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揉面的段落
描写揉面的精彩片段
  • 揉面

    描写揉面的段落

    说做就做,首先,先烧一壶开水,再把面粉倒进一个大脸盆里,倒一点开水进去,用筷子把它和匀,再放两个鸡蛋进去,又用筷子把它和匀,这第一步就完成了。这烙大饼嘛,难就难在第二步――揉面粉。在完成第一步时,不是倒了点开水进去吗?倒进开水后生面粉就成了熟面粉,揉面粉时除了熟面粉外,还要加上与它同等到量的生面粉才行,所以外公又加了一些生面粉进去。开始揉了,外公生撒了些面粉在面板上,是为了不让面团沾在面板上,接着,外公把面团翻过来揉过去的,看上去十分轻松的样子,我对外公说:“外公给我揉揉!”外公乐得笑了,乐呵呵的对我说:“揉面粉你看上去十分轻松,你揉不揉得好还不知道呢!那你就来试试吧!”我不服气的说:“您可别小看我了。”说完,我便卷起袖子,洗了手开始揉了起来,不做不知道,其实揉面粉一点也不轻松,我费了吃奶的劲才把那面粉团揉几下最后还是外公亲自出马,才把面粉团揉好。再把两个小面团赶面丈赶成一个大圆,再往上面抹上适量的猪油、盐、葱、胡椒,把它卷起来,再平均切成若干份,再把每一份用赶面丈赶成圆形,放在锅里用油一炸就行了,这就是千层饼。

    烙大饼》的优美段落摘抄
描写揉面的段落
  • 到了下午五点的时候,妈妈开始发动起全家包饺子。平时都是妈妈和面,这次我来包下这件事,因为今天是个特别的日子,过了今天,我就又长一岁了,你们说,我能不帮妈妈减轻负担吗?说干就干,我首先把面放进盆子里,然后一边倒热水,一边用筷子搅拌,我看差不多了,就用起手来揉面,这包饺子最难地就是揉面,有时因为水放的太多,面就粘手,有时因为水放的太少,面硬得会揉不动,只有水放的适量,面才会好揉。对于我来说,和面不是那么难,所以我就三下五下就完事了!至于饺子馅,在我和面时妈妈已经搅拌好。然后我又把面揪成一个个鹌鹑蛋大小的面团,因为爸爸没你手巧,只能擀饺子皮了。爸爸的速度很快,但我们包饺子也是跟得上的。以前,我包的饺子跟妈妈比起来,差得很远,我包的饺子站不住,妈妈包的饺子不但能站住,还挺着大肚子i。因此,我的饺子像打了败仗的将军,妈妈的饺子像打了胜仗、威风凛凛的大将军。如今,我的饺子已经更上一层楼了,不再是甘拜下风的小将了!包着包着,我突然想出一个妙主意,在某个饺子里包一块糖,谁吃到了,谁就是最幸运的。说办就办,我马上跑到屋里拿一块糖包在饺子里,别说,还一点也看不出来。

  • 到了青岛以后,我们首先来到了宝龙游乐园,宝龙游乐园是一个大型的室内游乐园。这时,同学们的兴奋劲高涨,飞快的奔向游乐园。游乐园里有肯德基、麦当劳、德克士、还有很多小超市。随后我们到了制作饼干的教室,先是老师给我们认真细致的讲解了怎样制作饼干,我看见一团黄油面,在老师灵巧的手中制作,不一会儿,一个漂亮的饼干就做好了。老师还特别强调,面粉不能多也不能少。否则做出的饼干不是太黏就是太干。同学们看的目瞪口呆。都纷纷想自己体验一下,在制作用具同学们都互相谦让,互相帮助。我也小心翼翼的拿了一块黄油面,按照老师指导的方法,用手笨拙的揉面,再把揉好的面放在模子里。然后把做好的饼干放到烤箱,烤箱不时散发出诱人的香味。我们都迫不及待的想品尝到我们自己制作的饼干呢,经过了十分钟,饼干就烤熟了。看着我自己亲手制作的饼干,虽然外观不是很漂亮,但我也很高兴。这可是我第一次制作的饼干呀。

  •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妈妈刚开始做肉馅,爸爸就出去了,没有爸爸的帮助,妈妈包饺子的速度明显慢了许多。切肉馅、洗菜、切菜、洗碗、揉面团等一大堆活都压在妈妈一个人的身上,到了中午十二点半,我连一个饺子的影子都没有见着,急得我象热锅上的蚂蚁,团团乱,而我的肚子早就唱起了“空城记”。最后,我实在忍不住了,对妈妈说:“妈妈,我来帮您一起包吧”。妈妈笑着说:“真是好孩子,能帮妈妈做事情了”。这时,爸爸也来了,他听见也笑着说:“不错,懂得帮爸爸、妈妈干活了”。我听了爸爸妈妈的称赞,心里美滋滋的。很快我就围上了围裙,摆出一副大厨师的样子。我第一个任务是擀饺子皮,妈妈正要給我讲方法,我就拿起擀面杖,心想:“那么简单的事情,还要别人教,真是太丢脸了”。于是,我学着妈妈的样子,在一块面团上撒了面粉,就擀了起来,可是我擀出来的饺子皮,不是太长,就是太短,总也不会圆,真难看,我一生气,撒手就不干了,妈妈见我那样子,笑着对我说:“不要放弃,坚持就是胜利,要知道用劳动换来的食物是最好的”。我听了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接着,妈妈就给我讲擀饺子皮的方法。我按照妈妈教的方法一个一个地擀了起来。

  • 我按照妈妈说的,先把手仔细地清洗干净,再拿出一个干净的盆子,把适量的面粉倒在里面,然后开始向面粉里边加适量的温水,一边加水一边用筷子不停地搅动面粉,直到所有的面粉都沾上了水以后,就可以用手去用力的和面了。和面的时候水不能加得太多,否则,面就会太稀了,面粉就会粘在手上,这样和面就会失败。如果不小心水加多了,也有解决办法,那就是再加一些干面粉在里面;如果水加少了的话,就会出现有一些干面粉还在盆子里,没有粘在面团上,这时,就需要再加上少许的水才行。刚开始,我往盆子里加的水多了,两只小手上面全是面粉,可难受了,我想:这一定是水加多了的原因,必须要加上一些面粉才行。于是,我又往盆子里加了一些面粉,开始用力的揉面团,面团真大呀!我每揉一下都要使出全身的力气,一会儿,我的额头就沁出了汗珠。终于,盆子里面的干面粉都被我揉进面团里面去了,手上沾的面粉也不见了,盆子是光光滑滑的,小手也是干干净净的,面团的表面也是光光的,像一个人的光头一样,真像是在变魔术一样啊!我真的做到了和面的“要诀”和面要“三光”——盆光、手光和面光。

  • 制作过程是什么呢?第一步,揉面团。我左揉右揉,好几次都把面团揉坏了,但我没放弃,最后一次我终于成功揉好了。接下来是第二步,擀面。先将揉好的面团放在油纸上,用手轻轻按下并拿起擀面杖把它擀成一个特别薄的扁圆形的面皮。在擀的过程中,我遇到了一点小麻烦,经常把面团擀出一些小孔来,结果求助了老师。我还观察了下隔壁的同学,他擀面团时直接把面粘到了擀面杖上面,惹得我哈哈大笑。然后是第三步,用模具压饼干造型。先将模具用力地压在擀好的面皮上面,再用塑料铲子将压好的形状铲起来直接放在大盘子上(老师说我是特别待遇,可以直接放在盘子里,其他同学都是先放在油纸上,再放进盘子进烤箱)。这里我遇到一个大麻烦,经常将压好的饼干造型铲坏,要不就是没掌握好力度搞得饼干粘在了铲板上。幸好我以前有来过这里,有制作经验,很快我便找到了方法,不然真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马月才能完成这步。最后是第四步,将压好的饼干造型放入烤箱里面烤,20分钟就可以烤好。

  • 我们打算把馒头分一些给左邻右舍和爷爷奶奶,所以,在做之前准备了两千克的馒头自发粉和大约一千克的温水。开工了,爸爸告诉我:“添添,我们把面粉留一点备用,其余倒入盆中。”哇!白花花的一片,像厚厚的积雪,手伸进去搅和着,暖暖的、软软的,好像小时候玩沙子那种感觉。接下来是和面,我把温水逐步注入面粉里,用手不停地搅拌,尽力将水和面粉搅拌均匀,我的双手沾满了湿面粉,怎么也弄不掉。开始揉面,必须要将面揉得有韧性才行,我使出吃奶的劲儿,用力地揉呀揉,可没揉几下就累得满头大汗,心想:看似容易的活,干起来却这么累,幸好爸爸帮我完成了这一步。完成了和面、揉面,就该发酵了,我用湿毛巾将面团盖好放在桌上,大约二、三十分钟后,发现毛巾下面的面团比原来大了将近一倍,用手轻轻一撕,形似蜂窝,这说明可以将面团做成自己喜欢的形状,放入蒸锅就行了。

  • 我们以前包饺子,饺子皮都是在面店买的,但是今天我们决定也自己做。早上爸爸从市场买来了面粉和肉,我们就正式开工了。首先把面粉放进盆子里,一边放水,一边用筷子不停的搅拌。当水加得差不多时,就可以揉面了。然后把揉好的面放在盆子,盖上盖子醒面十分钟左右。妈妈把肉末和葱,开始包饺子了,我们分工合作:我来揉面团,然后把面搓成一长条,用手掰成一颗颗;妈妈用擀面杖擀成圆圆的面皮;爸爸来包饺子。大家都很买力,我把面团揉的又筋道,妈妈擀的面皮又薄又圆,爸爸包的又大又好,跟超市买的一模一样,就这样一只只饺子出来了。我也学着擀了面皮,包了几个饺子,虽然包得不太好看,但总算是把肉包起来了。

  • 首先,她拿出一大叠报纸,“难道要让我们看报纸吗?”我正纳闷呢,赵妈妈说:“我们大家都先来撕报纸,把报纸撕成细条或者碎片。”小朋友都很高兴,因为每个小朋友都是“搞破坏”的“大王”,很快,每个人前面的脸盆里都有了一些支离破碎的纸片。赵妈妈把同学们撕碎的纸片汇集到一个脸盆里,然后,拿出一大桶胶水,往碎纸片上倒了半桶黏黏的透明胶水。赵妈妈说:“谁会揉面团啊?”小女孩们都争先恐后地抢着去做“示范”,最后,男孩子和爸爸、妈妈们也参与了“揉面团”的活动,我也试了试,我套上一双塑料手套,把手指插进像“面团”一样的纸浆里,轻轻的“按”呀、“挤”呀、“揉”呀,原来散状的碎纸片紧紧“抱”做一团。赵妈妈指着那些纸浆说:“这些纸浆就是做京剧脸谱的材料了!”

  • “请把所有的材料倒到桌子上!”啊?所有人的嘴巴都张成了O形——这毕竟是吃的,不是抹布啊!“桌子是消毒过的。现在把它们揉为一体!”大家松了一口气,开始埋头苦干。有的揉一会儿想一会儿,估计在回忆妈妈揉面的造型,好个有样学样。有的干脆收用手掌打起了“面糊糊旋律”。一阵“啪啪”声过后,糊糊非但没有融合为一体,自己的衣服反倒添了很多别样的花式。有的则左右开弓,一会儿左撇子一会儿右撇子,在桌子上荡起了一圈圈黄色涟漪……实话告诉你吧,我是“第三者”。不管怎样的手法,人人心中有一个相同的念头——美味的饼干竟然有着如此恶心的前身。不信你就想象一下那黏糊糊的黄玩意儿源源不断地从手指缝里涌出来的感觉,再看看洗手池旁的“人墙”与洗手池里的“大油小油”吧!

  • 开始老妈指点了我几下要领,我自己对墙练,开头只能打两三下,后来仔细琢磨老妈的动作,自己摸索球路的变化,一有空就练,吃完饭放下饭碗就去练,电视也不看了,电脑也不玩了,渐渐地十下,三十下,进步神速,后来我不满足对墙打,就用揉面板支了个微型球桌,拉上老爸厮杀起来,开始我只会“老太婆”球,经过观察和模仿老爸的动作,很快我学会了发球,旋球,推球。不久后的一天,我有一个机会展示自己的训练成果,我和哥哥赛了一场。哥哥的发球还真不赖,吃了几个后,我研究出了新方法。我觉得用旋球回击不错,就施展了我的秘密绝招——“魔术旋球”,球弹到哥哥的桌面,以一种令人莫明其妙的方向蹦走了,我连连用这个绝招,哥哥连连中计,被我打得落花流水,以惨败而告终。

  • 我爱天津,爱她的特产小吃!一个个都风味独特,令人垂涎欲滴:糖炒栗子、崩豆张、面茶、杜称奇火烧、煎饼果子其中称得上是津门三绝食品的也就是十八街麻花、狗不理包子和耳朵眼炸糕了!狗不理包子的做工极其讲究,从制作包子馅,到揉面上大灶,道道工序,环环紧扣,彼此关联。做出来的包子,看着像朵花,吃着满口香,而且肥而不腻,让人越吃越爱吃;十八街麻花金黄金黄的,像一根棍形的麻花,夹着冰糖块,上面洒着红丝和瓜条等小料,散发着香甜的桂花味。即使放上一两个月,吃时仍然酥脆可口;耳朵眼炸糕选料精,制作细,物美价廉,而且炸糕外皮又酥又脆,里面柔软糯粘,豆馅细甜爽口,别有风味。怎么样?是不是你听得肚子都饿了呢?

  • 现在的开发区,不仅是一座宜居的新兴城市,更是一片投资的热土。这片昔日的荒野渔村上,家电电子、造船、汽车等工业园区布满了二百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保税区、凤凰岛旅游度假区、西海岸出口加工区、前湾保税港区,一个个新名词不断冲击着人们的头脑,一座座现代化的工厂车间和饭店宾馆不断拔地而起。看,一辆辆卡车缓缓驶来,工人们熟练地卸下从国外运来的原材料,准备加工后走出口到国外;车间里,全自动的机器设备将钢铁揉面般做成各种造型,加工成成各种精密的元器件;汽车流水线上,工人们认真地组装着零件,一辆辆汽车在他们手中诞生;调试区里,工人们在仔细检查着自己的成果,准备向祖国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 一天,爸爸突然提出要做馒头,我高兴地跳了起来,说:“好!”。我们先去超市买了面粉、白糖、酵母等等等。然后回到家开始准备做馒头啦!我们先把材料准备好:水、面粉、白糖、酵母、盆、还加了点奶粉。开始做了,爸爸不知道怎么做,幸好奶奶以前做包子的时候我都在旁边看,所以具体的步骤我已经知道怎么做了。先把面粉放进盆里,然后把酵母和白糖倒进一个碗里一起搅拌,然后把奶粉放到面粉里,再把碗里的酵母和白糖全部倒进面粉里面。好了,我现在应该出手揉面了。我在面团上拍拍打打,真好玩。爸爸把馒头做成了“四不像”,笑死我了。我就把馒头做成一个很大的脸,再给它加上眼睛和嘴巴,我的笑脸作品完成了。最后,我们把做好的馒头放进蒸笼里,然后再放到锅里蒸上二十分钟就好了。

  • 过年了!过年了!过年要做好多好玩的事:包团子、放烟花、拜年……说起团子是不是让你“口水直流三千尺了”?好,今天我就来讲一讲我学包团子的故事。上个星期天,我和哥哥一起去奶奶家帮着包团子。我先把手洗干净,只见奶奶在一个盆子里倒入适量的面粉,又倒入适量的开水,我好奇地问奶奶:“为什么一定要倒开水呢?为什么倒的开水和面粉差不多多呢?”“因为倒入冷水会使面粉变硬,而到入水太多会粘手,太少面粉则会干裂。”奶奶一边揉面,一边不急不缓地回答我。不一会儿,一个白白胖胖的面团宝宝出现在我的眼前。奶奶将面团宝宝搓成了上下一般粗的长条,活像一条白白嫩嫩的大白虫。奶奶让我和哥哥将“大白虫”五马分尸,再搓成球形,接着捏成一只白色的“小碗”,我往“小碗”里放一点事先准备好的馅,最后将碗口捏拢,一个漂漂亮亮的团子娃娃诞生了!

  • 除了这些活动以外,元宵节还有包元宵的习俗。今天我有幸跟爸爸妈妈到外婆家,正巧碰到外婆在包元宵,我就跟外婆学了起来。外婆先用开水来和糯米粉,然后不断地用力揉面,一直揉的像橡皮泥一样有韧性,接着把面揉成宝塔的形状,从“宝塔”的顶儿上拽下一块块面团,搓成圆团,中间掏个洞,两只手相配合把洞越揉越大,把准备好的豆沙馅,放在这个洞里,用大拇指和食指慢慢捏,接着把洞口封住,最后,把做好的元宵放在手心,两只手柔和地将元宵搓圆,这样一个元宵就做成了。看了外婆包元宵,我的手忍不住痒痒了,卷起袖子也包了起来。虽然我包的元宵馅子少、大小不一、奇形怪状,但还是得到了外婆的表扬。

  • 我先把面粉倒入一个保鲜袋中,加入适量的水后,再滴入几滴食用油,接下来的是最为关键的一步——揉面。先将保鲜袋里的空气全部排出来,用左手把顶口封住,再用右手把面粉从外往里揉,像妈妈平时洗衣服时用搓的动作一样,这样子反复地揉,等揉得已经可以完全从保鲜袋里脱落下来之后,在菜板上洒一些干面粉,再把揉好的面团拿出来放在菜板上继续揉,揉得像一根粗粗的木棍。之后,倒一盆清水,把揉 好的面团放入清水中,浸泡二十分钟左右,这就是醒面。在醒面的时间里,我把适量的水倒在锅中烧开,这时,面也醒得差不多了,把盆子里的水倒掉,用手把面团一小块一小块的摘下来放入锅中,这就是面疙瘩。锅中的面疙瘩翻滚着,像是在跳着欢快的舞蹈。只要所有的面疙瘩都浮上来之后,香气扑鼻的面疙瘩就这样做好了。

  • 奶奶把两颗鸡蛋敲入面粉中,这样面条显得更筋道,然后加点水,加一点点盐,就开始了她伟大的“艺术创作”。她将面粉,水,鸡蛋混在一起,揉面,把面揉成一团,然后拿出面板,轻轻撒上面粉,面粉均匀的铺在面板上,奶奶先在面板上再轻几下,面粉像个听话的橡皮泥,任意摆弄,一会一个厚厚的,园园的小饼子就像变魔术一样做好了,然后奶奶拿出大擀杖,就开始擀这个小饼子,小饼子在大擀杖下面,来去,神奇的事情好象瞬间发生的一样,小饼子越来越薄,越来越大,像一张报纸在大擀杖下翻飞,几乎透明的一张大饼几分钟内就完成了,比面板都大。那么均匀,那么圆圆的。然后奶奶再撒上面粉,熟练的把面片叠成窄窄的长条状,菜刀切面,是最后一道工序。每一根面条都如机械压出来的一样,宽窄相当,筋道极了。

  • 到了农场,我们看到农场好大,我们不禁异口同声地说:“哇!”好庞大呀!这时,一位农场经理来当我们的导游了,我们一边观赏,一边跟着导游进入了馒头房。首先参观了馒头的原料,洗面的机器和制作馒头的过程。接着轮到我们自己做馒头了,我和八个男生选好了操作台,拿好面后,一个同学喊:“一、二、三”,我们一齐把面使劲地砸到桌子上,然后开始制作馒头。我先揉面,来回的揉,直到把面揉的很软,我看到大家都做的不亦乐乎,我也加了把劲,用浑身解数,我接着把面分成两份,一份把它放在桌子上滚,把它滚圆了,再撕下另一块面的一部分,做了我名字的象征“飞”字,粘在馒头上面,大功告成了。这时,我看到一个同学做了一个火柴人,我不禁捧腹大笑。

  • 这不,爱吃汤圆的我再也等不得元宵节的到来了,迫不及待地让妈妈给我买了点糯米和紫米粉回来,这下可真把我给乐坏了哟!告诉大家一个秘密,我爱吃汤圆却做不来,不过,今天妈妈也要包汤圆,我顺便跟妈妈学两手。只见妈妈端来一盆雪白的糯米粉和紫米粉、一盆热水、芝麻花生、紫红色的豆沙。接着妈妈又把米粉倒入盆中开始和面,这是我把手伸入盆中搅拌,“哎呀,怎么米粉沾我手上了,真粘!”我着急了,便去问妈妈。她笑道:“你水放多拉。”我又往盆里加面粉。接着我们又开始揉面。我学着妈妈的样子,抡起了袖子,开始揉。第三步我们就要搓小球了,妈妈搓的十分熟练稳重,一点也不我我们把面粉搓成小球状就来包馅了。我把各种“馅料”压碎,就这样包了一个有一个……

  • 决定做什么以后,我们便分工进行了,爸爸做肉馅,妈妈揉面,我和姐姐烧水。我们干起来都十分有劲,不到半个小时,肉馅弄好了,饺子也弄好了,水也快烧开了。妈妈便熟练地包起饺子来,我和姐姐也学着包起来,我好不容易包了三个,说:“累死了,还真难学啊!”妈妈说:“我就天生会做啊,不吃点苦,不努力学,怎么能学得好呢?”我听了有点惭愧,便吸取教训,重新扬起风帆,认认真真地包了起来,这下做得更快了一些。这就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学什么都应该刻苦。过了大概二十多分钟,揉的面已经全部做成了饺子,我和姐姐烧的水也已经在锅里翻江倒海了。妈妈便把饺子放进锅里,煮了起来。妈妈在中途还加了一些佐料,使饺子更加好吃,约摸过了十多分钟吧,妈妈便把饺子捞起来,分成了四碗,在每碗中还放了一些汤。

描写揉面的段落400字
  • 走进饼干屋,一位阿姨给我系上了小围裙,在我的面前还放着一个盆子,里面装着一些面粉、糖、一团黄油。阿姨让我使劲用手搓,直到将面粉搓成黄色时,阿姨又给我打了一个鸡蛋。什么!竟然还要用鸡蛋搅拌,咦—一想到那粘糊糊、腻腻地鸡蛋我就不想给它“推拿”。不过“不给鸡蛋推拿非好汉”!我闭着眼睛下了手,一阵十指禅功捏过,鸡蛋和面粉在一块和成了面团。哈哈,其实做饼干也不难嘛!我正沾沾自喜,可是到了最关键的一步—揉面了。“要使劲的捏,使劲地推,要不然的话,饼干烤出来会不好吃的,听懂了吗?”我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我捏,我推,捏捏推推,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虽然,我使出了“神力”,不过还是没有老师捏的好,老师捏的面团特别柔,出奇的软。再看看我捏的,那么硬一抛没准可以砸死一个人呢!“没关系,没关系!马上我帮你调整调整就行了。来,你先捏这个吧!”这个哪要捏呀!我没费多少力气就揉好了!我又把面团分成三等分,一个放朱古力粉,一个放抹茶粉,还有一个是原味。

  • 看着爷爷奶奶在不停的包馒头,不禁手有些痒痒,于是,我也学着奶奶的样子包馒头。看着容易,做起来就难了。刚拿起小面团,我的手指就被粘起来了,奶奶说:“沾些面粉就好了,不然,可就要把你的五个手指连起来了。”我一听,就赶紧把手伸进面粉袋,出来时已经是“羊爪子”了。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手上的面团屑给弄了下来。又开始揉面团,把面团揉成圆的后。我就把它放在桌上,压成扁平状。可不压不要紧,这一压,那面团就粘在桌上了。等我把它撕下来后,它却破了一个大洞。哎!没办法,谁让我是“新手”呢?认命吧,重做。在我做了无数边搓、揉、压后,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成安然无恙的扁平状的圆饼了。接着,我开始包陷,可那筷子像和我作对似的,不是挑的太多,就是太少,要不是奶奶帮我,我不知要费多少周折。最难的还在后面呢。我也学着奶奶的样,先用左手托住圆饼底,再用右手沿着圆饼边缘不停地捏出褶皱形,把馒头一圈后,我把褶皱形的皮往中心用力一捏,封住了口,大功告成!

  • 想做出具有家乡味的汤圆,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哦!一开始要将糯米泡上两个星期,再舀出黏黏的米来舂。舂米可是一件累死人的事啊,这会儿,即使是强壮有力的男劳工,也得累得大汗淋漓,再拿筛子筛一筛,剩下的就是细腻光滑,柔柔黏黏的糯米面了。接下来该揉面了,面揉得又细又滑,不能影响吃汤圆时的细腻口感。揉好面,该包汤圆了。汤圆包得小巧玲珑,吃的时候一口一个,舒服极了,而且汤圆得包成鼓着大肚皮的天鹅三角形。这样,汤圆不仅外表好看,而且也让客人胃口大开嘛!连包汤圆的馅都有讲究,爱吃甜的客人,包点酥麻,不爱吃甜的,来点富油也挺不错嘛!包出的汤圆又柔又滑,似一个个滑腻腻的小三角。汤圆包好了,终于可以下锅了,看着汤圆一个个被夹进沸腾的水里挨煮时,我不禁想起了一首打油诗:一对鹅,飞下河,漂的漂,落的落。一会儿,汤圆便浮在了水面上。很快,一碗香气四溢的汤圆就摆在我眼前了,洁白的汤圆浸在乳白色的汤里,真是让人垂涎欲滴啊!我夹起一个放在嘴里,一咬,顿时,酥麻浆流出,它的软、柔、甜、香在我的牙齿与舌头之间来回穿梭,入口即化,就像那西王母的玉露琼浆,不,比那还好吃。质嫩爽口、沁人心脾的香味让我一辈子也忘不了。

  • “好,我也来帮忙。”说着我迫不及待地凑上来捏了一团糯米粉,然后学着妈妈的样子在手心搓着,可搓了半天,拿在手里还好好的糯米粉团居然在我手里碎成了一片,再看看妈妈的糯米粉团,眨眼竟变成了一个油亮、光滑的“小陀螺”,没办法,我只好向妈妈求救,妈妈告诉我,糯米粉和面粉不同,糯米粉粘性不大,稍一用力就会散成一堆,所以揉搓的时候要轻一点,不能像揉面粉那么使劲,看来包汤团还有不少的窍门呢,于是在妈妈的帮助下,我的“小陀螺”最后终于也搓成了。拿着搓好的“小陀螺”,我心里高兴极了,然后继续学着妈妈的样子,用手慢慢地把扁圆的“小陀螺”捏成一个小碗状,接着拿起一个玻璃球大小圆圆的汤团馅放在“小碗”里,再慢慢地把小碗口捏好,最后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做成了一个汤团,于是我迫不及待地把它拿给妈妈打分,没想到妈妈接过一检查,竟“扑哧”一声笑了,我一看,原来做了个露馅的汤团。看来学点东西还真不容易。

  • 来到了烹饪室,张老师正在欢迎来到综合实验活动的同学。张老师发给我们每人一团面,张老师说“用手把面揉的又得有弹性就可以了。”我照老师的样子开始揉面团,果然一会的功夫,面团就被我揉的又白又有弹性,这时,张老师把我们叫住,继续说下一步怎么做,我把我的面团揉的又大又圆,有的像个五角星,有的一边薄一边厚,还有许多奇异的形状。到了最难的部分了,大家都目不转睛的盯着张老师的每一个动作,张老师师范完了后,我们去领工具,就是菜刀,菜板和一个小筐子。我开始把面饼变成面条,我先把面饼正反面都涂上面粉,再把他轻轻地把面饼折好,放在菜板上,用菜刀把折好的面饼宽度差不多一样的切成一个长方形的样子,再把它们打开,一个个面条就做好了。我高兴坏了。下面就是煮面条了,张老师带着我们煮面条的锅前,叫我们把面条一下子倒进去.再用筷子把面条给分开,张老师叫我们放半勺子盐。少许的味精,老师给我们放了葱花油和酱油。面条就可以出锅了,我拿着自己亲手做的面条,感觉比买的好吃几万倍。

描写揉面的段落300字
  • 我抽到了“揉面”,爸爸抽到了“擀面”,妈妈抽到了“包馅”。接到任务后我立刻行动起来。我先把面粉倒进盆里,边倒水边搅拌,然后我不断的揉、挤、压,最后把它揉成面团,交给爸爸擀面。我帮助妈妈一起包饺子。我把面皮摊开在我的手心上,然后把馅子放到面皮上,再把面皮两边合拢,把边缘捏紧,这样一个饺子就包好了。但是我发现我包的饺子不如妈妈包的好看。我包的饺子老是“睡觉”,躺在妈妈包的饺子上,像是懒惰的人躺在沙发上舒服地睡觉。妈妈说:“别灰心,你只要有耐心、用心就一定会包好的。”于是我又包了一个,可这次馅太多了饺子合不上嘴了。但是我并没有气馁,继续学着包。我按照妈妈说的方法去做,最后我包出了一个个站直的饺子,像一排排等待着检阅的士兵,真神气!我特别开心,因为我学会了包饺子。

  • 我抽到了“揉面”,爸爸抽到了“擀面”,妈妈抽到了“包馅”。接到任务后我立刻行动起来。我先把面粉倒进盆里,边倒水边搅拌,然后我不断的揉、挤、压,最后把它揉成面团,交给爸爸擀面。我帮助妈妈一起包饺子。我把面皮摊开在我的手心上,然后把馅子放到面皮上,再把面皮两边合拢,把边缘捏紧,这样一个饺子就包好了。但是我发现我包的饺子不如妈妈包的好看。我包的饺子老是“睡觉”,躺在妈妈包的饺子上,像是懒惰的人躺在沙发上舒服地睡觉。妈妈说:“别灰心,你只要有耐心、用心就一定会包好的。”于是我又包了一个,可这次馅太多了饺子合不上嘴了。但是我并没有气馁,继续学着包。我按照妈妈说的方法去做,最后我包出了一个个站直的饺子,像一排排等待着检阅的士兵,真神气!我特别开心,因为我学会了包饺子。

  • 我做的第一种美食,是葱油饼。我不会用煤气灶,就让妈妈帮着我做。做这种饼,需要的配料是:芝麻油、白芝麻、葱花、白面等。首先,把白芝麻放入锅里炒一下,炒出香味就行了,炒好后盛进碗里;把葱洗净,切成葱花。然后,和面、揉面团;用擀面杖把面团擀成面片,擀得越薄越好。接着,在面片上抹上芝麻油,把炒好的白芝麻、切好的葱花撒在面片上。再把面片卷起来,卷成一条长长的面卷;用刀把面卷切成小段,用手把小段的面卷按成饼状,大小和烧饼差不多。接下来,就可以把加工好的生面饼放入锅里烙了。烙饼的时候,在锅里抹一些油,也可以往饼上抹油。等烙得饼两面都透出金黄色,就熟了。这种葱油饼比一般的葱油饼小,形状精致,像精美的点心,外面焦里面嫩软,味道鲜香,形、色、味都很美。

  • 分工完毕,大家各司其职。妇女们将头天晚上泡好的糯米用大甑子蒸熟,然后用瓢或盆把蒸熟的糯米端到碓房里,倒进碓窝,两个大力士各持一根棒杵,你一杵我一杵使劲捣。待捣烂成泥之后,两人人完成后续工作——定型和印花。值得注意的是,糯米粘性很强,容易粘在手上或搁板上,所以必须准备一些芡粉防沾粘。眼看糯米捣好了,几位老人连忙抓点芡粉放在手心里搓一搓,准备做糍粑。一位老人像揉面粉似的把米泥揉成条状,分成小团,几位老人连忙各抓一团去做。他们把米泥放在搁板上揉揉,拍拍,就像变魔术似的,几下子就把糯米团变成了圆溜溜的大糍粑。然后把糍粑交给“美容师”印花。给糍粑印花的盒子叫印盒,印盒底部雕刻着各种图案,有花鸟,双喜和“福”字,还有“龙凤呈祥”等,既漂亮又吉祥。只要把糍粑放在印盒里,用手板按一会儿,精美的图案就印在糍粑上了。

  • 开工了,首先揉面粉,怎么只有我一人啊?人呢?(我是说除我以外的人)NO!这个面粉怎么这么粘手啊?我不禁在心里“感叹”起来,过了n分钟……啊哈哈!面粉被我成功的揉好了,只不过怎么看怎么别扭,没关系的啦,接下来就是包馅了……寂静中……总觉得有些不对头啊,什么呢?是什么呢?不管了,哈!好完美的叶儿粑啊。哦,原来忘记洗芭蕉叶了,我就说刚才人跑哪儿去了,这些人啊,也不叫我一声。气呀!我只好把“小可爱”放在垫子上,便急急地去洗叶子,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果然啊,这叶子我一洗它就碎了,于是乎,我又慢慢洗,洗好了,我把“小可爱”……恩?怎么这么难看?(在刚洗叶子的时候,它软化了)不管!我把它放进叶子里,开始蒸了,激动呢!可是,出炉时,my

描写揉面的段落200字
  • 决定做什么以后,我们便分工进行了,爸爸做肉馅,妈妈揉面,我和姐姐烧水。我们干起来都十分有劲,不到半个小时,肉馅弄好了,饺子也弄好了,水也快烧开了。妈妈便熟练地包起饺子来,我和姐姐也学着包起来,我好不容易包了三个,累死了,还真难学啊!妈妈说:“我就天生会做啊,不吃点苦,努力学,怎么能学得好呢?”我听了有点惭愧,便吸取教训,重新扬起风帆,认认真真地包了起来,这下做得更快了一些。这就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学什么都应该刻苦。

  • 大姨开始分配任务了,二姨去揉面,妈妈刨土豆,姐姐去切萝卜丝,土豆丝。我和哥哥本来是把揉好的面扳成圆团,不过,二姨又说:“没面了。”我和哥哥气喘吁吁的跑下楼,又飞奔到超市,去买了两大袋面粉,但再也没有力气跑了,只好在地上拖着面粉往家里赶。回到家我们还被二姨嘲笑了一顿。“怎么你们还是在坐飞机啊,这么快就回来了?不再多坐会儿?”我们累得腿都酸,没有力气和她斗嘴。赶紧干自己的活吧,不然又被二姨取笑。

  • 那时,外太婆牵着我,走向山上那块长满清明草的地方,采摘了许多清明草,准备来做清明果。回家后,太婆搬来一个捣草槽,抓一把清明草放了进去。禁不住几下捣,茎叶分明的清明草立即变成了碎碎的粉末和绿色的草汁。这时撒下一把面粉,用大石捣搅拌,使面粉遇上草汁变成面团。接着,太婆就像揉面团一样揉着草汁面团,太婆边揉边还冲着我笑呢。揉好面团,就搓成长条,再拧下一小截,并揉圆,然后刨出一个窝,放入馅料,再揉好,放到树叶上,一个清明果就做好了。

  • 做南瓜饼有四道工序,分别是蒸、和、醒、煎。我先学着妈妈的样子,将南瓜用保鲜膜包好后放进微波炉用大火蒸十分钟,然后再把南瓜肉挖出来放在盆里。接着妈妈告诉我要和面了,先加上适量的糖,搅匀后再加适量的面粉,用力揉面。将面揉好后放置五分钟,醒面的作用是使面粉更加柔韧,使南瓜饼更有嚼劲。最后是煎南瓜饼,我把揉好的小面团放进烧热的油锅里,两面煎黄后将它压薄后再煎,把它煎乘两面金灿灿的就好啦。煎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火候,如果火太大就会烧焦,如果火太小就很难熟。看着我做的南瓜饼,我心里开心极了,我也会做甜点——南瓜饼了。

  • 2014年,马到成功,果不其然。今年的元宵节,情人节,竟在同一天!真是不可思议!想想看,美好的元宵,幸福的情人在一起,既能吃美味的汤圆,又能享受爱的眷顾,多么快乐呀!这天,爸爸教我包汤团。我们先把手洗干净,拿出一只碗。开始和面了,只见爸爸在碗里倒上大半的糯米粉,将少许水一点一点放进去,再用手绞了几下又放了点水。爸爸告诉我:注意每次放得水不能太多,少了可以再加,太多了会粘手。水够了,我和爸爸各分一半,我们用手来回的揉,直到不再粘手了,揉面的工序完成了。

描写揉面的段落100字
  • 妈妈惊奇地叫道:“立即把钱送回去,一定是揉面的时候不小心揉进去的。赶快去,依娃,赶快去!”当依娃把妈妈的话告诉面包师的时候,面包师面露慈爱地说:“不,我的孩子,这没有错。是我把银币放进小面包里的,我要奖励你。愿你永远保持现在这样一颗平安、感恩的心。

  • 妈妈惊奇地叫道:“立即把钱送回去,一定是那位面包师揉面的时候不小心揉进去的。赶快去,格林琴,赶快去……”当小姑娘把妈妈的话告诉面包师的时候,面包师说:“不,不,我的孩子,这没有错。是我把银币放进小面包里的,我要奖励你。愿你永远保持现在这样一颗平安,感恩的心。回家去吧,告诉你妈妈这些钱是你的了。”…………

  • “卡拉,卡拉,信箱看起来状态不错,慢慢的一肚子信等着兔子来收!”兔子用长耳朵揉揉面颊,欢快的话语向音符一样,从三瓣嘴里蹦出,兴奋的粉红色染上了每一根绒毛。脚掌是绒毛覆盖不到的地方,但也粉嫩嫩的,软软的泥土触着绵绵的脚掌,小小的跳跃,兔子咧开的笑容,像精灵在缕缕光线中滑动。

  • 爸爸拌好馅子以后,我们全家动员,爸爸负责揉面切面;妈妈负责擀饺子皮;当然,我和姐姐负责包饺子。经过2小时的“艰苦奋斗”,我终于大功告成。再看看我那饺子,那真是千姿百态呀!歪歪扭扭的,好象一个个打了败仗的将军,一个个低头弯腰,没有一点精神。

  • 晚上,八点了,出来大厅,发现妈妈在揉面团,我走了过去,让妈妈给我一点。加水,加糖,加粉,妈妈揉,我学着妈妈一样揉,揉了到了九点钟。面团干了,妈妈帮我加点水,再揉一会,妈妈拿来一个大盆子,装着一个个做好的馒头,它们看上去,像一个个小鸡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