倒着贴!”我问:“好好的“福”字,为什么偏着倒着贴呢?”奶奶笑了:“小豪,你没听人家说”福倒(到)了”吗?图个吉利呗!”爸爸是个老好人,他边抹浆糊边说“浆糊话”:“倒着正着都是“福”,就听老人家的……”说着,他拿起“福”字,就要倒着往门上贴,“慢!”我学着港台电视剧中人物的动作、腔调,拦住了爸爸,“待我向奶奶问个明白。”爸爸住了手,“行。听谁的都是“福”。“怎么不贴啦?”“顾问”粘着两手面粉,遥控指挥,“贴,倒着贴!”我急了,嚷起来:“奶奶,您这是迷信!”“胡扯!”奶奶一翻眼,“大年小节的,小孩子家,不要乱说!贴,给我倒着贴……”只会“糊”的爸爸向我做了个鬼脸:“倒贴就倒贴

  • “小微子,快来,帮外公贴下春联!”外公拿着自己的大作对我喊道。“不要嘛!我正在玩游戏呢!还是您自己上吧!”我推脱道。说实话,我真的不想离开我亲爱的电脑一步。“再不下来,我可要把电源给关了啊!我看你还怎么玩。”外公威胁道。“好……好……好。马上就来!”我无可奈何地冲到了楼下,心里暗自埋怨:以前我争着抢着要贴春联,你们不但让我帮忙,还说我会添乱。可现在呢,我不想插手,你们却非要我来贴,不知道是吃错药还是怎么了。外公把自己千辛万苦完成的大作小心翼翼地交到我手上,说:“你啊,整天就只知道捧着电脑,眼睛会看坏的。再说,以前你也没干过这活,现在让你尝试尝试。还有,你选一幅较好的春联贴上去。知道了没?”“得令!”我答应了下来。

  • 吃完饭,我和爸爸妈妈爷爷一起贴对联。我不以为然的想:不就是贴对联吗,用得着那么兴师动众吗?我一个人不就够了。爸爸拍着我的肩膀说:“我现在告诉你在新年为什么要贴对联,这与古代的“桃符”驱鬼避邪有关。古人科技水平有限,认为人间的疾病灾害是鬼魅造成的。为了抵抗它们在过年期间的侵扰,人们便用具有避邪作用的桃木板挂在门旁,同时在桃木板上分别写上门神神茶、郁垒的名字。这样,为非作歹的鬼魅邪恶就不敢上门了。这些桃木板就叫“桃符”,它以后被红纸所取代,写上字就成了春联。现在,尽管人们已经知道没什么鬼魅作崇了,但仍保留了春节贴春联的习俗一直延续到今天。”“哦,原来是这样。”我恍然大悟。

  • 其中,我认为最有趣的要数写春联、贴春联了。记得第一次写春联时,我兴奋极了,我激动地准备好笔墨纸砚,小心翼翼地裁纸研墨,信心十足地拿起笔,用握铅笔的姿势握着毛笔,认认真真地在大红纸上写下了“山河增秀色,大地沐春晖”,写得龙飞凤舞,但自我感觉良好,便得意洋洋地拿去给妈妈看,一定要妈妈帮我贴在大门上。妈妈看后,哭笑不得,说:“有了这幅对联,我们家就不怕进小偷了!”我不解地问妈妈:“难道我写得不好吗?我觉得挺不错的呀!”妈妈听了,便带我走到书桌前,重铺了几张旧报纸,拿起笔,在报纸上一边写给我看,一边给我讲解。先教我怎么握笔,怎么下笔、运笔,怎么把握字形结构,然后让我先在报纸上练习,一笔一划地教我,最后,又铺好新纸,把着我的手重写了一幅。一对比,我写的那幅真的很丑,我开心地拿着第二幅走出家门,仔仔细细地贴在门上。是春联,带我走进了文字的海洋;是习俗,让我爱上了春节。

描写贴春联的段落400字
  • 一大早,妈妈就带我来到亲婆家,只见家家户户都在忙着贴春联,我看得心痒痒,也想跃跃欲试。于是走到爸爸身边央求道:“好爸爸,你就让我贴几幅吧!”没想到爸爸竟然大发慈悲,给了我三幅对联。我高兴极了,但由于我太矮,够不着,怎么办?于是我搬来凳子,爬了上去,但还是够不着,我便踮起脚尖,又害怕自己一不小心,重心不稳,就会掉下去。所以手不由地颤抖着。唉!看别人贴容易,自己贴起来可难了!好不容易贴上去了。我从凳子上下来,看见春联贴得东倒西歪的,活像一条蛇趴在门上睡大觉,自己都被这景象给逗乐了。爸爸见我贴成这样,便走过来,重新把对联撕下来,手把手地教我。看了爸爸的示范,我小心翼翼地拿起第二幅对联,在背后涂上浆糊,爬上凳子,按照爸爸教我的方法:两只手抓住对联的两角,使它成横线,把两角先黏住,再往下一捋。我沉着冷静,再加上我吸取了前面的教训,贴起来顺手多了,不一会儿就整整齐齐地贴好了,看着焕然一新的门窗,我心里比吃了蜜还甜,情不自禁地念起了对联:“上联:一年好运随春到。下联:四季彩云滚滚来。横批:万事如意。”

  • 一大早,妈妈就带我来到亲婆家,只见家家户户都在忙着贴春联,我看得心痒痒,也想跃跃欲试。于是走到爸爸身边央求道:“好爸爸,你就让我贴几幅吧!”没想到爸爸竟然大发慈悲,给了我三幅对联。我高兴极了,但由于我太矮,够不着,怎么办?于是我搬来凳子,爬了上去,但还是够不着,我便踮起脚尖,又害怕自己一不小心,重心不稳,就会掉下去。所以手不由地颤抖着。唉!看别人贴容易,自己贴起来可难了!好不容易贴上去了。我从凳子上下来,看见春联贴得东倒西歪的,活像一条蛇趴在门上睡大觉,自己都被这景象给逗乐了。爸爸见我贴成这样,便走过来,重新把对联撕下来,手把手地教我。看了爸爸的示范,我小心翼翼地拿起第二幅对联,在背后涂上浆糊,爬上凳子,按照爸爸教我的方法:两只手抓住对联的两角,使它成横线,把两角先黏住,再往下一捋。我沉着冷静,再加上我吸取了前面的教训,贴起来顺手多了,不一会儿就整整齐齐地贴好了,看着焕然一新的门窗,我心里比吃了蜜还甜,情不自禁地念起了对联:“上联:一年好运随春到。下联:四季彩云滚滚来。横批:万事如意。”

  • 贴春联,是全国各地都有的习俗,杭州也不例外。每年这个时候,我都会来个除旧迎新,把旧的春联用手撕下来,可那旧的春联就像个淘气的孩子,跟我对着干,紧紧地贴住墙,就是撕不下来。要不就用水攻呢?这个主意不错,我为我的好主意沾沾自喜。于是,我提来了一桶水,用抹布把旧的春联抹湿,再用刷子将它弄下来。解决了这个问题,新的问题出现了,究竟哪幅是上联,哪幅是下联呢?该贴哪边呢?我拿着春联,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不知该如何下手为妙。爸爸告诉我,春联讲究平仄,平是一、二声,仄是三、四声,一般上联的最后一个字一般是仄声,下联的最后一个字一般是平声,这样我们读起来顺口。我把对联交给爸爸去粘贴,我则站在一旁或帮忙或指导,在那时不时的“右一点,左一点”中度过。直到把上联、下联和横批一一完好地粘贴到门边的墙上为止。我们就这么忙了一下午,这会儿总算大功告成。红彤彤的对联映在我们的脸上。我忍不住轻轻念了出来,下联是:“龙启吉祥云蒸霞蔚。”上联是:“花开富贵人寿年丰。”横批是:“龙腾瑞气。”我突然想起王安石写的那首诗-——《元日》,这虽是常见的春联,但表达不都正是“兴旺”吗?

  • 除夕我一到早起来,碧空如洗,阳光明媚。我也充满了活力,我把我写过所有的春联都拿出来,一把抓住爸爸的手,问:“爸爸,你觉得这那一副春联最适合我们呀?”爸爸盯着春联细细挑选了好久,说:“就这副吧!物华天宝长安乐,人寿年丰大吉祥!”我心想:为什么要选这副春联呢?于是我问:“爸爸!你为什么要选这幅春联呀?”爸爸边走到门前边说:“贴春联就是为了图个吉利,当然就是哪个吉利选哪个呀!”“哦!那上联是贴左边还是右边呢?”虽然我写春联,但我还是不知道怎么贴。爸爸摸了摸我的头,说:“上联是贴在右边,下联是贴在左边的!”我焕然大悟,说着,我给爸爸递完双面胶,春联已经贴好了,平常的家里顿时充满了年味,我看自己写的春联贴在家门口,自豪感油然而生,每一年家里的春联都是我自己写,妈妈说,自己写的春联才有味道。我们还贴了门神、福娃。这时,妈妈说:“吃饭啦!”饭菜的香味扑鼻而来,我们早已饥肠辘辘,我一看,有六个菜呢!吃到中旬,姐姐给我使了个眼色,我和姐姐早就串通好了,要跟爸爸妈妈干杯。我和她便拿起饮料跟爸爸妈妈说:“谢谢爸爸妈妈这一年来的支持和鼓励。”我们一家人一起干杯。爸爸妈妈也欣慰的笑了。

  • 年二十九爸爸早早的叫我起床,帮我准备好了所有材料和空白春联。期待着我的大作。一切都准备就绪,我要开写了。我挥笔自如写了好多幅,自我感觉挺好的,可是爸爸总是觉得我写的不够好,要求我横要细竖要粗,落笔要圆润。我又耐着性子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写好了几幅爸爸较满意的春联,并从中挑选出两幅交给了外公,外公看到春联对我也是赞不绝口,早已迫不及待地贴在了门框上。贴完春联我一个个门的欣赏!“春风展卷书犹绿,明月临窗墨花香。”……好多对联呀!把门框装扮的喜气祥和,更看的我眼花缭乱。这时候外公又拿起几幅画像往门上贴,我定神一看画像一角写着索超、关羽等英雄人物,咦!贴这些英雄干嘛?我匪夷所思的问外公,外公说:“这些英雄可是被我们后人誉为门神,贴他们在门面上,可以驱魔镇邪,还能保佑全家来年平平安安呢!”原来贴春联还有这么多讲究和寓意呢!我再看看大门外以及院内的一些祝福春联,出入平安、万事如意、春满家园……知道,这一定也是对来年的美好祝福和期盼吧!

描写贴春联的段落300字
  • 承德一带的春节实际上是从腊月开始的。腊月初八各寺院及家家户户均要熬粥,称腊八粥,一来纪念释加牟尼佛祖成道之日,二来喜庆五俗谷丰登,这天市场上开始上市年画、爆竹、肉类等。腊月二十三这一天,家家户户要扫庭院,这一天被称为过小年,一般家家都要摆酒宴,祭灶王爷。腊月二十五开始张贴春联,喜庆气氛越来越浓厚。除夕晚,全家老少吃团圆饭、包水饺,备冷拼,到凌晨12点时,鞭炮齐响迎接新的一年到来。大年初一互相拜年,共欢同乐,初二请姑爷、姑娘回门、初三会亲家,初四会朋友,初五春节高潮结束。正月十五上元节,也称元宵节,人们耍龙灯、舞秧歌、踩高跷、玩狮子、昼夜尽欢。正月十六以后,各行各业开始按部就班,恢复营业,春节至此结束。

  • 吃完饭,我和爸爸妈妈爷爷一起贴对联。我不以为然的想:不就是贴对联吗,用得着那么兴师动众吗?我一个人不就够了。爸爸拍着我的肩膀说:“我现在告诉你在新年为什么要贴对联,这与古代的“桃符”驱鬼避邪有关。古人科技水平有限,认为人间的疾病灾害是鬼魅造成的。为了抵抗它们在过年期间的侵扰,人们便用具有避邪作用的桃木板挂在门旁,同时在桃木板上分别写上门神神茶、郁垒的名字。这样,为非作歹的鬼魅邪恶就不敢上门了。这些桃木板就叫“桃符”,它以后被红纸所取代,写上字就成了春联。现在,尽管人们已经知道没什么鬼魅作崇了,但仍保留了春节贴春联的习俗一直延续到今天。”“哦,原来是这样。”我恍然大悟。

  • 大年三十那天,妈妈贴春联,我当助手,外婆在旁边包饺子,边兼任我和妈妈的“顾问”。刚贴完门联,“顾问”就提醒我们别忘了“福”字要倒着贴,我问好好的福字为什么要倒着贴?”外婆笑着说:“傻丫头,你没听人家说‘福’字要倒着贴,代表‘福’到了,图个吉利呗!”妈妈笑笑说:“是呀是呀。”她拿着“福”字,抹着浆糊就要倒着贴。“慢,代我问外婆个明白”我生气地说。妈妈住了手“行,听谁的都是‘福’”。“怎么不贴了”?“顾问”粘着满手面粉,遥控指挥,“贴,倒着贴”。我急了,嚷起来。外婆迷信!胡扯,外婆一翻眼,“过大年的,小孩子不要乱说,倒着贴……”只会装迷糊的妈妈向我做了个鬼脸:“倒着贴就倒着贴……”

  • 吃完早饭后开始贴春联。我们搬来凳子,爸爸先把旧春联给撕下来,之后爸爸让我撕透明胶带,粘在姐姐手上,姐姐把撕的透明胶带递给爸爸。我们先贴的是上下联,贴好上联后,把下联放到墙上,大概与上联对齐时,对我和姐姐说:“你们看看我和上联对齐了吗?”姐姐大概看了眼就说对齐了,我用帽子垫着头,找到一个眼睛与上联平行的位置,对爸爸说:“爸爸,下联有点往上。”爸爸也瞅了一眼,说:“大概平就行。”说完,撕下姐姐手上密密麻麻的透明胶带。把上下联贴好后,就开始贴“福”了。因为爸爸让我一直撕不要停,所以贴完上下联姐姐还有一手的透明胶带。这时,姐姐对我说:“看,蜘蛛侠的手套。”我白了姐姐一眼,说:“还蜘蛛侠的手套,就你这肥大的身躯,就该叫‘猪寸侠’的手套。”话音刚落,姐姐就把我锤了一顿。

  • 爸爸说要锻炼我的动手能力,让我自己贴对联。我先把自己感觉需要用到的材料拿了出来:钉书机,把春联钉上去。我把对联拿出来,再拿着钉书机,左看看,右瞧瞧。心想:奇怪,这怎么和钉本子不一样呢?正巧妈妈看见了这一幕,指着我哈哈大笑,说道:“傻孩子,贴春联要用胶布贴,怎么能用钉书机钉呢?”说完,妈妈随手扔给我一卷胶布。我便贴了起来。“梅花点点报新春,爆竹声中一岁除。”我疑惑地说:“这是什么对联啊,为什么觉得这么别扭呢?”这时,爸爸的声音响起:“你快让我笑死了,先别贴了,对联都被你贴反了!”我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对联贴好……我松了一口气,说道:“终于贴完啦!”

描写贴春联的段落200字
  • 妈妈拿着灯笼,我看见了说:“妈妈,你是要挂灯笼吗?我来帮你吧。”妈妈将灯笼递给我,我拿着灯笼,歪歪扭扭地爬上梯子,爸爸看见我差点要摔下来,叫我下来,让他来挂。妈妈把我叫去贴春联,我找出对联和“福”字,妈妈站在凳子上,把旧的对联撕下来新的贴上去,意味着辞旧迎新,日子越过越红火,这让我想起了王安石的诗句“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先贴横批,我指挥着妈妈贴,这边有些歪,左边有一点低……在我的指引下终于摆正了,现在要贴上下联了,我家的上联是:黄金宝地财源广。下联是:富贵门庭家业兴。呵呵,这其中的寓意大家都应该知道吧。

  • 选好春联后,我们就开始贴春联了。爸爸来贴,我来指挥。爸爸拿着春联摆好位置,问我:“对吗?”我回答:“还可以,不过还可以向左一点,不不不,再向右一点,对准了,好,可以!”爸爸也跟着舞动起来,那场景可搞笑了。我又立马拿了胶带,给爸爸贴上。上联贴好了,接着就要贴下联了。我和爸爸忙活了半天,终于贴好了。最后就是选横批和贴横批了,我和爸爸选的横批都是“春满人间”,爸爸就拿着横批往门上摆,我一看正好是中间位置,就直接把胶带递给爸爸,粘完之后,大门的春联就贴好了。

  • 老爸拿起了正大门的上联就敏捷地爬上梯子要准备贴春联了,我也飞快地把透明胶带递给了老爸,老爸接过胶带看都不看就要往上贴,可就在这时,我想起来了:上联要贴在右边,于是,我大声喊道:“等一下!”老爸被吓了一大跳,差点儿从楼梯上摔下来:“你叫什么,这不好好的吗?”我不紧不慢地答道:“上联应该贴到……”还没等我说完,老爸就抢答道:“哦!我知道了,要贴在右边!”真是的!这个老爸就喜欢插我的话!

  • 到了现代,对联更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过年时家家户户贴春联;结婚时,大红喜字旁边还有配上一副“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婚联;家里的老人过寿时,寿堂两边也要贴上“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的寿联;更有人们为了表达自己的志向追求的自题联,例如林则徐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孙中山的“愿乘风破万里浪,甘面壁读十年书”等等。除此之外,还有挽联、风景联、行业联、交际联和谐趣联等等。

  • 春节也有很多的风俗习惯,比如:腊月二十三:祭灶,差不多家家的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的神位;腊月二十四:扫尘,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都统统扫出门;腊月二十五:接玉皇,这一天起居、言语都要谨慎,争取好的表现,以博取玉皇欢心,降幅来年;腊月二十七,二十八:洗浴——洗掉不好的运气;腊月三十:除夕,贴门神、贴春联、守岁、放爆竹、吃年夜饭、给压岁钱、祭祖。

描写贴春联的段落100字
  • 这时爸爸告诉我,过年时贴春联和门神是为了庆祝新春,表达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美好愿望。爷爷又告诉我:传统对联红底黑字,稳重鲜艳,寄托了一家一户对新年的美好愿望与各行各业不同的幸福观。春节在我国人民心目中是农历一年中的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传统节日。

  •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每到春节,家家户户都要写春联、贴春联,这是中华民族上千年流传下来的习俗,象征新的一年辞旧迎新、吉祥如意。因为我已经学了两年多的书法,所以这两年我们家写春联的这个“重任”就交给了我。

  • 我把所有的对联都拿出来展开,往上面刷浆糊,浆糊却刷了很多,只好又回房间里拿出来纸巾擦掉,然后我搬来一把椅子,站在上面开始贴春联,贴完一个上联之后,我跳了下来,准备欣赏我的“作品”,等我一看对联居然贴歪了,我只好长叹一口气,又跳上椅子准备重贴。

  • 贴春联是春节必不可少的环节。家家户户都贴上了红艳艳的春联,描绘着祥和美好的景象,抒发着美好的愿景。爷爷的书法在家乡是很有名的,他写了一副对联,上联:百世岁月当代好,下联:千古江山今朝新,横批:万象更新。我们给大门贴上对联和福字,又挂上红灯笼,喜庆的氛围就有了。除夕的脚步近了。

  • 吃完早饭,爸爸搬来梯子,爬上去先把就旧春联撕下来,妈妈一会拿出新的春联,一会又剪出几段透明胶,她正在为贴春联作着准备。“老婆”,随着爸爸的一声叫唤,妈妈赶紧把春联递给了爸爸,爸爸让我站远点看看他摆得正不正,我左瞧瞧右瞧瞧,然后一本正经地说:“完美。”接着妈妈把胶带一段段地递给爸爸,不一会儿的功夫,春联贴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