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端午节的段落
描写端午节的精彩片段
  • 端午节

    描写端午节的段落

    作为中国古老文化节日之一,端午节文化不管在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可谓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过去,我对端午节的知识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直到寒假里,我读了《我们的节日》这本书,才知道原来端午节有着很深厚的文化内涵。从这本书当中得知,端午节是在中国这么多的节日中,名称最多的:端午节、端阳、重五节、夏节、天中节、五月节、诗人节等。端午节的来源也有很多种,有纪念屈原说、龙说、纪念伍员说等20多种。

    话说端午节》的优美段落摘抄
描写端午节的段落
  •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我也了解一些,据说是纪念屈原,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广泛升入人心。因此,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这一天无论到城市还是乡村,都是一个喜庆的日子。我们不仅可以享受到丰盛的佳肴,还可以享受节日里浓浓的温情。大家都知道,粽子是端午节的重头戏。每家每户都为包粽子这个大工程准备着,虽然我家没做,但是几天前我已在舅舅家体验到了整个制作过程,让我回味无穷。
  • 端午亦称端五,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此外,端午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端午节的别称之多,间接说明了端午节俗起源的歧出。事实也正是这样的。关于端午节的来源,时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种说法,诸如: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等。
  • 小时候对端午节的理解,仅仅停留于香喷喷的粽子。而本地的人们,似乎也不大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尤其是我母亲,既不懂得端午节的内涵,也不记起在门口插上菖蒲、艾枝避邪,倒从未忘记用一双巧手为一家人包上几个肉粽和凉粽。在母亲的潜意识里,她是要用一份心意,撑起一片家人团圆其乐融融的天空。我们稚嫩的心,年年都为粽子的清香和家人团聚的温馨而陶醉。
  • “端午节到啦!端午节到啦!”早晨,我被弟弟的叫喊声吵醒了,赶紧穿好衣服,来到客厅,弟弟见了我赶紧跑过来说:“姐,端午节到了。”我故意唬着脸,说:“小鬼头,一大早鬼叫什么呢,吵人睡觉。”说完轻轻地敲了一下弟弟的脑袋,心里却暗暗地想:不过我喜欢!弟弟摸着脑袋夸张地龇牙咧嘴,却也故作委屈地小声嘀咕:“不是姐天天唠叨着过端午么?”我直接无视啦。
  • 相传这一节日是为纪念战国时楚人屈原,并有相关的习俗,比如龙舟竞渡、包粽子等。在金华地区,还有一些独特的习俗。金华到了端午节,不管你在哪,也是迫不得已不回家,这天是女儿们回娘家看母亲的日子,送到娘家的礼品是一担粽子(或一些礼品),俗称“担端午”,担端午从初一到初四都可以,方言“四”与“喜”谐音,做母亲的喜欢女儿初四来。俗谚云:“三日清明,四日年,端午一个大午前。”到初五日吃过中饭,端午节就算过完了。而今,端午节更像是孝敬长辈的日子,晚辈往往在这一天给长辈送绿豆糕或各种营养品。
  • 今天是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听爸爸说:“战国时期有个爱国人士,他叫屈原。”屈原是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曾多次劝国君楚怀王联齐抗秦,但昏庸无能楚怀王听信小人,以致国破家。屈原听到自己国家将要灭亡,便抱着石头自投旧罗江自尽。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直行洞庭湖,终不见屈原尸体,老百姓为了不让鱼儿吃掉屈原的尸体,家家户户包粽子,然后把粽子投入旧罗江,让鱼儿吃饱,这样就不能吃到屈原的尸体。端午节就这样慢慢的传下来。端午节还要赛龙舟、带彩带线和挂香包等形式来纪念屈原。”爸爸说完,我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说道端午节,这里还有一个故事呢!传说以前有个叫屈原的伟大爱国诗人。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主张联齐抗秦,却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反对。屈原遭谗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自投于泊罗江而死。屈原死后,楚国百姓悲痛万分,用粽叶,糯米包成的粽子投入河里喂鱼,好让鱼不去吃屈原的尸体。此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端午节,以此来纪念屈原。
  • “五月五,是端午。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这首民谣生动地表达了端午节的主要习俗。是的,今天就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传说在古代诗人屈原投江时,人们怕他的尸体被鱼吃掉,所以包了许多粽子偷到江中。怪不得,我一想到端午节脑海里就浮现出一只香香的粽子来。
  • 端午节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节,每年这个时候很高兴,因为有美味的粽子吃!咸肉的、蛋黄的、绿豆馅的它的由来,到现在都没有一个可靠的解释!都不明白为什么在这个时候吃粽子?有人说,在端午节吃粽子是纪念屈原的,也称为诗人节;也有人说,这个日子在古代,是一个消毒避疫的日子,根据文献上的记载,以及历代相传流行下来的许多端午习俗,五月被视为“毒月”、“恶月”,五月初五是九毒之首,所以这一天便流传了许多驱邪、消毒和避疫的特殊习俗如:插蒲子艾叶、喝雄黄酒、祭五瘟使者等。在端午节里,还会赛龙舟哦,可真精彩啊。
  • 端午》这样写道:“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们着旧衣裳。”从小到大,我都特别喜欢过端午节,为的是有机会看到城内龙津河上一年一度的、惊心动魄的划龙舟比赛,可以吃到奶奶亲手包的香喷喷、令人垂涎三尺的粽子,还能领略到端午节特有的风俗。现在就让我为你们介绍介绍这个古老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吧!
  • 端午节的由来,有很多说法。一般都认为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而我们苏州一带端午节却是为了纪念战国时吴国大将伍子胥。伍子胥原是楚国人,到吴国后受到吴国阖闾信任,对吴国的贡献非常大,苏州的老百姓得益匪浅。他兴建了规模宏大的阖闾大城,开凿了我国最早的运河胥溪,推荐了大军事家孙武,使吴国很快强盛了起来。
  • 听妈妈说,端午节的由来还有一个故事呢。据说,是为了纪念古代楚国大忠臣屈原的。他是投江而死的,当地的居民都赶来营救,捞了半天也没捞到,大家就把粽子投下去喂鱼,渐渐地就成了风俗。端午节也有了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
  • 眼看着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到了,于是在昨天,爷爷家包好了许许多多的粽子。今天,我和爸爸妈妈来到爷爷家,刚一进门就闻见了那淡淡的香味。我随着香味来到厨房,从锅里拿出一个粽子放在碗里。我剥开粽叶,看见那白白的粽子上还在冒着蒸汽,散发着一种特有的粽叶的香味。糯米在阳光下晶莹透亮,散发着撩人扑鼻的浓郁糯米香,真是棒极了!我迫不及待的朝上面咬了一口,顿时,蜜枣那淡淡的甜味溜进了我的嘴里,这种味道只有每年端午节的时候,才能尝得到。
  • 端午节前几天,妈妈就从市场上买来包粽子的粽叶、糯米、绿豆等,到端午节那天,就把它们拿出来,用水浸湿,洗干净,然后开始包粽子。她拿起一些粽叶,叠成开列一排,随后一层糯米、一层绿豆、一粒猪肉,最后加上一层糯米把绿豆和猪肉包在中间,再把叠好的粽叶,压紧,按平,折叠,最后用线捆住,就这样一个粽子在她们的手上包好了。
  • 每过端午节,我总会想起陆游的《乙卯重五诗》:“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子分两髻,艾束著危冠。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这首诗描写了南宋人们在端午节这天的生活——吃粽子、插艾叶、储药、配药方等。
  • 屈原投汨罗江这一天,正好是农历的五月五日。大家为了怀念这位诗人、纪念他的爱国精神,并且提醒在位的人,要能分辨出小人与忠贞志士说的话;因此,在每年的农历五月五日这一天,都会举行划龙船、包粽子的活动。就是这样,我们才有端午节这个节日,才有端午节吃粽子的一种习惯。
  • 何吾不能对韩申遗成后之默默出??夫韩端午节与我国之端午节大迳庭,至原杂项并无一。我输则输于无象韩也谓旧文之重。文义者有一共也,是重文轻意,重言轻动,量轻重质,重前轻远。何相似,如今被我诟骂之官也只好颜色工程,外谓之冠冕堂皇,而实为之不事人,其实我又好适??
  • 我的家乡――永昌,位于祖国的大西北,是座古城,历史悠久,可如今也只是知道者微乎其微的小镇而已。在彼,人们留心于早晚的云蒸霞蔚,四时的风花雪月,并不太在意小小的端午节;在此,人们向往着都市的灯红酒绿,生活的纸醉金迷,而忽略了小小的城镇。他们都喜欢心目中美好的东西,却不知在此边陲小镇中,端午节也是热闹非凡的。
  • 一般人认为端午节起源于伟大的爱过主义诗人屈原投江自尽,被后人所纪念,也有一些人认为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伍子胥自杀后,被吴王投入江中.总之,类似的传说五花八门,但最流行的说法是纪念屈原说了.据说,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国家被侵略,含恨抱石头投汨罗江而死.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每年这一天纷纷涌到江边去凭吊屈原,所以在每年五月初五就有了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悬艾草的风俗.其中赛龙舟最有特色,那争先恐后的激烈场面就像屈原强烈的爱国精神一样,几千年来一直激励着我们。
  • 端午节一大早,妈妈带我去早市。今天天气很好,阳光明媚,空气清新。一路上,我嘻嘻哈哈、蹦蹦跳跳地走在前面,别提有多开心了。不知怎么的,我发现今天大街上有好多人,他们都买了树枝拿在手里。脸上都洋溢着快乐的笑容。从人们的笑声中我感受到了端午节的美好和神圣。我很奇怪准备问妈妈,却发现妈妈手里也各拿着一捆树枝,“妈妈你买树枝干啥?啊!真香!”妈妈笑着说:“傻孩子,这是‘艾草’。艾草可以驱蚊子和苍蝇,还可以避邪呢!回到家我就把艾草挂在自己家的门上、窗户上。
描写端午节的段落300字
  •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酒。龙船下水喜洋洋。”大家一听到这首童谣,一定会想到端午节。今天,我就来讲一下端午节吧。一般人认为端午节起源于伟大的爱过主义诗人屈原投江自尽,被后人所纪念,也有一些人认为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伍子胥自杀后,被吴王投入江中。总之,类似的传说五花八门,但最准确的说法是纪念屈原说了。据说,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国家被侵略,含恨抱石头投汨罗江而死。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每年这一天纷纷涌到江边去凭吊屈原,所以在每年五月初五就有了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悬艾草的风俗。其中赛龙舟最有特色,那争先恐后的激烈场面就像屈原强烈的爱国精神一样,几千年来一直激励着我们。
  • 学校放假了,回到家中,妈妈问我:“明天是什么节?”我冥思苦想了许久回答道:“明天是端午节!”妈妈又问:“端午节是怎么来的?”我又回答说:“战国时期,楚国有一名伟大的爱国诗人叫屈原。有一次,楚国和其他的国家打仗了,屈原见自己的祖国即将要被毁灭而自己又只能干瞪眼,于是就抱着一颗大石头跳河了,楚人为了不让屈原的尸体被鱼吃掉,就用糯米做了许多粽子,扔到河里让鱼吃。后来人们还做了许多木船,去寻找屈原的尸体,没找到。为了纪念屈原,后人把屈原跳河这天叫做端午,又正巧是五月五日。每逢五月五日人民大都会做许多粽子扔到河里,时间长了,变成今天的端午节了”。
  • 在哈尔滨,端午节是很热闹的节日。小的时候,天不亮奶奶就要给我和弟弟绑上五彩线,其中我最喜欢紫色的线,那个时候的五彩线通常是家里用剩下的毛线,卷起来粗粗的一根,绑在双手双脚和脖子上,以祈求好运,当端午节过后第一个雨天,就把五彩线剪下来扔在水坑里,奶奶说五彩线会变成小蛇,然土壤变得更肥沃。绑完了五彩线,老妈就会带着我们去松花江边,用崭新的手绢沾着江水擦脸,可是现在的江水变得很臭,不能再擦脸了。早市上,会有卖香草、艾蒿、荷包、扫帚、葫芦、小老虎、布娃娃、充气棒的,老马会给我买一个好看的荷包和扫帚挂在身上,而奶奶会买一些香草、艾蒿和小葫芦挂在门上。二姑和奶奶包好的大枣粽子和白鸡蛋、茶鸡蛋也会在这个时候热气腾腾的端上来。小时候喜欢玩撞鸡蛋,看谁的鸡蛋最坚硬,有的用鸭蛋,有的人用鹅蛋,有的干脆用假的石灰蛋,结果没个端午节都会吃很多的鸡蛋。
  • 记得那次端午节,我们家处处洋溢着端午节的气氛,可是一般人的家里总是呆巴巴的包粽子,有时候出去赛龙舟,那多没意思!我可不想这样过每一年的端午节,就在我左思右想的时候,脑子里的一根筋“嗖——”的一下抽起来了,何不来个自己创作粽子的比赛呢。说干就干,我抓紧时间,把表姐表弟和小伙伴全都都召唤来了,开始了,我们手忙脚乱,乱包,有的嘛,包个饭团,有的嘛,包个寿司,还有的嘛,东破一个西破一个。我想:这也叫有创意?我可不想像这样的创意,我嘛,想来想去,终于想到了一个好点子,我简单做了一个爱心,别人看了看我,都很惊讶,“这就是好点子……”我不管他们说,自己忙着做。
  • 每当到端午节前夕,偶尔河面上传来稀稀疏疏的几声锣鼓声;人们路过河边时,常常看到河面上会有几只龙舟“飞奔”而去。他们大概在为端午节的比赛备战吧。到了“开战”的那一天,银溪河边站满了观众。有的老人搬了凳子坐着悠闲自得地看着;有的大人将孩子背在肩上一起观看;有的年轻人站在最后,踮起脚观望;还有的人用尽全力向上跳,希望能看见一点。河面的起点上有序地停着一只只来自乐清不同地区,各色各样、五光十色的龙舟。一声令下,只见四五只龙舟飞奔而去,锣鼓声叫喊声响成一片。河两岸的观众也呐喊助威。龙舟在河面上像几条水蛇,麻利的向前冲。快接近终点了,选手们的喊声越来越激烈,一只只龙舟先后冲破终点。慢慢的,船停了下来,喊声渐渐平息了,喧闹的人群暂时安静了下来,接着观看下一场比赛。
描写端午节的段落200字
  • 梅子熟透以后,端午的脚步款步而来。“她从花明柳暗细雨如丝的江南走来,从绿阴如盖柳树含烟的梦中走来,从我深深地凝眸中走来了。”这是当代词作家丰桦对端午节的赞美。农历五月初五,是家乡最有特色的日子----端午节.虽然端午节是中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无论在中国南方还是北方,都有过端午节的习俗.但我感觉,南方的端午节要比北方的更有意思,气氛更浓郁,更能表现端午节特色.。
  • 作为中国古老文化节日之一,端午节文化不管在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可谓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过去,我对端午节的知识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直到我读了《我们的节日》这本书,才知道原来端午节有着很深厚的文化内涵。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其中赛龙舟最有特色,那争先恐后的激烈场面就像屈原强烈的爱国精神一样,几千年来一直激励着我们。农历五月初五被称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
  • 明天是五月初五,是城里人的端午节,而在家乡,端午节却是五月十五。因为五月初五农活正忙,稻田里的秧苗还未插完,棉田里的杂草还未除净,正是农人们播种丰收播种希望的黄金时期,他们哪里会有闲心坐下来过节呢,即使勉强自己将身体坐到了餐桌的旁边,他们依然会魂不守舍,他们的心仍在田间地头,仍在那些庄稼的身上。于是我们的祖先便想出了一个折衷的办法,节也要过,农活也不耽误,只好让端午节作出让步,等农活做完后,就把端午节作为庆祝播种的节日吧。这样的端午节,自然与屈原无关了。
  • 我一年里最喜欢过的节日就是端午节了。端午节又叫“端阳节”、“重五节”等,是农历的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端”是“开端”、“初”的意思。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是:吃粽子、赛龙舟、插艾草、喝雄黄酒等。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
  • 端午节来源于屈原的故事:爱国的诗人屈原出了一个能够富国强民的好主意,但是没有被国王采纳,反而被逐出宫中。他气的不得了,跳下了汩罗江。当地的渔夫划着小船去把竹筒里的米撒下汩罗江给屈原。后来,大家把盛着竹筒的米改为粽子,把划小船改为赛龙船来纪念屈原。大家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才每年都过端午节。我们全家都非常敬佩屈原,因此,我们家每年都过端午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