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愤懑的段落
描写愤懑的精彩片段
  • 愤懑

    描写愤懑的段落

    最后的想法是我们是幸福的。曾经有过和80后同龄人一样的困惑和愤懑,困惑舆论说我们是“垮掉的一代”,愤懑这个时代给80后生存空间的诸多压力,譬如考学、工作、成家立业等等。但看过庆祝建党90周年献礼大片《建党伟业》后,我突然对自身及周遭的一切有了新的审视和感悟,我不禁扪心自问:这个时代真的亏待我们了吗?如果有那是什么?身处和平年代,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去追求更加多姿多彩的多元化生活,去朝着五彩斑斓的梦想去努力奋斗。相比那个备受列强欺凌、战火纷飞民不聊生的年代,我们不用提心吊胆的辗流亡、饥寒交迫,至少我们还有和平的生活,追求梦想的权利和实现梦想的可能,所以我们还是幸福的。当然,我们在通往梦想和成功的路上也会有失败和遭遇不公,但和那些革命先驱者的鲜血和生命比起来,显得渺小和不值一提,因为我们还有更多再来一次的机会,直至获得成功的喜悦。

    《建党伟业》观后感》的优美段落摘抄
描写愤懑的段落
  • 秋风飒爽,月色迷蒙,夜境深幽。曾几时,我跌跌撞撞,步履蹒跚,心情彷徨,一味地躲在自己的世界中徘徊,任肩上的寒风有多重,任冷月浇灌我孤独的茫然,任那雨打风吹也沉默,仿佛是我。王杰歌里唱着“因为长夜冷冷的月光,总会温暖我胸口”,又何尝不是如此,无论怎样凄凉的景色,但凡心情如此,总会是种慰藉。无数这样的夜晚,无数这样的心境,我常常悲叹,悲叹自己的不际,悲叹人生的坎坷,也愤懑我自己的颓唐,愤懑世事的不平。可是,我还是我,纵然世事烦恼,红尘坎坷,路途渺茫,我依旧觉得夜深人静的夜晚,自己是安全的,没人可以来打扰我,什么事都可以暂时忘掉,也如此,我甘愿折寿去享用生命里这三分之一的时光。是逃避么?没必要这样说。

  • 编者指瑕:总的来看,这一段的思路值得赞许,“今天真好”的确可以解读为一种乐观积极的心态,而很多伟大人物的非凡成就,也的确来源于其本人乐观积极的心态。但是,小作者选取的典型人物事例稍欠思考:屈原作《离骚》,属于典型的“不平则鸣”——众所周知,他最后自沉于汨罗江了。司马迁忍辱着《史记》,则是不忍放弃心中理想——书成后不过一载,他也故去了。两位古人的着作,更多是源于愤懑的情绪和对理想的坚持,要和乐观积极的心态联系在一起实在有些勉强。列举这类人物,我们不妨想想爱迪生,在寻找灯丝材料失败多次之后他还是那么乐观。还可以想想颜回,清贫的生活也改变不了他乐观的态度。如此一来,文章表现主题就更为贴切,也更具有说服力了。同学们在写作时,一定要注意所举事例与观点和主题的契合。

  • 除了主人的义务与陪它玩耍,我很少管它。渐渐地Equation胆子大了,一反以往羞涩怕生,竟把卧室中的凉席也纳入娱乐场所。直到我发火,它也翼然躺卧着,撅着肥屁股不搭理我。想要把它放入笼中,它竟耍起性子用门牙啃噬这束缚,如今双手虎口处居然也累积了不少抓咬过的残迹。对于Equation的性情大变我是感到悲伤愤懑,悲伤于我爱的它对我出手,愤懑于多天照顾来它仍一如既往不亲近主人。

  • 除了主人的义务与陪它玩耍,我很少管它。渐渐地胆子大了,一反以往羞涩怕生,竟把卧室中的凉席也纳入娱乐场所。直到我发火,它也翼然躺卧着,撅着肥屁股不搭理我。想要把它放入笼中,它竟耍起性子用门牙啃噬这束缚,如今双手虎口处居然也累积了不少抓咬过的残迹。对于的性情大变我是感到悲伤愤懑,悲伤于我爱的它对我出手,愤懑于多天照顾来它仍一如既往不亲近主人。

  • 在舆论风暴中,郭美美其实是一个小说人物,与她有关的秘闻,与其说是事实,倒不如说是网友们和郭美美一起制造了一个“郭美美”,这个“郭美美”是一个靶子,供人们发泄种种复杂的情绪,包括愤懑和羡慕;这个“郭美美”寄托了人们秘而不宣的愿望,成为人们为社会不公寻找的一个泻火口。在这种急于寻找出口的愤怒驱使下,人们只愿意看见自己想看见的。

  • 你未必没有暗暗释放过——扭曲的、荒诞的、隐藏在你道德外衣下的暴力。因为你一定暗暗接收过——傲慢的、偏狭的、让你愤懑却也令你成长的眼神。青春年少的我们遭遇种种不公、冷漠、挑逗等际遇之后骨子里总难免会有一腔愤世嫉俗的热血。总是叛逆地和出于好心的父母针锋相对;总是固执地坚持自己‘深思熟虑’后得到的想法;;总是在遍体鳞伤之后才后悔的舔着自己的伤口。青春的活力使我们的心处于绝对运动之中,在我们坚持、勇敢地去逐梦之前;疯狂、放纵自己之后是否也应该让自己的心相对静止下来。渐渐用成熟的眼光去看待事物,去累积那些年我们疯狂后的教训经验。

  • 披发行吟,形容枯槁的三闾大夫一声悲叹“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后便投身汨罗江。那“鸾鸟凤皇,日以远兮”的无奈,“燕雀乌鹊,巢堂坛兮”的愤懑,让他选择以死来树立良知的威严与人性的雍容气度。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变徵悲歌,同样唱出了另一位绝命英雄荆轲的深沉选择:“诚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文天祥更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12年之于一个人的人生算是一段较长的时光,依稀记得12年前的新年还在纠结“三阳开泰”究竟是什么意思,如今羊年又来了,怎么这样长的一段时光就这样漫不经心地流完了?在忙忙碌碌有时漫无目的随波逐流,有时又愤懑挣扎找寻理想的朝朝暮暮中我确切地知道了12年的光阴已过去了,突然有这样的感想并不是我的文艺细菌滋生。

  • “安能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喊出心中的愤懑,喊出一腔热血,喊出唐代文人凌驾于世俗之上的清风傲骨;“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呼出了变法革新的信心。呼出对小人当道的蔑视,呼出宋朝墨客不惧阴霾的壮志豪情;“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笑出满怀慷慨之情,笑出舍生忘死,笑出对国家至死不渝的忠肝义胆。千古一笑,孰能看破其中千愁万恨?

  • 我顿时醒悟了过来,自己的境遇和这景不也如此相似?原来自己不过是那没认识自己的青年人。有一个青年人常常埋怨自己的才能无法得到发挥,哲人便告诉他:“你能把地下的那一粒沙捡起来吗?”“这当然不可能!”青年人鄙夷地说。“如果地下是一粒珍珠,你还会担心捡不起来吗?”青年人明白了:努力使自己成为一颗珍珠!这就是自己,真实的自己。有“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的愤懑,却依然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自信面对人生,我是不是从中得到些感悟呢? 

  • 回望百年前,在列强的鲸吞蚕食瓜分豆剖中,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陷入了苦难的深渊。无数冷酷的事实把一个异常尖锐的问题摆在中国人面前:中国是不是要灭亡了?它像可怕的噩梦那样,沉重地压在每个爱国者的心头。“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山华岳低”,便是这种屈辱和愤懑的真实写照。面对亡国灭种的“时代问题”,孙中山第一个喊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喊出了中华民族埋藏已久的心声。

  • 连日阴晦,雨雪交加,新春伊始,却依旧是冬天在变本加厉地疯狂发泄蓄谋已久的愤懑,寒冷与压抑之中,纷纷扬扬的雪花失却了纯洁和美好,纷乱的情绪去意徊徨。任何一个季节和自然气象都有其美丽的一面,但纵使是如花似玉的绝色佳丽总是胡搅蛮缠、没完没了,日久天长恐怕也会让人兴味索然,心生厌烦。季节的转换似乎没有明显的界限,苦心追寻,等待在某一个时刻,更是徒劳甚至可笑。时光流逝,身心疲惫,内心深处虽然隐约感到生机的萌动,却依然难以寻觅春日的踪影,春天的身影是怎样的步履维艰?

  • 周阳是周文的表弟,比周文小两、三岁。是个胖墩,力气很大,和周文难分伯仲。他每顿都要吃两、三碗饭,后来他妈为了制约他狂飙的体重,规定他每次只能盛一碗饭。周阳对此愤懑不已,每次盛饭都再三压缩,周阳恨不能把饭压缩成航天食品那样。吃菜也往死里吃,吃的菜比饭还多。正当周阳吃的热火朝天时,被他妈察觉,每顿给他发放一定量的饭菜。一个月后,这孩子不减反增,周文闻之摆首喟然长叹曰:此童饮凉水亦可肥膘耶!此时周阳便生气道,你这个面面的家伙!

  • 根本没有必要在意的人和事,却被他们所影响着,弄的自己一团糟每次情绪的变化总会有个前因后果,可是这次一种不明的痛苦,连一个为自己开脱的借口都找不到,无可奈何,我选择了沉默,到最后得到了一个结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不是我的错,又何必要自责如果连宣泄愤懑都是一种错误,那么就不会有对的事情了,一切都在于人的感悟!

  • 在历史上课上,老师在讲到抗日篇及播放到南京大屠杀图片的时候,我看到的是每一张脸的愤懑不平;听到的是唏嘘声一片接着一片;感受到的是同学们心中的的恨意。这时,我们处在和平之中。当老师讲到一次次的战争,一个个条约的签订,列强的一条条罪状,中国毫无反抗之力的时候,我们恨不得穿越回去,献身中国。当老师讲到一位位领袖用正确的谋略、政策成功的时候,我们的人民、我们的英雄都在为胜利感到由心的高兴。这时,我们依旧处在和平之中。

  • 今天训练我们打了四场比赛,当然肯定无论心里还是身体上都是感觉很累吧,结束后,拖着疲惫的身躯缓缓的挪上了公交车,选定一个位置,就两眼发直地望着窗外看过无数遍的风景,天慢慢的黑下来,晴光在一点点的消逝,只见远处的灯光亮起,像在漆黑森林里舞动的精灵,闪动在攀枝花城的半空中,那柔和的灯光,慢慢地将我心里的愤懑和不快给柔化成了莫名的轻灵曼妙。

  • 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诗人。我希望能有杜甫那样沉郁顿挫的诗风。希望如他一般,“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用诗去刻画世态炎凉;也希望如他一般,“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用诗来传达忧思感伤;更希望如他一般,“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用诗去济世安民。如能遂愿,我将以现实之笔愤世嫉俗地抒写出我对虚假恶浊世风的强烈愤懑,以震撼人们心灵。

  • 曾经,集体对我而言只是很多人的代名词,只是在一块等待成人礼。学校、娱乐、生活,都与团体脱离了干系。我就像擎不住风筝的孩子,像放弃,像迷失,又像失意。很久很久,我都在寻找缺失的东西,形单影只久了,突来的凝聚力,对我就像一股巨大的魅力,这种凝聚力在我失落的时候给我鼓励,在我愤懑的时候让我平息,在我脆弱的时候给我支撑,在我畏惧的时候给我勇气。

  • \鬼寒今年高四,在高四的头几天里,鬼寒愤愤地借着高四的名义将自己的高一高二高三骂了个狗血喷头。然后发现这样的愤懑并不能让自己的高中生活扭转,于是鬼寒不骂了。松开紧握的拳头,鬼寒把左手定律和右手定律在手里比画了N久还是没有研究出来电流和磁场的变化究竟和无辜的双手有什么关联。于是物理被抛到一边,拿出英语,一阵连外国人都会认为是方言的乱嚎之后,鬼寒还是停下了。鬼寒不明白为什么同样是26个字母但是英语变态地比拼音难学千万倍。鬼寒看不看笔记本,那些跳跃的字母竟然让鬼寒有了杀死它们的念头……

  • 依米花的泪滴非洲戈壁滩上,轻轻吹来一阵燥热的风。风,似不粗暴,却把稀薄的空气和着沙土搅得如泥浆般粘稠;轻,是这样的轻,就连零零星星的点点枯草也不肯摇摆,似乎对这无情的风沙有无尽的愤懑。废墟上面,冷热舛错的沉闷的空气,犹如暴虐凶残的魔鬼四处乱窜,以吞噬时空的孤高傲气横行霸道。沙土里,依米花种子正在了无声息地为自己积攒力量,等待着划开这片坚实泥土的时机来临。

描写愤懑的段落400字
  • 书,给人深思和启迪,今天,我攥着这把钥匙穿越古今,探访名人,渴望得到一丝启发。打开知识的大门,我看到了鲁迅,永远埋头在那一方昏暗的书桌前,奋起疾书,你——就是那位思想的医者,总是袭一身素雅的袍衣,平方额头上的沟壑是你饱经沧桑的见证,你曾满腔热血学一身精湛的医术行医救人,当你发觉国民的愚昧无知后,不禁愤懑地发出“凡是愚昧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强大,也只能成为旁观的看客和材料。”的感慨。于是你弃医从文,以笔为武器,用“横眉冷对千夫指”的冷酷批判和讽刺社会中的黑暗,用“俯首甘为孺子牛”的胸怀去同情弱者,包容弱者。你就是那位先驱者,领导人们走出了一条“世上本没有的血路”的先驱者。《孔乙己》中,那个酸腐读书人的悲惨结局无疑是你对封建社会面貌和腐朽的科举制的尖锐讽刺;《阿Q正传》中,那个软弱无能却极好逞强的阿Q,便是你对“国民灵魂”的深刻揭示。用“书犹药也”诠释你的作品再合适不过,在你的书中总是能看到你人格的朴素和伟大。

  • 一路上,一海边哼着小曲儿,边捡着路上的瓶子来换钱。到了学校,认真的上完了课,时间很快就到了中午。午餐时间,大家纷纷拿出自己带的午餐,一海也不例外,拿出了两个烧饼,大口的吃了起来,不一会儿,便干掉了一个。这时,他看见自己前面的小艾愣愣看着别人吃午餐,自己什么也没动。一海说:“小艾,你没打午餐吧。喏,我给你吃一个烧饼!”小艾听了,说:“不了,我不饿。”可是她边说,边看着一海手中的烧饼——典型的口是心非。一海看到她这样,便坚持着要给她,小艾推辞了一会儿,还是准备接过一海手中的烧饼。突然,一只大手把烧饼打在了地上,一海愤怒的抬起了头,小艾也把头抬了起来。只见他们班的小霸王刘雄说:“不就一个烧饼吗?穷鬼!小艾,我请你吃汉堡!”一海愤懑的说:“你太欺人太甚了!”“你算哪根葱啊!我一个小指头动动,你就别想在这儿再呆下去了!”一海不由愣住了,是啊!刘雄可是县长的儿子啊!“你,你太过分了!”说罢,一海跑出了班级。小艾也愤怒得道:“你是太过分了!不管怎么说,这也是一海得一份心意啊!”说着,便追了出去。

  • 有的时候,我会为某一句话、某一件事亦或者某一个事物而感到不平,感到愤懑,然后无故的大发雷霆,比如说中国的传统习俗,为什么客人要离开的时候还要邀请一下客人在家里吃饭住宿呢?又为什么心里那么不情愿让客人在家里逗留甚至吃住却还要请客人多时逗留甚至吃住呢?这不是很虚伪吗!也就是说,说这类话的时候其实是在向客人说“你该走了!”,也就是说,这类话一出口其实就是向客人声明“我们没有多余的饭菜或者房间可供享用!”,也就是说,热情的挽留相当于无情的下逐客令了!试问,先人发明这些传统礼仪的时候难道也就是为了如何更好的让客人快点离开吗?我的答案是“绝对不是”!那么,一代代流传下来的传统习俗其实已经早就不是那么回事了,已经被虚伪遮掩的天衣无缝了!一定要那么客套的说一句无心的客套话才算是礼貌吗?如果客人决定不再逗留,那么,很好,这句客套话的目的达到了;如果客人应邀决定仍逗留,那么,是不是应该说客人太没有眼色呢!说着违心话,做着违心事,实在是虚伪的典范!

  • 品味书香,要漫步书境中。不管是杂文、散文还是随感、随笔,描摹情境的句子是经常可以看到的,每当此时,我便毫不犹豫地置身于文章的境界中,跟随着作者的感受一齐感受——感受作者的欣喜愉悦,感受作者的离散愁苦,感受作者的愤懑抑郁……总之,置身于文章的境界中,品读到的总会是那样真实,禁不住便与作者产生共鸣。几日前有幸读到张承志先生的《心灵史》,文章中写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生活在沙沟庄子人们的凄苦生活(部分),作者笔下的情境真的将我深深感染。全村共四十户、二百零几口,就有过饿死七十多人的惨剧。那时村子里都吃苦苦菜。有家人的孩子进山挖苦苦菜,进了山就没有再回来。人们天天都吃苦苦菜,身子逐渐就透明了……其中有这样几句:儿子死在山里,同伴吓得跑回村,告诉那孩子的母亲。可是她刚刚弄来一碗糊糊汤,正打算等儿子挖回苦苦菜,给儿子喝,一听说儿子的死讯,这位母亲猛地抓起碗,只顾自己急急喝起来!读到这里你的大脑中会浮现出什么呢?是母亲狰狞的脸孔还是空气中弥漫的恐惧?还是……假若你就在桌旁,看着母亲这疯狂般的将糊糊汤喝下,估计,这该算是一种震撼了吧。

描写愤懑的段落300字
  • 真正的净土只是人们不断追逐的的令人悲哀的目标,即便我们驾着光前往,也只能无限接近而永远不可能与之有交点。青春岁月,正是懵懂的年纪,是刚刚形成自己思维能力的年纪,也是最愤世嫉俗的年纪。这时,我们往往因生活中的的一点不公而义愤填膺,疯狂地批判着现实的丑恶,控诉着心中的愤懑。随着年龄与阅历的增长,你会渐渐发现所谓的公正和不公只是相对的,因为这些而耿耿于怀是不必要的。平心而论,我们所做的一切就都是刚正而无一丝瑕疵么?既然若此,凡事只要不超越原则的底线,又何必苛求什么。老子曾经说过"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事实上,谁又能达到这种玄德的境界!

  •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北宋词人柳永的《雨霖铃》中的这句名句,成了千百年来爱人们之间情深至切的表达。其实柳永为人放荡不羁,风流倜傥,才华横溢,但是他的这种率真却与当时的上流社会崇尚的“虚伪”守则相悖,所以柳永与这些官宦、士大夫们格格不入,而且柳永又不会对当权者唯唯诺诺、阿谀奉承。最终龙颜大怒,使得满腹才华的他被一贬再贬,流放至边远野地。空有一腔才情的柳永只得在与烟花巷中结识的红颜知己离别时,悲愤地吟出“多情自古伤别离,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秋风情,更与何人说。”至此,柳永怀着对当朝统治者和所谓的上流社会深切的愤懑和怨怼,流着两行清泪,远走他乡。

  • 我大概是听惯了这季节的蝉鸣的歌唱,在不觉间停歇了,在心中却有一丝的念想,感觉耳眸的角落里还回味着一时的美妙,哼着歌儿走在乡间的林荫小道上,一根狗尾巴草咬在嘴里,一丝苦涩却在心头,什么是夏的味道呢,我想这应该是答案吧,长吼一声,发泄心中的愤懑,而后安静的躺在这漫野的草丛中央,享受自然的一份纯真,才明白小时候的梦想,却禁不住笑了,没那么多的枷锁,人性才得以奔放,记得以前无论读唐诗还是回味一首宋词,在感慨了文风的同时,从字眼里领略到一种人性的美,历史也许就是这般吧,风依旧在吹,正如这少了一份温馨却多了一份闲适,就像这风都是号子般的怒号,那样苍劲有力,浑然不像秋风的那般萧索,这也许正是这个季节里的可爱之处吧。

  • 记得有一回,看到一幅场面,当时就深有感触,人的素质及别人对你的认识好坏与否,全在这上面,那个场面是这样的:有个气势汹汹,满脸愤懑的班主任在教育一个犯错误却不承认的一个同学,哪位班主任的好言教诲,但那个犯了错的同学却丝毫不在意,反而回口说:“我没有,我生病了并不是不想去做操,老师,你别诬赖我。”但老师却非常生气说:“难道你天天生病么?你不做操就是不做操,无须解释。”那个同学却还在狡辩,反道又顺手推了老师一把,欲试离开,还满脸通红,翻白了眼,瞪着老师,就从这个镜头带给我的感受便是这个女同学一定是个善于狡辩,并且十分没有礼貌的女生,对待给予她教育的老师,都能做出如此的态度和举动,可想而知,在生活中,她也应该好不到哪里去。

  • 路很难走,稍有不慎就会跌下崖去,摔个粉身碎骨。“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我想到了汴京城头的李纲,保卫了汴京却被朝廷撤了职,病死归乡途中。我想到了宗泽,一心收复失地,却在病榻上三呼“渡河”,悲愤而死。我想到了自己,朝廷会怎样对待我呢?是下狱,还是绞杀?我拼死拼活,百战穿金甲,为的是谁?“卧榻之旁,岂容他人安眠”的祖训,早被轻歌曼舞泡软了“腰骨”,这样的昏庸之君保他何用?退兵!退兵!我不由得愤懑起来。但是,赵家的精美画舫如何敌得过金贼的铁船利舰?肥得迈不开步子的千里马又如何充当胡虏铁骑的对手?我仿佛听到了寡母孤子的呼喊,仿佛看到了满地横尸、母亲在指着我的鼻子责骂。我惊出一身冷汗,叫道:“中军!”“在。”是一个壮实的北方小伙子。我拍拍他的肩膀,说:“传令,拔寨进军!”

描写愤懑的段落200字
  • 最后在茫茫夜雨中,我回到了原本的家,只是多了一场大火,大火外父亲抱脑哭泣大骂,他曾是那么的虚荣,心中的自私在对于任何人都展现的淋漓尽致,母亲跪在地上掩面,隐忍一辈子的她在生命的唯一一次爆发确是在弥留之际,孙光平和孙光明两兄弟在原地惊恐不安,前者在对于父亲的愤懑中离开,后者却是“英雄”般的身亡,而“我”被那个是我父亲的男人吸引,“我”就走到他身旁,亮地说:“我要找孙广才。”

  • 之前还在考试不理想的困境中无法自拔,郁郁寡欢,一种无形的乌云笼罩在头顶,仿佛一触倾盆大雨就将来临,漫步在书乡之路上,转眼间,我似乎已在书中找到了“黄金屋”,抒发了自己的愤懑之情,家人如机关枪似的责骂声也在这一刻幻化成一阵阵和煦的春风,风中洋溢着满满的关心和期待,突然,胸间涌出一份说不出的动力和“会当凌绝顶”的自信。

  • 不好了……不好了……”韩磊急匆匆地从班级向办公室跑去。这时办公室里正俨然坐着几位老师,他们都在认真地备课。当韩磊的叫喊声从走廊上传过来时,这几位老师都皱了皱眉头。因为这时候正是晚上,学生们都在晚自习,老师们也都在备课,所以不管是教室还是办公室都显的很安静。在这几位皱眉的老师中,有一位老师的眉头皱得最紧,甚至可以说是紧锁了,他就是韩磊的班主任庄成虎。庄成虎这时候根据音色已经听出发出尖叫的是自己班级的班长韩磊,心里不禁产生一种愤懑,想有机会一定要找个借口把这班长给下了另换一个。

  • 曾经,集体对我而言只是很多人的代名词,只是在一块等待成人礼。学校、娱乐、生活,都与团体脱离了干系。我就像擎不住风筝的孩子,像放弃,像迷失,又像失意。很久很久,我都在寻找缺失的东西,形单影只久了,突来的凝聚力,对我就像一股巨大的魅力,这种凝聚力在我失落的时候给我鼓励,在我愤懑的时候让我平息,在我脆弱的时候给我支撑,在我畏惧的时候给我勇气。

  • 听了老师的话,我们终于不再胆战心惊了,向老师诉说当时的情况。老师听了,愤懑的说:“别生气这件事是她不对,她做事不应该有私心,要说一不二。”老师顿了顿,又接着说:“好了,这件事既然已经过去了,就不要再提了,其实,过后仔细想一想,这也可以算是你人生之路上的一个小挫折,一朵不起眼的浪花吧!你就把它当作是你人生道路上的一个启迪吧。”

描写愤懑的段落100字
  • 匆匆的岁月流逝着匆匆的人生,或许我们都只是彼此生命中的插曲,或婉转,或空灵,或压抑,或愤懑,不变的是我们的稍纵即逝,过去的早已过去,未来的还将到来。唯有互相微笑能在记忆中定格那美丽的一瞬,让我们的插曲也隽永着永恒的光芒。

  • 虽然这次出猎时精神一振,然而辛弃疾却实在高兴不起来。空有爱国之情、报国之力、杀敌之心,却只能眼看着大好河山被外族占领,还有比这更荒谬的吗?宴饮欢笑声中,辛弃疾心中的愤懑难抑,他蓦的抓起身边的弓箭,怒吼一声,射向西边的天狼……

  • 鲁达长期闯荡江湖,对社会上的压迫和不平,怀有强烈的愤懑。他拔刀助人,不避水火;冲锋陷阵,不畏喂刀枪;抗暴斗恶,舍生忘死。他相貌粗恶而心地善良,脾性急暴而用心精微,力大艺高而处事谨慎。他是水浒英雄人物中深受人们喜爱的一位。

  • 我一步、一步地从时间的夹缝中蚕食过来,却在不经意见失去得太多。我的微笑,我的哭泣,我的寂寞,我的愤懑……所有回忆被镶在一个精致的相框里,似乎氤氲着厚厚的水气,摸不清,看不清,那样空洞,那样谣远。然后,只剩下一副空壳,在孤寂旅行。

  • 老人仰天长叹——那是一种怎样的声音?就是冰雪听了,也会为之而融化……江水,连江水也震撼了。它跟随着他,愤懑地咆哮着,汹涌着。他不忍,不忍看到这迟暮的国家如流行般坠落,不忍看到百姓们在水深火热中无家可归,更不忍看到这生长于斯的土地遭受敌骑的蹂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