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揉面团的段落
描写揉面团的精彩片段
  • 描写揉面团的段落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妈妈刚开始做肉馅,爸爸就出去了,没有爸爸的帮助,妈妈包饺子的速度明显慢了许多。切肉馅、洗菜、切菜、洗碗、揉面团等一大堆活都压在妈妈一个人的身上,到了中午十二点半,我连一个饺子的影子都没有见着,急得我象热锅上的蚂蚁,团团乱,而我的肚子早就唱起了“空城记”。最后,我实在忍不住了,对妈妈说:“妈妈,我来帮您一起包吧”。妈妈笑着说:“真是好孩子,能帮妈妈做事情了”。这时,爸爸也来了,他听见也笑着说:“不错,懂得帮爸爸、妈妈干活了”。我听了爸爸妈妈的称赞,心里美滋滋的。很快我就围上了围裙,摆出一副大厨师的样子。我第一个任务是擀饺子皮,妈妈正要給我讲方法,我就拿起擀面杖,心想:“那么简单的事情,还要别人教,真是太丢脸了”。于是,我学着妈妈的样子,在一块面团上撒了面粉,就擀了起来,可是我擀出来的饺子皮,不是太长,就是太短,总也不会圆,真难看,我一生气,撒手就不干了,妈妈见我那样子,笑着对我说:“不要放弃,坚持就是胜利,要知道用劳动换来的食物是最好的”。我听了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接着,妈妈就给我讲擀饺子皮的方法。我按照妈妈教的方法一个一个地擀了起来。

    快乐的星期天》的优美段落摘抄
描写揉面团的段落
  • 我按照妈妈说的,先把手仔细地清洗干净,再拿出一个干净的盆子,把适量的面粉倒在里面,然后开始向面粉里边加适量的温水,一边加水一边用筷子不停地搅动面粉,直到所有的面粉都沾上了水以后,就可以用手去用力的和面了。和面的时候水不能加得太多,否则,面就会太稀了,面粉就会粘在手上,这样和面就会失败。如果不小心水加多了,也有解决办法,那就是再加一些干面粉在里面;如果水加少了的话,就会出现有一些干面粉还在盆子里,没有粘在面团上,这时,就需要再加上少许的水才行。刚开始,我往盆子里加的水多了,两只小手上面全是面粉,可难受了,我想:这一定是水加多了的原因,必须要加上一些面粉才行。于是,我又往盆子里加了一些面粉,开始用力的揉面团,面团真大呀!我每揉一下都要使出全身的力气,一会儿,我的额头就沁出了汗珠。终于,盆子里面的干面粉都被我揉进面团里面去了,手上沾的面粉也不见了,盆子是光光滑滑的,小手也是干干净净的,面团的表面也是光光的,像一个人的光头一样,真像是在变魔术一样啊!我真的做到了和面的“要诀”和面要“三光”——盆光、手光和面光。

  • 制作过程是什么呢?第一步,揉面团。我左揉右揉,好几次都把面团揉坏了,但我没放弃,最后一次我终于成功揉好了。接下来是第二步,擀面。先将揉好的面团放在油纸上,用手轻轻按下并拿起擀面杖把它擀成一个特别薄的扁圆形的面皮。在擀的过程中,我遇到了一点小麻烦,经常把面团擀出一些小孔来,结果求助了老师。我还观察了下隔壁的同学,他擀面团时直接把面粘到了擀面杖上面,惹得我哈哈大笑。然后是第三步,用模具压饼干造型。先将模具用力地压在擀好的面皮上面,再用塑料铲子将压好的形状铲起来直接放在大盘子上(老师说我是特别待遇,可以直接放在盘子里,其他同学都是先放在油纸上,再放进盘子进烤箱)。这里我遇到一个大麻烦,经常将压好的饼干造型铲坏,要不就是没掌握好力度搞得饼干粘在了铲板上。幸好我以前有来过这里,有制作经验,很快我便找到了方法,不然真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马月才能完成这步。最后是第四步,将压好的饼干造型放入烤箱里面烤,20分钟就可以烤好。

  • 首先,她拿出一大叠报纸,“难道要让我们看报纸吗?”我正纳闷呢,赵妈妈说:“我们大家都先来撕报纸,把报纸撕成细条或者碎片。”小朋友都很高兴,因为每个小朋友都是“搞破坏”的“大王”,很快,每个人前面的脸盆里都有了一些支离破碎的纸片。赵妈妈把同学们撕碎的纸片汇集到一个脸盆里,然后,拿出一大桶胶水,往碎纸片上倒了半桶黏黏的透明胶水。赵妈妈说:“谁会揉面团啊?”小女孩们都争先恐后地抢着去做“示范”,最后,男孩子和爸爸、妈妈们也参与了“揉面团”的活动,我也试了试,我套上一双塑料手套,把手指插进像“面团”一样的纸浆里,轻轻的“按”呀、“挤”呀、“揉”呀,原来散状的碎纸片紧紧“抱”做一团。赵妈妈指着那些纸浆说:“这些纸浆就是做京剧脸谱的材料了!”

  • 我们以前包饺子,饺子皮都是在面店买的,但是今天我们决定也自己做。早上爸爸从市场买来了面粉和肉,我们就正式开工了。首先把面粉放进盆子里,一边放水,一边用筷子不停的搅拌。当水加得差不多时,就可以揉面了。然后把揉好的面放在盆子,盖上盖子醒面十分钟左右。妈妈把肉末和葱,开始包饺子了,我们分工合作:我来揉面团,然后把面搓成一长条,用手掰成一颗颗;妈妈用擀面杖擀成圆圆的面皮;爸爸来包饺子。大家都很买力,我把面团揉的又筋道,妈妈擀的面皮又薄又圆,爸爸包的又大又好,跟超市买的一模一样,就这样一只只饺子出来了。我也学着擀了面皮,包了几个饺子,虽然包得不太好看,但总算是把肉包起来了。

  • 一切准备就绪,我们就开工啦!奶奶揉面团,妈妈负责加芝麻馅,再把它搓成小圆团,我呢?把妈妈搓好的小圆团放到圆圆的馃模子里印上图案,不要以为这是最简单的,要想印个漂亮的图案可不简单啦!你瞧,我用力一按,小圆团就破了,里面的芝麻馅流了出来,第一个清明馃就宣告失败。可我不灰心,接着做第二个,这回我可有经验啦,把小圆团放进馃模子,轻轻一按,心想:这下肯定可以啦!可是打开一看:清明馃上只有淡淡印迹,漂亮的花纹一点也看不见。这回可真有点泄气了。这时奶奶说:“按压时的力度最重要,多做几个就有经验啦!”于是我接着做,终于做出了漂亮的清明馃。爷爷忙把清明馃放到灶堂上烧,不一会儿,一股清香扑鼻而来,我的口水也在嘴里不住地打转。奶奶把清明馃夹给我说:“吃吧,小心烫!”我接过清明馃就一口咬下去,“哎呀!好烫哦!我的嘴巴……!”我大叫道,全家人都笑了!

  • 为了抚育我成长,母亲付出了无穷无尽的爱.在生病时,想起她跑大老远为我买来最爱吃的食物;在生活上,想起她用全身心的爱为全家揉面团的日子;在学习上,想起她是我良师益友的日子,我就会拥有无穷的力量,我就能做任何事情.有人说母亲是天使,她们教会孩子飞翔.我的母亲就是用这份浓的化不开的亲情教会我飞翔的

  • 每一次寒暑假我都去岑溪和爸爸他们一起过,每到新年,我就起的早早的,我刷牙洗脸完,水又刚好烧开,奶奶就把刚烧开的水倒在盆里,放面粉下去,奶奶就开始揉面团了。我呢?当然就是洗洗干净手,又清了清嗓子,到小叔房间,开唱道:“想留不能留,

  • 为了抚育我成长,母亲付出了无穷无尽的爱.在生病时,想起她跑大老远为我买来最爱吃的食物;在生活上,想起她用全身心的爱为全家揉面团的日子;在学习上,想起她是我良师益友的日子,我就会拥有无穷的力量,我就能做任何事情.有人说母亲是天使,她们教会孩子飞翔.我的母亲就是用这份浓的化不开的亲情教会我飞翔的.

  • 开始动工了,妈妈先拿一只不锈钢的盆,倒入面粉、苏打粉,一边搅拌一边倒入苏打水,搅拌均匀后,在手上擦点炒菜用的油(防止面团黏在手上),用手揉面团,再在登头板上撒上油,拿一小团面团,先用手掌把它压扁,再在擀面杖上洒一点油,再用擀面杖擀一下,现在,一团小面团眼间变成了薄如蝉翼的饼,把它放入“噼里啪啦”的油锅。

  • No。1厨房。推开厨房的门,外婆正在做月饼。呀,外婆这一手可真够绝的。她一手揉面团,一手拌馅。等面团揉成了圆形,把它压平,捞进一勺馅,再揉成团,放进买来的月饼模具里,把凸出的地方压平,多出的地方用刀切掉,月饼就完成了一半。然后把模具放进烤箱,等几分钟后,将烤好的月饼用小刀刻出是什么馅的,月饼就做好了。

  • 晚上,八点了,出来大厅,发现妈妈在揉面团,我走了过去,让妈妈给我一点。加水,加糖,加粉,妈妈揉,我学着妈妈一样揉,揉了到了九点钟。面团干了,妈妈帮我加点水,再揉一会,妈妈拿来一个大盆子,装着一个个做好的馒头,它们看上去,像一个个小鸡蛋。

  • 晚上,八点了,出来大厅,发现妈妈在揉面团,我走了过去,让妈妈给我一点。加水,加糖,加粉,妈妈揉,我学着妈妈一样揉,揉了到了九点钟。面团干了,妈妈帮我加点水,再揉一会,妈妈拿来一个大盆子,装着一个个做好的馒头,它们看上去,像一个个小鸡蛋。

  • 看爸爸揉面团很简单也很好玩,但面团到了我们手里,却变得不听使唤了,明明像块橡皮泥,但我揉起来却觉得很费劲,用力压下去了,它还会弹起来,左右推压就更费劲了,揉了很久,面团还是显得硬邦邦的,我的脑门上都渗出了汗。我看了看吴昕翰,虽然他的力气很大,但揉起面团来,似乎也使不出劲来,整个面团在他手里都不成样子了,望着他一脸的着急,我心里想,“揉面团还真的不容易”。 (在自己的揉面过程中穿插着心理描写,反映出了第一次揉面的兴奋和着急,“体验”二字呼之而出。)

  • 元宵节当然少不了元宵.春卷这两大的主角。随意各家各户都在做元宵.炸春卷呢!一到奶奶家,正看见奶奶在揉面团,我好奇的凑上去看看,说道:“奶奶啊,您老这是在干什么吖?”奶奶笑盈盈的说:“这是在做元宵呢,你来得正好,来帮我揉揉。”于是——揉面团的重任就压在了我的肩上。既然有重任,那就好好工作吧!我揉,我揉,我揉揉揉。咦?是不是有点揉过头了。我准备把手拿起来,可手就是拿不起来了呢。定眼一看,原来面被我揉的太粘了,我的手都黏住了。啊——我只好向奶奶发出求救信号。

  • 我看见拉面师傅师傅正拿着一块又白又大的面团,先“啪”的一下往板上一摔,再用力揉了揉面团,将面团揉成橄榄球的拉长版,拿在手上,使劲朝两边拉、甩,重复了好几次。我真担心师傅师傅会把面扯断。没过多久,又长又细的面条下锅了,不到一分钟,另一个师傅把面捞了出来,放在碗里,舀了一碗骨头汤,又加入牛肉、葱和香菜,一碗兰州拉面就完成了。

  • 采茶好玩,制茶也挺有趣哟,制茶的过程有杀青。揉捻。干燥等,其中当数揉捻最有趣了,你看,老师的双手来回的揉捻着有点像揉面团一样,又有点像在打太极一样,那动作非常熟练,看得同学们心里痒痒的,跃跃欲试。我的运气真不错,老师让我来试试,我学着老师的样子双手来回的揉着,可是茶叶老是不听我的使唤,一次两次三次…。。我终于成功了,真是功夫不付有心人呀!

  • 恰巧今天的太阳耀眼的很,这时候把桂花晒成干正好!我拿出把桂花包的严严实实的纸巾,先使劲按压——将里面的大部分水分挤出来。想揉面团一样用力。几个来回后,纸上已尽是黄色的花汁,散发着香味。我把纸巾摊开,将大致没有水分了的桂花放在洗干净的硬币上,这时候的桂花已经成暗黄色了,我把它放在阳台正对阳光的位置,就开始了漫长的等待。

  • 悠闲的日子一晃就这么过去了,桂花原本饱满的花片也变得瘦小干枯,但这一点也无损她的美丽,反倒莫名地添了一种成熟的韵味——原本的香味依旧还在,但渗入了一股暖暖的,阳光的味道,干瘪的瓣儿透过橘黄色的灯光看,还隐约可见那一根根连着的筋脉。该做桂花糕了,一家人都“倾巢出动”,磨桂花粉,揉面团。热热闹闹,忙活好久后,才能如愿以偿地品到那缕甜甜的桂花味。

  • 下午5时许,爸爸从超市里买来了高盘面粉、肉、包心菜等配料,一到家便火急火燎地开动了。我这次给爸爸做小助手,爸爸不停地催我快点,我已尽全力了,一会儿剥大蒜,一会儿洗葱洗生姜,一会儿剥包心菜,累得我腰酸背疼腿抽筋,再看爸爸,他揉面团、剁肉、剁馅,干得汗流浃背。经过2个小时的努力,面与馅都做好了。爸爸说,我们晚上再做,今天一定要将它们包好。

  • 二月十四日是正月十五元宵节,在中国人眼里十五都是团圆节,早上,我看见姥姥揉面团娴熟的翻过来,掉过去,立起来,横过去。抻、拉、压、拽,为所欲为。还时不时的让我按住盆,倒下开水,面粉成型了。姥姥开始做汤圆了,她先取出一小块面粉团,在中间开个小洞,双手有节奏的将一个小洞变成一个大洞,在洞里放入黑芝麻,又慢慢地的将四周的面粉往洞里靠,洞又没了,我认真地学习着,一眨眼功夫,二十个汤圆可以放入锅里了。汤圆在沸水中翻滚着,再慢慢浮上来。汤圆好了,我盛了一碗,刚吃一个,一种香香的味道在我口中蔓延开来,好吃极了!

描写揉面团的段落400字
  • 看着爷爷奶奶在不停的包馒头,不禁手有些痒痒,于是,我也学着奶奶的样子包馒头。看着容易,做起来就难了。刚拿起小面团,我的手指就被粘起来了,奶奶说:“沾些面粉就好了,不然,可就要把你的五个手指连起来了。”我一听,就赶紧把手伸进面粉袋,出来时已经是“羊爪子”了。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手上的面团屑给弄了下来。又开始揉面团,把面团揉成圆的后。我就把它放在桌上,压成扁平状。可不压不要紧,这一压,那面团就粘在桌上了。等我把它撕下来后,它却破了一个大洞。哎!没办法,谁让我是“新手”呢?认命吧,重做。在我做了无数边搓、揉、压后,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成安然无恙的扁平状的圆饼了。接着,我开始包陷,可那筷子像和我作对似的,不是挑的太多,就是太少,要不是奶奶帮我,我不知要费多少周折。最难的还在后面呢。我也学着奶奶的样,先用左手托住圆饼底,再用右手沿着圆饼边缘不停地捏出褶皱形,把馒头一圈后,我把褶皱形的皮往中心用力一捏,封住了口,大功告成!

  • 来到了烹饪室,张老师正在欢迎来到综合实验活动的同学。张老师发给我们每人一团面,张老师说“用手把面揉的又得有弹性就可以了。”我照老师的样子开始揉面团,果然一会的功夫,面团就被我揉的又白又有弹性,这时,张老师把我们叫住,继续说下一步怎么做,我把我的面团揉的又大又圆,有的像个五角星,有的一边薄一边厚,还有许多奇异的形状。到了最难的部分了,大家都目不转睛的盯着张老师的每一个动作,张老师师范完了后,我们去领工具,就是菜刀,菜板和一个小筐子。我开始把面饼变成面条,我先把面饼正反面都涂上面粉,再把他轻轻地把面饼折好,放在菜板上,用菜刀把折好的面饼宽度差不多一样的切成一个长方形的样子,再把它们打开,一个个面条就做好了。我高兴坏了。下面就是煮面条了,张老师带着我们煮面条的锅前,叫我们把面条一下子倒进去.再用筷子把面条给分开,张老师叫我们放半勺子盐。少许的味精,老师给我们放了葱花油和酱油。面条就可以出锅了,我拿着自己亲手做的面条,感觉比买的好吃几万倍。

  • “叮铃铃……”闹钟响了,我在朦胧中睁开双眼,走出房间,到老爸的房里去,发现老爸还在睡觉,我千呼万唤,他却理都不理。我想起,前几天,妈妈刚出去旅游了,出发前,她特别为老爸准备了一盘磁带。我拿起磁带放到播放器里,一会儿播放器里就出现了大叫声:“起床了!起床了……”起初,老爸一惊,以为是老妈回来了,他探出头来看看后,还是决定将睡觉进行到底。我又拿起老妈准备的“催起棒”,像打高尔夫球一样,对准老爸的屁股,“开始!”我一打,棒子就乱叫,可是老爸的呼噜声盖过了棒子的叫喊声。于是我开始更猛的方案:把家里所有可以发声的电器都打开:电视、小音响、MP4、播放器、生锈了的电扇……都开到了最大值,外加我的大嗓门,我家里像万马奔腾!可老爸还是没有屈服,他把耳朵一塞,又睡着了。我实在无奈,老爸没叫醒,自己被吵晕了,我只好把电器都关掉。我想老妈的招术没用,还是用我自己的办法吧。我把老爸像揉面团一样,边揉边叫,果然还是这样最有效,老爸拔掉耳塞说:“揉什么揉,我起来就是了。”我还以为大获全胜了,我心高彩烈去吃早餐,吃完早餐,过来一看老爸又睡着了。

  • “叮铃铃……”闹钟响了,我在朦胧中睁开双眼,走出房间,到老爸的房里去,发现老爸还在睡觉,我千呼万唤,他却理都不理。我想起,前几天,妈妈刚出去旅游了,出发前,她特别为老爸准备了一盘磁带。我拿起磁带放到播放器里,一会儿播放器里就出现了大叫声:“起床了!起床了……”起初,老爸一惊,以为是老妈回来了,他探出头来看看后,还是决定将睡觉进行到底。我又拿起老妈准备的“催起棒”,像打高尔夫球一样,对准老爸的屁股,“开始!”我一打,棒子就乱叫,可是老爸的呼噜声盖过了棒子的叫喊声。于是我开始更猛的方案:把家里所有可以发声的电器都打开:电视、小音响、MP4、播放器、生锈了的电扇……都开到了最大值,外加我的大嗓门,我家里像万马奔腾!可老爸还是没有屈服,他把耳朵一塞,又睡着了。我实在无奈,老爸没叫醒,自己被吵晕了,我只好把电器都关掉。我想老妈的招术没用,还是用我自己的办法吧。我把老爸像揉面团一样,边揉边叫,果然还是这样最有效,老爸拔掉耳塞说:“揉什么揉,我起来就是了。”我还以为大获全胜了,我心高彩烈去吃早餐,吃完早餐,过来一看老爸又睡着了。

  • 周末下午我看妈妈在厨房做馒头,我就说:“妈妈,让我做几个行吗?”妈妈说:“你光看就行了。”我说:“就做几个嘛!”妈妈说:“那,好吧!”我非常高兴。  妈妈教我说:“你先用力揉面团,还要不停地往面团里掺面粉。”我按照妈妈说的去做,面终于和好了,我累得头上冒出了小汗珠。妈妈把我揉好的面切成大小均匀的小面团。只见妈妈两手握着小面团,熟练地揉着。小面团在妈妈的手中转着转着,就成了一个个光滑的圆馒头。我也学着妈妈的样子揉着面,揉了老大一会儿,可馒头底下的那个小圆口就是合不拢。我有些泄气了,妈妈站在一旁看着说:“不要急嘛!刚开始是难点,做多了就会掌握其中的技巧。”听了妈妈的话,我的两只手紧密配合,劲用在手指上,不一会儿,一个光光的馒头在我的手中形成了,接着两个、三个……不一会儿,面板上排满了馒头,看着自己的作品,我心里非常高兴。  开始蒸馒头了。妈妈把水烧开后,把馒头放进锅里,妈妈告诉我要用大火蒸20分钟。  20分钟过去了,我闻到了一股香喷喷的馒头味。我揭开锅盖一看,啊!又大又白的馒头!  这次做馒头,使我懂得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描写揉面团的段落300字
  • 记得有一年中秋节,亲婆(我对崇明祖母的称呼)带着我和表哥拿着面粉做每年到崇明都吃的圆子。中秋节,崇明农村不吃月饼,而吃圆子。亲婆找出做圆子的材料:面粉、馅和水,先将面粉和开水揉成大面团,再摘取一小团,用手揉成一个空心的半圆球,然后把馅放在空心的半圆球里,用手一点一点捏着转,球口就越捏越小,最后把口子用手一点点捏住就行了。亲婆还告诉我一个秘诀:“在刚开始揉面团时,要用些干面粉放在上面,不然面团粘乎乎的,很难揉。”我刚做几个,一点也不像圆子,倒像小笼包子。亲婆又说:“捏到最后,圆子口还要往下按,再用双手搓圆,这样才像圆子。”我听了以后,照她的样子做了,还真像呢!

  • 我做的第一种美食,是葱油饼。我不会用煤气灶,就让妈妈帮着我做。做这种饼,需要的配料是:芝麻油、白芝麻、葱花、白面等。首先,把白芝麻放入锅里炒一下,炒出香味就行了,炒好后盛进碗里;把葱洗净,切成葱花。然后,和面、揉面团;用擀面杖把面团擀成面片,擀得越薄越好。接着,在面片上抹上芝麻油,把炒好的白芝麻、切好的葱花撒在面片上。再把面片卷起来,卷成一条长长的面卷;用刀把面卷切成小段,用手把小段的面卷按成饼状,大小和烧饼差不多。接下来,就可以把加工好的生面饼放入锅里烙了。烙饼的时候,在锅里抹一些油,也可以往饼上抹油。等烙得饼两面都透出金黄色,就熟了。这种葱油饼比一般的葱油饼小,形状精致,像精美的点心,外面焦里面嫩软,味道鲜香,形、色、味都很美。

  • 我麻利地倒了一袋自发粉在不锈钢大盆中,加上适量的热水,挽起袖子,使出吃奶的劲头,用手使劲揉面团,当手快要废了时,面团终于揉好了,只见面团白花花的,表面看不出一丝痕迹,圆得好似一块巨大的鹅卵石。揉好面团,将面团搓成一根粗长条,再用菜刀分成几小块,看上去如一个个小馒头,我拿出芝麻粉,将“小馒头”压成“小圆饼”,在中间洒上两勺芝麻粉,包好,再捏成星星形状,放入蒸茏里开始了“桑拿之旅”。时间艰涩地流着,二十多分钟终于过去了,我打开蒸茏用筷子戳了戳那娇小的“包子星”,才发现原来只有蒸笼下面的包子熟了,上面蒸笼的包子还粘嘴得很。于是我将蒸熟的包子装好,将上面的包子又放入“桑拿室”中。

  • 这时,老师发号施令:“四年级的,全部出去做月饼。”我们飞速地冲出了教室。来到大厅后,只见老师首先倒入85摄氏度的热水在盆里,把月饼粉慢慢倒了进去,香气直扑鼻,闻到这么无法抗拒诱惑的香味。我的口水“嘀嗒嘀嗒”地流到了下巴。其他同学都把眼睛瞪的老大,全神贯注的看着老师揉面团。不一会老师就揉好了。乐乐老师端了一团热乎乎的面团分给了我们这组,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扯下来一个面团,像一个满脸皱纹的老头儿。我来回搓了一会儿,就变成了一个白白的“乒乓球”。我迫不及待地拿了一个像高脚杯形状的模具,把月饼塞进模具里面用手压平,然后轻轻一推,一个美丽的月饼就做好了,我趁老师和同学不注意偷偷尝了一口,感觉甜甜的。

  • 第一次做饼干让我非常兴奋!辅导员阿姨先教我们做饼干的基本程序,我们都很认真地听讲解。终于轮到我们亲自动手做饼干了,我们先把黄油搅拌均匀,再把糖精撒进黄油里,然后把鸭蛋黄绞碎成鸭蛋碎倒入黄油里面,最后放入面粉搅拌均匀。在撒糖精的时候,“小馋猫”吴铭还在不停地偷吃糖精,我们看见之后都哈哈大笑。我本以为这样就可以了,结果他们说还有第二段程序,刘一菲负责秤重量,孙睿负责揉面团,我负责压面。一开始,孙睿揉得圆不像圆,我做的方不像方,简直一塌糊涂,有的做了一半就碎了,哎,想学做饼干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过,经过大家的不懈努力,我们做得越来越好,一个一个精美漂亮的图案展现在我们面前。

描写揉面团的段落200字
  • “咕咕咕”,我的肚子响了起来,好像在说:我饿了,我想吃饭。看见妈妈很难受,我就决定今天由我来当一回“大厨”。我去冰箱里翻了翻,冰箱里空空如也,好久没买食物了。我又去柜子里看看,啊!我看见有小米、大米和面粉。妈妈爱吃面条,于是我舀了两勺面粉,接了适量的水,学着妈妈的样子揉呀揉,怪了,面团为什么这么难揉,需要那么大的力气,妈妈明明那么轻松地揉面团,难道面团也认主人?十五分钟过去了,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把面团揉好了,我拿了一张保鲜膜盖好,放到暖气旁边让它醒一醒,就又去找蔬菜了。

  • 紧接着大工程又要开始了,我们要为过年准备一些包子饺子,尤其过年吃饺子代表着把一年当中不如意的烦恼事像饺子一样吃掉,乞求新的一年大吉大利。妈妈把菜馅和肉馅分别准备好,爸爸力气大负责揉面团,我和妈妈负责擀包子饺子皮。我的技术也是一年比一年好呢!还有调皮的弟弟也掺和着包包子在帮倒忙。一晚上吵吵嚷嚷,但也平添了几分过年的气氛和温馨。

  • 米粉粿是江浙西部一带自制的美食。这米粉粿的创作过程就是一种乐趣。从拌菜馅,揉面团到擀面皮,再到包米粿,看似繁杂的工序实际藏着一道道爱的心绪。一个个类似半月牙的米粿有趣极了,月牙的一边捏了好些许密密麻麻的小齿轮,又像是小女孩裙摆上精致的褶皱花边。我总想在面皮里多塞些美味的菜馅,可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把面皮塞得鼓鼓的,我的小手掌就不容易掌控。每每这个时候,奶奶会在一旁欣然微笑,我也会有几分骄傲。

  • 回到了家后,我小心的把买到的“面粉”递给了妈妈,妈妈先把这些“面粉”倒入要揉面团的碗里,然后便开始揉了起来。时间一分、二分、三分地悄悄过去了,可是妈妈还是没有揉好面团,她疑惑地拿起那袋“面粉”,然后妈妈先是一愣,紧接着就笑着把我叫了过来,哭笑不得地对我说:“孩子,你买的不是面粉,是淀粉,它们两个很像,但用处是不同的,因为你刚才买的是淀粉,所以才揉不成面团的!知道了吗?”我听完妈妈的话,顿时恍然大悟。

  • 六点多,清晨的阳光洒在大地上,混合着露水的味道,神清气爽。大街上的人已经渐渐多了,我循着叫卖声走去,瞧见那个烧饼摊,许多上班族与老人都围在那儿。生意那么好,还叫卖什么?我不满地走过去,在队尾向里张望,看见一位老人,一身蓝布衣服,套着白衣围裙和红色的袖套,衣服上沾着些面粉。他一边叫卖着,一边娴熟地揉面团撒一把葱花。每个客人递钱,他总用手拿着铁盆,示意人放里面,又不慌不忙地把面团摁进炕里或从炕里拿出几个烧饼来,扯出塑料袋装好,叫道:“哪位的葱花馅烧饼来取一下……”

描写揉面团的段落100字
  • 到了中午我一下楼就看到奶奶在揉面团,我就请教奶奶学做包饺子。包饺子是我们这边过年必不可少的美食,开始学着拌肉馅,看着放各种调料,经过漫长的时间肉馅就做好了。就开始包饺子,我们包的饺子各种各样的,有的像元宝,有的像老鼠等……又开始做很多汤圆,汤圆里边包了两个硬币也是我们这里习俗。

  • 奶奶先揉好面团,有一丝粘稠的面团在奶奶手中像乖巧的小孩子,蹦跶着。我自告奋勇要尝试一下揉面团,可是,那面团到我手中的时候反而变成了调皮的小孩子,粘在我手上,我挂着一张苦瓜脸,脸都皱成了一团,乍一看还以为是面团呢!

  • 看了石老师做的冰皮月饼,我也跃跃欲试,好奇心战胜了一切。我们一个个地抢起了五颜六色,五彩缤纷的果酱,果粉,和面团,揉面团,沾果粉,放果馅,压模……然后我也一本正经地学着石老师的样子做了起来,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我终于做好了几个精美的月饼。有的是花卉图案的,有的是字母,有的是动物……

  • 我们小队立马行动起来,卞泽希和徐艺航负责活面团。他俩先将糯米粉倒入小盆,加入一杯清水,可越和越稀,变成了面汤。情况不妙,我赶忙又往里加了些糯米粉,越揉越干,面团上竟裂开了一条缝,看来这揉面团还真是个技术活。就这样,几经周折,一个白白胖胖、热乎乎的面团诞生了。

  • 我一看,遭了,面团有开裂的迹象。我连忙向妈妈求助。妈妈看了看,不慌不忙地说:"别慌,你揉几下就好了。"半信半疑间,我开始揉面团。揉着揉着,我发现面团没有裂痕了。于是我便把头转向妈妈:"接下来怎么做?"妈妈看了一眼,说:"你把它拿出去搓汤圆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