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宋词的段落
描写宋词的精彩片段
  • 宋词

    描写宋词的段落

    斗转星移,我与书之情未淡反愈浓。渐大后,我便怡情于宋词那古雅之风中。捧着诗集,便融于金戈铁马,风花雪月,让心灵在宋词中穿行,寻觅古人的淡然心境和绝世才情。一厥宋词在碧波潋滟中流传,在繁华尘世中流传,我便品味唯美,品味风韵,品味才情,其中妙益无穷。无论是东坡居士“把酒问青天”的豪放;或是“花褪青残红青杏小”的柔美;亦或是易安居士的“花自飘零水自流”的凄切。都令我感叹这宋词真为冰洁凝思之物。无论是婉约或是豪迈;无论是抒情或是言志都能令我畅游词海,诗情飞逸!花般豆蔻年华,恋上云般的散文。这淡若止水,静若处子的感觉,令我沉醉。如行云流水般的思绪,有时轻歌曼舞,落英纷飞。有时如古筝弹奏荡气回肠。秋实先生说散文“绚烂极了”,确是绚烂极了,在这极一时之盛“绚烂极了”的散文百花园中,有周作人的隽永、徐志摩的艳丽、冰心的飘逸、朱自清的真挚清幽。散文的魅力凝结成一股纯厚的气息从纸张中散发出来,便道是一种格调,一种修养,一种情至深处的共鸣,令我文思泉涌。

    携卷漫履》的优美段落摘抄
描写宋词的段落
  • 在上课时,莫老师总有说不完的成语,即使是批评我们班的某个同学时也是这样。把他批评的话语记下来,一定可以编一本《批评家妙语》。莫老师在教我们课文时总是煞尽苦心:一天,他在教我们辛弃疾的《清平乐》时对我们说:“写宋词很简单,我在下课的时候想了一下,可以以课室为题,写一首宋词,题目(词牌也用)叫清平乐:课室不大,课桌齐整整,我们都爱上学校,最爱上语文课。子文担任代表,毓蕾正是班长,最怕炜聪亡赖,整个课室乱走。”他的话音刚落,教室里就响起了一阵阵笑声,还有的(不少)同学在重复刚才的宋词(都记住了这首“宋词”,还常常背诵呢!),那首宋词已经留在他的心里了。当然,对写宋词的要求也就自然而然地留在了他的心里。

  • 唐诗宋词可称作国粹,是国人的骄傲,说它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恐怕不足为过。它能把生活中的一点一滴、一事一物,一个细节、一个过程,无不纳入作品之中。其细腻、其委婉;其粗犷、其直白,如行去流水、似自然天成,它有时跌宕起伏、有时别有洞天。说它是一幅画,它色彩艳丽,国色天香、秀色可餐;说它是一朵奇葩,它芬芳四溢、花枝招展、姹紫嫣红。千百年来,它的理想境界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国人世代研习,视作瑰宝。但是,唐诗宋词又有着明显的区别,不说它本身的写意与风格,单说它们的氛围,就打上了深深的时代烙印。我们不得不承认唐代发达的经济沃土,让唐诗的工整绝句达到了极至;宋代的开放盛世与历史沧桑,使宋词婉约与豪放走向顶峰。我喜爱它们的华丽与朴实,即使唐诗在视觉上显得严谨刻版,我仍然喜爱有加,让我无法割舍。但是,如果硬要我在唐诗和宋词中二选其一的话,我还是要不由自主地被异彩纷呈的宋词所倾倒。

  • 典雅的宋词也是一种别样的美丽。岳飞的“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是他爱国,壮烈的真实写照;苏轼的“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表达了他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柳永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让我看见了他凭栏伫立,望断天涯路,痛断百结肠,一天天地消瘦却换不回伊人的回眸,但他却丝毫不顾,依然执着等待。在宋词中,我可以与辛弃疾抚今忆昔,感叹周郎的早逝,赞叹仲谋的英武;我可以与晏几道椅栏看浮雁沉鱼,叹离人惆怅;我也可以与易安一同赏梧桐细雨,借酒消愁,冷冷清清,寻寻觅觅。在纸间的墨香中,我的心灵得到了升华,并在一阙阙词中浮沉。原来,宋词也是别样的美丽。

  • 平生嗜好国粹。鄙人对国粹的理解就是,经久不熄的、怡人贻世的、富含哲理的文化精髓。《唐诗宋词三百首》理所当然是中华文明的精髓部分,他经久不息,但他更近乎于“怡人贻世的”。如果我们把《唐诗宋词三百首》比作一座雄伟的殿堂的话,那么我们孩时所学的唐诗和宋词,就只能算是走进了殿堂的第一门;或者说凭着对雄伟殿堂的一知半解,而对那座殿堂有着热切的向往。当你忽然有一天长大成人时,顺着孩时的脚步走近那座雄伟的殿堂时,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它的雄伟还不止想像中的雄伟。只要你有时间真正的在里面畅游时,跨越时空的鸿沟、“身”置时空的背景中,并能领会其中滋味,这便觉得原来自己如此的“渺小”,这是我之所以称自己为“鄙人”的原因。我以为,谦卑的目光会使人走的更高更远,因为当你手握“谦卑”这副望远镜时,你将会深深的探寻那山外之山,或用目光的,或用思想的。

  • 一直以为“炒古”乃学生专利,谁知这类事情在社会上竟是层出不穷。书店的畅销书排行榜上总少不了诸如《于丹论语心得》,《唐诗的美丽读法》,《宋词的美丽读法》之类。按说学生“炒古”有其难以逃脱的宿命,因为这对于考试是大有益处的,若是文笔不怎么样,随便在古文插上一两句唐诗宋词,定会被称作“该生文化底蕴较深,语言功底较深,能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等等,高分也就随之而来,若是文笔本就极好的,唐诗宋词的引用更令文章锦上添花,细看高考满分作文之类,多数是这类“文化功底深厚”的同志,因此学生“炒古”是他的聪明,也是他的无奈,然而社会上竟刮起如此巨大的一阵风潮,倒是令人始料未及。

  • 著名的文学大师——-王国维曾说过,“一代必有一代之文学。”相信大家对唐诗、宋词都比较熟悉,文学,乃一个国家对他的文化的代表,你想,那美国能有唐诗吗?显然是不能的,我泱泱大国,有着五千年渊源的历史,但是无法有一种文字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想法与感情,这种蕴含着一个朝代的文化底蕴的文字就应用而生,你看那现在这外国人对中国的宋词、唐诗,都很好奇,都很敬佩,关键,他们实在没有呀。我苟认为无论哪个朝代的文字都有独特的风气,列如:汉诗的雄气,初唐的华丽,盛唐的浪漫,晚唐的忧愁,宋词的豪壮(太多了),元曲呢吸收了前面罗列的文采,采万家之笔,吸万家之风,独成一体,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 人们对古典诗词的这种热情是可以理解的。在现代都市生活中日益变得功利和浮躁的人们,需要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和熏陶,而古典诗词正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早在世界上许多民族尚处于蒙昧时期的2000多年前,我国就已经编纂了《诗经》这样完备的诗歌总集,拥有了屈原这样伟大的诗人。2000多年来,我们积累了足可引以为自豪的诗歌遗产,而唐诗宋词——尤其是那些经过千百年时间淘洗而传诵至今的名篇佳什,更是诗歌遗产中的“极品”,说它们“字字珠玑”,绝对不是夸张。作为现代人的中国青少年,如果不会欣赏唐诗宋词的美,实在是一件无法弥补的憾事。

  • 世间女子多钟情于潇洒飘逸的男子,但是才情和博学也是不可抗拒的吧!而你正是这二者的结合体。你会写词,会作曲,会音律,会书法,但哪怕是浪漫如你,仍被许多人不接受。可你在宋词上的成就,可谓是叹为观止的。在那些词坛上不可磨灭的身影中中,怎可少了你?纵观南北两宋,你可谓是是创用词调最多的人了。说你的一生都和宋词结缘,也不为过吧!你因词结识红颜,却也因词止于官场。穿梭于市井中的你浪漫迸发之后,词曲也仿佛得到了涅盘。你现存213首词中,就用了133种词调。而在宋代所用八百八十多个词调中,有一百多调是你柳永首创或首次使用的。试问一句,那些践踏你的人,你们可有这样的成就?没有你对慢词的探索,没有你对词调的先河,何来《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赤壁怀古》这些千古传唱?

  • 年轻时的柳三变,是风流倜傥的的才子,自负才高八斗,也曾随波逐流想求一功名,可惜始终遇不到看好他的伯乐,无奈之下,只能道一声“忍把浮名,换得低斟浅唱”,终日混迹于秦楼楚馆,即便如此,博取功名之心总是不死,甚至于宋仁宗命他“且去填词”,他还更名为“柳永”继续参加考试,怎奈屡考屡败,“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啊,终于他看开了,打着“奉旨填词”的旗号,写下了一首又一首脍炙人口的宋词,只要有井水处就有人唱柳词,倍受打击之后,他终于有了一种大彻大悟、气定神闲的智慧,“针线闲拈伴伊坐”,既然得不到,又何必强求呢,他放弃了功名,却拥有了生前死后的另一番声誉,千年之后,仍然还有人不断低吟浅唱的是婉约柳词,再也无人记得当年的高官姓甚名谁。

  • 赏天上云卷云舒,去留无意,看庭前花开花落,荣辱不惊。大树乘凉下,朗朗上口的唐诗,雨打窗纱前口有余香的宋词。月下荷塘边的唐诗宋词是那么的让人回味呀!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顶峰,也是古代文学的一大转折。唐诗宋词犹如往清茶中撒放一擢茶叶,让你的平淡生活中添一份浓香;唐诗宋词犹如入睡前的一曲优美的旋律,让你枕上一帘幽梦;唐诗宋词犹如月下的一杯淡酒,让你在孤独中享受“举杯遨明月,对影成三人”的诗意栖居。

  • 因为宋词能提高成绩?好像有些牵强。品读宋词,自然能提高我的语文水平,但语文成绩岂是那么容易提高的?读宋词,对我语文成绩影响不多。而且,每当我用心品读宋词时,家长就会在一旁唠叨:你怎么又看这些闲书啊?哪个同学在家做数学题啦,哪个同学在复习了啦,哪个同学又是第一名啊!小鸟都忙着捉虫啦,虫子都知道要忙着逃命啦!只有你,还好意思在这看闲书啊!我求他们,可他们心肠比金刚石还硬。

  • 读《宋词》是我每晚的习惯。带着丝丝倦意,放起悠扬小歌,细腻的指尖划过百溜的页面,丝滑享受,沉浸在无边无际的畅想之中,耳畔响起熟悉的旋律,在宋词世界中,独领文学之风骚。天下乎,还有甚比此乐?这一切都是窒息的美,无与伦比的美。我觉着吧,虽说宋词与唐诗,元曲,同为史诗之丰碑,交相辉映,可宋词应排第一,也比排第一。至于为何?我也说不上,只觉得,唐诗结构过于严谨,不自由元曲曲风过于悲凉,不自然。而宋词不,一李清照为代表的婉约派为例,名为婉约,但字迹中透露出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的憧憬,积极向上乐观。下面就李清照的《凤凰台上忆吹箫》一段来品析。

  • 我读宋词多一些,喜爱宋词的清澈婉丽,喜爱宋词的句式,宋词像一片沉静的湖水,唐诗是一片高远的天空,唐诗我学的少,诗经也看过几篇,我不知道诗经之前的诗是什么样的,是不是有宋词最初的影子,有长短句分行一样的句子,这是一个美好的猜测吧,诗和歌最初是不分的,诗经的沉淀过程也有好几百年,相比于现代诗,在这片土地上现代诗确实是刚刚开始生根发芽,可是把诗写到死亡,写到自杀确实又很让人吃惊,几千年来有过为写诗而自杀的事吗,屈原投江也是为了明志啊。

  • 瘦瘦的宋词,勾勒了古典的语文,一筝江南小曲,便美到极致,纵是离情万种,归云难寄,窗外一砚梨花雨,作别伊人,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一襟清泪,两袖离愁,一段烟缘。一朝宋王一人后主,衰颓的盛世却也留下这章宋词绝响,江南水,离情泪,别了故国旧苑,却道唱一阙宋词此生足矣。江山如画,美人多娇,怎及一刀白宣,墨色浸染。澄澈的语文点染开文明的涟漪,泛着华彩,引人入胜,人生天地之间,至美如斯。

  • 清代大文豪赵翼评苏诗:“大概才思横溢,触处生春。胸中诗卷万富,又足供其左旋右抽,无不如志。其尤不可及者,天生健笔一枝,爽如哀梨,快如并剪,有必达之隐,无难显之情。此所以续李杜后为一大家也。”苏前辈在词作中,不仅一改晚唐五代之柔媚之词风,而且内容表达更为广阔丰富。如《念奴娇·赤壁怀古》即是其代表作。金代大文豪元好问评苏诗文:“自东坡一出,性情之外,不知有文字。”当然宋代辛弃疾等人在豪放诗的开拓上也有建树,他们丰富了宋词的风格与境界。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前辈在《人间词话》中评曰:“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苏辛实在是宋词之将帅也。

  • 国家不幸诗家幸。你虽不是治国安帮的开明君主,却是一朵盛开在宋词里无与伦比的奇葩。从南唐后主到大宋囚徒,从天上沦落到人间,四十年来的家国,三千里地的山河,在你那一江春水,流不尽的亡国之恨,无奈之苦,离情之痛中写得淋漓尽致,唱得呕心泣血。从此词赋便从俚俗小曲变成阳春白雪。而你浅唱低吟着的爱恨情愁,更在宋词的枝头望尽春晓,独领风骚。

  • 我不仅喜欢阅读,还喜欢诵读唐诗宋词。喜欢山水田园诗词的淡然恬静,恰似芳香四溢的茉莉,尊贵而含蓄,高雅而矜持;喜欢凄凉婉约诗词的缱绻温柔,恰似亭亭玉立的荷花,大方而挺立,纯洁而脱俗;喜欢豪迈奔放诗词的气势磅礴,恰似不惧威迫的青松,坚持而柔韧,高贵而凛然。唐诗宋词那画般的意境,使我恍惚穿越了千年的时光,置身于诗词中,看到了大唐盛世的华美与壮丽,体会了车马如云的宋朝闹市,明白了明朝江山的风雨飘摇。

  • 捧一杯菊花茶,品茶香缕缕,昏黄的灯光照在页已泛黄的《宋词》上,我看见了李煜那“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的无奈;我看见了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孤寂;看见了李清照那“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悲痛。一个是帝王家无情的牺牲品,终归沦为阶下囚;一个是官场失意的豪迈词人,终归借酒消愁愁更愁;一个是史上第一女词人,却用自己婉约的笔调,书出了自己对国愁家恨,失去丈夫的无奈……在这悠悠悲伤中,我读出了《宋词》的无奈……

  • 在唐诗宋词中,有一些小笑话,我每读完一首古诗,就要讲一个笑话给外婆听,外婆每次都笑哈哈的说:“ 你这个小顽皮,每次都逗我开心。”经过外婆精心的指导,我已经能背很多有名的诗,词。可是,时间长了,我就忘了,外婆从不生气,一点一点的教我。现在我10岁了,已经知道学知识的重要性了,看见唐诗宋词,我就会兴奋的阅读,再也不会让外婆操心了。

  • 老师给我们讲了很多诗歌的知识,我第一次发现,原来诗歌是这么有趣,诗中的大千世界深深地把我吸引住了。从此我上了喜欢上了诗歌,醉心于唐诗宋词之中,会为“多情自古伤离别”而伤感,会为“凌寒独自开”的梅花的迎霜傲雪的坚强品格而赞叹不已……当我读到李白的“飞流之下三千尺”的时候,我突然发现原来诗歌也可以有如此美的景致,有意思!我津津有味地品读起来:我发现,在这如诗如画的唐诗宋词中,蕴含着诗人的远大抱负,蕴含着诗人思想感情,诗中有着美丽的风景……我发现结合诗人的时代背景来理解诗歌会比较清楚,更容易走进诗歌的世界,了解诗人的人生际遇。

描写宋词的段落400字
  • 《宋词三百首》只是一本平凡到不能再平凡的书,因为我们班几乎没人没有这本书。也正是这样,同学们都不在怎么读这本书,几乎就是老师让背宋词的时候应付一下,几乎没有人注意到这本书,这本书自然成为了我们班的“土书”。但是我最喜欢的就是这本书——《宋词三百首》。这本书不仅仅只是宋代诗人写的诗,这里面还记载了那些写诗人的心情,让我们更了解古人。例如陆游的“一弹指顷浮生过,堕甑浮空当破。去去醉吟高卧,独唱何须和?残年还我从来我,万里江湖舸。脱尽名利僵锁,世界原来大。”这首词不仅仅是一首词,它还记录了宋代诗人陆游当时感叹、心情。这本书对我可谓是受益匪浅,我在这里确定了自己明确的目标。这本书还能在困惑里的人豁然开朗,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我们不禁感叹古人的智慧!如果这本书不被当选世界名着,那真是太可惜了!《宋词三百首》是本非常好的书,它可能会改变一个人的一生!

  • 夜幕降临,清明上河园里安静下来。突然,灯火通明,人唱马嘶—— 大型实景演出《大宋·东京梦华》开演了。《大宋·东京梦华》演出时长70分钟,由700多名演员参与演出,是中国实景演出的精品力作。那波心悠悠荡出的小船让我的心情也随之荡漾;那优美的宋词吟唱,让我梦回千载。这是一卷关于北宋王朝鼎盛时期的印象画卷,是《清明上河图》和《东京梦华录》的历史再现。它以《虞美人》、《醉东风》、《蝶恋花》、《满江红》等八首耳熟能详的经典宋词贯穿整个演出,勾勒出北宋都城东京汴梁的历史画面。壮观的场景、绚丽的灯光,经典的宋词,缠绵的吟唱,优美的舞姿,让我陶醉,让我痴迷。当我正沉醉于北宋京都汴梁的盛世繁荣时,突然炮火隆隆,火光冲天,金兵兵临城下,北宋国破家亡,留给人无尽的遗憾!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我深深地体会到岳飞这首词的沉痛!虽然精彩的节目在一种遗憾,压抑的感觉中结束了,但人们还是起立鼓掌,对演员的精彩演出报以热烈的掌声。

  • 宋朝,继唐代的盛壮之风,固然是风雨飘摇,动荡不安,却正是因为这乱世,而生就了这许多词人。若言苏轼,一句“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便已足够。一支笔,描绘出多少动人诗篇!有“帕手腰刀”的投笔将军,有“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出猎太守,有那“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青年才俊,抑或是“漂流江海,万里烟浪云帆”的宽广博大,以及“清溪无滴,上有千仞嵯峨”的高大雄健,又许是“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无奈,“我欲乘风归去”的奇想,“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的矛盾。然而,无论如何,苏轼留下的并不仅仅只是实在的苏堤。再后,金兵南侵,汴京沦陷,王朝迁都,偏安江南,又有一位“整顿乾坤,廓洗宇宙”的辛弃疾站起,他遥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他一次次在“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他“唤取红巾翠袖,h英雄泪”,他……更有陆游、有柳永、有李清照,有……个个都为宋词添上艳美的一笔。

  • 唐朝灭亡了,但是它留下的另一种文体形式—长短句,也就是词,宋词发轫于唐,至宋而兴盛,与唐诗珠联璧合。在南朝,我们就看到了“千古词帝”李煜,一曲“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诉出了自己的忧愁与无奈,而又因为那一句“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丧了性命。也许,他不是一个好皇帝,但是他绝对是一个好词人。到了北宋,出现了苏轼、秦观。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霸气,“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的伤感离愁,又看到了“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的梦幻和“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的艰辛与美好。然而,金人攻入东京,砸碎了他们的琼楼玉宇,却激起了岳飞“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雄心壮志,引起了范仲淹“燕然未勒归无计”的无奈与思乡,勾起了辛弃疾“可怜白发生”的壮志难酬与愤懑不平。可是南宋还是在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豪言中灭亡了。

  • 奥语课上老师经常会让我们积累一些有名的诗词佳句,并要求背诵。这次的任务中有南唐后主李煜的名篇——《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它虽然不长,但硬背也不容易。我那爱听歌的老妈马上想起:邓丽君唱的一首歌就是这首词!随着她婉约清丽的唱腔吟诵,在不知不觉中歌词已烂熟于心。像这样直接以唐诗宋词谱曲传唱的还有很多,比如,李煜的《虞美人》、王菲翻唱北宋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毛宁的《涛声依旧》则由张继的《枫桥夜泊》改写。每首诗词都表达着作者内心的想法,歌曲也不例外,有的表达思乡之情,有的则是饯行惜别,有的赞扬建功报国,有的则是忧国伤时。一边唱着歌,一边记诗词,保证记得又快又牢,还能感受到作者的心情以及诗词的韵律,让人流连忘返、回味无穷。优秀的流行歌曲都是生活之歌,是创作者做了生活的“有心人”的成果。这些歌曲不仅精美、凝炼,还闪耀着生活真谛的哲理性光辉,流淌着深沉的人生意识,意蕴丰厚。它像一本富有真理又耐人寻味的好书。

描写宋词的段落300字
  • 曲,这种文体我并不熟知,但元曲也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它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上都体现了独有的特色,和唐诗宋词鼎足并举,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三座重要的里程碑。最著名的便是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四位元代杂剧作家。让我最深刻的元曲代表作品是《天净沙·秋思》,所以我推崇的也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文字的清新古朴让我领略到了自然的美丽,也感受了游子们的断肠心声。如今,枯藤依旧,昏鸦却不复。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每每联想到这样一副情景,我的心中便无限凄凉,对元曲的喜爱也更甚。

  • 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山东已被金兵所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辅使等职。任职期间,采取积极措施,招集流亡,训练军队,奖励耕战,打击贪污豪强,注意安定民生。一生坚决主张抗金。在《美芹十论》、《九议》等奏疏中,具体分析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对夸大金兵力量、鼓吹妥协投降的人,作了有力的驳斥;要求加强作战准备,鼓励士气,以恢复中原。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主和派的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江西上峣、铅山一带。晚年韩侂胄当政,一度起用,不久病卒。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情怀,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苏辛」。

  • 翻开唐诗宋词,读到:“天上清光留此夕,人间和气隔春阴。”《上元应制》蔡襄(宋人)的佳句,我们便轻松地穿梭到了宋朝,体会了宋朝的世间百态,这是需要想象的,佳境比电视机还充满情趣,它留给我们的是旖旎华美的神韵。在那前一朝代,上苍眷顾了另一位狂放不羁的诗人,他云游四海,吟风弄月,得意时说:“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失意时却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放下了一切,达到物我相忘时,“众鸟高飞尽,孤云独自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独做敬亭山》自然而然的从他的口中一泻而出,岁月记住了李白,李白因而飘逸而洒脱,豪迈而浪漫。

  • 从五代十国到北宋,作词极为盛行,后人也将宋词谱成曲,添上符。这其中的代表作就有《水调歌头》,这首诗谱成曲就会与音乐的本之浑然一体,人欣赏之际心灵就被韵瓦解了。尤其是最后结尾,更是触动了人们那根久未摇变的神经。“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正是人们长时间到处奔波,心中却牵挂亲人,思念家乡的鲜明写照。诗人身处于长安城内的繁华之间,但这一切似乎充满了落魄和失意。对于来说,他不愿意被遗弃,却又无法找到回家的路,即使有路也无法与亲人团聚。后人将它谱成曲,添上符,为的是给自己一个精神寄托,抒发自己被压抑的情感。正如一篇文章中写的那样:人们沉陷于迷茫之中,身体日渐发福,无法忘记过去的内心凝固了悲伤,只有思念,愈发瘦骨如柴。

  • 知足常乐。多想一下自己拥有什么,你会学会知足,同时,你也会快乐起来。唐伯虎曾写下“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与仕途擦肩而过,唐伯虎没有悲伤,反而对自己的田园生活感到快乐。“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纳兰容若的恬适生活令他沉醉,他满足于这样的生活,所以他是快乐的。苏轼的“一蓑烟雨任平生”豁达乐观令世人感慨,虽仕途不顺,但他不过分悲叹自己,反而生出这样的大境界,如何能令人不敬佩?还记得那个“奉旨填词”的柳三变吗?“你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皇帝的一句话,即刻就断送了柳永的仕途。他悲伤过,低徊过,但他最后选择接受命运的安排,在勾栏瓦肆之地浅斟低唱,追寻自己的内心。朝廷只是少了一位小官,却成就了两宋的大词人,璀璨了两宋文坛,照亮了宋词的前程。不要老想着你没有什么,要想到你拥有什么,你就会快乐的。

描写宋词的段落200字
  • 你——李清照是宋词十八家之一,却一直是我倾心崇拜的词人。你的作品完成于北宋之末和南宋之初。前期生活优裕,以闲情逸致,儿女情长为主。后期沦陷落魄,以情家思国,愁绪难解为主。善用白描手法,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你的传世之作《漱玉词》堪称是婉约、清丽的一派宗师,有着千古第一才女的美誉。虽然一生坎坷道路曲折,但在那样的年代,却成就了你这样一位优雅的才女。读你的词就如一汪恬淡的清泉流过,涤荡着我酸涩干涸的灵魂,每一首词都具有浓烈的现代时尚感,丝毫不夸张地、名副其实地具有高、大、上的华美阙章。

  • 我接触的第一首宋词,便是这欧阳修的《生查子》。全词是我在读一篇故事时所接触到的,故事的内容大体已忘,倒是那几句朗朗上口的诗词烙印在了脑海里。当时的我,突然联想起一个叫欧阳修的古人,在灯光灿烂中,独自一人站在热闹的街市,去年的“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如今早已物是人非。他于光明中,却黯然伤神,眼泪打湿了衣袖。我想,不论曾经抑或现在,我都为他所深深动容。像是时光倒流,他的悲伤我忽然看得真真切切,不需过多言语,我已明了他的感慨与感伤。

  • 今天嵇老师叫我们写一篇作文名字叫——直被模仿,重未被超越!说的这篇作文我们班都很骄傲,因为我们班从一年级就开始背诵木兰辞,木兰辞一共有326个字,想想一年级小学生能认识多少字顶多也就是六百多字,木兰辞已经站一半了,所以我们班很骄傲。还有一点常见的宋词三百首,我们班差不多已经被了两百多首,这一点也是我们班很骄傲的地方。

  • 当然,唐诗宋词是无数天才智慧的结晶。孟浩然,王维的宁静淡泊,岑参,高适的边塞长吟,李白的浪漫奔放,杜甫的乱世悲歌……他们的文采令我崇敬,他们的经历令我感慨,他们的诗文令我读懂了无数文人骚客内心的高尚情怀。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誓言给我鼓励。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理想令人心痛。白居易“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的乡愁令我心酸。刘禹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哲理给予我启迪……

  • 总爱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点一盏昏暗的灯,捧一本《宋词选》。昏黄的灯光照在同样泛黄的线装书上,古老的月光从雕花的窗格间探进来,洒下一派东坡的豪放、易安的婉约,抑或是淌下一份柳永的浪漫。清幽的月光,抛出孤独的丝线,倾听着词人的浅唱低吟:“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也罢,“流光容易把人抛”也罢,“一帘幽梦无人近,千古情人独其痴”也罢,“地背山进,衣润费炉烟”也罢,都是我的最爱。

描写宋词的段落100字
  • 李白豪放不羁,他的诗更是继承了屈原的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可宋词又有那般逊色于唐诗?在那个北宋缺将南宋缺相的宋朝,文人才子代代出,婉约派的柳永、晏殊、李清照、,豪放派的苏轼、辛弃疾。哪一个在文学史上不是大名鼎鼎,如雷贯耳啊!

  • 你前有《楚辞》的磅礴,后有宋词的婉转;你左有杜子美的沉郁,右有白乐天的质朴。然而这些都不能遮盖你的光芒。你尽管有机会做官,但官场的腐朽与皇帝的无能刺痛了你的心,于是你升起了心中的太阳,喊着“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狂笑而去。你将自己的豪情在山间泼洒,在水中流淌。李白,你是诗中之仙!

  • 中国韵美在宋词的婉约,像一壶菊花茶,柔情千缕而素洁淡雅。“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满溢灵动婉媚,“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流露寂寞惆怅,“自在飞花轻似梦”尽显轻柔情致。是窗外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的暮春时节,是误入藕花深处的青葱岁月,还是锦瑟年华谁与度的迷茫岁暮?光阴流逝,只剩寂寞、淡然。

  • 静静地站在街边,感受着那殷红斜阳余晖轻柔的笼罩,思索那份不一样的美。微风拂过,不经意间翻动了捧在手中的宋词。诧异间低头看去,书中却流出一段段绝妙惟美的韵律。如清风拂面一样轻柔婉转,如金戈铁马一般令人激沸……我开心至极,哦,刹那间,我发现了那繁华中别样的美!

  • 黑暗的时局,无能的政治,都不是我所关心的。以此为引,只是想去那个暗香浮动,疏影横斜的年代。在两宋之交乃至后来绵长到宋末,一个个如雷贯耳的人物如同一座座丰碑树立在宋词走过的路上。黄埃散漫,一个又一个他们,望着北方,出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