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描写神气活现的段落
市场偶然还可见用绳子绑了脚的鸡鸭,毛光发亮,个性鲜明,倔犟得很,有一种"宁死不屈"的精神,完全不同于现在菜场笼子里目光呆滞、毛色灰暗、惊恐不安等着屠宰的同类。虽然都是供人类享用的口中之物,但六十年代的鸡鸭生存状态却好得多,白天自由自在,游逸于田垅、菜地、河塘,吃虫子、水草,或拖儿带女,或成双成对,或独自觅食。公的神气活现、歌声嘹亮,母的叽叽喳喳,温顺祥和,晚上自觉归笼歇息,不用主人操心,完全是“自主管理”。“那年冬天很冷,正赶上村里杀了一头老牛,每家每户分了几斤。二伯母弄来一堆芋头,我们五六个孩子坐在厨房里剥,她则支起一口大锅将牛肉切成四方丁放到水中煮,大堂姐负责烧火。不一会,牛肉的香味就冒出来了,芋头剥好洗净了,几根香葱洗得白绿分明也预备在一边。七伯母将芋头全倒入锅内,闷上锅盖,大堂姐的火也烧得更旺,厨房里香气四溢,孩子们的小脸映得通红通红,黑亮的眼睛兴奋地盯着那口大锅,急不可奈地想早点尝鲜。”爸爸说着说着,还舔了舔嘴巴,留恋出了怀旧的情调。
《吃的变化》的优美段落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