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贬谪的段落
描写贬谪的精彩片段
  • 贬谪

    描写贬谪的段落

    笔者在苏前辈的诗篇中看到一首让人含着心酸而捧腹大笑的小诗,《被酒独行,遍至子云威徽先觉四黎之舍》,“半醒半醉问诸黎,竹刺藤梢步步迷。但寻牛矢觅归路,家在牛栏西复西。”时年苏前辈六十四岁,已贬谪儋州两年。他身为“罪人”,初期僦居官舍,后被逐出。幸得王介石等人的帮助,在城南桄榔树林养牛的污水池旁建了五间泥房以居。他和当地人民有很深的感情。诗中的子云、威、徽、先觉四个姓黎的,就是他在当地的好友。一日,苏前辈在城里会友喝的多了,独自一人东倒西歪地走在回家的田间小路上。虽然一路上进入子云、威、徽、先觉四个农友的家打问归途,还是在竹林藤蔓中迷失了回家的路。诗人自嘲道;难道说这些竹林藤蔓能难住我的聪明才智吗?我可以沿着有牛屎的路径走,因为“我”家就住在圈牛的牛栏西,这样我是不会走错的。读罢苏前辈在苦中作乐的诗作,虽然担心前辈喝醉酒东倒西歪踩上牛屎,但没有感觉到“粗丑”,而是呈现给看客一种行云流水淡泊之活泼情趣,确有大家豪爽淡泊大度之气格。

    大浪淘沙读苏轼》的优美段落摘抄
描写贬谪的段落
  • 在杜甫生活的时代,是最黑暗的时期。尤其是在安史之乱时,百姓的生活苦不堪言。各地官吏,残暴无情地压迫、剥削百姓。在这水生火热的时候,杜甫毅然选择站出来,用慧笔揭露出一桩桩事件,将同情、理解的思想灌输到每一句诗句中。《三吏》、《三别》正是他思想的表述。《石壕吏》中“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官吏的冷酷让杜甫愤怒却无奈,自己无能为力,只能愁苦地“独与老翁别”。他也曾通过仕途改变现状,无奈,官场污浊,导致他屡遭贬谪。最终,他选择回到百姓中去,以笔作枪,抒发他对人民真挚的同情。他亲民,他愿意与百姓“同甘苦,共患难”,似乎他并不是一位诗人,更不是一位本可以升官发财的“诗圣”。

  • 不难想象,欧阳修的心情是惆怅的。他远离京师,被贬滁州。满腔悲愤,却无处诉说。之所以受贬,主要是与欧阳修耿直的性格有关。仁宗庆历三年,欧阳修结束四年在外的贬谪生活回到朝廷,参与范仲淹等改革派发起的“庆历新政”。北宋王朝有了新气象,但却大大触及了保守势力的利益。于是保守势力开始毁谤范仲淹等人为朋党。徒有善听谏言之名的仁宗十分害怕,他问范仲淹:“自古小人结为朋党,也有君子之党吗?”范仲淹回答:“朝廷有正有邪,倘若结党做好事,对国家有何害处呢?”稍后,身为谏官的欧阳修即向仁宗进献了著名的《朋党论》。却不知道仁宗最怕的就是臣下公开结党威胁皇权。于是,范仲淹和欧阳修皆被贬出京,“庆历新政”失败。

  • 你才华横溢,气质过人。你是文坛上的宠儿,然而,你却是仕途上的弃儿。正因为你的出类拔萃,你遭来了别人的冷眼,遭来了别人的嫉妒,甚至遭来了小人的百般攻击,自“乌台诗案”后,你就与上层的官场生活绝缘了。你被一贬再贬,贬到岭南时,你居然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你向来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当你被贬到黄州时,你竟语出惊人:“一蓑烟雨任平生”。纵使你乐观对生活,笑傲人生,然而岁月无情,天亦无情,日渐衰老的你经得住再三地贬谪吗?你最终选择了放弃仕途上的追求,哪怕在荒芜偏僻的海南岛上也过得坦荡自在。你一生入仕、出世,历经坎坷,最终战胜了自己。是啊,都是坚持惹的祸,或许放弃没有错。

  • 在广场漫步,天上还是浮云蔽月。我说:我们诚心赏月,月亮却不出来。心兰说:是月亮害羞呢?还是我们赏月的心不诚?答:我们心诚,月亮一定会出来的。看看时间,离7:13分还有十多分钟,便坐在花台边等月出。心兰提议唱歌,娘俩一起轻唱《明月几时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高才雅量率性豁达的东坡,不被保护,反因才高文美而被妒,一再被贬谪,差点丧命。而害他最惨的却是当初的朋友。最后小人得利,东坡被贬到天涯海角,穷荒之地。然而诗人心底淳善,普通草木风景,入眼处,全化成诗词和美文,传诵至今。仁人被再三迫害,依然心底慈悲,以德报怨。和朝云救济当地民众,建放生池,践行大乘佛教精神。弟弟子由叹曰:“东坡何罪之有。只因才太高,文太美。”

  • 苏东坡才高八斗,文采出众,很早就名满京师,可谓少年得志。那时的他意气洋洋,前途无量。但是仕途的倾轧、官场的黑暗,打断了他的功名之路。乌台诗案后,他被一贬再贬谪,从繁华京都到蛮荒之地,从众人仰望的大才子到待罪的犯人,这其中的落差该有多大。所幸,苏东坡没有沉沦,他在命运的浮沉之中感悟到了山水之美,人生大道。忧患离乱让他学会从容平淡,“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他的天赋才情在命运的急剧弯中得以尽情释放,“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淡然之间,苏东坡得到了人生最美的收获。如果他在仕途受挫后,心有不甘,也许历史就少了一位如此可爱,如此伟大的文学家吧。

  • 当然用人态度不同,主要是在这两个公司的老总根本性格上的不同。项羽勇猛无比,但他的致命缺点就是不能容忍,这就应该好好的跟刘邦好好学习一下。后人林则徐曾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我觉得倒是可以送给霸王。项羽称王,分封诸侯,把刘季“封谪”到汉中,我用封谪一词,则是名为封其汉王,实为贬谪塞外,使其自生自灭。而刘邦烧毁栈道,暂时遮蔽住他的野心,终日饮酒作乐,麻痹住项羽,忍常人之不能忍,待韩信一到,则开始踏上称霸之路。而项羽,乌江之边,本有机会乘船逃走,“待从头,收拾旧河山”,却就因为自己的刚愎自用,那种天生下来的“傲气”,竟然自刎而死,以分尸而终。后人杜牧有诗曰:“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弟子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假如再给项羽一次机会,改变自身刚猛的性格是极其重要的,不过我想这是不可能的了,因为项羽毕竟是战神,不是甘于受苦之人。

  • 人生就如一条崎岖而又泥泞的道路,只要你坚强不屈地历经生活的坎坷走完这条路,就会留下成功的脚印。“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面对人生的低谷,面对起伏不定的仕途,苏轼的回答同样让我们明白了:道路的坎坎坷坷,路旁的荆棘丛生,虽阻挡了我们前行的道路,却也使我们更加坚强更加豁达。苏轼的一生可谓是波澜起伏,从密州到黄州一直到海南岛,期间的每一次贬谪对他来说无疑是沉痛的打击,虽然仕途不顺,一贬再贬,但他却没有因泥泞而停下追逐的脚步,处于逆境之时仍持有乐观精神,正是道路的泥泞使苏轼踏实了前行的脚步,让他变得更加成熟和智慧。让他有了“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人生。

  • 一阵钟声传来,沉重的音调划破寂静的长空,打断了他的冥想。走出舱外,上弦月挂在半空,银色的光辉洒满大地,江面上几点稀疏的渔火倒映在江中,江边的树仿佛一个个妖魅。呼出一口寒气,看看水中突然跃出的鱼,他的心蓦地一震,我这是为了什么?人生如戏,本来就荒诞不经,这点儿挫折算得了什么?况仲尼厄而作《春秋》,文王拘而演《周易》;不韦迁蜀,世传《吕览》,孙子膑脚,《兵法》修列;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贾太傅经天纬地之才,贬谪长沙含恨而逝,韩昌黎治国安邦栋梁,遭迁谪潮州祭鳄鱼……那么多绝无仅有的巨人都不能实现抱负,我张继区区一介书生,遇到这点儿挫败又算得了什么呢?我还年轻,还经得起摔,不用怕。纵使我壮志难酬,做不了人人羡慕的珍珠,那就做一粒普通的沙粒,让千千万万个我铺成这大千世界的路基。

  • 追溯昨日,感叹今朝,那些红袍加身,紫带缠腰的佞臣,那些见利忘义,奸诈诡谲的小人,相比东坡,多么渺小。那些因为一点挫折、一道坎坷而一蹶不振的人们,相比东坡,多么可笑。后者为懦夫,前者则更为可怕。他们作威作福,腐蚀了人类社会,葬送了大好河山,此为国之恨。还有那些口中诵读着《圣经》,却对贫民视而不见的“牧师”,苦阅金经却毫无普渡众生之心的教徒,以及前面谈到的懦夫,可曾做过一点点有益于人民的事?此为国之哀。而乐观爱民的苏轼则为国之大幸了。他筑苏堤,开东坡,建雪堂,甚至执犁把锄,躬耕田野,心系黎民,情系百姓。屡遭贬谪、痛失伉俪、仕途不达、早生华发……所有的沉郁,一切的寂寥,只化作笔端流淌的华彩。夜渡琼州海峡时,也不忘道一句“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他的宠辱不惊,他的九死不悔,他的兀傲孤高,他的随遇而安,怎能不让人感慨?

  • 有诗相伴,便有坚韧相伴。我可以从文天祥“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找到他九死不渝地追求后留下的坚韧我可以从柳三变的“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中寻到他虽遭贬谪之洗礼却也坚韧的心,我还可以找到“未负幽栖志皆全宠辱身”的李白才不得展却坚韧依然。有诗相伴,便有美景相伴。我可以从飞羽殇而醉日中悟出人生如月的哲思,可以在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下载歌载舞,我可以从“醉舞梁园夜,行歌泗水春”中感受到江南的雾锁楼台之美,我可以从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中体会得到高山流水,茫茫江面上一撑蒿的渔夫高吟的调子,我还可以从“绿杨阴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中感受到生机盎然。

  • 中秋节就要到了,我希望今年的中秋月更圆、更明,更祈望我的亲人愈加健康、我的家乡愈加美丽、富饶;也从内心起期望祖国更加繁荣、昌盛。或许,这就是我中秋情结的真谛。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以示惩处。月光是公正的,特别是这中秋之夜的满月,它不因我的渺小而鄙视我,它不因我的成功而阿谀我,它一直就是默默的看着你,看着你走的每一步。

  • 是那个“拣尽寒枝不肯栖”的寒鸦么?是那个“一蓑烟雨任平生,何妨行啸且徐行”的行者么?苏轼,一个被宋神宗称赞为“才与李白同,识比李白厚”的千古大家,在遭受小人泼来的污水,遭受贬谪后却忘记了所用的失意。他在黄州种地酿酒,“夜饮东坡醒复醉”,在黄州“倚杖听江声”,写出“大江东去”,他总是那样的淡泊从容。他总是将所有痛苦失意抛之脑后,铭记世间之美。不然,何来“亲煮东坡肉”,何来“日食荔枝三百粒,不辞长作岭南人。”他被贬数地,最后竟还被贬到琼州,那是一个令人痛苦的地方,很可能会出现精神压迫等症状,但是,他反倒以德报怨,还为那个儋州小村子里做了很多贡献,例如《让孩子上学堂读书,给人治病吃药……》。经过他的教育,此后,很多琼州人都考上了状元。

  • 抬头是明亮爽朗的蓝天,脚下踏着青草地,在清新的春晨有他在遥望天边,即使是短短的一分钟,也能然他向往一生。“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面对这大自然的悸动,陶渊明也曾兴叹。苏轼屡遭贬谪,仕途的失意反而催化了他灵魂的升华,他道出豪情壮志、说出不畏强权之言的那一刻,哪怕是短短的一分钟,也让天下为之向往,向往那冲破世俗、声撼天地的一分钟。一位碌碌终生的企业家,他仅盼着与家人共享一顿欠了多年的早餐,哪怕只是短短的一分钟、虚拟的一分钟,却是他向往一生的一分钟。其实这样的一分钟并不少,只是‘不珍惜眼前,只在乎明天’已在很多人心里根深蒂固,心也就这样被牢牢困死。

  • 东坡贬谪惠州,即被幽深、秀丽而又浑朴天然的丰湖所倾倒。赞叹这丰湖是“苎罗西子”,当初任“西湖太守”的情结使他命丰湖为西湖。他也正需一片灵魂的栖居地。“浮云时事改,孤月此心明”,官场的不顺,并没隐没才子的人性光辉,西湖里从此融着他豁达的身影。东坡既然不能“九万里风安税驾,云朝今悔不卑飞”,那就把灵魂交托给这方岭南的青山秀水吧!东坡就任惠州一年,兴修丰湖水利工程,百姓赖以溉良田排水涝,丰衣足食。东坡一生为官可谓尽心尽责!我脚下的苏堤可以做个证。从此,惠州西湖处处流连着东坡茕茕的身影。东坡白天游览,夜里也流连,甚至通宵达旦。“尝夜起与客游丰湖,入栖禅寺,叩罗游道院,登逍遥堂,逮晓乃归。”即使又贬至南海,仍念念不忘西湖。“三处西湖一色秋,钱塘颖水与罗浮””。

  • 学生高考如此,诗人作诗亦如此,都为人生的一个部分。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你要死拈一根经不放,岂不休矣!苏东坡被贬到黄州,我们暂不谈经济的损失和贬谪的劳顿。仅仅谈谈个人颜面,按中国的传统,在高位掉下,面子怎可保全,可大师就是大师,在此等不如意之时,没有懊悔、遗恨,也未深陷其中,而是邀几挚友,荡舟赤壁之下,在浩渺宇宙间寻找一片绿洲,让烦躁不安的心灵得以清洗与荡涤,尽管时会想起曹孟德“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之英雄霸业,但并未沉浸在明比暗争的怪圈之中,文豪就是文豪,转头就是一句:“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多么博大的胸襟和气度。身陷囹囵,“出乎其外”,又是一片“蓝蓝的天”。

  • 被贬谪迁,有被贬谪迁的安逸。远离官场,亲近百姓,不问朝政,自得其乐。从京都收拾好行装慢慢向谪地远行,一路上看遍神州大地风土人情,赏尽千秋万代大好河山,高唱着那千古不变的“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像东坡一样在身后留一笔旷世的洒脱,再看茫茫人世,“也无风雨也无晴”。

  • 你渔樵于江渚之上,驾一叶扁舟,举匏尊相属。世人都说你豁达潇洒,你却笑而不答。宦海沉浮、屡经贬谪,不潇洒又能如何?妻离子散、月圆人不圆,不豁达又能怎样?大半生都是漂在被贬谪的路上,又怎能不爱这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呢?潇洒豁达不过是最绝望的一种姿态,“穷则独善其身”说穿了也不过只是看破红尘之后的妥协罢了。

  • 酒席之上二人举杯对饮放声大笑又悠然相叹,互相倾诉相互安慰彼此鼓励。同样遭遇贬谪埋没多年二人途中相遇,一作《醉赠刘二十八使君》,一作《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他们便是白居易和刘禹锡,他们一起饮酒作乐以内心最真实的感受来交谈彼此得到倾诉的乐,互相安慰、鼓励同样是遭贬谪减少了心中凄凉的苦。

  • 在同年的孩子中你最刻苦,也最懂得上进,也就是因为你这些奋进的品行也注定了你不平凡的人生。“人生何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你曾这样写过你对人生的注解。同样你的人生也是这样云淡风轻,为官期间,你的仕途并不是一帆风顺,你处处遭遇贬谪,但是就在你贬谪之中我看到了你不懈的努力,你奋进的身影。

  • 永久的辉煌依赖于短暂的黑暗。苏轼的贬谪之痛,带来了“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的凄凉心境。岳飞惨遭奸人陷害,留下了精忠报国的千古佳话。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危害,我们清楚的认识到实践是检验一切的真理。灾难性的八年战争,我们更加明白和平团结的重要性。无论是贬谪、陷害、文革、战争,最终都会获得成功。

描写贬谪的段落400字
  • 我们亦不能以一时的失败而去否定一个人。蒲松龄的一生不得志他这个不得志恰好从少年得志开始。虽热衷于科举,但事与愿违,72岁时才补了一个岁贡生。在功名考不取后,他就自己一个人安安静静摆了一个茶摊子,请过路的人喝茶,不过这前提是要给他讲一个故事。一把椅子,一张桌子,一个茶碗,成就了一本《聊斋志异》。后人饱读之后,无不拍手叫好。郭沫若先生也评价他的文字为“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其实不光他是这样的,我国历史上的大文豪苏东坡亦是如此。他虽多次被皇帝贬谪,并且一而再再而三的贬官,但他仍心胸豁达,对于一切呈无畏的的状态。印象最深刻的便是他在黄州时的所为了。他与弟弟、友人一同在那里相遇,并于黄州的同一亭子之中观看波涛汹涌的江水流动,时移世易,他不再是当初的大官,可心胸依旧阔达、乐观,将那一小亭命名为“快哉亭”。苏轼的文豪之称正是在一次次的贬官中练成。

  •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年轻时就已经满腹经纶的苏轼虽被贬谪到黄州,却依然能写出如此气势磅礴的词句,真不愧是豪放派词人中的魁首。苏轼的豪放、乐观、豁达充分地显现在他诗词中的字里行间。报国无门而“早生华发”的苏轼感叹“人生如梦”之余,能洒脱地“一樽还酹江月”,放下荣辱,自得其乐。苏轼尽管仕途坎坷,多次被贬,却从不让自己的生活充满阴影。人到中年,苏轼被贬到密州任太守,一般人早已心灰意冷,苏轼却能“老夫聊发少年狂”,自比“孙郎”,让全城的人看他“亲射虎”。即使是“鬓微霜,又何妨?”,他依然要“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万丈豪情,即使是年轻人,又有几个人能媲美。晚年的苏轼,虽险遭杀头的厄运,却从不消沉,“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豪情不减当年。此时的苏轼“回首向来萧瑟处”,他眼中的世界广阔、宁静而清澈,“也无风雨也无晴”。这样淡泊名利、宠辱不惊的境界,古往今来,有几个人能达到?

  • 修行,还需要修炼出一种乐观豁达、明朗向上的人生态度、生活态度。要说东坡先生的修练功夫也是了得。苏东坡这一生可谓命途多舛,宋朝的大牢也蹲过,也曾被朝廷流放过,特别是在六十岁后连续数次遭到贬谪,越贬官职越小,越谪地方越来越偏远、生活环境也越来越恶劣,最远的一次是到蛮荒之地的儋州,也就是现在的海南,并受尽一些恶官的欺凌,生活惨迫到煮苍耳为食。要知道东坡可是一家父子三人中进士,东坡更是少年得志、才名远扬,地道的青年才俊一枚啊!想想这哪件事摊上了,还不得悒郁寡欢、借酒浇愁,甚至是忧愤交加、自杀了事?可人家东坡先生不仅才华横溢,也特别能抗打击,内心强大无比。面对种种遭际,东坡先生不仅没有得抑郁症,也没有自杀,他一样交友、喝酒、品茶、看山游水、自在自足,酒进去,茶品过,美妙无比的诗词文章出来。像《定风波》一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阙词写于黄州之贬后的第三个春天。”像《纵笔》一诗:“白头萧散满霜风,小阁藤床寄病容,报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

  • 三、“月”还有达意抒情的功能。借明月抒发感情是诗文中常用的一种艺术手段,但纵观千古,我最欣赏的还是李白对月的描写。月亮本是无情物,并不能表达任何感情,但李白却赋予明月以生命,使之人格化,把它看成富有同情心,善解人意,能传达友情的友好使者。如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写道“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便是如此。看看天空上明月高悬,光照大地,你和我天南地北各居一方,不能见面,但都可以看见天上的明月,那我就把这一颗关注你的“愁心”寄给明月,让它时刻陪伴着你,随你直到偏僻的异乡。这里四处漫游的李白没有忘记贬谪途中的友人,借明月来表达自己对朋友的一颗诚挚之心,借明月来表达自己对友人的一种问候之情。李白在这首诗中,对月的构思新奇,对月形象的描写也非常美妙。难怪清代沈德潜在评论这两句诗时说:“即‘将心寄明月,流影入君杯’意,出以摇曳之笔,语意一新。”这种浪漫主义创作方法,体现了李白诗歌清新、飘逸的风格特点。

  • 中国文人是寂寞的,寂寞的空气充满了忧郁绝望的因子,忧郁进而生出萎靡与消亡。然而,正是有这么一种情结,终究没有萎靡与消亡,而归于淡泊宁静。中国文人的寂寞情结大体可分为三种:屈原式的、李白式的、晏殊式的。屈原式的寂寞,即理想型的寂寞,即入世理想与平庸现实间巨大反差形成一股强大的心灵抵牾,抵牾越积越重,绞痛的难忍使生命或政治生命诉诸极端,以求结束巨大的痛楚。当年的三闾大夫屈原目睹楚国政局的混乱黑暗,一再向当权者阐释自己的政治蓝图,却屡遭贬谪。后来秦国张仪施以诈计赢得楚王信任,接着背弃信义导致秦楚战争。楚国岂是秦国之对手,一败涂地,城池大丢。而此时的屈原联想祖国的破落与自己的不得意,理想破灭,遂伴着《离骚》的凄怆之调投江汨罗,葬身鱼腹,用愤怒一跃演绎出中华文明史上最坚定的身影,最悲情的一幕。事情如此的相似,后世的杜甫客死江舟,陆游临终寄诗等等,其寂寞如高山的冰雪,待现实的阳光抚摸。

描写贬谪的段落300字
  • 一路颠簸一路坎坷,我来到大宋。中原一带是金戈铁马,万里戎山,战争正在侵蚀这片土地。我看见一个人,他仰天长啸,面对整装待发,满腔热血的万千官兵,无奈的拿出那12道金牌,他低头,良久终于痛下决心:弃攻敌,回帝都!他抬起头,我看见那里面有闪动着的泪。他当然知道回去要面对的是什么,但是他是岳飞,他无法忽略那12道手谕,他无法不尽他对帝王的忠!他的泪,不为自己,他哭的是整个天下,哭的是黎明百姓啊!我欲离开,却看见另一个人,他愁眉紧锁,一次次来到赤壁,一次次孤独离开,面对着滔滔江水,他喊:大江东去浪淘尽。他吼: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他笑: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他哭:早生华发,一尊还酹江月。我看见这位屡遭贬谪的老人背过身去,他的浊泪从指缝间滑落,落入急流的江中,消失殆尽。忠心被贬,报国无门。壮志未酬,人将老矣。这是多少文人志士共同的悲哀啊!

  • 追溯昨日,感叹今朝,那些红袍加身,紫带缠腰的佞臣,那些见利忘义,奸诈诡谲的小人,相比东坡,多么渺小。那些因为一点挫折、一道坎坷而一蹶不振的人们,相比东坡,多么可笑。后者为懦夫,前者则更为可怕。他们作威作福,腐蚀了人类社会,葬送了大好河山,此为国之恨。还有那些口中诵读着《圣经》,却对贫民视而不见的“牧师”,苦阅金经却毫无普渡众生之心的教徒,以及前面谈到的懦夫,可曾做过一点点有益于人民的事?此为国之哀。而乐观爱民的苏轼则为国之大幸了。他筑苏堤,开东坡,建雪堂,甚至执犁把锄,躬耕田野,心系黎民,情系百姓。屡遭贬谪、痛失伉俪、仕途不达、早生华发……所有的沉郁,一切的寂寥,只化作笔端流淌的华彩。夜渡琼州海峡时,也不忘道一句“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他的宠辱不惊,他的九死不悔,他的兀傲孤高,他的随遇而安,怎能不让人感慨?

  • 这时在一边喝着茶的爸爸也接上了话茬,他用手指着圆月说:“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以示惩处。”我抬头一看,真的,月中真的好像有一个人在使劲地在砍一棵树呢。听着爸爸的故事,我又一次进入了想像之中,我仿佛看到那桂花叶子正在飘飘悠悠地从天上飘下来,正巧落在我家的门口……

  • 当然用人态度不同,主要是在这两个公司的老总根本性格上的不同。项羽勇猛无比,但他的致命缺点就是不能容忍,这就应该好好的跟刘邦好好学习一下。后人林则徐曾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我觉得倒是可以送给霸王。项羽称王,分封诸侯,把刘季“封谪”到汉中,我用封谪一词,则是名为封其汉王,实为贬谪塞外,使其自生自灭。而刘邦烧毁栈道,暂时遮蔽住他的野心,终日饮酒作乐,麻痹住项羽,忍常人之不能忍,待韩信一到,则开始踏上称霸之路。而项羽,乌江之边,本有机会乘船逃走,“待从头,收拾旧河山”,却就因为自己的刚愎自用,那种天生下来的“傲气”,竟然自刎而死,以分尸而终。后人杜牧有诗曰:“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弟子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假如再给项羽一次机会,改变自身刚猛的性格是极其重要的,不过我想这是不可能的了,因为项羽毕竟是战神,不是甘于受苦之人。

  • 你才华横溢,气质过人。你是文坛上的宠儿,然而,你却是仕途上的弃儿。正因为你的出类拔萃,你遭来了别人的冷眼,遭来了别人的嫉妒,甚至遭来了小人的百般攻击,自“乌台诗案”后,你就与上层的官场生活绝缘了。你被一贬再贬,贬到岭南时,你居然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你向来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当你被贬到黄州时,你竟语出惊人:“一蓑烟雨任平生”。纵使你乐观对生活,笑傲人生,然而岁月无情,天亦无情,日渐衰老的你经得住再三地贬谪吗?你最终选择了放弃仕途上的追求,哪怕在荒芜偏僻的海南岛上也过得坦荡自在。你一生入仕、出世,历经坎坷,最终战胜了自己。是啊,都是坚持惹的祸,或许放弃没有错。

描写贬谪的段落200字
  • 贪盛清衰,这在古代封建社会里几乎是不变的道理。前些日子温习了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看完后感受颇深,为纪晓岚公然和一帮贪官奸臣叫板感到佩服,也为他能不因遭人陷害而被贬谪感到奇怪。说纪晓岚聪明吧!可是孔圣人会比他差么?说他是真清廉吧!但远古时期的尧帝爷破屋素食布衣也比他厉害吧!再说像那些才思敏捷,一心为国的诗人们一个都是在事业刚冒出苗头时被一脚踩掉,而纪晓岚却能在乱流中稳立身子,我想应该是孔圣人有的是治国强兵的本事,而纪晓岚则有着为人处世的大智慧吧!

  • 曾记否赤壁的滚滚江水掩去了千古风流,惟有东坡的一芥孤舟荡漾在清风明月间。苏轼怀一腔豪情壮志却无用武之地,几经贬谪尝尽人生跌宕的悲欢。一次次的错过,让才子失了身居高位的机缘,却挥毫而作“大江东去”。人生果真似梦,撩拨人的哀乐。东坡错过仕途得意,却得无数千古佳句,遇见了文人一生的旷世才华。豪放也罢,柔情也罢。因一句“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世人皆忘却错过的阴暗,铭记这不朽的“遇见”。

  • “重要的事情”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即便是同一个人,不同的时期“重要的事情”也会发生变化,而这种及时的转换也尽显一个人的智慧与胸怀。“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是东坡居士的豁达,政治的风雨将他一贬再贬,但泯灭不了东坡的乐观心态。他明白居庙堂之高,重要的是忧民济穷,遭遇贬谪,重要的是保全身心。不同的人生时期知道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及时转换心态,轻挥衣袖,即或苦难也是歌。好一种智慧与大度!

  • 就在庆历四年的时候,我的好友滕子京被贬谪到巴陵郡。滕子京很伤心也很悲愤,可这又什么办法呢?他只能拿出经历治理这里。到了第二年,原来贫穷落后的郡竟然变成了繁华的城市,用八个字来说,那就是“政通人和,百废俱兴”。既然滕子京功劳这么大,他怎么不犒劳一下自己的功力呢?于是,他就重新修建岳阳楼,并在岳阳楼的上面刻上从唐朝到现在诗人的诗文。建好了以后,人们欢呼,而他却说:“建好了又怎么样,我只想大哭一场。”并且,他叫我写篇关于岳阳楼的文章给他。

  • 李白有着非凡的才华,但他的官场政史并不如意,面对唐玄宗的贬谪,他有着“仰天大笑出门去”的豪迈,却又自嘲“吾辈岂是蓬高人”在谪戍途中,他与许多志同道合的诗人结为良友,他获得了“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友谊,与杜甫的谈话更让他感到相见恨晚,许多诗人与他共同饮酒作诗,李白正是有了这些好友,才给后人留下了无数精彩的诗篇。

描写贬谪的段落100字
  • 且看往昔风流人物:李白有仗剑携酒江湖醉的豪情,有邀月对饮成三人的浪漫,有与尔同销万古愁的洒脱;苏轼屡屡被贬谪,却仍过着逍遥的生活,长江绕廊知鲜美,好竹连山觉笋香,静节先生东离悠然采菊黄昏下,悠然自得。每一个情趣都原于一个故事,这些故事足以感动你我。

  • 苏轼的仕途生涯并不顺利,多次被贬谪,不被赏识,身世风雨飘零,按理说这样的一个人,应该早就无法忍受世事了,更不可能想苏是这样游山水。而苏轼却忍下来了,因为他精通儒学、佛学、道学,并将这三者恰当的融为一体,相得益彰。

  • 同样是降官贬谪,同样是壮志难酬;同样是自然山水,同样是森林幽境。小石潭边,柳宗元慨叹人世的险恶,抒发心中的愤懑,“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历经人世沧桑,终知一切皆为过眼云烟;醉翁亭内,欧阳修与民同醉于酒菜之中、忘身于喧嚣之外,“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经历官场的失意,却发现自然的乐趣,这又何尝不是一种获得?

  • 这“端午节”有个来历,传说从前有一个叫屈原的伟大爱国诗人,因为反对妥协,主张联齐抗秦,受到楚国权臣的打击和陷害,先后遭到杯王和顷襄王的贬谪和放逐。屈原离开郢都以后,沿长江东下,踽踽独行,颜色憔悴,披着长发,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 当李白不被重用时,他却仍能快乐地梦游天姥,却仍能举杯畅饮。他对明天有着乐观的微笑。当苏轼屡遭贬谪,他却仍有“泛舟游赤壁”的雅兴,有“浪淘尽千古英雄”的豪迈。他对明天有着希望的微笑。当屈原纵身投江时,我想他也一定带着微笑,因为他坚信他的“众人皆醉唯我独醒;举世浑浊唯我独清”一定会给后人带来思索和警惕。

相关推荐