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描写撒哈拉沙漠的段落
不,大部分的人都是善良的,只有极少数人是如此。是物质的贫乏导致如此吗?还是精神的贫乏呢?该是精神的贫乏吧,如果他们有丰富的知识文化,接受了正确的思想教育,有正确的是非观念,这样的惨剧还会发生吗?我不禁回想起鲁迅在“《呐喊》自序”中所说替俄国做了军事侦探的中国人被日本人砍下头颅示众,四周中国人喝彩的场景——喝彩是因为他们的愚昧,而三毛所写的撒哈拉威人是否也如此呢?没错,在和平年代,他们可以过着如《桃花源记》中所说“怡然自乐”的生活,可在乱世,一些人因为没有文化与思想的束缚,没有正确的是非观念,做出了不该做的事。没有文明,就更不必说法律与制度了。可是,如果撒哈拉沙漠出现了现代文明,那宝贵的撒哈拉民族文化,便如同沧海遗珠一般,湮没于大漠黄沙。而在“文明人”的世界里,也并不是没有无视法纪纲常的人。撒哈拉沙漠的未来,就要撒哈拉威人自己抉择了。
《读《撒哈拉的故事》有感_1000字》的优美段落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