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描写煤窑的段落
曾记得化学课,老师在课堂上告诉我们,中国的资源浪费多是因为开采得不合理,小煤窑的开采率只有百分之二十几,当煤窑废弃后,那百分之七十几的原煤,就这样成了浪费,当时同学愤慨地说:“都是那些地区的人素质差,根本就不知道保护资源环境的重要。”
《那一次,我读懂了他们》的优美段落摘抄
描写煤窑的段落
描写煤窑的段落
曾记得化学课,老师在课堂上告诉我们,中国的资源浪费多是因为开采得不合理,小煤窑的开采率只有百分之二十几,当煤窑废弃后,那百分之七十几的原煤,就这样成了浪费,当时同学愤慨地说:“都是那些地区的人素质差,根本就不知道保护资源环境的重要。”
我家距煤窑有十多里的山路,入社前我家有一头牲口,家里做饭用的煤都是用牲口去煤窑上驮回来的。后来牲口入了社,那父亲就只有用独轮车去推煤了。我十几岁那年,曾给父亲推煤作过帮手,那一次次的经历至今让我记忆犹新。
他的家乡在偏僻的乡村,那里很穷,能吃饱饭的人家就算是殷实之家了。他家里四口人,奶奶、父母和他。奶奶常年有病,父亲身体也不好,家里只靠母亲一人在他8岁那一年,父亲的身体稍稍好一些了,就跟着村里人到一个小煤窑上去挖煤。不料正赶上了小煤窑坍塌,被砸死了。没有挣到钱,为了埋葬有借了很多钱,加了的饥荒就更大了。
语文老师中午多买了一份盒饭,她要将这盒饭留给阿鑫。阿鑫的成绩是全年级第一的,而家境困难是全校第一的。阿鑫的父亲在小煤窑打工的时候出了事故,不幸被砸成了重伤。初三了,别人的父母都在使劲地给孩子增加营养,可阿鑫连自己的下一顿吃的是热的还是凉的都不知道。
鸡鸣了一遍,与父亲一起,分别赶着一辆毛驴车,朝着五十里外的煤窑赶路,排队,装煤,寒风刺骨的冬日,汗流浃背过后竟是那样的冰冷。每每回到家,已是过午时分。虽然饥寒有加,冬日里的燃料已经有了着落,为抵御寒冷平添了一抹希冀。
上世纪的后几年正是煤炭市场最疲软的时候。无证小煤窑的存在,三角债的盛行使得国有大中型煤矿丧失了成本优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举步维艰。一度,父亲的工资只能按70%发放。我那时又打算上寄宿制初中,对家里而言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凌萱自幼家境贫寒,父亲在她很小的时候为了补贴家用去煤窑打工,不幸遇到塌方,自此一去未归。母亲曾患小儿麻痹症,腿上落下了残疾,走路一跛一跛的,很不方便。平日主要在家做点刺绣缝纫的活计,料理着一片并不大的农地。
……但这里已经不是原来的故乡了—一片片田野变小区,自家门前盖新房,我一步一步往前走,突然被一个硬物拌倒了,拾起一看,是一块煤,我摸了摸摔疼的腰,抬手就把煤扔出老远,但是扔出去后,又后悔了,对于现在的“故乡”,我只有这块煤的纪念。我闭上眼睛,想起了太公,想起了煤,想起了当年风雨不摧的煤窑。
他的财产富可敌国——相当于清廷20年国民收入的家产,可是,为了金钱,他在官场上仍然与同僚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变本加厉的敛财,长期把持崇文门税关,索贿受贿,兼并土地,开设煤窑……大量银子进入他的私囊,他,就是清朝的和珅。结果怎样?贪得无厌的他为了两块“面包”落了个锒铛入狱,自缢而死的下场。
本篇文章是毛主席同志于一九四九年九月在烈士张思德的追悼会上发表的。张思德通知是延安警卫团的一名普通的战士在一次煤窑塌方的事故中壮烈牺牲。因为他是为人民而死的,所以毛泽东同志特的为他举行追悼会并号称“向张思德同志学习!”
曾记得化学课,老师在课堂上告诉我们,中国的资源浪费多是因为开采得不合理,小煤窑的开采率只有百分之二十几,当煤窑废弃后,那百分之七十几的原煤,就这样成了浪费,当时同学愤慨地说:“都是那些地区的人素质差,根本就不知道保护资源环境的重要。”我们固然有学识,我们固然知道保护资源环境的重要,但是我们不是他们,我们尚未读懂他们。
这个电视剧讲述了:一个名叫小花的小姑娘。本来有一个幸福的家,可是爸爸为了让家里的生活更好一些,就去小煤窑干活。后来小煤窑出事了,爸爸、妈妈都死了,奶奶也死了。小花就变成了孤儿。没人收留他。小花就到了铁蛋家,可是铁蛋家不给饭吃,还打得小花浑身是伤。小花只好跑到了另外一个村子里。被一个叫宝柱爹的老爷爷收养了,可是老爷爷的儿子儿媳不喜欢小花,小花用她的善良感动了他们.他们便认小花为女儿。一家人过着幸福的生活。小花长大以后成了一名乡村教师。
最终她嫁给村里的老奕,他四十岁都讨不到老婆,因为家里穷,样子又显苍老甚至难看。老奕每天的早上都要比她早起,做好了色香味俱全的早餐放在旧得掉漆的小圆桌上,才冲忙地赶着开工,在车水马龙的大街上不顾前后地乱窜着,每天都上演一次惊心动魄的“马路逃生”,迟到是要被扣钱的。在伸手不见五指的煤窑里反反复复的挖煤,新闻里的煤矿事故因为操作不当或者无缘无故的频发,他听了不少,可没办法,这钱赚得比较多,她的妻子需要他养。想着,他就更加卖力地拿着铁铲使劲挖,不能让她受一点委屈。
日本侵华时期,因贪求大同的煤矿资源,派重兵占领大同煤田,强抓民夫为其开采煤矿,并施行“以人换煤”的血腥政策,不顾中国劳工的死活疯狂掠夺煤炭资源,8年时间内共有6万余人被折磨致死。日本侵略者毫无人性的将已死或即将死亡的中国劳工扔到荒郊野外、河滩山谷、山洞或是旧煤窑中,日积月累就形成了一个个白骨累累的“万人坑”。
中央电视台每晚的“焦点访谈”节目中播出的更是让人触目惊心:数以千计的小工厂、小煤窑每天向周围排放着成吨成吨的污水;全国大大小小的“赖昌星”式的贪官们,每天不知要榨取国家多少钱财……每谈及此,大人们总是义愤填膺,抱怨缺乏有效的社会舆论监督。从他们的言谈中我知道,担负起社会舆论监督重任正是记者义不容辞的神圣使命。
在不怕吃苦,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背后,最让我感动的是九连战士们浓厚的兄弟之情。为了给连长找表,英勇牺牲的吕宽沟;奋不顾身用身体堵住坦克枪口的姜茂才;被活活烧死的罗广田;为了不让弟兄们的尸体被敌人俘获,身受重伤炸毁煤窑的王金存……,谷子地的“下辈子还做兄弟”,以及他眼里流出的滚烫的泪水,让我感受到了这个硬汉心底的柔情,为了兄弟,当他听说钢盔被矿工们用来当尿壶时,那歇斯底里的愤怒,那在河边细心擦拭钢盔的身影;在烈士陵园撕心裂肺的哭号,对兄弟的死觉得委屈的他,无一不让我动容。人世间最真挚的友情,亲情,也就是如此吧。
(二)感情天涯荆棘路为孙少安不屈的脊梁而触动。无论是对亲情还是对爱情他问心无愧,舍己又如何?只是因为现实中我们不得不考虑幸福的性价比是什么?在亲情的需要面前,爱情忍痛放弃又如何?天涯何处不相逢,若真的爱,就放你自由的飞,不受我的拖累。在文章的最后,红梅被查出肺癌,泪水砸地过后,从医院出来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坚持到最后的刚毅身影回到了煤窑,背后夕阳如血,仿佛涅槃重生的凤凰身上那灼灼燃烧的火焰,湿度弥漫了我们的眼睛……
别看我妈妈长得娇小玲珑,生起气来,可真不亚于一只母老虎。她和爸爸总会为不大一点儿的事吵得不可开交。当然啰,爸爸都得退让她三分。印象最深的一次战争,是我六岁时的一个夜晚。那天晚上,一家人吃过夜饭,照常坐在沙发上看电视,不一会儿,爸爸说他去离家不远的小煤窑给家里背点煤炭,叫我妈妈别等他,早点睡。妈妈把我安顿睡下后,就独自一人边看电视边织毛衣等着爸爸回家,一直等到凌晨一点,也不见爸爸的影子。是发生了什么意外吗?妈妈越想越担心,急忙把我从睡梦中唤醒,要我和她一块儿去找爸爸。
曾经的曾经,很少有人认识煤矿,也不愿主动认识。仿佛这朴实的外表下也有着同样黑漆漆的内在。煤、煤矿和矿工之间是怎样的联系,心中也只是有个模糊的印象。小时候,村子里一个邻居因家里揭不开锅,男的出去闯荡最后下了煤窑当了矿工。没过一年,家里传来了矿难的讯息和貌似“丰厚”的抚恤金。那时候,村子里人人在茶余饭后都在谈论的话题是煤矿是个充满危险的沼泽地,稍不注意就会丧命,日子还过得去,是没人愿意去虎口里讨生活的。
最终她嫁给村里的老奕,他四十岁都讨不到老婆,因为家里穷,样子又显苍老甚至难看。老奕每天的早上都要比她早起,做好了色香味俱全的早餐放在旧得掉漆的小圆桌上,才冲忙地赶着开工,在车水马龙的大街上不顾前后地乱窜着,每天都上演一次惊心动魄的“马路逃生”,迟到是要被扣钱的。在伸手不见五指的煤窑里反反复复的挖煤,新闻里的煤矿事故因为操作不当或者无缘无故的频发,他听了不少,可没办法,这钱赚得比较多,她的妻子需要他养。想着,他就更加卖力地拿着铁铲使劲挖,不能让她受一点委屈。
小时候我一直寄居在我奶奶家里。我表哥因为他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也在奶奶家住。我们两个经常在一起玩耍,我们两个经常在大人不在家时,用火柴点燃炉子,然后不停往炉子里添柴火,火越烧越旺,冒出大量黑烟,我和表哥的脸被熏得特别黑,像是刚从煤窑挖完没回来。我们还不停地咳嗽,一直到实在无法忍受才跑到室外。我们看看对方的脸,都哈哈大笑起来,你追我赶地嬉戏着。
人们过着安贫乐道的生活。这样的生活没过几天,可恶可恨日本鬼子打破了这个平静的生活,人们动不动就会受到日本人的欺压。鬼子抢我们人民的粮食,霸占我们的房屋。就连富豪叶问也沦落到了百姓。去煤窑推煤,维持着穷的生活。一天,日本人来到煤窑说:“谁要是打败日本武士就会得到一袋米。这在当今是个不小的数字,所以有许多人去。但都有去无回。叶问也去啦,他打败了10个人。日本人头头满地找叶问,说是公平比武其实就是想至叶问于死地。最终,叶问和他们比。他说日本人根本不知道武术精神,他们只会用无路欺压人们。叶问打死了和他比武的武士,最终叶问被另一个头头枪毙。
有人传言:用白河水洗脸会增白。不知道是真是假,反正人们都愿意相信。我更是对这个传言深信不疑,因为我浑身上下像炭一样黑,外婆笑话我是煤窑里出生的孩子。我不但在河里洗脸,还常常来洗澡,希望若干年后我能成为一个浑身白皙的帅小伙。呵呵,玩笑。其实我根本目的和最爱是来白河玩耍,都是简单而快乐的游戏――有时和朋友比赛溅水花:身子跳起来再落下去,看谁的水花又大又多;有时和朋友们打水仗:用手掌滑击水面,让一股水流像箭一样射出,打在人身上火辣辣地疼;有时和朋友比赛扎猛子:一比谁在水下憋得时间长二比谁的猛子扎得远;假如你格外幸运,还会有一条小鱼围绕你身边游来游去,好像在和你捉迷藏,它的游泳技术是那样高超,那样值得买弄,你是怎样也抓不住它的,一不小心你忘了它的存在,它还会偷偷地轻轻地嘬你的臭脚后跟,让你痒得钻心。
不知何时,这首歌自加进了现代的摇滚音乐节奏后,依依呀呀,叮叮咚咚,与它的古朴典雅相比,是多么的不和谐!正所谓“未成曲调先无情”,汽车的喇叭声首先打破了山村的宁静,一块块土地变成了伸着高高烟囱的炼铁炉,一座座原野变成了蓄满黄金的小煤窑,一个个山村变成了满载商机的交易市场。接着火车的汽笛声有扰乱了村民的心境,没了“苦荞粑粑随身带”的真挚,只有“荞稣赚尽万方客”的世俗;没了“浊酒一杯敬亲人”的热情,只有“水酒一桶销万家”的实惠;没了“采蘑菇的小姑娘”的纯真,只有“卖蘑菇的老大娘”的世故。通讯网络铺天盖地,笼罩着山村,机器声响彻山村的夜空,山村失去了往日的宁静,时时刻刻伴着喧嚣与热闹。
老师把我们分成4个组,每组有8个人,其中每组派一个人拿手电筒,给我们照明,因为那是在晚上8点的黑夜中找信,我们组蔡致坤拿手电筒,他一个人站在最前面,女生站在中间,后面是几个个子高大的男生,可是我们女生还是害怕,你抱着我,我抱着你(抱着的是女生),又可以取暖,还可以壮壮胆。我们刚开始还不知道要从小路走,看到其他三组的人都已经顺着大路走了,我们也想从大路走,可是刚走了不到十米,老师告诉我们:“你们走错了。”看来只有走小路了,图上画的在拐弯处一点有一封信,我们就朝左拐,在烂树枝堆里面找,没有。又朝右拐,找了找,还是没有。这时老师在路上用灯照我们,告诉我们“找墙角的洞。”于是,我们往后退一点,在墙上有下脚的洞里找到了第二封信(第一封信就是排队是老师给的),说到一个烧煤窑洞附近找第二封信,我们又出发了!
谷子地在后方医院康复后,发现全国解放军已经做了大整编,原来部队的番号不在了,他不得不花了数年功夫,总算找到了老部队,得知他的老战友、当时下命令的团长已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更让他吃惊的是,原来当年执行的,其实根本就是一项有去无回的任务:为掩护团主力的行动,团长不得已做出牺牲他们连的决定,所谓撤退的集结号,只是一个安慰,根本就没打算、也没有吹响过……。由于9连47人全部阵亡,且战场在战后已改建了煤窑,所有阵亡战士的遗体都没有被找到,所以他们只能按失踪处理,不能获得革命烈士的荣誉。在知道这一切后,深感委屈的谷子地下决心要为牺牲的弟兄们讨回公道……
《中国青年报》文章《生活在低处,灵魂在高处》,立意是好的,晚生不禁肃然起敬,敬仰之情真的就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不知道这文章是哪个有识青年写的,我真想揍你一顿。你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明天你去要三个月饭、钻三个月煤窑试试,我看你的灵魂还能站到多高。晚生不否认不怀疑在低处的人灵魂有在高处的,但是这恰恰是少数,我们用少数去说多数,那不就犯了唯心主义的错误了吗
(二)感情天涯荆棘路为孙少安不屈的脊梁而触动。无论是对亲情还是对爱情他问心无愧,舍己又如何?只是因为现实中我们不得不考虑幸福的性价比是什么?在亲情的需要面前,爱情忍痛放弃又如何?天涯何处不相逢,若真的爱,就放你自由的飞,不受我的拖累。在文章的最后,红梅被查出肺癌,泪水砸地过后,从医院出来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坚持到最后的刚毅身影回到了煤窑,背后夕阳如血,仿佛涅槃重生的凤凰身上那灼灼燃烧的火焰,湿度弥漫了我们的眼睛……
晋祠是中外闻名的名胜古迹。早就听妈妈说,去晋祠的路两边,长满了苹果的树上面结满了又大又红的苹果;难老泉永远不老,泉水深深,清澈见底,上面有一个龙头,一直往外喷水。可是97年,我们全家去了一趟晋祠,真让人大失所望。一路上,我不时伸出头来向外看。咦,外面哪有什么苹果树,而是黑乎乎的煤堆推。我问妈妈为什么,妈妈叹了一口气说:“唉,这都是因为人们只考虑眼前的利益,在山上开小煤窑,把这里变成了停煤场。”我想,那些人真笨,为什么要把苹果树砍了呢?苹果树能过滤空气,美化环境,还能结出大苹果让我们吃。这时,我心里冒出了个问号,难老泉又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晋祠是中外闻名的名胜古迹。早就听妈妈说,去晋祠的路两边,长满了苹果的树上面结满了又大又红的苹果;难老泉永远不老,泉水深深,清澈见底,上面有一个龙头,一直往外喷水。可是97年,我们全家去了一趟晋祠,真让人大失所望。一路上,我不时伸出头来向外看。咦,外面哪有什么苹果树,而是黑乎乎的煤堆推。我问妈妈为什么,妈妈叹了一口气说:“唉,这都是因为人们只考虑眼前的利益,在山上开小煤窑,把这里变成了停煤场。”我想,那些人真笨,为什么要把苹果树砍了呢?苹果树能过滤空气,美化环境,还能结出大苹果让我们吃。这时,我心里冒出了个问号,难老泉又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金钱会带来亲情的贫困。血浓于水,弥足珍贵。但总有嗜财如命的人一心梦着遗产和财富。有钱的父母是篮球,谁都想争抢,就像《高老头》,儿女们争先恐后地挖掘老头财富,一旦挖空,正如煤窑,挖空煤炭的窑子,谁还想到他呢?啃老族们,他们啃劳力,省力气,爷带孙辈是乐趣;啃遗产,有底气,老人总要命归西;啃钱财,不客气,老人攒钱为儿女。没钱的父母是足球,你一脚,我一脚,踢来踢去,有奶就是娘,无奶便非娘。难怪有个富翁临近家门,不想回家,对路人说:“那不是家,是房子。”
几天前,看到一则关于山西煤矿问题的报道,看了标题,连内容也不用看,就知道我们这又被埋了几位,要么是炸掉几位。从去年开始晋北地区就连番发生几起特大煤矿瓦斯爆炸,有的是因为私开小煤窑,因而私藏炸药,能一栋住宿楼炸掉半栋;还有的人开竖井,然后坍塌,你还不赶快上报死亡人数,故意隐瞒。山西的省长不是才没走几天吗?
父亲是挖煤工人,很危险,大家都天天心惊胆战的,但家里需要父亲所挣来的那些微薄的工资。在后来的一次煤矿塌方后,大家都不用为父亲担心了,他已经惨死在300多米深的煤下。事后煤窑主逃走,家人报了案,却依然没有结果。
几天前,看到一则关于山西煤矿问题的报道,看了标题,连内容也不用看,就知道我们这又被埋了几位,要么是炸掉几位。从去年开始晋北地区就连番发生几起特大煤矿瓦斯爆炸,有的是因为私开小煤窑,因而私藏炸药,能一栋住宿楼炸掉半栋;还有的人开竖井,然后坍塌,你还不赶快上报死亡人数,故意隐瞒。山西的省长不是才没走几天吗?
“爹!杨伯伯上个月死啦!闷死在小煤窑里啦!杨嫂去讨说法,被打了一顿。和尚也被公安抓走了。爹,俺才知道,和尚是大学生,以前女朋友跑了,他犯了事,才躲到这里了。爹,和尚是好人,他可教了俺可多东西了。你可要为杨伯伯和和尚烧烧香啊!”
我在《读者》中看见过这样一篇感人的文章,是一位父亲的独白。这位父亲为了供儿子上大学去挖煤,儿子知道后,为了给父亲减少负担,自个儿也跑去挖煤。不幸的是,一次煤窑的倒塌,令父亲的儿子永远沉睡于此。这位父亲对着儿子坟墓的独白打动了许许多多的人,我们的老师看后,情不自禁地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